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上古传说
15354900000004

第4章 神奇传说(3)

到商朝末年的纣王时,彭祖已经活了七百六十七岁了,但是看上去却一点也没有衰老的样子。纣王很羡慕,请求彭祖告诉他长寿的办法。彭祖知道纣王无道,总是支吾不说。纣王也很倔强,看到彭祖不肯告诉自己,便死缠住不放。彭祖无法,就说:益寿延年的办法当然是有的,但是我从不管尘世的杂事,见闻很浅薄,实在说不出个什么条理来。我就说说我个人的经历吧。从我年轻时一直到现在,我娶了四十九个妻子,这些妻子也都先后去世了。我的妻子给我生了五十四个儿子,他们也都夭折的夭折,死的死,已都不在人世了。我经历过无数的人生患难,曾经在精神上受到过很大的打击,后来慢慢的就不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了。你看我从小的时候,一身干瘦,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恐怕将不久于人世啦。你要请求长寿的办法,还是去问问别的人吧。说完,彭祖一声叹息,就飘然而去,不知到了何方,只是再也没有出现在殷商,他怕纣王再来烦他。可是,又过了七十多年,有人看到彭祖只身一人,骑着一匹瘦弱的骆驼,游行在流沙国的西部边境地方。后来,纣王得到了几片散落的《九都经》竹片,便召集群臣认真研究,供他享用。纣王通过亲自效法之后,果然很灵验,他不断演练这种道术,却也活了三百多岁。

那时还有一个叫采女的女子,也是一个很懂长寿之术的人。她遇到彭祖的时候已经活了二百五十岁,看上去却只是豆蔻年华,芳龄二八。彭祖见采女在益寿方面有一定的根基,决心指点指点她。就跟她说道:“养生之道,冬天保暖,夏天防暑,跟随季节,适时调节;娇躯美貌,品尝娱乐,节制欲望,流畅精神;知足常乐,不贪不厌;八音奏鸣,五色相宣;听觉视觉,和悦欢乐;心平气和,天年颐养。这些就是养生的要诀。再次,凡事要有限度,超过限度,便不能养生延年,相反会找来祸患,这是应该忌讳的。”接着彭祖又对采女说:“要想成为神仙,进入天仙天界,做到驱鬼遣神,并能凌空驾云,就得服用金丹。金丹我不能炼成,因为我的德行还不够。大宛山有个青精先生,已经活了一千多岁了,面相还跟孩童一般。他能够整年不吃一点东西,也能够一次吃完一年的食物。”

采女听了彭祖的话,连连称道,心中十分赞服。彭祖最后说:“伤神害性的事情太多了,用脑过度能伤人,忧虑悲伤会伤人,极度高兴会伤人,愤怒郁结会伤人,急急追求会伤人,阴阳失调会伤人……避开各种伤身的事,顺着阴阳之道,人就可以长生不老。我的师傅传授给我一部《九都》圣经,一共一万三千余字,记载的全是养生的要诀,你跟这书有缘,现在传授与你。”彭祖把书交给采女之后,就再也没有在人间出现过。

彭祖

彭祖曾在武夷山上住过,那时武夷山洪水泛滥成灾,周围的老百姓过着非常穷苦的日子,洪水来时,都只能躲进山坳里去。彭祖就带领当地的百姓披星戴月,餐风饮露,含辛茹苦,开山治水。因为赐给了人们恩泽,于是人们尊称他为“彭祖”。彭祖在武夷山时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彭武,一个叫彭夷,兄弟俩聪颖过人,智勇双全,从小就跟彭祖翻峻岭钻密林。彭祖离开之后,两兄弟不忘父亲重托,扛起锄头,拿着斧子,背上弓箭就进山了。他们挖出了九曲十八弯,治住了咆哮的山洪。他们砍倒了荆棘,开出了一片片良田。他们种上了一垄垄岩茶,栽上稻谷和果树……兄弟俩又用弓箭射死了猛虎,除掉了恶豹,把山上捉来的野兔、野鸡、野猪等送给村里的乡民饲养。他们还在山上种了香花瑞草以及珍贵药材,把山山水水装点成了人间仙境,百姓们从此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彭武、彭夷死后,人们为纪念这一对开山有功的兄弟,就以他们的名字为此山命名,称这座为“武夷山”。

除了武夷山,与彭祖有关的山还有彭祖山。彭祖山原名仙女山,是彭祖修身养性的地方之一,也是彭祖归天后埋葬的地方,距离成都仅六十公里,蕴藏的巨大历史资源及优美的自然、人文风光,是一个四川人不可不看的地方。彭祖山后是仙女湖,这是一处极幽静的去处,凭湖垂钓,无论是打牌还是下棋都是最好的去处。

月下老人

传说,月老的手里有一根根的红线。人在出生前,月老用红线把一男一女的脚脖子拴在一起。所以,在人间,两个有缘的人,无论在天南海北,都能走到一起!

唐朝时候,有一位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位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边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我在给他们牵红线。”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道:“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似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再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孩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了,看她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再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已经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爱妻的眉间会有疤痕的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很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姆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那个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姆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呀?”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异,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这件事的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俩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上了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八仙过海

据说有一年的三月初三,三界神仙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这八位仙人应王母娘娘的邀请,赴瑶池参加蟠桃盛会。他们也难得来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神仙聚会,于是开怀畅饮,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筵席散了之后,他们驾起祥云,飘飘荡荡来到瀛州,想借此雅兴神游一番。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东海边上,只见白浪涛天,一望无际。忽然,哗啦一阵巨响,浪壑当中陷出一座金碧辉煌的琼楼玉宇。八位仙人不禁瞠目结舌,不由自主道:“这真的比瀛州还要胜十倍,四海之内再难以寻找到这么好的地方了!”

吕洞宾带着几分醉意道:“早就听说东海浩瀚无边,果然名不虚传,我们何不乘兴遨游一番呢?”

汉钟离连忙阻止到:“听说东海龙王兵多将勇,又骄傲自矜。如果他不欢迎我们,岂不大煞风景!各位仙友已多贪了几杯,万一酒后失言,引起事端来也不好呀!”

铁拐李不服气地说:“我们八位都不怕恶,也不欺善,总也不能长他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啊!大名鼎鼎的八大神仙,还怕他鳌龙不成?这岂不成了笑话!”

众仙听了面面相觑,一时就还拿不定主意,不知听谁的好。

这时铁拐李接着道:“别说老龙长了两支尖角,就是遍体生角,我们也能胜他几十倍!”

汉钟离冷笑一声说:“仙长信口开河,夸下海口。俗话说:朋友万言难识知己,结冤仅要片言只语,我等本重于修身养性,还是不要跟人家争斗的好,不如快快回去吧。”

铁拐李火冒三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龙头虬曲的拐杖掷入惊涛骇浪之中,立刻,这拐杖就化成了一条小龙舟。铁拐李跳上小舟,往波涛中直冲而去。

其他的几位仙人担心仙友遭到什么意外,就有人想跟随而去看个究竟。第一个跟着去的是汉钟离,他以乐鼓凫水,紧紧地跟着铁拐李去了。

站在一旁的张果老牵着一只瘸腿的毛驴,朝背上倒着坐了上去,然后对驴子吆喝了一声。只见瘸驴竖起两耳,昂首嘶叫了一声,扬起四蹄,踩着波浪,如履平地,飞也似的也跟了上去。

年轻潇洒的韩湘子,屏足气,唇抿舌舔,对准笛眼,轻轻吹曲而随。笛音直冲九天,浪涛似乎也听懂了这乐声一样,醉迷迷地闪开了一条通道,韩湘子沿着这条通路,翩翩地跟了上去。

何仙姑身背姹紫嫣红的花篮,篮里有从昆伦仙山采来的五颜六色的奇葩异草,馨香扑鼻。这东海水晶宫中的龙婆龙女、虾妯鱼娌见,就个个争先恐后来抢夺蓝采和篮里的鲜花,插在自己的鬓髻上。一霎时,宛如一簇簇五彩缤纷的花丛。那仙篮里的花取之不尽,于是龙女们用花轿抬着何仙姑进了龙宫,并热热闹闹地庆贺了一番。

手执拂尘的吕洞宾,从腰间解下黄澄澄的宝葫芦,揭开葫芦盖,左右摇晃了一下,顷刻间缕缕雾霭缭绕,结成一朵绚丽的彩云,托住他的莲花座,载着吕洞宾,飘悠悠如乘小船,也跟着去了。

曹国舅很调皮,他拿出他那油光溜溜的竹板,演奏起了民乐俚曲,吟古唱今。鳖臣龟相听得摇头晃脑,惬意乎乎,让曹国舅脚踩背鳖肩,乘风破浪,飞快地跟了上去。

蓝采和不紧不慢,小心翼翼、稳稳当当地放下自己那璀璨的玉板,须臾间银光灿烂,霞光如飞弧般直照射龙宫。这霞光飞溅起惊天的骇浪,震得龙宫的楼宇琼台瑟瑟摇动不已。

再说正在饮酒寻欢的东海龙王,看到龙宫如此不得安宁,赶忙叫海夜叉四面去打探。不一会儿海夜叉就已打听清楚了,原来是八大神仙醉游龙宫,正在各显神通。

龙王闻奏,勃然大怒,不禁呲牙咧嘴大声喝道:“八仙欺人太甚,简直是不把我放在眼里。他们几个不过是艺民俚夫,得了一点仙术,就来我东海如此放肆!我非得见识一下他们不可。”说罢,头一扭,显出了原形,张开血盆大口,蹿出海面,一口衔住蓝采和的那块玉板,潜入了海底去了。那玉板凝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龙王拿回来之后,整个龙宫立刻光华四溢,如同收集了天上所有的日月星辰一般。

东海龙王十分高兴,忙请来众位龙族兄弟,至亲密友,一起来观赏。

而在水面上的蓝采和,在丢了无价之宝后,众仙都有点后悔莫及,都埋怨铁拐李一意孤行,以致到了如此境地。

铁拐李本来脾气暴躁,看到大家对自己这样,于是叫道:“你们不用担心,让我去给这东海龙王一点厉害看看,这次非得好好教训这条老龙不可。”说罢,脚一蹬,来到了龙宫门前,他破口大骂:“老龙盗贼,我乃上界神仙铁拐李,你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我仙友的玉板!快快把玉板交出来,要不,我将这东海龙宫夷为平地!”

东海龙王自顾饮酒作东,对铁拐李狂笑道:“你这小小草芥游医,连自己的瘸腿都还未治愈,便想来水府圣地口吐狂言,大呼小叫,恶语伤人,真是自不量力!”

铁拐李也不再同龙王争执,就把他那铁拐杖狠狠地掷到了龙王的宫中,变成万丈长的巨龙,口喷熊熊火焰,把整个龙宫烧成了一片火海。龙宫里的虾兵蟹将见到如此阵势,早已惊慌失措,抱头鼠窜,四处奔逃。

这时其他各位仙友也尾随到了,各自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杀得东海龙王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在情急之下,龙王抛出了他的避火神珠,但是也经不起八位仙人的合力一击。

龙王知道自己再也斗不过这八大仙人,只好乖乖地把玉板捧还给了蓝采和,并将八位仙人迎进龙宫,赔礼认罪。龙王尤其将铁拐李奉为座上嘉宾,为他倒酒道歉。

铁拐李受到如此的优待,有些洋洋自得,他看到龙王道了歉,赔了礼,还交出了玉板,就举起拐杖变化为拂尘,蘸上少许水往四下一洒,一会儿功夫,沧海般的火焰就即刻被扑灭了。接着,吕洞宾又从宝葫芦里倒出万斛仙水,使得东海又重新碧波万顷,浩渺无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