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15372000000031

第31章 追求卓越是师德修养的最高境界(2)

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实现自我

我们说教师职业是一种幸福的职业,这里传达的只是一种可能性,教师职业的幸福还需要教师自身去创造。教师的劳动本身是一种艺术性的创造劳动。教育教学没有固定的程式,需要教师不断地开拓创新。一旦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教师便乐在其中了。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教师将精练的教材赋以丰盈的内涵,将抽象的教材寄予生动的内涵,将统一的教材赋以个别化的内涵。教书匠抱着不变的教材,追求精确的预定结果,而一个好教师、能够感受到幸福的教师则特别注重教育过程中创生出新的意蕴。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而人是千差万别的,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就得充分发挥创造性。教师劳动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并且每时每刻都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例如,由于教师的点拨,学生想出了更为简便、快捷的解题方法;由于教师的帮助,使学生改掉了不良学习习惯,积极上进;或者由于教师的辅导,使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些无不闪耀着教师创造性的智慧的火花,而由此带给教师自己的成就感更是令教师幸福不已。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通过在教育教学过程的不断探索与发现得以体现。这种探索与发现不仅包括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教材内容的充盈、教学效果的突破,还尤其包括在实践中不断有所感悟、并上升为理论成果。当今时代飞速发展,教师必须做一个研究者,将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有着科研的天然优势,能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上升至理论又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当他们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指导实践取得了实效时,会获得一种无可比拟的欣慰和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幸福!

在教学相长中提升自我

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陶行知教师并非只是奉献,只是付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培育学生,自己也得到一种发展、升华,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师生共进。

教育不仅是让教师的精神永远融入学生心灵、滋润学生未来生活,更是师生发展相得益彰的、共同提高的过程。在魏书生看来,他教语文越来越轻松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从每位学生的心里都找到了自己的助手。这些助手不仅帮助他完成教学任务,也帮助他提高教学水平。因为在与这些助手的交往中他不断加深着对学生心灵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着对一届又一届不同性格特点、思维特点的学生的认识,从而根据学生的心理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越是学习后进的学生,越是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像医学上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愈疑难杂症的患者时提高的一样。的确,学生的成长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剥夺,教育也不是以损失教师来造幸福于学生,而是在师生的教育互动中。教师必须也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这种提升、发展就是教师自身价值的肯定和生命意义的升华,是教师的莫大幸福。

教师幸福来自于和谐关系的建立

和谐的人际关系给人带来安怡、幸福。教师是人,有着与常人一样的生活与交往,更有与常人不一般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幸福,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对美好师生情谊的深刻体验。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幸福上是相互感染的。教师辛勤的劳动和坦诚之心,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由衷的敬爱。在幸福上,师生相互感应,不断激荡,达到一种和谐共享的融合境界。教师倾心育生,学生亦以真情相报,彼此共享教育的幸福空间。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共同努力去营造,只有彼此坦诚相待,真情相对,才可能收获甘甜的幸福。不管是聪明乖巧受过你夸赞鼓励的学生,还是因言行不当受过你批评教诲的学生,也不管是当时便感激师恩,还是过后甚至若干年以后才有醒悟甚或一直不明了却受之引导,良师的教诲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有什么能比荡涤他人灵魂并令之受益终身更幸福的事情呢?

这种令人心怡的和谐关系,不仅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包括因目标一致、良性管理、团结协作而产生的与领导、与同事的和睦共进,也包括因为孩子成才而形成的与家长的相互体谅与支持配合,甚至还包括教育理念、方法以及因良好关系赋予的良好心境而带来的家庭和睦、儿女成才,人生幸福岂有更甚于此者?

三、提升教师的幸福能力

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获得与感受幸福都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天上不会掉馅饼,教师幸福也并非自然天成。无论是来自学生成才的幸福,还是来自自我实现的幸福,抑或来自和谐关系的幸福,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幸福能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幸福只会垂怜于那些能凭自己的能力与努力发现、感悟并创造幸福的人。因此,幸福的获取还需要有正确理念的观照、感恩之心的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引领以及德性修养的不断提高。

幸福能力是一种有关幸福实现的主体条件或能力,也就是幸福的发现、感受与创造能力。一个幸福能力强的人,不会感叹生活的平淡无奇,反能让其变得引人入胜,并以此为乐、热爱生活;一个幸福能力强的人,具有健全的主体意识和合理的内在尺度,能自主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幸福;一个幸福能力强的人,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旺盛的创造激情,体验创造之幸福;一个幸福能力强的人,不仅自己善于发现、创造、享受幸福,还能将这种幸福“移植”给他人,与他人共创、共享幸福,达到共生共进、和谐发展的美好境界。具有幸福能力的教师,就应该是这样的人。教师的幸福能力至少应包括正确的幸福观、对幸福的感悟心和高洁的德性修养。

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观念、看法、标准,它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观念,却以一种主观的形态起作用,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时的表现,是人是否产生幸福感、产生什么样的幸福感的关键所在。幸福观包含了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来源以及如何获取幸福的认识。

作为教师,要在自己的职业中获取幸福,首先就必须对“什么是幸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什么是幸福?许多人把幸福理解为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消之不弭的吃喝玩乐。这些人终日追求着他们一心向往的物质享受,却永远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于是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也有许多人将幸福视为索求,用个人的利益得失来衡量是否幸福以及幸福的程度,于是,他们终日算计,患得患失而且永不满足,他们的永不幸福也就不足为奇了。

真正幸福的人是那些追求和知道如何为他人服务的人幸福不是索取,而存在于奉献之中。奉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决非单纯的索取。特级教师于漪曾用如诗的语言讴歌自己的职业:“作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是用生命在唱歌,用生命在实践。为了我们可爱的学生,‘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开出慰藉心底的花儿,结出快乐的种子。’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教师职业生命中的“奉献”,也不纯粹是一种自我牺牲,或只是一种自我“消磨”和“毁灭”,教师在进行职业奉献时,他一定在同时提升着自己的生命,实现着自己的生命价值,使职业生命更显辉煌;在这种“自我牺牲”与自我生命燃烧中,一种新的生命在不断得到延伸,在不断得到升华。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幸福也不是纯粹的无尽的物质享受。物质的充裕只能满足身体的感官需要,带来的只是一时的快乐。真正的幸福是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时的高峰体验,并不必然基于丰盈的物质享乐。真正的幸福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住着豪华别墅、乘着宝马奔驰、名牌包裹、珠光装饰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幸福。仅停留于单纯的物质享受,人必然会产生空虚、枯燥、无趣之感,即使物质上的满足达到极致也仍然会产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难销万古愁”的空疏感。这就是马斯洛所谓的“超越性病态”。

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是没有物质实惠的神圣事业。有物质欲望的人,压根儿就不能成为教育者。教师在物质上也许是清贫乃至清苦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我们拥有教不完的学生,从中体味学生成长的快乐,享有“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实现自我价值,感受着自我提升的价值体验。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幸福也并非像有人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那么虚无缥缈。幸福就存在于平凡的生活之中。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时,她却在简易平凡处。

教师的幸福存在于平凡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世界共同相依;在课堂上宣讲人生的感悟,播撒智慧的种子;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徜徉,在燃烧中升华自己的人生。尽管也有疲惫,但永远不会觉得度日如年、生活空虚。这些,便是幸福,一个平凡教师能拥有的不平凡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生命充实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在于工作中常常伴随着热情和激动,伴随着温馨和诗意。当学生向他问好致敬时,他感到温暖和自豪;当他在课堂上词采飞扬、诗情洋溢时,他感到激动和兴奋;当学子们围在周围联欢或是听他的教诲时,他感到快乐和自足。

教师的幸福还在于常常体验着创造者的喜悦和收获。教师每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课程。教师每天在创造着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育场景。他时而是出色的导演;时而是巧嘴的导游;时而是交响乐团的指挥家。教师的才华在课堂上可以发挥得波涛起伏、淋漓尽致。教师每天在创造着教育的艺术和技巧。面对每一个富有个性的孩子,他巧妙地施展因材施教的艺术。教师所体验的最大幸福是在创造着一个个健康、活泼、智慧的新人,他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他使羸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他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他使迷茫的眼睛光明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他让弱小走向强大。

创造着就是幸福着

教师的幸福不在于坐享其成,不在于墨守成规,而在于教师的积极创造之中。

人的幸福总是同人的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造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人获得幸福、享受幸福的主要源泉。创造型的教师用心灵涤荡心灵,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只要从事教师职业一天,就会感受教师幸福一天。

教师职业是一个创造性的职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千万万活生生的发展中的人,为此,教师须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要有不断创新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描述教师的日常工作:“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事实也是如此,教师每天都在创造着,教师的职业幸福就融汇在每天的创造性的职业生活中。对一个有创造激情的教师来说,每一天的教育生活都是新的,每一个受教育的青年和儿童都是自己研究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对象。这当中有无穷的生命成长与生命灵动的奥秘,有无穷的技巧、机智和智慧,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和规律,它犹如一个博大的世界,是那样的深邃、浩渺,又是那样的迷人。教师职业就是这样一种创造性的、体验幸福的职业。

如果我们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永远体会不到教师职业生涯的真正幸福。一个具有正确的职业幸福观的教师,就要不断地去创造,不断地去打破常规,与传统和自己挑战。一个具有创新品质与能力的教师,他始终与创新共舞,始终与幸福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