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趣味心理学:最神奇的意志提升课
15338000000019

第19章 不要轻易被诱惑,让自己拥有超强的定力(2)

两组被试者看完实验者安排的影片之后,实验者又给他们看一些性感女郎的图片。希金斯教授会观察被试者们看到图片的反应,并记录其目光停留在上面的时间。

一周之后,这些实验被试者再次被请回实验室,进行相同的实验。不过,在这次实验中,希金斯教授发放性感女郎照片的同时还告诉他们:这些照片上的性感女郎都是即将入学的女学生。希金斯教授的目的在于让被试者们产生一种“自己将有可能与这图片上的性感女郎发生点什么”的想法,从而使实验中性感女郎的照片产生了更强大的诱惑力。

希金斯教授的设想是,观看成人影片的被试者会在一定时间内处于一个躁动的、内心“焦灼”的状态;相反,观看时装秀影片的被试者,其内心则处于一个“冷静”的状态。假如,个体状态会影响到诱惑时个体的作用,那么两组被试者看到性感女郎的图片时,在反应和停留时间上将会有一定的区别。

结果,第一组被试者,即内心处于躁动状态下的被试者,在第二次实验中盯着图片看的时间果然比第一次实验中要长得多。

除了以上实验,希金斯教授还进行了另外一个类似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希金斯教授将被试者换成了吸烟者。同样将他们随机分成了两组。

希金斯教授要求第一组被试者在实验之前的3个小时内禁烟;而要求第二组被试者在实验开始前吸烟。实验者的目的在于,让第一组被试者处于一种吸烟欲望没有被满足的饥渴状态,而让第二组被试者处于欲望得到满足的状态。

实验开始后,实验者让两组被试者分别评估吸烟的乐趣,展示他们对香烟的依赖程度。

在间隔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被试者再次被请回实验室,进行第二次实验。第二次实验跟第一次实验的处理只有一处不同,在第二次实验中,加上了一个延迟选择。希金斯教授给被试者们一些香烟,告诉他们:假如他们等待30分钟后再吸烟,就可以得到3欧元,假如立即吸烟就拿不到钱。

实验者观看了两组被试者在面对香烟的诱惑时的反应,以及他们对香烟的评价之后发现,第一组被试者,即没有得到满足的吸烟者,对香烟的评价更高,而且更容易选择立即吸烟;而第二组被试者,即得到满足的被试者,其对香烟的评价相对较低,更容易选择等待30分钟再吸烟。

根据上述两个实验中两组被试者的不同反应,希金斯教授得出以下结论:一个人本身的状态会影响诱惑对他的作用。当一个人对诱惑处于一种不满足的状态时,他会很容易改变自己的认知,选择被诱惑。而当一个人处于一种满足的状态时,他会更加倾向于抵抗诱惑。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状态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诱惑对他的作用。而在不同的状态下,诱惑所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从这里我们可以获得启示:面对诱惑,我们要时刻关注并判断自己所处的状态,针对自身状态选择合适的抵抗诱惑的方法。

不同的状态下,诱惑对我们的影响也不一样。当自己状态不好(对某种诱惑处于极度不满足的状态)时,诱惑会改变我们自身的认知,让我们对接受诱惑变得理所当然;而状态好(处于一种满足的状态)时,人们会更加坚定地抵抗诱惑。

很显然,在这两种状态下诱惑产生的影响不同,导致我们抵抗诱惑的难度变得不一样,因此,我们采取的措施也应该不一样。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面对诱惑时,准确判断自身状态对选择合适的抵抗措施非常重要。

状态不好的时候,诱惑会改变一个人的认知。这其实是人们的一种自我调控手段,目的在于使自己内心平衡。假如一个人处于一种未被满足的状态,非常想要满足自己,那么在面对诱惑时,他就倾向于选择被诱惑。这时,为了达到内心的平衡,他就会改变自己的认知,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促使自己心安理得地接受诱惑。

在这种状况下,想要抵抗诱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避开诱惑。这是因为,你难以意识到自己认知的改变,这个时候你想要利用改变自己认知观念的方法来控制自己不受诱惑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诱惑,避免出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被诱惑的情况。

状态良好时,也就是当一个人处于满足状态时,他对相应事物的需求就会暂时减少。如吸烟者在吸烟过后,对烟草的欲望得到满足,对烟草的需求也暂时减少。这就导致人在这种状态下,对诱惑的抵抗力变高。

从一个人的内心平衡来讲,当他得到满足时,一方面本身需求下降,抵抗诱惑变得容易;另一方面,在认知上,他会认为需要抵抗诱惑,同时还有可能为刚刚得到的满足存一定的“罪恶感”。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是需求、认知还是情感都支持他抵抗诱惑。

所以,当你判断出自己是处于这种已满足的状态中时,你更容易顺从自己的想法,抵抗诱惑,同样还可以将自己有限的意志力分配到其他需要的地方。除此之外,你还可以体验自己在这种状态下成功抵抗诱惑之后所带来的成就感,强化抵抗诱惑的决心及行为。

在面对诱惑时,除了应该准确地判断自身所处的状态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调整自己的状态。比如,当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不满足状态时,预先对自己进行认知调整,或者通过其他积极的形式让自己获得一定满足,从而让自己处在积极的状态下,这样才更容易抵抗诱惑,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们拿什么抵御大诱惑

在课堂上,心理学教授、心理学家阿奇利对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商人来到三家店面:A店、B店和C店。商人对三个店主说:“我现在可以给你们1万元的货物,等你们把货物卖完再把货款给我。”三位店主满口答应。

一个月后,三个店主都把货物卖完,并如期把货款给了商人,并提出赊购进货的要求。这一次,商人给了他们每人2万元的货物。

第二个月过去了,A店店主消失了,他没有归还商人的货款,也没再来进货。B和C两店的店主则如期交了货款,又提出赊购货物。这一次商人给了两个店主各5万元的货物。

结果,第三个月过去后,B店的店主也消失了。只有C店店主归还了货款,继续向商人赊购货物。几个月后,商人一次给了C店店主15万元的货物。这一次,C店店主也消失了。

故事讲完后,阿奇利对学生说:“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底线,不是不受诱惑,只是诱惑的筹码还不够。”从阿奇利的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面对诱惑,谁都有可能无法抵抗。而诱惑越大,成功抵抗的可能性就越小。

可见,诱惑的大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抵抗诱惑或者自我控制的结果。有人说,没有不被诱惑的人,只有不够力度的诱惑!你抵抗诱惑的意志力的极限在哪里?对此,还有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可以说明。

阿奇利和沃登教授做过一个与手机短信相关的延迟满足实验。

在实验中,阿奇利将被试者随机分成了两组,让他们分别回答一些不同的问题。阿奇利问第一组被试者,假如你收到一个重要的人给你发的短信,如果你立刻回复这条短信,你能得到5美元;但是如果你等上一阵子再回复,你最多可以得到100美元,你会怎么选择?这个等待的时间被限定在1一80分钟范围内。

阿奇利问第二组被试者,给你两个拿钱的选择,一个选择是现在拿钱就得5美元,另一个选择是等会儿再拿钱,最多可以得到100美元,你会怎么选择?被试者们等待的时间为1一150天。

结果,两组被试者都能够等上一段时间,选择延迟满足。但是,第一组被试者等待的时间更短。阿奇利认为,有可能对于第一组被试者来说,回复重要人物的短信也是一种奖励,所以回短信与拿到钱是双重诱惑。而被试者在面对双重诱惑时,比面对单纯的金钱诱惑时更没有抵抗力,所以等待的时间更短。

为证明这个猜想,阿奇利又进行了第二个实验。阿奇利问被试者;假知发短信的是一般朋友和亲戚,立即回复可得到5美元,等待一段时间后回复,最多可拿到100美元,你会怎么选择?等待的时间同样在1-80分钟范围内。

结果,被试者们更多地选择了延迟满足,即他们选择等待更长的时间,从而拿到更多的钱。

从实验中前后两组被试者延迟满足等待的时间差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于个体而言,诱惑越大就越难抵抗。实验中,当被试者们面对双重诱惑的时候,其延迟满足的能力变得更低,坚持等待的时间更短。这说明诱惑越大,一个人成功抵抗诱惑的可能性就越小。其实,我们也可以得到类似的实验结论,尤其是从前面实验被试者前后两次面对性感女郎照片时的不同表现即可看出:当面对更大诱惑时,个体的抵抗力相对变弱。从这里可以看出,诱惑越大,人们在进行抵抗的时候所需要的意志力就越大。

因此,当预料到自己即将面对巨大的诱惑时,我们要先让自己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一一无论是意志力资源的状态,还是自己面对诱惑的满足状态。

这就像是打一场仗一样,只不过战斗的双方变成了你的意志力和你所面对的诱惑。意志力的“敌人”实力越强大,你的意志力就越应该提高警惕做好准备,以最好的状态进行战斗。这样,你取得成功的几率才会更大。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战胜这种巨大的诱惑呢?

首先,要让自己具备良好的心态。收获和付出是对等的,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收获多少,就将付出多少。少了投机取巧之心,可以让你在面对诱惑时变得更理智,从而更成功地控制自己。

很多被巨大诱惑所俘获的人,就是因为只看到了眼前的巨大利益,却没有想到在这种利益之后自己需要付出的东西,从而被诱惑击倒。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贪小便宜的心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见,良好的心态对保持理智、抵抗诱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想要成功抵抗将要面临的巨大诱惑,就应该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其次,你需要全面地了解信息。比如,这种诱惑带来的结果是好是坏?你将要付出什么?会给你带来哪些影响?信息的全面收集会帮助你理智全面地考虑整个问题,从而在面临诱惑时更好地控制自己。

收集信息的目的在于让自己产生理智的判断,因此在做这一点时需要个体保持相对客观、理智的看法。不要让自己的情绪、主观偏见影响自己的判断。

除此之外,收集信息最主要的目的是让自己对事情的结果作出更全面的判断,然后通过从事情结果到选择的逆向思维,来帮助自己抵抗诱惑。比如,一个有钱人把一叠钱放在一个穷人面前,假如这个穷人知道这个有钱人是一个心思极坏的人,那么这个穷人就很容易想到这个有钱人并不是突发善心想要救济他,而是有可能让他去干些见不得人的事,并且到最后自己有可能拿不到钱,还会因为这件事受到制裁。想到这一点,穷人拒绝这笔钱的诱惑就变得相对容易。

最后,做好之前所说的两个准备。让自己的意志力资源处于良好的状态,让自己处于一种满足状态。

是什么影响你的坚持

抵制诱惑常常体现在对某个原则、某个计划的坚持上。比如,谈恋爱或者结婚后坚持对另一半的忠诚;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坚持执行某个工作计划、在生活中,坚持某个饮食计划等。很多人都有过坚持的行为,但坚持的结果却不一定每次都是成功。导致人们最终失败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坚持得太久,意志力消耗殆尽;而有时候则是因为人们中途没能抵制住诱惑。比如,一个朋友曾经给自己制订了晨起跑步计划。一开始,执行得非常好,她每天早起出去跑步,顺便在外面吃早饭。但是两周过后,这个计划破产了。她总结原因时说;“觉得每天一大早让自己克服困意起床,实在是件困难的事情,很难坚持下去。”

可见,在坚持某个原则或者计划时,人们往往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因为,在坚持的过程中人们经常要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

但是,有些人却比他人更能坚持,在学习和工作上也更有自控力。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区别?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善自己执行和坚持的能力?

在研究意志力的时候,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执行控制能力。执行控制能力是一种宏观调控能力,指的是人们在执行某个计划时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心理学家指出,执行控制能力强的人更善于在执行计划或想法时,抵制诱惑、排除万难,坚持到最后。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RS·朗科在研究“不同执行控制能力的个体对恋情的忠诚度”的时候,研究了不同执行控制能力的个体与抗拒诱惑的关系。他的实验对上面的这个观点做出了证明。

RS·朗科找来了若干名处于稳定恋爱关系中的男性,让他们参与一个工作记忆更新的任务。工作记忆更新任务是指工作记忆系统监控输入的信息,并用与当前任务联系较大的新信息来替换与当前任务联系不大的旧信息,以修改工作记忆的内容。而工作记忆是指个体正在加工、使用的记忆信息。比如,当我在编写这个实验时,脑海中出现的关于这个实验的信息,就是工作记忆信息;当我在和朋友聊天时,脑海中出现的关于聊天的内容信息,就是当时的工作记忆信息石实验者使用这个记忆更新的任务是想要测试被试者的执行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