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生命的奥秘
15338400000004

第4章 探索生命的渊源(3)

人类到底有多少岁了

世界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是1891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发现的爪哇猿人,距今60至80万年。爪哇猿人同1927年在我国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一度被世界公认为“最早”的人类。当时人们认为,人类历史不超过数10万年,最早出现人类的是亚洲。1981年我国发现的山东沂源猿人,与北京猿人属同一时代。然而,这一人类最早起源之说为我国两起考古发现所推翻。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蓝田和云南元谋发现猿人化石。蓝田猿人距今100万年,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

近二三十年来,考古学家在非洲大陆发现了许多猿人化石,使我们对于人类历史有了新的认识。1959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一个几乎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和劳动工具,测定年代为距今175万年。1972年,在肯尼亚发现的猿人头骨、腿骨化石和石器,测定年代为距今260万年。1973年,有报告说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猿人化石,距今约300万年。由此看来,人类历史不是80万年,也不是170万年,甚至早于300万年。

从1973年开始,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一带330万到290万年的地层里,出土了大批人类化石。学者们认为,其中一部分可以作为“人类的祖先”,同时同地所出土的“露西少女”,其生存年代,也在350万年前后。1974年,在距奥杜威峡谷40余公里的莱托里尔,出土了1块属于人的系统或人科的化石。其中一块下颂骨,被定为人属,用钾氢法测定为趾今335万到375万年。

1965年,布·帕特森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西南的卡纳,发现一块肪骨化石,测定年代为400万年之前。此化石与现代人肤骨相似,以“功能鉴别分析法”测定其功能特点接近人类。1932年到1967年,国际科学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奥莫盆地发现70个地点都有人类化石,年代最古的也在400万年前。1982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学者们,在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河谷发现了十分完整的“原始人类化石”(“露西人”),测定年代也在400万年之前。1984年,肯尼亚与美国的专家们,在肯尼亚发现了一块500万年前的古人类额骨化石。参加发掘的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专家D·匹尔比姆说,以往的发掘表明,东非一带三四百万年前就有人类,这次出土的颗骨,把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又向前推进了100万年。

尽管这些遗骨没有石器伴存,但从总的情况看,通过“化石形态”与“功能鉴别分析法”判定它们已归“人属”。如果按照“先木器论”的观点,它们就是通过制造木工具而转变成人的。因此,人类的年龄已经不是二三百万年,而是300万年,甚至四五百万年。

综前所述,人类的年龄尽管有50万年、100万年、二三百万年、300万年与400万年(先木器论的说法)之前等论断,但没有一种说法是可以作为定论的。因为,尽管50万年、100万年,二三百万年与300万年之说,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多,一一地被否定了,而300万年之前与400万年之说证据尚嫌不足,就连“先木器论”与“先木器时代论”本身能否成立也在争论之中。目前“300万年”之说属于多数,但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的打制石器,也不过只有二百五六十万年。尽管“先木器论”与“先木器时代论”的说法还有争论,但随着考古学与人类学资料的不断丰富,300万年之前与400万年之说的根据必将日益增多。如果依据东非地区现有资料来说,人类的年龄已经不是二三百万年,而是300万年之前,或者更长。至于能提前多少,尚难定论。

揭秘世界人种之谜

众所周知,地球上共有黑色、白色、黄色、棕色四个人种。但是这四个人种怎么得来,是最初就形成,还是由某一种慢慢演化而来?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不同肤色的人种区别仅仅限于外表,所有人种的基因型实际上非常相似。于是他们推测,人类的祖先应该是相同的,这种肤色上的差别应该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不断变异的结果。毕竟,在进化的几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要面临环境的变幻、野兽的侵袭、同类间的搏斗等,人类从灭亡到再生、从迁徒到定居,变化之大,谁能历数得清?能造成现代人的人种差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人的皮肤好像一面镜子,反映人的生命活力和健康状况。健康状况不同的人,肤色存有差异。不同人种的肤色也有极明显的差异。黄种人的肤色淡黄或棕黄;黑种人的肤色黝黑;白种人的肤色则多为浅淡色,但也有深色的。那么,不同人种的不同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人的肤色不同是由于黑色素的分泌量多寡和分布状态的不一致所形成的。黑色素是一种不含铁质的褐色颗粒,多半与蛋白质结合,存在于皮肤表皮生发层的细胞内,或一部分存在于细胞间。当黑色素的量较多,并以颗粒状集中分布于生发层时,皮肤的颜色为黑色。如果黑色素的量多,且其分布延伸到颗粒层,则皮肤为深黑色。相反,如果生发层所含的黑色素量少,并呈分散状态分布,则皮肤为浅颜色。白种人皮肤的黑色素量最少,又是散状分布于生发层,所以肤色最浅,以至皮下微血管的颜色透出,而往往呈现“肉色”。

早期不同肤色的形成与环境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是在非洲和亚洲南郊地区进化而来的。这里阳光充沛、紫外线强烈,人的皮肤多为黑色,以抵挡强烈阳光的损害。随着古人类的迁移,人的肤色就从深色变成浅色,或从浅色变成深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对人体的作用也就不断减弱。不同人种的肤色,还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非洲人的皮肤呈黑色,这个特征可以保持在他们的后代中,虽然他们移居到美洲或欧洲,但黑色的皮肤仍然被遗传下来。此外,血统的混合,也可以产生新的种族类型。乌拉尔人就是黄种人与白种人混合而成的。深肤色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别在热带地区,可使人们更好地忍受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保护深层的血管等组织免受伤害。

有研究表明,黑种人起源于热带赤道地区,该地区在一年之内受到太阳的直射时间长,气温高,紫外线强烈。长期居住在此地的人群,经长期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一系列适应性特征: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内部结构免遭损害;体表汗腺密度特别大,以便在极度炎热时能维持或迅速恢复正常体温;鼻低宽,鼻孔通道短,嘴唇厚、嘴裂大、体毛少,便于散热;头发象羊毛一样卷曲,使每根卷发周围都有许多空隙,空隙充满空气,空气传热性差,因此,卷发有隔热作用,保护头脑不受伤害等。

白种人起源于较为寒冷地区,该地区阳光斜射,光线较为微弱,紫外线也弱,当地居民体内黑色素含量低,皮肤呈浅色;身体较粗壮高大,以减少热量散失;鼻子高窄,鼻孔通道较长,以预热吸进的冷空气;体表毛发密稠,以防寒冷等。

黄种人和棕种人则起源于温带地区,其肤色和身体特征的适应性具有黑白两色人种的过渡性。近几百年来历史证明,以上四大人种的相互混合,又长期地稳定在一定的地域内,也能产生新的人种。如美国黑人其祖先来自非洲,它们与欧洲去的美国白人长期混合,现美国黑人体内已有20%以上白种人遗传因子,所以,在体质上已明显地区别于非洲黑人,构成新的人种。在巴西,则是印第安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日本人、中国人等的混合,经过相当长的时期,也形成了新的人种——混血人种。

关于人种的秘密,越来越多地被我们揭开。人种的起源和变化具体是怎样发生的、发生于什么时候,当代科学家还没能给出结论,我们只有期待于以后的研究进展。

谁是澳洲人的祖先

澳洲大陆是一块四面环海的大岛屿,在欧洲航海家第一次发现它的时候,那里居住着很多土著人。他们比白种人要矮小许多,肢色是巧克力色,头发却是黑色,过的是一种狩猎、采集的原始生活。

土著人最神奇之处在于他们具有高度灵敏的嗅觉和视觉,他们有着非常强的判断力,这些本事如用在追踪方面会收到奇迹般的效果。在新南威尔士,一个4岁女孩迷路了,人们遍寻不见,警方于是聘用一名土著人协助搜索。那名土著人在拂晓前赶到女孩家,绕着屋子急步行走,越绕越远,忽然之间,他满怀信心地沿着一条直线前进,甚至一片落叶、一根断枝、一颗石子,都是他跟寻的对象。有时快速前行,有时跪卧于地。几个小时后他发现这迷途的小女孩筋疲力尽地倚卧在一棵大树旁边。医生们对土著人的这种本领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仍然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世人来说,澳洲土著的种种过人之处仍是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