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收养、赡养与财产继承
15351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基于婚姻、血缘(出生)和法律拟制(如收养等)而形成的亲属关系,是存在于人类之间的一种最亲密的关系,对于构建和维系社会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属之间关系的相处既是最普遍、最温暖的,也是最微妙、最复杂的,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出现裂痕、影响和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独生子女、失独家庭、单亲家庭、家庭暴力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等新的婚姻家庭方面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如何为现实中遭遇各种困扰的人们撑起法律的保护伞,真正实现“老有所终、少有所教、幼有所养、众有所乐”,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大难题。

考虑到各类群体的实际需要,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着力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在体例安排上将收养、抚养、扶养、赡养等区分开来,希望加深人们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例如抚养、扶养就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简单来说,广义上的“扶养”,包括长辈亲属对晚辈亲属的“抚养”,平辈亲属之间的“扶养”(狭义)和晚辈亲属对长辈亲属的“赡养”三种具体类型。狭义的“扶养”则专指平辈亲属之间,主要是夫妻之间和特定条件下兄姐与弟妹之间依法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刑法》、《继承法》、《民法通则》等法律规范中所称的“扶养”,都属于广义的;而《婚姻法》中所称的“扶养”则属于狭义的。

(二)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解析,试图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平民化。对家庭成员和亲属间的各项权益,包括收养权、抚养权、扶养权、赡养权、遗赠扶养权、继承权,以及经济物质权益、社会权益、精神抚慰权益及其维护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说。并根据司法实践中各类纠纷的发生频率安排了各部分的篇幅。同时,本书还附录了与亲权保障有关的部分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方便读者查阅。

(三)语言简洁,行文流畅,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说理于民众喜闻乐见的典型案例解析之中。为亲权保障事业提供了一本非常有益的参考读物,不仅适合亲属为了解这方面知识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阅读,也适合有关机关与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学校师生以及各种知识文化层次的老中青年读者阅读。

本书坚持问题导向,在体例上将每一个案例安排为四个部分——“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法条指引”,以设问方式提出问题,以简洁、质朴的语言阐明要点,用时效性、现实性强的典型案例讲述故事,从专家视角作出深入浅出、细致入微的法律和学理分析,选精准权威的法条呈供读者参考,每篇案例中还包含有不同意见的展示和交锋,使读者能够多角度地理解有关的法律问题。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宣讲丛书》的组成部分,密切结合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将《民法通则》、《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继承法》等部门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结合起来,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最丰富的司法运作规律和机理,满足人们清晰理解最新法律知识,加强自身法律素养的需要,并为今后的理论探讨和审判实践提供参考。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在此向相关的作者和出版单位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