书城文学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600000090

第90章 韦应物(2)

长安遇冯著[1]

韦应物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2]。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3]。

冥冥花正开,飚飏燕新乳[4]。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5]?

【注释】

[1]冯著:与韦应物同时人,为好友,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仕途不得意。[2]客:指冯著。灞陵:即灞上,汉文帝葬于此,故名,在长安东。[3]采山:采伐山上的树木。[4]冥冥: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样子。飚飏:轻快飞翔的样子。[5]昨别:指去年春天相别。今已春:指今日相逢,已是一年后的春天。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与好友冯著于长安相遇时所作。诗歌以亲切和风趣的笔调,既对失意朋友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劝勉,又生今年相逢光阴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首联交代冯著是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汉代灞陵山是长安附近的有名隐逸地,不少名人在此隐居。冯著从著名的隐逸地来,一定也有不快之处,一定有名人隐士的风度。诗歌以汉文帝的灞陵风雨起兴,又隐约表露作者悯世思治的心情,隐含对有才有德的冯著不得志的怜悯之情。

颔联自问自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原因。要问冯著为何而来?大概是想来长安谋发财而采铜铸钱吧,没想到最后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采山”化用左思《吴都赋》:“煮海为盐,采山铸钱。”“买斧”化用《易经·旅卦》:“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此联承上表达冯著的确失志不遇,心情郁闷。

颈联回想去年在花开燕乳的春天相别时,冯著所居春山寂静的情态。百花悄悄盛开,燕子刚哺育了雏燕而欢快飞翔。诗人选取春天典型形象的描写,劝勉冯著在隐逸之时要坚信天地造化的公正,对自己的未来要有信心。

结联生发人生感叹。去年在春天相别,今又逢春,时间已过整整一年,风景依旧,你的鬓丝却比去年多生几缕了。从而表达对冯著的充分理解和真诚同情,也说明诗人在闲适的生活中,自己的内心世界非常不平静。

这首诗在叙事中抒情写景,借景寓意,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烘托气氛,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含蓄风趣。

滁州西涧[1]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2]。

【注释】

[1]滁州:今安徽滁县。[2]独怜:只爱。深树:树林的深处。[3]野渡:郊外的渡口。舟自横:渡船自由自在地浮泊。

【鉴赏】

这是唐德宗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春游滁州城西郊野两山之间的溪流所作,是一首山水诗名篇。诗人通过对比,从“涧边”写到“涧中”,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暮春游西涧赏景与晚雨渡口所见,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在诗中得到自然流露。

首句以“独”字领起,“怜”字紧承。诗人用“独怜”二字表明自己喜爱的心情,“独怜”的对象是那涧边生长在僻静处的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野草。诗人不写春天的桃红柳绿,唯独喜欢这种安静而又有生气的景色,透露出诗人对洁身自好的人品和归隐生活的向往。第二句,诗人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来勾画,枝叶茂密的树木深处,黄鹂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深”字既状写大树参天、枝繁叶茂之态,又突出树林深处的静;“鸣”字以动衬静,也为西涧增添了无限生机。

第三、四句写雨中所见所闻。春潮带着雨水,夜晚急着上涨;渡口无人之小船,独自打横在江上。晚潮带春雨,水势更急,倘在要道,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会“舟自横”;而郊外渡口,行人本不多,此刻更无人,船夫也回家了,空空的渡船只有悠然漠然了。诗人以“急雨”、“春潮”来显示静中有动,又以“无人”和“舟自横”使动归于静。这也是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之情。

诗人在仕途生涯中,忧中唐政治弊端,疾百姓生活贫苦,有志改革而无力,欲归隐而不能,常常被出仕、退隐所困扰,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诗人思归隐,故“独怜幽草”,自己的无所作为,正像水急之时的野渡舟横。以情入景,景融情,此诗令千古读书人步入画境。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1]

韦应物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2]。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3]。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4]。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5]。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6]。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7]。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8]。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9]。昊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10]。方知大藩地,岂日财赋强[11]。

【注释】

[1]郡斋:指苏州衙中刺史官署内公余休息的斋舍。

[2]燕寝:小寝。古代天子、诸侯相对于“正寝”而言的起居室。州刺史司说是古代的诸侯,故以燕寝称郡斋。

[3]池阁:指池塘和楼阁。[4]烦疴:指暑天闷热让人产生的烦躁之感。[5]居处崇:居住宏丽,借指身居刺史高官。睹:一作“瞻”。[6]是非遣:排遣世俗事务的是是非非。[7]属时禁:正为时下所禁止。这次郡斋宴在五月,刚好赶上禁止屠宰杀戮。[8]金玉章:指文士们创作的美好诗篇。[9]凌风翔:乘风翱翔[10]吴中:苏州的古称。彦:对文士的美称。汪洋:指文士们文章气势磅礴[11]大藩地:大的州郡,这里指苏州。

【鉴赏】

贞元五年(789),诗人顾况贬官途经苏州,韦应物为顾接风,在苏州郡斋与吴中文士宴集时写的这首古体诗,通过对雨中环境和宴集盛会之乐的描写,既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又表达了自己身居宦海的出世情调。

一二句交代郡斋的配置和气派,点题目中的“郡斋”。郡斋门前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佩带有画饰兵器的仪仗,室内焚香不止,始终保持着迷人的清幽香气。这样的环境让人感觉有社会地位,也让人感觉安适。唐代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门前可列仪仗。这也说明,当时一定的官职诱惑力是极大的。

三四句继续写郡斋的优越,并点题目的“雨中”。苏州地理位置临近大海,海上风雨到来之时,这郡斋中的池塘、亭台和楼阁都能感觉。这也寓意郡斋中能了解国家之大小事。

五六句写郡斋亦可消除人们的烦恼,且点题目中的“诸文士”。“烦疴”照应前文的“凉”。“嘉宾”,指吴中诸文士。

“自惭居处崇”至“性达形迹忘”,诗人自己述怀。自惭身居刺史高位,未关心当地百姓的安乐;自己也能领悟事物的道理,却不履职责地追寻自己心性的豁达,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反省和不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心态。

“鲜肥属时禁”至“意欲凌风翔”,写宴集盛会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古代有停止屠宰牲畜的禁令,本次郡斋宴吃的鱼肉正为当时规定所禁止,吃的蔬菜和水果也属尝鲜;一边饮酒,一边欣赏座中文士创作的美好诗篇;精神愉悦身体自然得到放松,思想想乘风翱翔,很好地照应五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