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600000026

第26章 王维(1)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他出身于官宦之家,能诗善画,精通音乐。开元九年(721)中进士,授太乐丞,累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两京陷落,唐玄宗奔蜀,王维从驾不及为叛军所俘,并被逼任伪职。乱平后,以陷贼论罪,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早年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写了许多关于边塞、游侠的诗歌,大都情调昂扬,气概豪迈。但其作品最主要的为山水诗,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这些诗往往刻画细致,清新自然,词秀调雅,别树一帜。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1]?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2]。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1]饮君酒:劝君喝酒。之:去,往。[2]南山陲:终南山边。

【鉴赏】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品味,却是含义深刻,词浅情深。

“下马饮君酒”,这里的“饮”是使动用法,拿酒请君饮之意。饮酒话别,紧扣题意。下句“问君何所之”,这是席间的问话,你准备到哪去呢?用问句引出下文。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三、四句是友人对问话的回答,交代今后的去向——“归卧南山陲”,并交代了归隐原因——“不得意”。这两句看似平淡,但是却隐含着他失意不满与无奈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暗示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对现实的愤懑不平之情。

五、六句“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是诗人对友人的安慰之辞。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了。世间的那些“不得意”之事有什么关系呢,不要放在心上,隐居山间的生活足以尽兴,足以自娱,看吧,那白云在山间无穷无尽。友人自言欲归隐南山,诗人不但不加劝阻,反而说“但去莫复问”,在这种支持归隐的态度中,隐含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羡慕,和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淡漠。白云在诗歌中素来就是一个代表着自由自在、悠闲飘逸的意象,所以,历来就有“云无心以出岫”、“去留无意,看天外云卷云舒”等句。在这一句里,白云又成了隐居生活的象征,诗人自己也厌倦了仕途的起伏纷争,也向往着像白云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隐隐约约地又流露出诗人惯有的归隐感情。

这首诗写自己失志归隐,借以淡化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前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是无甚意味,至后二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不尽之意溢于言表。

青溪[1]

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2]。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3]。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4]。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5]。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1]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2]言:发语词,无实意。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3]趣:同“趋”。[4]葭苇:初生的芦苇。[5]澹:静止不动。

【鉴赏】

这首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一题为《过青溪水作》。

开头两句“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诗人以非常简洁的笔墨对这首山水诗描写的对象作了一个交代。一个“每”字交代出作者常常循青溪进入黄花川游历。三、四句“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写这一段路程不足百里,但是溪水循着山势蜿蜒曲折,千回百转。这是勾勒青溪。

中四句转而细描青溪的姿态。“声喧乱石中”写的是溪水冲进乱石滩里发出阵阵喧哗;“色静深松里”写溪水淌进一片深幽的松林时,却是静谧无比。这两句一静一动,一明一暗,相映成趣。“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表现的是溪水在平阔地带的另一种形态。青青的菱叶荇菜随波荡漾,澄澄的波光映着随风摇曳的芦苇,一派安谧肃静的景象。诗人非常巧妙地捕捉到溪水的不同动态,并将这些形象组合为一个清新淡泊之境。

作者在这种清新淡泊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自己。于是后四句作者转而言志。“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在青溪的淡泊自在中印证了自己的夙愿,也暗示了作者喜爱青溪的原因。至此,心与境合,情与景融而为一。末两句“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借用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诗人也想以隐居青溪作为自己的归宿。这一句固然是在表现诗人对青溪的喜爱,却也暗示了诗人仕途失意,欲归隐山林之情。

诗人借颂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夙愿安闲。青溪并非闻名的景点,但在诗人王维的笔下却是曲折有致,韵味淡雅。全诗自然清淡朴素,写景抒情皆看似不甚着力,然而韵味却隽永,耐人寻味。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1]。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2]。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3]。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选,怅然吟《式微》[4]。

【注释】

[1]墟落:村落。此句一作“斜阳照墟落”。穷巷:隐僻的里巷。[2]荆扉:柴门。[3]雉雏:野鸡啼叫。

[4]式微:《诗经·邶风》中的篇名,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句。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鉴赏】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渭河流域农村农家薄暮景致。面对农家安闲的生活,作者顿生羡慕之情。

全诗共十句,用笔好像信手拈来,却形象之极,读来跟前如一段电影画面在徐徐滑过。“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用的是一组远景镜头对这幅农家晚归图刻画了一个总的背景。温暖的夕阳笼罩着小小的村庄,仿佛给小村披上了一层暖暖的柔纱,远远地可以看见有人赶着牛羊归来,隐入小巷深处。镜头慢慢地推近,便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倚着柴门,望着远方,等着放牧的孙儿归来。接着镜头平移,我们看到绿油油的麦苗正在抽穗,而蚕儿成眠桑叶已经稀疏。这时,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鸡的啼叫,田埂上,农夫们扛着锄头回来了,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着絮絮闲话。而不远处,一位诗人正看着他们,感慨地摇着头。

诗人为什么会油然而生惆怅之心呢?这得联系诗人写作这首诗的背景。王维早年在政治上接近张九龄,倾向进步,但自开元二十四年(736)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后,王维深感在政治上无依无靠,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信步来到田野,看到这样一幅农家晚归图,看到农家的生活是如此安然闲逸,而自己在仕途上却是坎坷波折,身心俱疲,不由得又陡生羡慕之心,退隐之情。

全诗前八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最后以“式微”暗扣第二句“穷巷牛羊归”的“归”字,首尾呼应,情景交融。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2]。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3]。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4]。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5]。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6]。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7]。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8]。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9]。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10]。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11]。

【注释】

[1]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见《史记·李将军列传》。[2]射杀句: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见《晋书·周处传》。数:让,亚于。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黄色,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西)。[3]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4]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卫青姊子霍去病,也曾远入匈奴境,却未曾受困折,因而被看作“有天幸”。“天幸”本霍去病事,然古代常卫、霍并称,这里当因卫青而联想霍去病事。李广句: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而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缘,因为。数,命运。奇,单数。与偶相对,指不吉,不顺当。[5]飞箭(一作“飞雀”)无全目: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垂杨生左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柳,借作“瘤”,且“杨”“柳”通假,这句意思是说,老将久不习武,肘上肌肉松弛下垂,如长肉瘤一般。[6]故侯瓜:召平,本秦东陵侯,秦亡为平民,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7]誓令句:后汉耿恭与匈奴作战,据疏勒城,匈奴于城下绝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至十五丈犹不得水,他仰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

旋向井祈祷,过了一会,果然得水。事见《后汉书·耿恭传》。疏勒:指汉疏勒城,在今新疆疏勒。颍川:指汉景帝时将军灌夫,家住颍川,为人刚直,失势后牢骚不断,后被诛。使酒:恃酒逞意气。[8]贺兰山:又名阿拉善山,在今宁夏中部。[9]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10]耻令句: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说苑·立节》:越国甲兵入齐,雍门子狄请齐君让他自杀,因为这是越甲在鸣国君,自己应当以身殉职,遂自刎死。鸣:这里是惊动的意思[11]云中守:指汉文帝时的云中太守魏尚。魏尚深得军心,匈奴不敢犯边,后因事被削职为民,得冯唐鸣不平,始官复原职。取功勋:一作“立功勋”。

【鉴赏】

这首诗作者主要采用叙事手法勾勒了一位老将的一生,写他年少勇战,转战沙场,后因“无功”被弃。然而他自不服老,在边地烽火重燃时,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的念头。

全诗可分三部分,开头十句是第一部分,写老将青少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作者连用李广、周处和曹操次子曹彰的典故,说他少年之时便智勇双全,步行夺过敌人的战马,射杀过凶猛的白额虎。而“一身转战三千里”是说他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是说他战功显赫;“汉兵奋迅如霹雳”是说他用兵神速;“虏骑奔腾畏蒺藜”从反面写他布阵破虏。作者在这里从四个方面一再渲染老将征战之苦,战绩之大,是在为后文写老将未得应得之赏作一个反面衬托。“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李广战功显赫,不但未得封侯之赏,反而最终得罪自尽,实在是命运不济呀。作者感慨老将的命运,也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用人惟亲,赏罚不明。全诗至此一下子急转而下,由前面的豪气勃发转而写老将遭遇的不幸。

中间十句为第二部分,写老将被遗弃的清苦生活。“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在诗人概要的笔墨中,老将年华老去,业已白头。“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昔日有后羿射雀的本领,但久不习武,双臂如生肉瘤,很不利索了。仍是用了对比手法,让人一看之下,顿生惋惜感慨之念。“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作者写老将被弃后的清苦生活,用了秦东陵侯召平和陶渊明的典故,并用“古木”、“穷巷”、“寒山”、“虚牖”四种景物组合成一个清冷萧条的环境。但是,在这样的境遇下,老将仍想着“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想像耿恭一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终出绝境,决不像灌夫一样,借酒一味地使气。

最后十句为第三部分,写边烽未息,老将时时怀着请缨卫国杀敌的衷肠。先写边关战事又起,告急文书不断送往京城。次写朝廷在三河一带招募青年入伍,奔赴边关。在这样的形势下,老将再也坐不住了,他开始“试拂铁衣”,让铠甲现出雪亮的颜色。“聊持宝剑动星文”,他又开始练起武功。他希望得到燕弓“射大将”,消灭敌人的头目;决不让“越甲鸣吾君”,让外敌惊动朝廷。末句“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借用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的典故,表明只要朝廷肯用老将,他一定能前仆沙场,卫国立功。

全诗用典较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诗的容量,而且使全诗显得含蓄典雅,在展现老将的沉沦抑郁的内心世界和他那慷慨激昂、以身许国的壮志的同时,又指责了统治者对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的冷漠无情,抒发了诗人对仕途不满的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