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伟大的犹太人(下)
15355900000007

第7章 政治家(6)

门廊长10肘,之前有两根,青铜柱,右边的名叫雅斤,左边的唤作波阿斯,柱上均刻有美丽的百合花。门廊之后是外殿,长40肘,是圣殿的最大部分。其四壁、地面均由香柏木遮蔽,不露一点石头,匠人在墙上雕了名唤基路伯的可爱小天使、棕桐树和鲜花图案,使之成为一个像伊甸园的地方,以讨上帝欢悦。

内殿在外殿的后面,是一个长、宽、高均20肘的正方体房间,内殿的地面比外殿高10肘,所以,自外殿到内殿,需“更上一层楼”。

据说,所罗门建圣殿,耗时7年,仅黄金就花费了18.8万他连得、白银101.7万他连得。

此后,所罗门又以13年的功夫,建造华丽的王宫和其它建筑群,包括法老女儿宫、利巴嫩林宫、圆柱长廊、宝座厅等。所罗门为以上工程的建设,与腓尼基的推罗王订立施工合同,由推罗、西顿人供应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为此所罗门将亚设地的二十座城邑作为代价付给推罗王。

20年的圣殿和王宫工程对于大国尚且困难,对于以色列这种小国来说就更显得艰难了,然而,所罗门做到了,他靠的就是所罗门杰出的攫取财富的才能。

所罗门是个有商业头脑的精明国王,他敏锐认识到以色列正处于埃及——两河流域、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南端等重要国际贸易通道的交汇处,地理位置极佳。看到这一点后,所罗门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有利地形,大发一笔。

不久后,所罗门的船队由腓尼基水手指引,在红海和阿拉伯海上劈波斩浪,它们或满载本国购进或欲卖的物品,或为收取运费,替别国“跑腿”。

所罗门时代,这些商船以埃拉特港为基地,发展海上贸易,他的贸易船队航行于红海、地中海,远达非洲、印度等地。它们往往一出去就是两三年,待到回来时,它们总是满载金银、木材,以及珍珠、象牙、孔雀、猿猴等稀有之物。

接着,所罗门多把这些舶来珍贵商品卖到外国去,以赚取可观利润。

同时,所罗门又利用地缘优势,大搞中间贸易。当时,埃及、加帕多加、亚细亚一带,多产骏马以及优质马车,所罗门便差人以每马50舍客勒,每车100舍客勒的定价大批购来,除留用一部分主要用来装备军队外,其余的加价售给外国人。

受国王的鼓励和鼓舞,以色列国人纷纷经商,重商之风席卷以色列。当时的以色列见到“熙熙攘攘,为利来往”的行商渐多,所罗门王便命官员在大道上、城镇里设立关卡,向他们收费,以充实府库。

考这些手段,大兴工程的所罗门不断没有穷,反而成为了一个富翁。有人说:“所罗门聚积在耶路撒冷的银子,简直和街上的石头一样多。”

旧约圣经《便西拉智训》也说:“在以色列之主上帝的名义之下,你(所罗门)搜集银子和金子,如同锡和铅一样。”《圣经》上记载:“所罗门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666他连得,他用金子制作大金盾200面,每面用黄金600舍客勒,小金盾300面,每面用金子3弥那,都放在黎巴嫩林宫里。他用象牙制造一个宝座,用精金包裹……所罗门王一切的饮器都是金子的。黎巴嫩林宫里的一切器皿都是精金的。所罗门年间,银子算不了什么。”

因此,所罗门王统治下的王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非常发达,一时之间,它成为当时西亚诸国的中心。

充满忧患的晚年

所罗门除了法老的女儿之外,还有许多来自外邦的宠妃,到了晚年他还在不断娶姬纳妃。据说,他一生共有过700名妃子,都是别国的公主,还有300名妾嫔。

安乐的境遇只会削弱人的上进心,腐蚀人的意志,所罗门也不例外,他变得更加慷懒、怠惰,更耽于享受。而且,所罗门所拥有的那些女子住在所罗门富丽堂皇的王宫里,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并千方百计要得到他的宠爱。她们中有摩押人、亚把人,也有来自以东、西顿的,还有埃及公主。

那时候,近东各部落、各民族都有自己信奉的神抵,嫁到耶路撒冷后,那些异邦女子整天嚷嚷着要所罗门为她们建造祭拜自己的神的殿堂。为了维持与他国的友好关系、确保四境平安,更为了讨取那些女子的欢心,让她们的乡愁稍减,所罗门就真地为她们修起了祭坛。

以色列人很不高兴他这样做,后来,当听说他冷落了耶和华圣殿,又不理国事,而是整天陪着他的爱妃或宠后,呆在异族邪神如亚斯他禄、米勒公的神堂里,他们变得怒不可遏。

国内的不满,也给国外势力的反抗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于是,国内外的反抗很快就开始了。

第一个起来造反的是以东王的后裔哈达。先前,大卫攻击以东时,约押带领人把所有的男丁都杀了,那时哈达还是幼童,他父亲的几个臣仆把他救出来,逃到埃及。

法老给哈达派定粮食,又划拨给他们田地房屋。哈达在法老面前大蒙恩惠,以致法老把王后的妹子赐给他为妻。法老还让哈达与王后妹子生的儿子在宫中长大,接受宫廷教育。

此时,哈达听说所罗门年纪老迈,已经昏庸胡涂,以色列内部空虚,就请法老许他带领以东人向所罗门发难,攻入以色列境内挠扰。

第二个起来造反的是以利亚大的儿子利逊。利逊曾是琐巴王麾下的一员战将,在琐巴王被大卫杀死以后,沦为流寇。有一次,侥天之幸,一战攻下大马色,把那里的以色列人杀得一个不留,在那里自立为亚兰国王。利逊也隔三岔五地袭击以色列要塞。

第三个起来造反的是一个以色列本族人。他就是所罗门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耶罗波安。耶罗波安是以法莲支派的洗利达人,幼年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长大成人。所罗门征发民工整修大卫城时,他也在应征之列。修城期间,那罗波安因能干勤奋得到上司赏识,步步高升,后来所罗门提拔他担任筑城总管之职。

一天,耶罗波安出城办事,在路上碰到示罗先知亚希雅,二人来到路边田野,亚希雅把穿在自己身上的那件新衣裳撕成12片,对耶罗波安说:“你可以拿10片,”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所罗门现在已经违背了我的道,不遵守我的律法,我必将以色列国从他手里夺回,将10个支派赐给你。不过,我还会为他的儿子保留一个支派。你若遵循我的道,谨守我的律例诫命,我就与你同在。”

这件事很快传到所罗门的耳朵里,他即下令捕杀耶罗波安。耶罗波安闻信后,仓皇外逃至埃及,得到埃及第22王朝法老示撒的庇护。示撒为什么要与所罗门作对,庇护他的敌人呢?因为,示撒时常为所罗门王国的强盛而提心吊胆:说不定哪一天,犹太人大军就会在尼罗河三角洲上纵马扬鞭、为所欲为。他下定决心要么搞垮以色列,要么争得其统治者的亲善。

因此,凡有所罗门的敌人逃来,他都优待有加,耶罗波安也不例外,他指望这些人能有朝一日“打回老家去”,那必将有利于埃及。

所罗门60岁那年死在耶路撤冷,他作以色列国王凡40年,死后王位由其于罗波安继承。

所罗门王统治的40年,在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的成就,比父亲大卫在位时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大卫和所罗门统治时期可以说是以色列民族统一王国存在年代中无可比拟的黄金时代。

随着所罗门的去世,他的王国也陷入了分裂,后来,北方10支派推举耶罗波安为国王,国名以色列,首都撒马利亚,南方的犹大、便雅悯仍尊罗波安为王,国名犹太,首都仍为耶路撒冷。

就这样,统一的犹太国家一分为二,它的分裂预示着古代犹太国家的灭亡。公元前721年,以色列王国为亚述帝国所灭;135年后,即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为新巴比伦王国所灭。

从此,曾经强盛一时的犹太王国不在了,它给犹太人带来的是无尽的流离与灾难。

本·古里安——以色列国父

他是以色列第一任总理,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他凭借敏锐的直觉和务实的精神,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犹太民族的领袖。他领导创建以色列国,是现代以色列当之无愧的国父。他的去世被以色列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青少年时代

普朗斯克是俄属波兰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离华沙只有40英里,从中世纪时一位王子的城堡发展而来,具有浓厚的犹太人氛围。1881年,该镇7824名居民中有4500多人是犹太人,大部分是穷困的生意人和手工艺人。然而,令这个小镇骄傲的是,一群犹太知识分子建立了一座名叫“科普尔柯”的学校,并因其学术水平高而远近闻名。

1886年,戴维·本·古里安出生在波兰普朗斯克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他的原名叫戴维·格鲁恩,后来才该为戴维·本·古里安。

戴维的父亲名叫阿维多·格鲁恩,狂热地迷恋希伯来语和宗教知识,中年以后,他与镇上的俄罗斯—波兰当局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当地犹太人中颇有名望。

阿维多·格鲁恩一共有8个孩子,但只有5个活了下来。戴维是这个家庭的第4个孩子。

小戴维体弱多病,这一点很像母亲,脑袋大得不合比例,性恪也很孤僻,很少到外面玩耍。他的父亲阿维多为此忧心忡忡,就带他到相邻的普洛茨克镇去请教一位相术家。

那位老人摸了摸小戴维的头,向阿维多保证,他的儿子将成为一位伟人。从此以后,戴维的家人经常骄傲地对人们说,她的小家伙将成为一个精通犹太教义的大拉比。

戴维的正规教育是从5岁开始的。他进了一所名叫“赫德尔”的犹太传统学校。从7岁时他开始跟随一个号称“现代”的老师学习,那位有点驼背的老师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私塾先生,只让学生不停地读《圣经》中的段落,而从来不管学生能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不久,戴维又去一所新的学校,仍然是学习《圣经》和希伯来语。除此之外,他还上过一所俄罗斯国立学校,学到了一些俄语基础知识,并且接触到一些俄语作家的作品,这对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戴维14岁时就像父亲和哥哥一样,积极投身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之中。他与朋友们一起组建了一个“埃兹拉协会”,目的是推广希伯来语。

在这一群孩子中间,很少有人能说希伯来语,但还是顽强地说起了一个个的希伯来语单词。经过半年的努力,他们成功地召集了150多名儿童。

就在这个小镇上,这些远离故土上千年的孩童仿佛掌握了打开故土之门的钥匙,从此以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们心中那回归之花的盛开了。

3年后,古里安加入犹太复国主义政党锡安工人党,成为一名犹太复国主义者。

1903年8月,读到报上犹太复国主义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所谓在非洲建立犹太国的“乌干达计划”的报道,该计划提出在非洲的乌干达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

这令戴维大为愤怒,因为他和朋友们一致认为只有以色列地(巴勒斯坦)才是犹太民族惟一的家园。此后,他坚定了一个信念:反对“乌干达计划”的最有效方式是定居以色列地,这种信念主导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

在给他父亲的信中,他还宣称:“定居以色列才是真正的犹太复国主义,其它的一切想法都是自欺欺人!”

不久以后,戴维来到华沙,打算进一步学习。一开始他住在一位亲戚家,但是后来这位亲戚遇到了经济困难,这就影响到了戴维的学习。他被迫去找一份工作谋生,做了一段时间的业余教师,但是几乎与此同时,他的个人计划也连连受挫。

当时,由于沙皇政府的严格控制,犹太人要进入俄国高中非常困难,而一所面向犹太人招生的学校又要求有高中毕业文凭,戴维的求学之梦很快就破灭了。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个世界上才少了一个学者,却多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1904年11月,戴维回到普朗斯克,与什洛莫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会谈,两人决定什洛莫先到巴勒斯坦去,为后来的移民开辟道路。

不久,什洛莫出发了,8个星期以后,他到了巴勒斯坦。这一举动在普朗斯克引起了轰动,几乎是一夜之间,什洛莫成了青年人心中的偶像。但是戴维并没有立即赶往巴勒斯坦,他又在普朗斯克活动了1年多时间,为自己和朋友将来在以色列地的生活做准备。

当时,“崩得”的出现给戴维提供了人生中第一次从事社会斗争的机会。“崩得”,是意第绪语“联盟”的意思,是“立陶宛、俄国和波兰犹太工人总联盟”的简称。

此时,怀有犹太复国报复的戴维发誓,一定击败“崩德”。当时,“崩德”将最优秀的演说家派到普朗斯克,但总是被称为戴维击败。

1905年夏,什洛莫·泽马克从巴勒斯坦回到普朗斯克,戴维并没有忘记原来的计划,同戴维一起开始组织一支大规模的移民队伍,计划于1906年夏奔赴巴勒斯坦。

出发前,戴维遇到一个问题。当时,他与拉切尔·奈尔金相爱了。此时,他要么带着拉切尔一同赶往巴勒斯坦,要么只能忍受相思之苦。结果,他花了很多功夫才使拉切尔的父母同意自己的女儿与这个毛头小子一起前往巴勒斯坦。

就这样,1906年夏,戴维同一批先驱者乘船离开波兰来到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地巴勒斯坦——他心目中的“以色列地”,决心用定居的方式来实现犹太复国主义的理想。戴维坚信,希伯来人在希伯来的土地上劳动是犹太民族恢复权利的惟一途径。

这一年,戴维20岁,他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篇章,而犹太民族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走上政坛

1906年9月的一个早晨,戴维等人来到了巴勒斯坦,一踏上巴勒斯坦的土地,这一群年轻人就欣喜若狂起来,但是戴维却感到雅法不是真正的以色列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