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一本书读懂微表情心理学
15338600000011

第11章 观察微动作判断对方内心世界(1)

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100,声调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微动作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它很少具有欺骗性。所以,我们从微动作就能观察到一个人的真实意图。

头部语言的破译

头是人的身体最聪明的、机智的部位,而脸则是人的身体语言中表情最丰富的部份。人的一眨眼、一颦一笑、一点头、一咧嘴……无不透露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学会解读头与脸的表情,你将会在交际场上,轻轻松松洞悉人心,掌握住成功人生的契机。

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证实:人的身体可以传达许多信息。人的许多不自觉的身体动作,常常能折射出他内心世界的思想感情。当然,这需要我们认真仔细地加以解读。下面,我们就从头部开始解读“身体语言”。

摇头晃脑者唯我独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用“摇头”或“点头”,以表示自己对某件事情看法的肯定或否定。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经常摇头晃脑的,那么你或许就会猜测他不是得了“摇头病”就是神经病了。

不过,如果我们撇开这种看法而从身体语言的角度来看的话,这种人特别自信,以致于经常唯我独尊。他们也会请你帮他办事情,但很多时候,你做得再好他(她)都不怎么满意,因为他(她)有自己的一套,他(她)只是想从你做事的过程中获取某种启发而已。

这种人,一般在社交场合中很会表现自己,却时常遭到别人的厌恶,他们对事业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倒是被很多人欣赏。

拍打头部的后悔心情

拍打头部这个动作多数时候的意义是在向你表示懊悔和自我谴责,他(她)肯定没把你上次交待的事情放在心上,如果你正在问他“我的事情你办了没有”,见他(她)有这个动作的话,你不用再问也不用他(她)再回答了。

倘若你的朋友中有人有这样的动作,而他(她)拍打的部位又是脑后部,那么,我们想直言告诉你,他(她)这种人不太注重感情,而且对人苛刻,他(她)选择你作为他(她)的朋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某个方面可以供他(她)利用。当然,他(她)也有很多方面值得你去交往和认识,诸如对事业的执著和开拓等,尤其是他(她)对新生事物的学习精神,你不由得从心底真心地佩服他(她)。

时常拍打前额的人一般都是心直口快的人,他们为人坦率、真诚,富有同情心。在“耍心眼”方面你教都教不会他(她)。因此,如果你想从某人那儿了解什么秘密的话,这种人是最佳人选。不过这并不是说明他(她)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朋友;相反,他(她)很愿意为别人帮忙,替别人着想。这种人如果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你的话,请记住:他们不是有意的。

交谈时抹头发的人问心无悔

如果与你面对面坐着或站着,这种人总要时不时地抹一抹头发,好像在引起你对他(她)发型的兴趣,今天肯定特意梳整了一番。其实不然,因为这种人就是一个人独自在家看电视,他(她)也会每隔三五分钟“检查”一下头发上是否沾上了什么不好的东西。

与人交流时喜欢抹头发者大都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爱憎分明。倘若公共汽车上有小偷,而乘客都是这种人的话,那个小偷一定会被当场打个半死。

这种人一般很善于思考,做事细致,但大多数缺乏一种对家庭的责任感。

这一类人对生活的喜悦来源于追求事业的过程。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玄乎,不过仔细想来你就会明白:喜欢拼搏和冒险的人,他们是不在乎事情的结局的。他(她)在某件事情失败后总是说:“我问心无悔,因为我去干了。”

用点头的方式提高对方思考及进取心

“嗯!说的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电视访问时,主持人会以如此唯唯诺诺的应答方法来诱使对方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所以说,杰出的访问者是善于回答并能使他人关不住话匣子的。

如上述般的回答方式,除了语言外,还有一种身体语言,那就是点头。当一个公司举行面试时,主试官频频点头示意和极少点头的情形比起来,前者容易引起应征者谈话的兴趣,而点头的动作也具有回答的效果,也就是表示:“我正在听你说话”或“请继续说!”这种意思一旦传递给对方,对方便会有:“对方已能明白我的话了”或“对方接受我的说法了”的想法,因此口沫横飞了。

相反地,如果听者吝于点头的话,那么说者便会觉得言论不受重视,索然无味而不愿继续下去。最后,终于产生相对而无语的情况。

点头不一定是肯定的答复

关于点头方面的实验,有以下的结果。

第一,当对方针对谈话内容或音律,向你做点头的动作,表示其对你某种承诺的允许及好感。

第二,在两人的谈话过程,对方的点头超过三次,表示不耐烦或有否定的意味。

第三,若点头的动作与谈话情节不符,表示对方不专心,或有事情隐瞒。

歪着脑袋倾听

歪着脑袋常常是一种聚精会神倾听的姿态,这不仅仅出现在人类身上。动物也有相同的表现,例如刚满三个月的小狗听到或看到吸引它注意力的新事物(如新的狗屋、第一次见面的其他动物等)时,头也会歪一边。

摇头是一定表示否定吗

日常生活中就点头与摇头两个动作而言:一般来说点头是表示肯定的意思,摇头是表示否定的意思。但介于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各地会产生差别。

例如保加利亚人在表示肯定时是左右摇头,让对方看见耳朵,否定时则先将头后倒,然后向前弹回。而在叙利亚肯定时头先向前倒,然后弹回,否定时头先向后倒,然后弹回。点头除表示“是”、“肯定”之外,有时仅是向说话者表示“应和”的意思。认真的、有节奏的“应和”,是向对方表示“我正在注意倾听你的说话”。若是机械地应和,频频点头,至多表示形式上的敬意和礼貌,实际上对说话的内容不感兴趣。这个动作实际上表示对方对你的谈话主题不感兴趣。如果你此时还继续你原来的话题,对方就会频繁地变换架腿的动作,表示不耐烦了。

摇头表示一种否定,这种否定可以是针对他人,也可以是针对自己的。然而,否定并不代表一切已经结束。也许它正是希望的开始!就好比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相同。我们常说,世界上只有相对的事物、绝没有一定或肯定的事物。因而,否定也可以创造出肯定。

据研究表明:摇头是人们出生后学会的第一个动作,起源于襁褓中的哺乳时期,婴儿在吃饱之后,用来拒绝奶水或者其他食物。很显然,人们从孩童时候就已经开始用摇头来说“不”了,所以,看到摇头的动作,人们很自然就会觉得那是拒绝、否定的意思。其实,这种理解很片面,轻则会让我们犯经验主义的错误,重则会耽误了我们的社交大事。

一天,小李又遇见了上次在饭局上结识的王老板,王老板劈头就问:“小李,你不是说要找我帮忙,怎么一直也没见你来呢?我可是一直在等着你的出现呢!”

听他这么一说,小李立马“晕了”,他不知道王老板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上次他在向王老板提及让其帮忙的事时,明明看见人家冲他摇了摇头,怎么这次又主动提出要帮自己的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王老板是在说客套话?但看他一脸真诚的样子,又不像是在敷衍自己。

他疑惑不解的郑智就斗胆问了王老板一句:“王老板,我想问一下,您是真的想帮我的忙吗?”

被他这么一问,对方显然不高兴了,脸色阴沉地回答道:“你看你这小伙子,我这么大个人了说话还能不算话?我是确实想帮帮你们这些有志气的年轻人啊!”

小李听到这里,索性把事情弄个明白,就又问了句:“那我上次和您商量帮忙的事情时,怎么见您冲我直摇头啊,我还以为您是在拒绝我,只不过没有口头上说出来而已,所以,我就知难而退,没有再去找过您。您当时难道不是在拒绝我吗?”

王老板终于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只听他大笑着说:“你不知道,摇头是我的习惯性动作,我不光在拒绝的时候摇头,有时候,我希望别人继续讲话时也会摇头,吃到好吃的东西时也会摇头。这么看来,你这个小伙子是不懂心理学了,你可以翻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那上面对摇头的含义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相信看过之后你就不会再那么单一地去看待我的摇头动作了。”

小李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他理解错了王老板的意思,这一错不要紧,白白地耽误了他这么长时间,要不然的话,他恐怕早就得到王老板的帮助,渡过如今的难关了。

看来,思维定式真是害死人。要不是一味地将“摇头”当成是拒绝的意思,要是当初小李能多了解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恐怕当时就不会对王老板的摇头动作作出主观臆断,认为是拒绝自己的意思,也就不会把自己找对方帮忙的计划给搁浅了,说不定,他的事业现在已经在王老板的帮助下上了一个新台阶了。

当我们将“摇头”具体到不同的场合,还会有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心理学上,大致有这几方面的解释:

第一种情况就是明显拒绝的意思。这时候,人们的头部动作会左右摇晃得十分明显,频率特别高,暗含着对对方所说的话非常不耐烦的意思,所以,这种拒绝的方式也最容易被我们识别。

第二种情况,虽然也是摇头,但是,摇晃的幅度非常小,频率非常低,这实际上并不代表否定意味,反而还带着一种暗示,是听话者在暗示谈话人把话题继续下去,而他自己暂时没有发话的打算。甚至有些人在默许别人的一些话时,也会作出类似的动作。

第三种情况就是密切注意那些口头上对你大加赞赏的人,注意他们有没有摇头行为,如果他们一边摇头一边对你说“我一定会考虑你”、“我很欣赏你的作品”、“我们会合作得很愉快”,那么不管他们的态度多么诚恳,他们的摇头动作都是他们内心消极态度的体现,这对你来说并不是什么好兆头,所以,你一定要对他们多留点儿神。

第四种情况就是有些人会在得意的时候摇头晃脑,比如唱歌唱到高潮部分时,不自觉地会摇头,或者在品尝美食的时候,会一边吃,一边不断地摇头说:“噢,真不错,真是美味。”

人生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但这一切的不确定中并没有绝对的否定与肯定,个中不乏蕴含的机遇与选择。重要的在于我们是否把握住了丝丝痕迹,是否懂得了摇头并不一定就是否定这一游戏变动的规律。

人的肢体会说话

实验证明,一个人向外界传递信息时,只有8%是通过语言传递的,另外的37%是通过声调、语气这些来表达,剩余的55%是通过肢体语言等信息来传达的。在传达信息时,肢体语言是人们下意识的举动。姿势是无声的语言,人们的身体语言虽然各具特色,而且这些姿势大都是无意识中显现出来的,但是从这些肢体语言中,却能读出人的心理活动。

肢体语言是人们内心活动的一种反映,不同的语言表示着不同的信息。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不妨读懂这些语言,这对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是很有帮助的。

随着时间不经意的流逝,焦阿美觉得结婚就像一道美味的佳肴,吃得久了,便也吃不出什么味道来了,焦阿美开始厌烦这样的生活。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一个男人,较之于丈夫的单薄和寡味,她看到了一个除丈夫之外全新的世界,她为自己能拥有这个世界而心动不已。

焦阿美终于下定决心,和现任不懂风情的丈夫离婚,和自己心爱的男人结婚。

可是,新的婚姻并没有给焦阿美带来长久的幸福,她很难相信,这个男人是个十足的坏蛋,不仅在外沾花惹草,还动不动施以家庭暴力。半年不到,她已经受够了欺辱。

这天,焦阿美又被打的遍体鳞伤,她顾不得漫天大雪逃了出来,无助的她只能求救于那个单薄而寡味的前夫。

前夫把她接到家中,看到她被打成的样子,两个人只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长时间地沉默。沉默中,她拿出随身的小剪刀开始修理指甲。或许这把小剪刀用的时间长了,有些钝,不大好使。

“你把茶几上的那把新剪刀递给我用用,这把旧的不好使了。”她说。

前夫微欠起身子把剪刀拿在手里,转身递给了她。她突然大哭起来,就在前夫给她递来剪刀的时候。

她想起了半年前,她去见他的那个男人。两个人坐在客厅里开心地聊。

“吃个苹果吧。”男人很殷勤,在给她削苹果。

看到男人笨拙的样子,她说:“我来吧。”

男人把刀递给了她,可是,就在她接过刀的时候,她的手指碰到了锋利的刀口,手被划破了一个小小的口子,血流了出来。

男人表示很歉意,很心疼的样子。她心里觉得很温暖。

就在那一天,她背叛了自己的丈夫。

今天,前夫在递剪刀给她的时候,刀柄冲着自己,刀尖是冲向他的。而那一天,那个男人是将刀柄冲着自己,刀尖是冲向她的。

“你怎么这样递剪刀呢?”她问。

“我一直都是这样递剪刀给你的,”前夫说:“你总是那么大大咧咧,刀尖要是冲着你,你随手一接,还不把手给划破了。”

“是吗,我以前怎么没注意到?”她说,心蓦然像被什么东西又狠刺了一下。

“或许是太平常了吧……”前夫微扬起头故作轻松地笑,但最终还是低下头去。

时间仿佛凝固在了这一刻,她止不住泪如泉涌。是的,前夫一直是这么爱她的,前夫给予她的一直是刀柄之爱,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