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文明历程
15360700000014

第14章 中华文明五千年还是一万年之谜

长期以来,一个始祖——黄帝,一条母亲河——黄河,一块文明发源地——中原地区的历史观统治着人们的头脑,形成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统观念。可是,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大大突破了这一传统观念的时间界限,于是,在史学界就有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还是一万年的争议。

中华文明有多长?传统的说法是“上下五千年”,人们也没有什么异议。可是,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说明东、西、南、北各地一些文明源头都在五千年以上,有的有上万年之久。1997年8月,在“海峡两岸史学家合撰中华民族史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上,曾经有人提出“中华文明史可追溯到万年前”论点。会后,由祖国大陆学者史式和台湾史学家黄大受教授共同起草的《重写中华古史建议书》,主张中华古史应从一万年前写起。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了海内外百余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的签名赞同。

中华文明五千年这个说法是怎么出来的呢?原来宋代的邵雍在《皇极经世》一书中称尧元年为甲辰年,卢景贵考定这一年相当于公元前2357年。再据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推算,认为尧以上共五帝,历时341年(其中黄帝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颛顼高阳氏78年,帝喾高辛氏70年,帝挚9年),据此推算,黄帝元年应为公元前2698年。从黄帝元年即公元前2698年算起,到2000年,一共是4698年,接近于五千年,简称五千年,这是“中华文明五千年说”的真正来源。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中华民国元年”,这是第一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公开承认了“五千年说”。

在当时提出五千年说,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举世公认的正史之首《史记》就是从黄帝写起的。

而西方世界力主以已经有了有系统的文字、已经有了青铜器、已经有了城市、已经有了神庙为一块地方或一个族群是否进入“文明”的必备四条件,用这一框子去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序列只能是:埃及第一位,其文明史长达六千余年;巴比伦第二位,文明史为五千余年;印度为第三位,文明史为近五千年;中国为第四位,中华文明被定为四千余年。有些对我国有偏见的西方学者,甚至不承认四千年之说,只承认三千余年,从“盘庚迁殷”算起,那全长只有3400年。

20世纪末由英国崔瑞德和美国费正清共同担任主编的《剑桥中国史》,起始是从秦汉两朝写起的,这当然是极为不妥的,为了补救,不得不在“总编辑序”中申明,“自70年代以来考古上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变化”,以至“一再改变了我们对中国早期史的看法”,但由于对此还没有“普遍公认的综合”,“出于无奈”只得从秦汉时写起。

这种“普遍公认的综合”难道非得由外国人来做吗?不,从根本上说,应该是由中国人自己来做的。在《东南文化》杂志1991年第1期中的《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访谈录》一文中,苏秉琦教授对采访者说:

时至今日,把重建中国古史的任务正式提到全国史学、考古学者面前,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其主要标志是重建中国古史的构思、脉络已基本清楚。从宏观的角度、从世界的角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可以把中国古史的框架、脉络概括为:超越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这就是我国历史的基本国情。

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放在面前,上述结论应该是人们可以接受的。

超越百万年的文化根系——

元谋人,巫山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也许只是中华文化根系的冰山一角,随着时日的推移,诸多文化根系还会显山露水。

上万年的文明启步——

大约在一万年前,我们的先民逐渐从渔猎、采集生活转入农耕生活,开始定居,开始进入母系社会。因为食物相对有了保障,农闲之时可以发明创造,改进工具,发展生产,从此跨入了文明的门槛。

这时传说中的伏羲、神农时代,比黄帝时代还早,大约在一万年到五千年之间。

东南西北的各地都发掘出属于这一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湖南考古工作者在一个叫“玉蟾洞”的史前洞穴中,发现了一枚世界上最古老的陶片和两粒半古稻,经测定,这枚陶片和这两粒半古稻距今1.4万年!

另外,在湖南澧县梦溪乡八十当,找到了近万年的古栽培稻,在杭州萧山跨湖桥发现了“江南先祖”的遗址。在河南中部舞阳贾湖村发现了稻作物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契刻文字,发现了随葬的龟甲。在河姆渡,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轻舟出海的海洋民族。在东北红山,发现了让世人惊诧的大型礼仪性建筑。在太湖流域的良渚,发现了大型的祭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墓。

这些中华大地上的远古文明,有的超越万年,有的逼近万年,有的达七八千年。

都说神农氏,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神农氏。

五千年的古国——

大约在五千年前,陆续出现了一些方国——城邦国家。“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史记·五帝本纪》)这里说的“诸侯”,实际上就是氏族制度末期的方国之主。由于争夺耕地与牧场,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在这时期,青铜器和铁器出现,用以生活、生产和战争中的武器。传说中的以黄帝为首的五帝时代,以及部落联盟式的夏、商、周三代,都在距今五千年到两千年之间。

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

这种统一实体以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形式出现。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这一个个王朝代表了中华一统的实体。

史式先生在《五千年还是一万年》一文中说到:“如果读一部新史书,知道在八九千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已经在江汉平原上开辟了富庶的鱼米之乡;知道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已经在东南沿海各地陆续出海航行于太平洋上;知道全世界人类200项最重要的发明创造,追本溯源,一半以上都是中华文明的产物;知道一万年来,中华文明一直遥遥领先,我们落后于人的时间,不过百分之四而已,则每一位中华儿女,将有何感想?这些史事,能不振聋发聩;这些史事,能不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