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趣味心理学:最神奇的意志提升课
15338000000012

第12章 控制负面情感,你需要时常和情绪搏斗(1)

强烈的负面情绪将破坏人们的注意力。当某种负面情绪无法控制地凌驾于其他思绪之上,以致不断阻挠你对身边事物的注意时,表示情绪的影响已超过正常范围。所谓控制负面情感,就是学习一套适合自己的情绪处理方法,一旦看到被情绪袭击时,懂得马上自我保护,找到适当的方法消除负面情绪。

谁也不能摆脱情绪的困扰

情绪给人的体验很强烈,对行为、决策等的影响力也很大,与人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当人们感到烦躁的时候,会不想工作;当人们觉得愤怒时,就极有可能因为愤怒而与人发生冲突;当人们非常兴奋时,所作的决策就有可能不够谨慎。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恰好说明了情绪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存在很大影响。

因为情绪失控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在足球和篮球比赛场合中经常出现。比如众所周知的法国著名足球运动员齐达内,他是足球场上的大师。但是在2006年世界杯决赛上,齐达内由于对方后卫马特拉齐的侮辱言辞而情绪失控,愤怒地用头撞向马特拉齐的胸部,结果被红牌罚下,也因此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

由此可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控制和其他自我控制行为一样,会消耗个体的意志力资源。情绪调控是自我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心理学家对自我控制的研究中,情绪调控的研究也不少。其中不少实验就证明情绪的调节与控制都会消耗个体的意志力资源。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鲍梅斯特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与情绪控制相关的实验。鲍梅斯特选取了一些大学生作为实验被试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情绪抑制组和无情绪调节组。

实验分成两个阶段。在第一个实验阶段中,鲍梅斯特给两组被试者观看一段时间为10分钟的电影片段。

在观看之前,鲍梅斯特告诉被试者,在观看过程中,他们的表情反应会被录像机记录下来。除此之外,实验者要求情绪抑制组在观看电影片段时,尽量压抑自己的情绪感觉,不要表现出任何情绪反应;但没有对无情绪调节组的被试者提出这个要求,鲍梅斯特告诉他们,在观看电影片段时,他们可以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情绪反应,不需要对其进行掩饰、压抑或否定。

接着,鲍梅斯特又让两组被试者中的一半观看一段幽默喜剧电影;让两组被试者中剩下的另一半观看一段悲伤的电影。鲍梅斯特的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的影片引发被试者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即积极的情绪体验或消极悲伤的情绪体验。

电影片段观看完后,实验进入到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实验中,被试者们被要求完成一项组词任务。在这个任务中,被试者需要做的是:将鲍梅斯特凌乱排列的字母重新组合成正确的英语单词。被试者们被要求在6分钟内完成这个任务,而他们在这个时间内正确组合的单词数量则作为他们在这项任务中的成绩。

最后,鲍梅斯特比较两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的实验任务中的成绩。发现,无论是观看喜剧电影的被试者还是观看悲伤电影的被试者,情绪抑制组的成绩都显著低于无情绪调节组。

为了验证上述实验的结果,接着,鲍梅斯特有进行了一个和上面类似的实验研究。实验开始后,鲍梅斯特先让被试者完成一项握手柄任务。被试者需要将两个根难靠拢的手柄握住,因此它常被研究者用来测量个体的自控力。

在这个实验中,鲍梅斯特要求被试者在握住手柄后,尽可能地坚持更长的时间。鲍梅斯特的目的是测量出被试者们在情绪控制任务之前的自控力水平。

握手柄任务完成之后,鲍梅斯特将被试者随机分成三组,让他们观看一段时长3分钟的影片。短片所描写的内容是环境灾难给野生动物带来的厄运。

在观看影片前,鲍梅斯特对三组被试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第一组被试者在观看短片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地减少情绪反应,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受短片情节的影响。因此,第一组被称为情绪抑制组。对于第二组被试者,鲍梅斯特要求他们在观看短片时,尽量感受短片中的情绪,让自己沉浸其中,并尽量夸大自己的情绪表现。第二组被称为情绪反应夸大组。

第三组是控制组,鲍梅斯特除了让他们观看短片之外,没有多余的要求。

短片观看完后,鲍梅斯特再一次让所有的被试者参加握手柄任务,同样要求他们在握手柄时,尽量坚持更长的时间。完成这个任务之后,鲍梅斯特让被试者填写一份报告,报告的内容是:坚持握手柄任务的难度和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

对比三组被试者的报告后,鲍梅斯特发现,相对控制组的被试者,情绪抑制组和情绪夸大组的被试者觉得自己需要付出努力的程度更大;情绪抑制组的报告和情绪夸大组的报告则无明显差异。

对比三组被试者在两次握手柄任务中坚持的时间,鲍梅斯特发现,情绪抑制组和情绪夸大组的被试者在第二次握手柄任务中坚持的时间,均比第一次坚持的时间短;控制组的被试者前后两次坚持的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从上述实验中,鲍梅斯特得出:情绪调控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需要意志力的参与,而且会损耗个体的意志力资源;除了抑制情绪会消耗意志力资源外,夸大情绪反应也会消耗意志力资源。

由此可知,情绪调控是自我控制的一种,因此,情绪调控具有自我控制的一些特点。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些相关启示。

人们每天需要消耗意志力的时候非常多,对意志力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很容易出现意志力耗竭的情况。而意志力一旦耗竭,人们的自控力就会下降,个体自控行为的效果就会变差。

情绪调控是自我控制的一种,当意志力耗竭时,个体对情绪的调控能力也会下降。例如,周五时,挤地铁的上班族彼此之间更容易发生冲突。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一部分是因为连续的几个工作日使人们的意志力大量消耗,继而导致情绪控制能力下降。

因此,为了不让情绪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意志力状况,当意志力处于薄弱状态时,就应该提高自己的警惕。必要时,可以预先调整自己的状态。比如,你已经忙碌了好几天,感觉非常疲惫,而接下来你还需要接待一位难缠的客户。为避免自己在接待这个客户时情绪失控,你可以在接待之前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这个客户很重要,不允许自己出现任何差错。或者,在接待客户之前,先想办法放松自己,让意志力得到一定恢复,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情绪失控。

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对自己的意志力状态进行判断,并相应地进行调控。但意志力是抽象的,没有具体的形态,我们无法通过直接判断自己的意志力状态,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通过已完成的自控任务数量以及有身感受来判断自己的意志力处于何种状态。

很多人在计算已完成的自控任务数量时,计算的都是较为实际、表面的事物的控制,比如,计算今天接待了几个客户,但却经常忽略一些抽象事物的控制,如情绪控制、思维控制。但偏偏它们也是自我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会消耗意志力,因此,再次判断自己的意志力状态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情绪控制也会消耗自己的意志力。

除此之外,个体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个体的自身感受。一般来说,当个体兴奋时,会觉得全身充满力量;而郁闷、悲伤时,则会觉得疲惫不堪。所以,在判断自身意志力状态时,还需要考虑自己当下是处于哪一种情绪,自己的判断是否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

不让情感像洪水一样淹没自己

“控制你的情感,不然情感就会控制你。”这是一句许多人都熟悉的话、虽然你听说过这句话,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因为老婆的喋喋不休而火冒三丈,还是会因为孩子的调皮捣蛋而大发雷霆,还是会因为上司的冷嘲热讽而郁郁寡欢?这只能说明,你真的是一个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人。

人类的复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丰富的情感。呀呀学语的时候,父母的一个微笑,让我们乐不可支,手舞足蹈;上学的时候,受到老师表扬,我们会兴高采烈,沾沾自喜;工作的时候,上司几句肯定的话,让我们激动不已,自鸣得意谈恋爱的时候,恋人的几句贴心话,让我们心花怒放,热血沸腾——所有的正面的刺激、可以产生喜悦、兴奋、自豪等积极情感。反过来,诸如讽刺、羞辱、挑衅、打击等负面的刺激,会产生懊恼、悔恨,羞愧和郁闷等消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对一个人的现实影响很大。

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位男士,早晨乘地铁上班,恰好身旁站了一位美女,你看她一眼,忍不住又多看了一眼……正当你庆幸这一天有了个美好开始的时候,美女手中端着的热咖啡洒了,刚好溅了你一身。在你没有低头看自己白衬衫的遭遇之前,你还会像个绅士一样,用口口声声的“没关系”来回应美女接二连三的“对不起”。在你低头看过之后,再看身旁的美女,如果你还觉得她貌若天仙,还觉得她给你今天带来了一个好的开始,那你绝对不是个常人。正常的情况是,你会因为她的过失而心生不快,至于你会不会和她撕破脸皮理论一番,恐怕连你自己都不能断定。无论如何,她的美丽是不会让你像之前那样感到愉快的了。

本来,如果她没有将咖啡溅到你身上,她能给你留下的好印象只能保留至你走出车门之前,因为除了所谓的一见钟情,否则你不可能一直对她恋恋不忘。相反,她把咖啡洒到你身上,你容易郁闷并生气一整天。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快乐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短暂,而痛苦给人的感觉是如此长久呢?

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乐极生悲的事例,但并不会太多。不过,在人们的心理层面,似乎到处都是乐极生悲的事情。难道在生活中,悲的事情一定比乐的事多吗?不一定!但问题是人们有一种最基本的心理:与快乐的记忆相比,人们更容易记住痛苦。也就是说,与积极的情感相比,消极的情感对人更具有影响力。

培养积极的情感,就像推着圆石上坡,非常吃力,而消极情感的力量是把圆石从山坡上推下,势不可挡。

人类的消极情感很多,有羡慕、嫉妒、恨,也有焦虑、恐惧、羞,还有紧张,悲伤、烦……虽然消极情感纷繁复杂,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只有三种,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三大基础情感”,它们分别是焦虑,悲伤和愤怒。大家知道,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颜色,但最基本的颜色只有三种要红、黄、蓝。画家把这三种颜色称为“三原色”,可以用它们调和出无穷种颜色。同样,不管我们有多少种消极情感,不管这些情感被冠以什么样的名字,它们都是由焦虑、悲伤和愤怒这些基础情感融合演变出来的。

情感可以被感觉到,也可以被表达出来。情感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强烈的程度,例如突然涌起的一阵焦虑,或是让我们一时间无暇他顾的烦闷等。也有些时候,我们是静悄悄地在自己内心中体验着情感,别人看不出内心的反应。悲伤、焦虑和愤怒,作为情感的“三原色”,可以彼此融合,彼此依托,轮流打乱你原本有序的生活,以及你大脑的思考,就好比在你的生活中打翻了颜料罐,弄得一切都斑驳不堪。

情绪太兴奋,你就会失控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很大,它会攻击我们的自控力,瓦解我们对行为、情绪等的控制能力。生活中很多的例子都告诉我们,消极情绪非常容易导致行为失控。情绪确实会让人的行为控制力降低,出现行为失控的现象。不过,哪些情绪会对个体的自我控制产生负面影响呢?

大多数人认为,负面情绪容易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愤怒、焦虑等。不过,哈佛的心理学家提出,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一样,也会对个体的自我控制产生负面影响。情绪和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它们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自20世纪90年代起,情绪与自我控制相关的研究逐渐兴起,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消极情绪上。很多的相关研究表明,消极情绪对自我控制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会使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降低。但新一轮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也会对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产生类似的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哈佛大学所做的一项实验,看看情绪对自我控制产生的影响。

在这项实验中,实验者选择了51名自愿参加实验的中学一、二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的被试者。实验者将他们带进实验室后,告诉他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调查“青少年群体的情绪情况”。

实验时,实验者先将被试者随机分成三组;积极情绪组,消极情绪组和中性情绪组。然后让三组被试者分别观看能够唤起不同情绪的短片,唤起三组被试者产生不同的情绪。

其中,积极情绪组的被试者观看的短片是喜剧的剪辑片段,时长为5分9秒。消极情绪组的被试者观看是以母爱为主题的电影的剪样片段,时长为5分29秒,包括20秒的基本剧情介绍,5分9秒的母子相聚然后再分离的情节。而中性情绪组的被试者观看的是介绍健康运动的科普短片,时长为5分15秒。

在实验开始之前,实验者对这三个短片都进行了检验,证明了这三个短片确实能够引发观众产生相应的情绪,喜剧的剪辑片段能够引起观众的积极情绪,以母爱为主题的短片能够引起观众的消极情绪,而介绍健康运动的科普短片则基本上无法引起个体产生特殊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