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青年一同开山,一个把石块儿砸成石子运到建筑工地卖给建房子的人,因为在他看来,人们通常都会把石头砸成石子建房子,所以他也这么做了;而另外一个则将未切割的大石头运到码头,卖给各地的花鸟商人,因为这里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大家都去做的事肯定利益也是平平的,所以他不能再走寻常路。
三年后,卖怪石的青年成了村里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后来,政府下令禁止开山,而用种树来代替,大家都知道这里的土质适合种梨树,于是人们开始在山上种梨树。到了秋天,漫山遍野的果实招来了八方商客。他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香甜无比。就在村上的人为梨带来的小康日子欢呼雀跃时,曾卖过怪石的人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卖掉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再种梨树,梨的价钱就会下跌,相反来这儿的客商更愁的是买不到盛梨的筐。
五年后,他成为第一个在城里买房的人。
再后来,政府在山边修了一条铁路,整个小村也对外开放,就在一些村民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卖怪石的人在自己的地头砌了一道三米高百米长的墙。这道墙面向铁路,背依翠柳,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园。每年春天坐火车经过这里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醒目地看到四个大字:
百事可乐。据说这是六百里山川中惟一的一个广告,而他仅凭这道墙,每年又有4万元的额外收入。
后来日本一家公司来华考察,当他们听到这个人的故事后,决定寻找此人。当他们找到他时,他正在自己的店门口与对门的店主吵架。原来,他店里的西装标价1800元一套,对门就把同样的西装标价1750元;他标1750元,对门就标1700元。一个月下来,他仅卖出8套,而对门商店一下子发出了800套。
日商见状,对他失望不已。但瞬间又惊喜万分,决定以百万年薪聘请他。因为后来日商得知,对面那家店也是他的。
看过上述这个人的经历,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仅仅一念之差而结果去相差万里。依照前人的经验做事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可是直路上的人太多了,我们只有避开现有经验用创新的眼光看问题,才能另辟奇径。否则我们不仅可能会被经验束缚,还可能会陷在经验的泥沼里走不出来。我们不妨再来看个小故事:
动物园里有一头大象。大象还很小的时候,就被管理员用一根绳子拴住了。那时,小象向往着森林里无拘无束的生活,它拼命地挣扎,但它的力气还很小,脖子鲜血淋漓也没能够挣断绳子,于是就放弃了。小象在动物园里慢慢长大了。后来,动物园里发生了一场大火,这头大象被活活烧死在拴它的柱子上,因为凭它的经验,它认为自己不可能挣断绳子,殊不知它已经不是以前的小象了,它已经长成了大象。
大象被过去的失败经验限制住了,放弃了逃跑的努力。以大象的力量真的挣不脱绳索吗?事实上,它真正挣不脱的是“经验的绳索”。
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在变化,有句话说,这个世界惟一不变的就是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既然处在一个多变的时代,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一成不变的东西。
因为经验是会过时的,永远不会过时的是创造性思维以及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只有通过对经验的灵活应用,才能使经验这把“双刃剑”在我们成功的道路上发挥出正面作用。
不让内疚束缚你前进的脚步
心理学家说:过分的内疚是一种病。这种病会钳制人们的心理、控制人们的情绪,当人们的心理和情绪被掌控后,人们就可能会丧失“自我”,从而陷入内疚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一般我们认为,内疚有两种,一种是适度的,也就是健康的;一种是过度的,即病态的。健康的内疚是心灵的“报警器”,是人类良性情绪的内核,会提醒人们照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调整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而病态的内疚则是心灵的“毒药”,会使人长期生活在压力、紧张和痛苦中。它就像影子一样,笼罩在人们前进的路上。
商场里,曾有一个6岁的男孩和他的妈妈说了这么一段话:
“妈妈,我要那个猴子。”男孩指着一个玩具猴央求妈妈。
“猴子有什么好的,你已经有那么多玩具了。”
“我想要啊!”男孩强调道。
“你什么都要,不是好孩子,妈妈不喜欢你了。”
“我就是要嘛!”男孩哭闹起来。
“妈妈买不起啊,你爸爸都没有给我们钱。”妈妈没有继续批评,而是想到自己的婚姻,想到丈夫对家庭对自己全不负责,越想越伤心,不禁流下了眼泪。
男孩看到妈妈哭了,很惊恐,自己反而不哭了。他走到妈妈面前,拿自己的衣服袖子帮妈妈擦了一下眼泪,异常懂事地说:“妈妈,我不要了,你不要哭,我以后长大了,给你钱买很多东西。”
妈妈为什么会哭,男孩或许并不明白,我们敢肯定的是,他一定在内疚,他一定在认为是自己的行为让妈妈难受了,因此他感到内疚,他不想因此而成为一个坏孩子,所以他放弃了自己的愿望,转而照料妈妈的情绪,不再闹着买玩具。
从此,男孩在脑海里形成了这样一个模式:放弃自己的愿望,照顾好妈妈的情绪,不让妈妈悲伤。如果坚持自己的愿望而让妈妈为难,就不是好孩子了。因此男孩开始变得懂事,可是很多时候并非人人都能像那个男孩一样从自己的内疚中释怀,使自己的内疚仅仅维持在适度的、健康的层面上。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内疚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对别人所造成的伤害,取决于我们因为做错事而得到的后果,我们对别人造成的伤害越大、得到的后果越严重,我们的内疚就会越深、越久。
从前有位年轻人,饱读经书,富有才情,很多女人迷恋他。一天,一个女子来敲他的门,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年轻人虽然也很喜欢她,却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
于是年轻人拿出他所列的“择偶清单”,逐一进行对照,发现那位女子并“不完全”符合他的要求,尽管自己很喜欢她,但无论如何不能改变自己对婚姻的“要求”,于是陷入了长期的矛盾和痛苦中。
直到有一天他想通了:我不能改变我的标准,但我能改变她呀。于是兴冲冲去找那位女子。
年轻人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女人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10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了!”
年轻人听后,后悔不已。他想到导致这一“恨事”的根源是自己对人事的洞见,他决定惩罚自己,于是终日将自己和那些“学问书”关在屋子里,每天不停地自责和忏悔。
临终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一句他所悟到的禅理:
人生来是受戒的,而让人痛苦的根源,一半是对他人的苛求,一半是对自己的惩罚!
故事中的年轻人用一生证明了人生的“死门”:苛人责己。很多时候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像他一样,对别人做出极度苛刻的要求时,反过来又会不断地责备自己;无情地伤害别人后,自己又会自虐式地惩罚自己。
从本质上来说,内疚是一种自省,是一种改过自新的心理状态,但是如果内疚过了头,就会因为内疚而产生“自厌”心理,不仅否定自己,而且厌恶自己,从而在心理上不能原谅自己。
事实上,一个人感到内疚,应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在他内疚的同时,他其实正在从心里改变自己之前的错误。然而,就是因为内心过度内疚,他便很难打起精神直面自己的过失,因此随着内疚的加深,他只会不停地责罚自己,从而使自己在自我责备的心理失衡中沉沦。
所以说内疚就好比是心灵的蜘蛛网,它“网”住的不仅是我们的情绪,还有我们前进的脚步。它虽然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过去,但同时它也阻碍了我们走向成功的脚步。
成功往往被扼杀在拖延的习惯中
本杰明·狄斯拉理说:“行动也许不一定会带来快乐,但是没有行动就决没有快乐。”无可否认,无论是谁,想要获得成功,必须马上采取行动,而拖延,只能导致失败。因此,成功在很多时候就是被拖延的坏习惯给扼杀了。
拖延是一种习惯,一种阻止自己取得进展的思维方式。有很多人是这样的:如果让他必须做到完美,那么他宁愿拖延着也不愿意努力做事,不愿意冒风险被人评判他的失败;如果他相信成功是危险的,那么他就会通过拖延保护自己与他人,降低自己把事情做成的概率;如果他将合作等同于屈服,那么他就会一直把事情拖着,直到觉得他已经准备好了才去做它,以此来维护他的掌控感;如果他相信人们不会喜欢真实的他,那么他就会利用拖延保留他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其实,这就是拖延者的心态,但是这样的心态往往让他们丧失了升职的机会,降低了取得成功的的几率,这样拖延就成了扼杀他们成功的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