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600000004

第4章 寒山

寒山僧人。一称寒山子。传为贞观时人,一说大历时人。居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好吟诗唱偈,与国清寺僧拾得交友。其诗语言通俗,近王梵志。有诗三百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1]。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释】

[1]杳杳(yǎoyǎo):深幽、遥远貌。落落:冷落、清澈的样子。

【鉴赏】

这首五言古诗明显继承了六朝乐府民歌风格,语言明白如话,浅显易懂,虽寄情山水,但隐喻人情。诗风幽冷,别具境界。作者寒山是唐贞观时代有名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寺,其所作六百余首诗皆刻于寺周山石竹木之上,现存三百余首,内容除演说佛理外,多借山水景物寄托世态人情。本诗可说是作者流传甚广的作品之一。

诗的前六句是写寒岩旁边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浸透了“寒”意。

首二句写山写水,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阴冷森森、寒气逼人的景象中。次二句写山中的寂静,用轻细的“啾啾”鸟鸣反衬四周无人的冷清。五、六句描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刻画出环境的冷峻。尾二句结到感受,山幽林深,不易见到阳光,心如枯井,对一年四季的变化好像漠不关心。

全诗前七句皆对环境的幽冷进行了细细的描写,只后一句见出作者超然物外的心态。其特点一是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二是通篇句首都用叠字,且富于变化,做到了“复而不厌,赜而不乱”,实属不易;三是借助于叠字音节的复沓,增强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读起来使人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八句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鸟、人、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加强了诗意,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