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预见未来的自己
15339700000032

第32章 拒绝平庸,为你的未来打造优势(3)

但是,至少从整体上来讲,马云走出了自己的个性,展现出了他趋于本土化的商业思维。从商业的角度来看,马云的阿里巴巴主要是抓住了小企业营销无门的命脉获得了成功。而向来备受商家争议的淘宝,推出的最具杀伤力的免交易费政策虽然最初让很多的商家觉得马云是在做赔本的傻事。

但最后的结果却显示出,马云当初的选择和方向并没有错。现在的淘宝,已经具有了十足的客户群体和口碑,知名度的提升已经为他以后要走的路做好了充分而坚实的铺垫。正是马云的独创,让阿里巴巴集团坐上电子商务老大的位置。

阿里巴巴的成功说明了一个明白无误的事实:不靠美国模式,中国企业依然有成功的机会。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就是: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有马云的坚持和判断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马云那种“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只在乎自己追求什么”的勇气。

绝大多数的创业者不是习惯把外国的成功经验直接搬来了事,就是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选择了屈服,走大众化路线。而事实证明:走大众化路线的最后结局就是集体走向了一个地方,拼得头破血流地去争仅有的一点地盘和利益。

所以,我们说:“个性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正是因为个性差异的存在,才构成了人生万象的异彩纷呈。人们也才谈得上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吸引。假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是一样的性格,都走一样的路,那这个世界该多么单调。

因而,为了人生的多彩,我们需要多多地开创属于自己的个性,走别人没走过但适合自己的路。在这个路途中,也许别人会对你的行径有些争议,也许别人会对你的行为指手画脚,但是,请记住:只要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就不要在别人的指手画脚和异样的目光中停滞不前。相反,你该朝着自己心目中的方向努力,一路向前。

严于律己就是对自己的成功负责

卡托说:“我可以原谅任何人的过错,但自己的除外。”这句话说明了,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要让自己的错误耽误了成功的脚步。所以说严于律己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让你走向成功的习惯。

三国时,“曹操割发代首儆效尤”的严明纪律精神,使得三军将士敬服,从而以2万兵众一举击败袁绍的10万大军,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21世纪的今天,我们也要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事情要谨慎,这样才不会让失误妨碍了我们成功的脚步。

严于律己是一种心态,有时候,看到别人做事情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最终还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效仿,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不管用什么手段,不计后果地去做事情,当时可能没有发现,只关注得到了什么,而不去计较失去了什么。

如果有一天当他回头的时候,他会感到得到的往往比失去的要多得多,比如名誉、尊重,甚至是接近成功的机会,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没有严于律己,放纵让自己与成功失之交臂。因此,我们要严于律己,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成功没有一点杂质。

有四个和尚在一起修行,他们修炼的是禅宗的“闭口禅”。

这四个和尚中,有三个道行较深分别称为A、B、C,有一个道行较浅,称为D。由于修炼时必须点灯,所以点灯的工作就由道行较浅的和尚D来负责。

开始修炼了,四个和尚围坐在灯的四面,盘腿打坐。几个时辰过去了,四个人始终默不做声。

这时,油灯里的油越来越少,灯眼看就要灭了。和尚D由于负责看灯,所以他的眼睛始终在盯着那盏灯,他见此情景非常着急,可是他又不敢说话,只能在那里坐卧不安。

突然,吹来了一阵风,灯头被风一吹,奄奄一息,眼看就要熄灭了。

和尚D再也忍不住了,他大喊了一声:“不好!灯就灭了!”

其他三个和尚,始终都是闭目打坐,没有开口说话。但一听到和尚D的叫喊声,三个和尚都睁开了眼睛。

和尚C马上就斥责和尚D说:“你叫什么!我们是在做闭口禅,你怎么能够开口说话呢!”和尚B闻声大怒,也冲着和尚C喊道:“闭嘴,你怎么也说话了呢?太不像话了!”和尚A一直静默,听到这里,他鼻子里哼了一声,傲然对其他三个和尚说:“哼哼,你们都开口说话了,只有我什么都没有说。”

这个小故事中,三个和尚在修炼“闭口禅”的时候,互相监督,但是监督的结果是三个和尚都违反了规定,这表明了三个和尚为了证明自己成功,而忘记了自己要遵守的规定,所以都失败了。

其实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而忘记了律己,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本来可以成功的却因为急于成功而导致失败了,其实严于律己就是对成功应该负的一种责任。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孔子尚且时时体察自己有没有犯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别人呢?没有人能不犯错误,而一个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犯的错误比其他人少,而少犯错的诀窍即在于时刻体察别人,时刻反省自己,从别人所犯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不再走别人的弯路。

这需要有强大的毅力和韧性来自律。这要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来约束自己的行动。人类是一种记忆力非常差的动物,所犯的每一个错误,都已经有无数的先辈已经演练过无数次。人类总喜欢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无数次,但仍不知悔改。成功人士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已经跳出了这个圈子,他们不像有些愚昧的人,犯错而不自知;也不像有些懦弱的人,明知是错也无力挣脱。他们用莫大的毅力克服了自己的种种弱点,因而取得成功。

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海尔公司给消费者更换货物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没有什么功能障碍,但是冰箱的外观却有一些很明显的划痕,严重影响了冰箱的美观。

当时在研究处理方法时领导提出两种意见,一是作为福利处理,发给本厂有贡献的员工;二是作为“公关武器”处理,给经常来厂检查工作的工商局、电业局、自来水公司的人,让他们能够和海尔心往一处使。只是张瑞敏摇摇头,做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76台冰箱全部砸掉。

按照当时的销售情况,这些冰箱稍加维修便可售出。但是,厂长张瑞敏当即决定,在全厂职工面前,将76台冰箱全部砸了。当时一台冰箱800多元钱,而职工每月平均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几乎等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当时职工们纷纷建议:便宜处理给工人。

张瑞敏对员工说:“如果便宜处理给你们,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能是760台、7600台……因此,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要砸冰箱,职工在感情上有点接受不了。在召开的全厂人员的现场会上,当场确认了每台冰箱的生产人员之后,张瑞敏亲自提起一把大锤,砸下第一锤,然后是总公司的人砸第二锤,随后由责任者亲自抡锤将冰箱砸碎。张瑞敏与当时任总工程师的杨绵绵承担了责任,扣罚了自己当月的工资。

从这件砸冰箱的事件可以看出,海尔成为中国最知名的品牌,张瑞敏成为中国的商业领袖,是有迹可循的。

他们在那时候,已经对自己产品的质量严格到吹毛求疵的地步,他们如果不成功,天理不容!张瑞敏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厂里的冰箱,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严于律己是前提,无论有多么聪明的头脑,多么先进的理念,但如果不能够严于律己,也会将成功的机会拱手让人的。

所以,严于律己就是对自己成功应该负的责任。

薛瑄说“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这句话很深刻地解释了,严于律己是多么重要的习惯。如果我们想成功,那么就从严于律己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