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第四册)
15370400000002

第2章 心态是你的灵魂

用热情的心态去对待一切

美国最成功的女性玫琳·凯,在1963年下半年,开办了自己的公司——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现在年零售额为上亿美元。玫琳·凯是美国最成功的商界女强人之一。“玫琳·凯热情”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玫琳·凯却道破了她成功的秘密:“有人说我是天生的销售人员,因为我十分热爱销售工作。其实同我在一起的销售人员比我更有才能,但我的销售额却比他们多,这是因为我比他们具有更多的热情。”

爱德华·亚皮尔顿是一位物理学家,发明了雷达和无线电报,获得过诺贝尔奖。《时代》杂志曾经引用他的一句话:“我认为,一个人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就,热情的态度远比专门知识更重要。”

热情意味着,你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并掌握了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为了逃脱职责寻找借口,你会觉得在生活中做件小事也是很幸福的,你总会从一天的平凡小事中发现乐趣,并且总是兴致勃勃地计划着明天的事。你会发现你学到的东西越多,你想学的东西也越多。面对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你会从心灵深处发出一种强烈而炽热的感受,并为此而欢欣雀跃,恨不得把周围的世界变成天国;对于人际间的交往,你不会对别人妄加评论,你会愿意帮助别人,从中感到愉快和充实。

更重要的是,热情的人不仅拥有高度热忱、满腔抱负,他们更会以更宽阔的胸怀去面对生活的压力,在压力面前,他们不会紧张,不会退缩。这就是一个人面对生活和追求应有的态度。当你充满热情时,你会发觉很容易摆脱“我不行”、“没意思”、“一切都无所谓”等消极的观念。当困惑、忧愁、焦躁、悲悒占据你的心灵时,如果你能保持一颗热忱之心,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纽约的一位小姐从秘书学校毕业后,想一找份医药秘书的工作,由于她缺少这方面的工作经验,面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她就开始运用热忱原则。在她去面试的途中,她激励自己,“我要得到这个工作,我懂得这个工作。我是一个勤快而自律的人,我能够做好这个工作。医生将会视我为不可缺少的人。”她充满信心地走进办公室,并且热情地回答问题,最后医生雇用了她。几个月后医生告诉她,当他看到她的申请表上列着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他决定不用她,只是给她一次礼貌的谈话而已,但是她的热情使他觉得应该试用她看看。后来,她把热情带进工作,因而成了一位很出色的医药秘书。

如果你能拥有一个热情的态度,那么,无论你从事哪种工作,你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快乐的,并对它怀着浓厚的兴趣。无论工作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少努力,你都会不急不躁地去进行,并做好想做的每一件事情。热情可能是你生命运转很最伟大的力量,使你获得许多你想要的东西。只要我们确立的目标是合理的,并且努力去做个热情积极的人,那么我们做任何事都会有所收获。

智慧之源

热情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良好心态,也是一种激发自身潜能的巨大力量。如果你以一种热情的心态去对待一切,那么你的人生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相反,如果没有一颗热情之心,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顺利地完成。

勇敢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曾经有个人觉得生活的担子太重,他总埋怨生活的压力太大,并试图将生活的担子放下。可是,他依然觉得很累,甚至感到透不过气来。他听人说,山脚下有位哲人,能够给人智慧的指点。于是,他便去请教哲人。

哲人听完了他的故事,拿了一个空篓子给他,说:“背起这个篓子,朝山顶爬去。但你每走一步,必须捡起一块石头放进篓子里。等你到了山顶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解救你自己的方法。去吧!去寻找你的答案吧……”

于是,年轻人开始了这段旅程,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刚上道,年轻人精力充沛,一路上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最美的东西统统扔进篓子里。每次扔进一个,便觉得自己又拥有了一件世上最美丽的东西,他感到很充实,很快乐。于是,在欢笑嬉戏中走完了旅程的三分之一。

可是,空篓子里的东西慢慢多了起来,也渐渐重了起来。他开始感到,他肩上的担子压得沉了,而且越来越沉,越来越沉……但他很执着,坚信会一如既往的走完全程的!于是他不停鼓励着自己:马上就到了,已经不远了!

这第二个三分之一的旅程确实是让他吃尽了苦头。他已经无暇顾及那些世界最美丽、最惹人怜爱的东西了。为了不让沉重的篓子变得更重,他毅然放弃了这些,只是挑选了一些非常轻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放进篓子。他深知,这样的放弃,是必要的。于是,他拖着沉重的步伐继续前行。

然而,无论他挑选多么轻的东西放入篓子,篓子的重量也丝毫不会减少,它只会加重,再加重,直到他无力承受。年轻人被沉重的篓子压着,他只能大口大口地喘气!

终于,他还是背起篓子,踏上了这最后三分之一的路程。

他明白,此时,路真的已经不远了。他挪着脚步,已经不在乎捡到的是什么,放进篓子的又是什么。他早已麻木于眼前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美丽的、是喜欢的、是需要的,还是轻巧的。他实在是无力去挑选它们了,只要是在他脚下,在他眼前,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那么,他便捡起它,以作为他所走的最后一段旅程的验证品。

眼看着离目标越来越近,他双手向后托起篓子,来了个最后冲刺。终于,他碰到了哲人的手,他走完了全程,结束了这一场奋斗史!

哲人问:“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吗?”年轻人莞尔一笑说:“这次旅程好比我人生中的三个阶段。我的生活,不是平坦的,但在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在回顾这三段旅程的那一刻,我比谁都自信,比谁都骄傲。因为,我有充实的生活,我活得精彩!所以现在,我又何必为怎样减轻这沉重而苦恼呢?”

是啊!故事中的旅程就好比我们人生中的三个阶段: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在青年,我们挑选了认为是最美好、最纯真的事物,就像每个人天真浪漫的童年一样,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只是单纯地认为它美丽,便捡起它;在中年,我们挑选了自认为是最实在、最需要的事物,正如成年人一样,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负担,时刻要为一家上下打点一切,时刻都要保持着理性的头脑;在老年,我们挑选了我认为是可以轻易得到、却又往往被人忽视的事物,或许老人们历经沧桑之后,已经懂得,原来他们最重要的事物,是眼前不被人重视的事物。回顾一生,我们会发现,我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我的生活跌宕起伏,而我们的生活却不再是一片空白,不再是毫无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必须要肩负起生活的责任。也许,我们会感到生活的压力,也许,这一份份的压力会越来越重,但在每一份重量增加的同时,我们也会得到惊喜,得到安慰,或悲伤,或痛苦。人生都是忽喜忽悲,苦乐参半,跌宕起伏,但就是因为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很多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外部的环境,而是我们自己。所以,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环境,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放弃对生活的热爱。要放下心里的包袱,减少心中的埋怨,每天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情澎湃。

智慧之源

我们应该勇敢地肩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要畏缩。只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精力和勇气认真地完成,当我们再次回过头来,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一生充实而又幸福。没有经历一定的磨炼和苦难,没有肩负起任何责任,这样虚度一生的人是乏味的、没有回忆的,这样的一生是最痛苦、最难熬过的。

用积极心态面对人生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成功的事业,就要抱着必胜的心态去为之奋斗。当我们对于事物产生怀疑时,只有一个信念可以帮助我们,那就是——期待最好的结果。

欧洲的两个推销员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天气炎热,非洲人一直都是赤着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这个样子,立刻失望起来,他想:这些人都赤着脚,怎么会买我的鞋呢?于是他放弃了努力。而另一位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赤着脚,则不禁惊喜万分,在他看来: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就大了。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他自然是满载而归。

我们不难看出,这就是不同的心态所导致的不同的结果。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赤着脚的非洲人,由于不同的心态,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则满怀信心,大获全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之所以平庸的人占多数,其主要原因就是心态有问题。一碰到困难,他们总是选择最容易的办法,甚至从原来的地方倒退,结果使自己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却正好相反,他们一遇到困难,总是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心态。于是他们便能尽一切可能,不断前进,直至走向成功。

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成功是积极心态的结果。我们究竟能飞多高,并非完全由我们的某些偶然的因素决定,而是由我们自己的心态所制约的。我们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

维恩太太的两个女儿各开一小店,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遮阳帽,自小店开张后,维恩太太就没开心过,整天神情抑郁地呆坐在门前,一脸晦气。一天,牧师路过她家,便主动上前问:“太太,您怎么了?有病吗?”“我烦哪!”维恩太太神情沮丧地说:“晴天,我大女儿卖伞的生意不好,我烦,雨天吧,我小女儿卖遮阳帽生意不好,我也烦。”

“您应该高兴才对呀!”牧师说。

“别来逗我了,”维恩太太显然生气了,“到别的地方寻开心去,我才没有你那样消闲!”

“太太,您听我说,”牧师诚恳地说,“晴天,你小女儿卖帽子不是很好吗?而雨天,你大女儿卖伞是不是卖得很快?因此,您应该高兴呀!”“对呀!”维恩太太豁然开朗:“为什么我先前没有这么想呢?”

维恩太太的郁闷就是因为其以消极的心态看待问题,牧师的指点让维恩太太重现了往日的欢愉。只有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抱积极的态度,生活才能丰富多彩。

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然而就是因为我们所操持的态度不同,命运也就因此而不同,有些人消极地应对生活中的一切,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从而裹足不前,结果棱角磨平了,锐气丧失了,心中的理想也就成了泡影。而另外一些人善于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前景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他们当然会成功。

虽然说人生的机遇和挑战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关键还在于人们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成功的道路是坎坷的,没有波澜的人生不足以称为丰富的人生,所以我们需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暗礁累累的波涛,去迎接光辉灿烂的人生。

智慧之源

积极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它是一种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要想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积极的生活习惯是你不可少的。生活中总有阳光的一面和阴暗的一面。如果你老是盯着阴暗的一面,那么你看到的只能是世界的背影,你的视野就不会开阔,你也就永远无法发现生活中的种种美好;相反地,如果你时刻追随着生活中的阳光,你的生活就会变得阳光灿烂。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莎土比亚曾经说过:“倘若没有理智,感情就会把我们弄得筋疲力竭,为了制止感情的荒唐,所以才有智慧。”学会放弃,是一种自我调整,是人生目标的再次确立。学会放弃不是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也不是一种圆滑的处世哲学。有的东西在你想要得到又得不到时,一味地追求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痛苦和焦虑。这时,学会放弃是一种解脱。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非常疼爱小公主,视如掌上明珠,从不舍得训斥半句,凡是公主想要的东西,无论多么稀罕,国王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弄来。在国王的骄纵下公主渐渐地长大了,她开始懂得打扮自己了。一个春雨初晴的午后,公主带着婢女徜徉于宫中花园,经过雨水的润泽,树枝的花瓣上挂着几滴雨珠,越发得迷人。公主正在欣赏雨后的景致,目光忽然被荷花池中的奇观吸引住了。原来池水经过蒸发,正冒出一颗颗状如琉璃珍珠的水泡,浑圆晶莹,闪耀夺目。公主完全被这美丽的景致迷住了,突发异想:“如果把这些水泡串成花环,戴在头发上,一定美丽极了!”

打定主意后,她便叫婢女把水泡捞上来,但是婢女的手一触及水泡,水泡便破灭无影。折腾了半天,公主在池边等得愤愤不悦,婢女在池里捞得心急如焚。公主终于气愤难忍,一怒之下,便跑回宫中,把国王拉到池畔,对着一池闪闪发光的水泡说:“父王!你一向是最疼爱我的,我要什么东西,你都依着我。女儿想要把池里的水泡串成花环,作为装饰,你说好不好?”

“傻孩子!水泡虽然好看,终究是虚幻不实的东西,怎么可能做成花环呢?父王另外给你找珍珠水晶,一定比水泡还要美丽!”父王无限怜爱地看着女儿。“不要!不要!我只要水泡花环,我不要什么珍珠水晶。如果你不给我,我就不想活了。”公主骄纵撒野地哭闹着。束手无策的国王只好把朝中的大臣们集合于花园,忧心忡忡地商议道:“各位大臣们!你们号称是本国的奇工巧匠,你们之中如果有人能够以奇异的技艺,以池中的水泡,为公主编织美丽的花环,我便重重奖赏。”

“报告陛下!水泡刹那生来,触摸即破,怎么能够拿来做花环呢?”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哼!这么简单的事,你们都无法办到,我平日何等善待你们?如果无法满足我女儿的心愿,你们统统提头来见。”国王盛怒地呵斥道。“国王请息怒,我有办法替公主做成花环。只是老臣我老眼昏花,实在分不清楚水池中的泡沫,哪一颗比较均匀圆满,能否请公主亲自挑选,交给我来编串。”一位须发斑白的大臣神情笃定地打圆场。

公主听了,兴高采烈地拿起瓢子,弯起腰身,认真地舀取自己中意的水泡。本来光彩闪烁的水泡,经公主轻轻一摸,霎时破灭,变为泡影。捞了老半天,公主一颗水泡也拿不起来,睿智的大臣于是和蔼地对一脸沮丧的公主说:“水泡本来就是生灭无常,不能常驻久留的东西,如果把人生的希望建立在这种虚假不实、瞬间即逝的现象上,到头来必然空无所得。”公主见状,便不再坚持这个过分的要求了。

故事中的公主似乎有些荒唐偏执,但最终还是醒悟了。但生活中的一些人却无谓的执拗要命,明知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所收获的事,却偏不放弃,直到耗尽精力、财力才肯罢休。孰不知,明智的放弃也是人生可取的态度。

罗大佑的《童年》、《恋曲1990》等经典歌曲影响和感动了一代人。罗大佑起初是学医的,后来他发现自己对音乐情有独钟,所以他弃医从乐,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篮球飞人乔丹成名前曾尝试转行到一家二流职业棒球队打棒球,只取得了很一般的成绩,悻悻而归,后来,他扬长避短,改为打篮球,终于功成名就。伽利略是被送去学医的,但他对数学更感兴趣,他偷偷地学着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数学,偷偷地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当他从比萨教堂的钟摆上发现钟摆原理的时候,他才18岁。可见,一个人要成功,就要在适当时候学会放弃。

梦想总是美好而绚丽的,很多人都在为自己心中的梦想苦苦追寻。遗憾的是,能实现梦想的人毕竟不是太多。没有实现梦想的人,往往是因为一开始就做了一件自己根本就无法做到的事情,最终梦想只能变成泡影而已。因此,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岔道口上时,要适时地学会选择和放弃。有选择就有放弃,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要我们迎难而上、努力拼搏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但如果目标不对,一味地偏执,是一种无谓的牺牲。有人会想,我以一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不论10年还是20年,再笨也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但是如果这条路不适合你,自信和执着就变成了自负和执拗,这对自己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损失了物力和财力,最终也只能落一个白忙活的下场。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有许多事情并不值得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完成,因此在这种时候,适时的放弃也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智慧之源

一个人要学会选择,选择你喜欢并擅长做的事情;一个人要学会放弃,放弃你不想做的事情。只要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你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摆脱心灵的枷锁

人的一生要走过的路很漫长,而在这漫漫的人生路上,并不都是笔直的大道。这中间我们要遇到许多坎坷与束缚。因而,面对这样的人生,我们需要不断地左冲右突,挣脱束缚,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有这样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讲的就是如果摆脱不了心灵的枷锁,那么即使是一根小小的铁链也能把千斤的大象困住。

一个小孩在看完马戏团精彩的表演后,随着父亲到帐篷外面拿干草喂养刚刚表演完的动物。

这时候小孩注意到有一个大象群,问父亲:“爸爸,大象那么有力气,为什么它们的脚上只系着一条小小的铁链,难道它真的无法挣开那条铁链吗?”

父亲笑了笑,解释道:“没错,大象是挣不开那条细细的铁链。在大象还小的时候,驯兽师就是用同样的铁链来系住小象,那时候的小象,力气还不够大,小象起初也想挣开铁链的束缚,可是试过几次之后,知道自己的力气不足以挣开铁链,也就放弃了挣脱的念头。等小象长成大象后,它就甘心受那条铁链的限制,不再想逃脱了。”

正当父亲解说之际,马戏团里失火了,草料、帐篷等物品都被烧着了,大火迅速蔓延到了动物的休息区。动物们受火势所逼,十分焦躁不安,而大象更是频频跺脚,仍是挣不开脚上的铁链。

凶猛的火势最终逼近了大象,其中一只大象已被火烧着,疼痛之余,它猛然一抬脚,竟轻易将脚上铁链挣断,于是迅速奔逃到安全的地带。有一两只大象见同伴挣断铁链逃脱,立刻也模仿它的动作,用力挣断铁链。但其他的大象却不肯去尝试,只顾不断地焦急地转圈跺脚,最后被大火席卷,不能幸存。

在大象成长的过程中,人类用一条铁链控制了它,即使那样的铁链根本系不住有力的大象,但大象却从未想到过挣脱。这就是人们在大象的心里加了一把枷锁的缘故。在我们成长的环境中,是否也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链条系住了我们?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就自然将这些铁链当成习惯,视为理所当然。于是本该属于我们的独特创意就被自己这些习惯抹掉,并开始向环境低头,甚至于开始认命、怨天忧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心中那条系住自我的“铁链”在作祟。跟故事中的那头大象一样,或许,你必须耐心静候生命中来一场大火,必须选择挣断链条或甘心遭大火席卷。如果没有一场大火的出现,或许你就安于被链条所困住一生。或许,你幸运地选对了前者,挣断链条获得重生。除此之外,你还有一种不同的选择,那就是当机立断,运用我们内在的能力,立即挣开消极习惯的捆绑,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投入另一个崭新的积极领域中,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发挥,获得生命中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你愿意静待生命中的大火,甚至甘心被它所席卷,而低头认命?还是立即在心灵上挣开环境的束缚,获得追求成功的自由?其实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我们有没有勇气去打破已有的格局,摆脱心灵的枷锁。

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还没有打破这些枷锁,那么就请看下面的这些枷锁在你身上是否存在。然后再对症下药,给自己的心灵放一把大火。

第一种类型:一直担心“别人会怎样想”的心灵枷锁。

有的时候,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成功,而是先想到如果失败了“别人将会怎么看”?这是一种最普遍而且最具自我毁灭性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枷锁。它不仅会伤害你的创造力和人格,还有可能把你原有的能力破坏殆尽,使你永远只停留在原地。

这里给你推荐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为摆脱这种“别人”式的心灵枷锁,你不妨想一想,首先你要清楚“别人”并不是“先知先觉”,他们往往都是“事后诸葛亮”。然后要时刻提醒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要管别人会怎么去想,怎么去说。

第二种类型:认为“已为时太晚”的心灵枷锁。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的成功与失败,并不是说成功者就不会失败,就没有失败过,往往是越成功的人,他们所经历的失败越多。并且成功没有时间的先后,只要奔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无论成功的大小都会有所回报的。然而,许多失败者失败后就觉得再重新拼搏已为时太晚了,无法再创业了,于是对自己的未来完全妥协,逆来顺受地熬日子。试想如果一个30岁的青年做生意亏了本就自认为无法东山再起;一个40岁的寡妇就自认为太老无法再婚;一位10年前破了产的厂长要想重新开始投资就认为时过境迁。那么30岁就否定了自己的未来,40岁的心态就变得老态龙钟,10年后再投资就觉得时机不在的人,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认为的那样就不能成功呢?

为了解除这种“为时太晚”的枷锁,这里给你一个建议,看看那些社会上的活跃人物,他们不去理会年龄的限制,并下定决心,不断奋斗终究会有新成就。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功与年龄无关,重新开始永远为时不晚。

第三种类型:背着“过去错误”的心灵枷锁。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害怕再次尝试,因为他们曾经失败过,受创很深,所谓“一朝被蛇咬,千年怕井绳”。但是,对每一位有志之士来说,他都必须对过去所犯的错误保持正确的哲学观,从而使他得以再次突破,再创佳绩。如果你能真正地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话,那你就不会害怕失败。而如果你把失败看成是成功路上所要学习的一笔财富的话,那么你就不会被失败所打倒。

这种类型的枷锁的解决方法是,你完全不必把“过去的错误”看得太重。其实那根本不能算作失败,只能算是受教育,它能教会你许多事情,使你更加成熟。

第四种类型:担心“注定会失败”的心灵枷锁。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一旦失败,便将自己初始的动机统统地扼杀。他们不断重复着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他们因此把自己看得渺小,无法真正透彻地看清自己。

为了摆脱“注定会失败”的枷锁,你不妨保持积极的态度。切莫在不经意中将自己的创新意识抛弃。只要想着“我将要成功”而不是会失败;“我是一个胜利者”而非“一个失败者”,摆脱自己的心灵枷锁,寻找一切能助你成功的方法,你会成功地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总之,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早日实现心中的理想,就必须挣脱以上这些束缚心灵的枷锁。

智慧之源

在成功的路上,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个枷锁,包括外界的,内心的,但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我们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它,就无所谓枷锁,无所谓困难,终究会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有自信,才会有成功

自信是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在影响成功的诸要素中,缺乏自信是首要因素。有自信,才会有成功。美国作家爱默生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古人云:人不自信,谁人信之。建立自信,应该从相信自己、赏识自我做起。相信自己,就是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我能行”,“我也会成功”等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激起强烈的成功欲望,在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果敢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金牌获得者,我国著名选手刘翔,越是在紧张激烈的大赛中,越是在竞争对手实力强大的情况下,越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赛成绩越优异,这正是个人自信的充分体现。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动地球。”这是多么豪迈而自信的语言。自信,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无数成功者的事实启示我们:事业成功固然有种种因素,但自信是必不可缺的条件,失去了自信将导致事业失败。

当初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后,有些反对他的人认为,留下那么多空白就表明周期律的不合理和有矛盾,甚至连他的导师也嘲笑他不务正业。但是门捷列夫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科学观点,他根据周期律科学地预言一些当时还没有发现的元素和它们的性质。正因为他的预言和后来的实验结论完全一样,周期律才被科学界所承认并且引起广泛的重视。

居里夫人为了证实镭的存在,曾终日穿着沾满灰尘和污渍的工作服,在极其简陋的棚屋里,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冶锅,从堆积如山的沥青矿的废渣中寻觅镭的踪迹。条件极其艰苦,但她心里却充满自信。她对友人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她最终获得了成功。

成功属于自信者,而自卑却是成功的绊脚石。有这样一个故事。

1951年,英国科学家弗兰克林发现了DNA(人体的遗传物质的双螺旋结构),这本是一件可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大发现,可由于他生性自卑,又怀疑这可能是错的而不敢肯定它,直到两年后,另外两位科学家沃林与克里克也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两人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我们真为弗兰克林惋惜。如果他自信一些,敢于承认自己和肯定自己,我想弗兰克林这名字会载入医学生物学史册。可想而知,自卑真的害人不浅。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感,这是十分正常的。个人自卑感的形成则是受个人环境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生理状况、性格、志趣、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因素正决定了一个人自卑的强烈程度。他认为童年经历可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但却保存在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讲,童年生活不幸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感或自卑感更强烈。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没有受到过这些消极因素的干扰,他们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用意志和适当的科学方法摆脱负面的干扰,跳出阴影地带。由此可见成功永远属于自信者,自卑者与成功无缘,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卑者树立自信呢?下面是几招战胜自卑的方法。

1.真实地评价自我

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不要妄想十全十美,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对待自己,清楚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人无完人,或许你在这方面不如别人,但别人或许在另一方面不如你。在过高的要求无法实现的时候,失败感自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也不可避免。

2.转移注意力

当你充分认识到自己后,就不要把注意力始终停留在自己的短处上。你停留的时间越长,黑色的阴影就越重。发挥你的长处,体现你的人生价值,更能让你肯定自我,从而克服自卑的心理。

3.心理治疗

如果你的自卑感太强,则成为一种心理疾病,一般的自我心理调节可能作用不是很大,此时需要通过心理医生来进行治疗。

4.主动找回自信

主动找一些简单并且比较容易成功的事情做,逐渐增强自信心。一个人产生自卑的另一个原因,是遭受挫折和失败,所以,通过逐步获得成功找回自信。自信多一点儿,自卑就相应地减少一点儿。

5.补偿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来补偿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在听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他仍克服困难创作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战胜自卑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磨炼心态、挑战自我的过程。人们常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自卑却是自己为自己设置的障碍,只有跨越这道门槛,你才能集中精力和斗志去实现目标。

智慧之源

自卑感其实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就认为:人类都有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当我们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长大而自卑;当我们大的时候,却发现别人比我们更有钱;当我们有钱的时候,看到别人比我们更加年轻力壮,这些都会在我们心底里产生自卑。这样看来,自卑其实是不可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卑也是推动一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但是,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自卑,而不愿去进行自我突破的话,那么自卑对你来讲就是非常有害的。

用正确的心态对待财富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很明显财富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财富是随着其他追求而变得有价值的。”财富在当今社会处于主导地位,不管是个人生活的改善、自我价值的体现,还是社会效益的达成,都以财富的增长作为衡量标准。财富不仅创造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拥有更多的财富,是今日许许多多人的奋斗目标。财富的多寡,也成为衡量一个人才干和价值的尺度。当一个人被列入世界财富排行榜时,会引起多少人的艳羡。但对于个人来说,过多的财富是没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为了社会在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但丁说:“拥有便是损失。”财富的拥有超过了个人所需的限度,那么拥有越多,损失就越多。让我们看一看米勒德·富勒的故事,就会明白财富的越来越多,并不代表得到的越来越多。

同许多人一样,富勒一直在为一个梦想奋斗,那就是从零开始,而后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到30岁时,富勒已挣到了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为千万富翁,而且他也有这个本事。他拥有一幢豪宅,一间湖上小木屋,2000英亩地产,以及快艇和豪华汽车。

但当他拥有这一切的时候,问题也来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因为忙于工作而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富勒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称打算离开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东西。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次面。当他们见面时,两人都泪流满面。他们决定消除掉破坏家庭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

他们卖掉了所有的东西,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但富勒从没感到比此时更清醒过。

接下来,他们夫妻二人开始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体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也热情地支持他们,穿工装裤来为“人类家园”劳动。富勒曾有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家产,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人,甚至为更多人建设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30多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他的妻子和健康差点儿被财富夺走。而现在,他是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自愿放弃了财产,而去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自认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当然,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拥有财富就不快乐、散尽财富才快乐。而是说我们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是“不要追求显赫的财富,而应追求你可以合法获得的财富,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与财富,心怀满足地离开财富。”这就是培根的建议,这是大师指给我们的对待财富的建议。智者会巧妙地利用财富获得快乐,愚者最终也未必真的得到财富。

现在不少人急于发大财,结果不是被骗就是去搞歪门邪道,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比如制假贩假、盗版走私、做毒品生意,甚至杀人越货。他们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财富对于他们如同绞索,他们越是贪求,绞索就勒得越紧。一个贪官说,他每当听到街上警车鸣笛,就生怕是来抓他的,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不义之财再多,又有什么“乐趣”呢?

当然,我们并不是一概排斥财富,并不是说追求财富就是错的。我们厌恶和蔑视的是对个人财富的过分贪求、以不正当手段聚敛财富。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贪婪的掠夺品,而是一种行善的工具,是在追求财富过程中得到的快乐和满足。这就是我们对待财富应该持有的态度。如果我们不惜不择手段而获得财富,那也最终会成为财富的奴隶,永远都不会满足,永远都不会获得快乐。

智慧之源

当你认为拥有许多的财富时,其实财富本身就只剩下一个数字。换一种思路对待财富,这就是与其守着这个数字,还不如让这个数字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让财富创造更大的价值,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你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苦恼烦闷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有些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自寻烦恼”。“魔由心生”的故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乱,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和尚照办了,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和尚做完功,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原来就在自己的肚皮上。

可见,我们推给他人或外物的许多过失,毛病竟在自己身上。当然,这种来自自身的困扰我们往往不易察觉,更难以用笔“圈”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寻烦恼的事儿在人世间的确不少见。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一个试验:他先让十个人呆在一个封闭的房屋内,然后让他们分别在一张纸上写出在未来一个星期可能发生的最令自己烦恼的事情。等他们写完后让他们,回家继续生活。一个星期后,通过对这十个人的调查显示,那十个人写在纸条上最令他们烦恼的事情,其中70%以上并没有真实发生过,另外一些所预料的烦恼事情虽然发生了,但并没有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烦恼和难以解决。

以上试验无不充分显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烦恼其实往往是人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心理负担,自寻烦恼在很多情况下的确如此。其实快乐很简单,只要你抱着一个平和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就会发现快乐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过分烦恼于还未发生的问题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任何事情都应当要有个“度”,否则那样会有‘杞人忧天’之嫌。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事务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我们就会发现,一切问题其实都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难以解决和令人烦恼。

在生活中,我们的烦恼都是自找的,我们是自己捆住了自己呀。好多人都这样假设:假如变成这样要怎么办?假如变成那样又会如何?这样做会不会变得更差呢?

有时我们也会不自觉地为一些小事烦恼,而且常常毫无根据地往坏处想。

仔细想想,自寻烦恼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再怎么样的忧虑都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自己心情不好,想法更加消极而已。可是为什么许多人仍然会不经意地自寻烦恼,这主要是性格使然,当然也会有环境因素的影响。

每当我们自寻烦恼之际,身边的人大都会劝导说:“不要自寻苦恼,开朗一点,开心一点。”但不好的情绪还是会不自觉地涌起。烦恼的想法一经出现,我们便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更多的纠葛中,搞得整个人心神不宁。

可是,你应该了解,明天的忧虑自待明天解决,此刻又何必烦恼而浪费精力。或许睡一觉之后,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了,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如果你是一个杞人忧天、自寻烦恼的人,那么你肯定会过得不快乐,原因就在于你不懂得运用内在的特质化解内心的烦恼。建议你不妨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做起,也就是说内心一直都保持着明朗、愉快、积极的状态。不要再患得患失,掂量来掂量去,过于瞻前顾后,要无畏无惧地活下去。无论发生任何事,都要想得开,凡事往前看,向新的人生挑战。

如果你认为可能,那么前方就会有无限的可能在等着你;如果你一直想着不可能,那就真的什么事都不可能了。如果你认为前方充满了希望与光明,那么走过去一定会看到灿烂的阳光。所以无论做任何事,总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向前看,相信一定可以使一连串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智慧之源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一个心胸辽阔澄明的人,是不会有那么多烦恼的。诚然,也不是一切烦恼都是自寻的。但外因毕竟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正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一个人若不求长命百岁,自然也就对死亡不那么恐惧;不要大富大贵,自守清贫也就没什么痛苦了;不想出人头地,默默无闻也能自得其乐。魔由心生,魔也由心除。倘若心灵一片光明灿烂,那烦恼与苦痛便会远遁他乡!

减轻欲望,懂得舍弃

有位哲人曾说:“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正是因为欲望太多,从而造成心理贫穷。

其实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或者是其他的任何物品……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你的,那些东西都是暂时寄托在你这里。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最后,物归何主都不得而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都视为身外之物。而贪婪者却把它们视为珍宝,到最后却往往一无所获。

以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去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誓言不达圣山,绝不回家。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圣者。这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路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个教徒心里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外一个教徒也想:“我怎么可以先讲,而让他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彼此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俩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吗?你先讲!”“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俩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意,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立刻瞎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随后瞎了两只眼睛!

原本这件礼物非常美好,可以使两位好朋友共同分享,但是人的“贪念”与“嫉妒”左右了他们的情绪,所以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更是让原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俩人瞎眼的“双输”!

如果他们每个人都有知足者常乐的心态,抱着有美好的礼物总比没有好的态度,不在乎多少,我想他们最终也不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但知足并不表示不进取,物质上要知足常乐,但追求上要不断向前。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等等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消耗、自我毁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拥有的欲望,并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欲望太多的结果,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嫉妒别人比我们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幸福。因而要获得幸福,就要减少欲望,懂得舍弃。而外在的放弃让你接受教训,心里的放弃让你得到解脱,从而获得内心的得安宁。

在利益面前,有的时候也需要放弃。放弃是一门艺术。人生苦短,要想获得越多,就得放弃越多。要懂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那些什么都不放弃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获得的。其结果必然是对自身生命的最大的放弃,让自己的一生永远处在碌碌无为之中。

放弃是一种让步,但让步不是退步。放弃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放弃更需要明智,该得时你得之,该失时你要大胆地让它失去。有时你以为得到了,但可能失去的更多;有时你以为失去了不少,却有可能获得许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该放则放。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卡耐基也曾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请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

智慧之源

“身外物,不奢恋。”这是知足常乐者的智慧。放弃也是一种幸福,这是智者思想,这些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真正地摆脱心理的贫穷。

乐观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石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人最重大的发现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的确,人生的成功或失败,幸福或坎坷,快乐或悲伤,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人自己的心态造成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太太找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目光。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账单,老太太发现比原来谈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感谢,因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这位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流下了眼泪。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而这位只有一只手的油漆匠今后的生活肯定也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残者尚能对生活如此乐观,那么正常人呢?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诸如亲人不幸死亡、朋友分手、身患重病……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要只看到消极的一面,不能轻易退缩和放弃,而应该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面对。有这样一个故事:

爱德蒙·喜赖利爵士曾带队攀登圣母峰,但由于某队员意外死亡而中途折返。不过,他返回伦敦时仍受到英雄般的欢迎。欢迎酒会上,不乏当时大英帝国的达官贵人。在演说台背后,挂着一幅巨大的圣母峰照片。喜赖利在众多权贵的欢呼下站起来答谢,并转身对着巨照说:“圣母峰,虽然你把我击败,但我还会再来一次。而这次我一定赢你,因为,你不像我那样能日益壮大。”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健康乐观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石,也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面对桌上的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桌上只有半杯水,而乐观的人却说,桌上还有半杯水。于是我们笑了,笑的是因为桌上还有半杯水。

不易改变的是这个世界,可以改变的是你的心态。面对同一扇门,有人悲观于门内的黑暗,有人乐观于门内宁静;有人悲观于门外的风雨,有人乐观于门外的自由。悲观与乐观,不同的心态,却是两种心境,两种结果。

一位哲人说过:“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我们都受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特定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只要我们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命运,命运也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了。”正如一位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所说的那样:“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任何一种心态,只要你愿意。而乐观的心态能让我们快乐,能有助于我们成功,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智慧之源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使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悲观失望、消极颓废,而是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从而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乐观的心态不仅有助于人们取得成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帮助人们延缓衰老,增长寿命。虽然乐观的人不一定都成功,但成功的人必定都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