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600000044

第44章 崔颢

崔颢(?-754),汴州人(今河南开封)。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天宝中期任司勋员外郎。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王维等人并列。早期诗浮艳轻薄,后曾在河东军幕中任职,诗风变得雄浑奔放。殷皤《河岳英灵集》评:“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

【注释】

[1]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武昌蛇山黄鹤矶上。相传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这里,又传仙人费文祎曾在此驾鹤登仙。[2]汉阳:武汉三镇之一。鹦鹉洲:位于武昌城西南的长江中。[3]乡关:故乡。

【鉴赏】

黄鹤楼是登临游览的胜地,崔颢题诗表达了吊古怀乡之情。

前四句描写登临怀古。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了,此地只空余一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几分繁华与热闹逝去后的失落与惆怅。诗人围绕黄鹤楼的由来反复吟唱,似脱口道出,语言俗白,却一气呵成,文势贯通。一座空空的黄鹤楼因而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次寻常的登临化为追古抚今的慨叹。

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眼前美景如画,内心乡愁难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形象而直观的描绘:晴朗的大地,远方汉阳的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萋萋芳草如茵。开阔的视野,生机勃勃的明媚风光,作为远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气氤氲,乡愁依附在缥缈的烟波中。日暮烟波与悠悠白云相照应,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但并不遵守七言的格律,不讲究平仄对偶,全诗笔随意转,情感真挚而气势奔放。诗中的物象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起伏曲折,使诗的意蕴丰满而自然。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他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长干行[1]二首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2]。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3]。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4]。

【注释】

[1]长干行:属南朝乐府《杂曲歌词》。长干,里弄名。在南京。崔颢原诗共四首。此选第一、二首。[2]横塘:

《一统志》:“吴自江口沿淮筑堤,谓之横塘。在今应天府。”即今南京。[3]九江:指长江中下游。[4]生小:自小。

【鉴赏】

这是一段青年男女的相悦之词。其一是女子问,其二是男子答。

江水滔滔,舟船不息,两艘船偶然相遇,船中的女子问另一船中的男子:“您家住在哪里?我家住在横塘。”素昧平生,贸然相问,还自报家门,足见女子已对男子心生好感。但又不想让男子觉得自己太唐突,太冒昧,于是补上一句:“暂时停下船来问一问,恐怕我们是同乡呢。”他乡遇乡亲确实难得,这一托词倒也贴切。与其说少女机敏,不如说诗人匠心。寥寥四句,一个热情开朗、质朴率真的船家女子形象跃然纸上。遇见自己心仪的人,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忸怩作态,只是自自然然,坦坦荡荡,率性而为。

男子的态度不甚明朗,实际上不然,“家住九江边,来来往往在九江旁”,回答得具体详实颇能引起我们对“妹有意郎有情”的猜想。“都是南京人”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表现出一种认同感。“自小并不相识”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出男子的朴实厚道。

全诗没有华丽的言辞,没有高深的意境,只是一幅浅白的生活场景,一段平平常常的对话,笔墨简约、朴素到极致。细细品味,却凝练集中,蕴藉含蓄,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的形象、情感、神态和生活的背景,栩栩如生。

行经华阴[1]

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2]。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3]。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4]。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5]。

【注释】

[1]华阴:华阴县,位于华山北面。[2]岧峣(tiáoyáo):山势高峻的样子。太华:华山。咸京:即咸阳,秦汉都城,此借指唐都长安。三峰:莲花峰、玉女峰、明星峰,是华山上最著名的三座山峰。[3]武帝祠:即巨灵祠,《华山志》:“巨灵,九元祖也。汉武帝观仙掌于县内,特立巨灵祠。”仙人掌峰位于华山东侧,因其形似手掌而得名。[4]枕:依靠。秦关:函谷关。汉畤(zhì):汉代祭天地及古代帝王的处所。[5]长生:指隐居不仕,问道求仙。《庄子》:“广成子曰:‘无劳汝形,乃可以长生。’”

【鉴赏】

华阴是汴梁赴长安的必经之路。作者行经此处,被华山的雄伟峻秀打动,折服于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不由得对尘世间忙忙碌碌追名逐利产生了疑虑。

一、二两句总写巍巍华山高耸入云,俯瞰长安,气势磅礴;莲花、玉女、明星三峰直插霄汉,不是人力能够劈削。以一个全景式的远镜头描绘出华山鬼斧神工般的雄奇险峻。

山中晴雨不定,云雾缭绕,待诗人走得近了,已“云欲散”“雨初晴”。武帝祠前,白云悠悠,朗朗乾坤若隐若现,仙人掌峰上峭壁千仞,青翠欲滴。雨过天晴的华山,清新湿润,气象万千。一、二两句是山外看山,三、四两句诗人已置身山中,揉进了浓浓的山野气息。近处华山的风景,诗人并没有细描,只以云散雨晴,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五、六两句将华山放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来加以表现。黄河华山北靠函谷关的险隘,漫漫驿道西接汉代祭坛的平川。这两句并不写实,而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心雕龙》),把华山与它周围的名胜古迹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旷远雄浑的意境。

最后两句即景生感。西岳华山的雄险奇丽,让诗人突然觉得整日为名为利而忙碌好无聊,生命短暂,自然美好,何不归隐于山林,尽情去享受生活,去追寻生命的真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诗人戏称路上的匆匆过客为“名利客”,诗人自己何尝不是“名利客”,问路人实际上是问自己,有点自嘲的意味。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气势恢宏,境界壮阔,笔力雄健。结尾旁逸斜出,曲折婉约,饶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