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看来,只有在周围环境处于有序状态时,宝宝的内心才会得到满足,才会产生真正的快乐,并进行各种探索和活动。因为只有在有序的环境中,宝宝才能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并使自己的智能得以建构、提升。
转眼间,童童已经2岁半了,从怀孕那时起,童童妈就很少与同学保持联系。
童童妈同住一个城市的大学同学要搞一次聚会,还特别强调凡是有了宝宝的,都要带上。
为了参加这次同学聚会,童童妈准备了好一阵子。还时不时地将大学同学合影的照片拿给童童看,反复教她认识每一个人。
到了聚会那天,童童妈把童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带着她来到了聚会的地方。一路上,童童和妈妈有说有笑,很是开心。
到了聚会的地方,童童站在大门口,探着脑袋往里一看,却怎么也不愿进去,不管妈妈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
当“场所”发生改变的时候,处于敏感期的宝宝就会表现出内心的不安,就如故事中的童童一样。尽管在妈妈的引导下,她也一直在认识新事物,但是,一旦真正走入新环境,宝宝就会变得无所适从。
因此,面对宝宝在场所改变后的种种表现,父母一定要极具耐心地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比如,你可以用愉悦的声音与新环境中的人说话;用新环境中好玩的玩具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介绍新的同龄伙伴给宝宝做朋友,这些做法都能有效帮助宝宝很快适应和认识新环境,形成对新环境的认同,同时建立起新的秩序——在新的环境中玩耍、交朋友、学习。
丁是丁卯是卯,这就是宝宝的原则
当宝宝到了“秩序敏感期”的年龄,对于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感知与认识,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一些固定的“秩序”。在他看来,每个人都要遵守这种“秩序”。
面对宝宝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很多父母往往会觉得莫名其妙,会变得无所适从,会偏执地认为宝宝是在无理取闹,于是,对宝宝的行为不理不睬,或是训斥一番。其实,你应该知道,宝宝自身就有一种内在的秩序感,在秩序期内的宝宝坚持谁的东西就是谁的,每样东西都必须物归原主,他人不得动用。一旦宝宝所熟悉的“秩序”被打乱,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还会因此而焦虑、哭泣,如果父母没有给予恰当的回应,只会让宝宝更加焦虑,跟你拗着干。事实上,只有宝宝和部分成人才会把规则融入生命,并努力去遵守,这关系到宝宝长大后的文明素质、道德、智能状态以及安全感。
作为父母要学会满足宝宝的需求,这种满足不是惯着他,也不是纵容他,而是要学会配合宝宝,帮助宝宝度过秩序的敏感期。
一个秋日的周末,童童一家三口驱车去海边玩。炎热的太阳把海边的沙滩照得热极了,童童妈只好把外套脱下。
后来,天色突然转阴,还刮起了一阵凉风。童童的爸爸这几天有些感冒,咳嗽了两声就随手将童童妈的外套披在肩上。
这时,刚刚还玩得不亦乐乎的童童突然停下手里的“工作”,朝爸爸走去。
只见童童拉了拉披在爸爸身上的外套,带着命令的口吻说道:“爸爸,脱下来!脱下来!”
看到童童这一突如其来的表现,童童妈非常不解,她爸爸也没有照做,依旧披着妻子的外套。这可急坏了童童,甚至还哭了。
直到童童爸爸脱下妻子的外套,穿上自己的外套,并把外套放到妈妈手中,童童才停止哭声。之后,这个奇怪的童童带着满意的笑容又去搭建她那“沙的王国”了……
“该是谁的就是谁的”是3岁左右的宝宝在秩序敏感期的一种常见表现。
在童童看来,妈妈的外套就不应该穿在爸爸身上,因为妈妈的外套不属于爸爸,妈妈的外套只属于妈妈,如果穿错了,就要从爸爸身上脱下来。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宝宝对物的拥有者的秩序感,是如此的敏感与执著,而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宝宝对外在的“所有物”都会有这种要求,就如故事中的童童一样。
强强2岁2个月时,一天早上,强强妈和他一起从三楼下到一楼。
当时,不知道是谁在搬家,楼梯过道上堆满了杂物。而强强则是嚷嚷着要自己下楼,因为楼梯上的杂物实在是太多了,强强妈怕强强被绊倒,就一直抱着儿子走到一楼。
最后,当强强妈费劲地把强强放下来的时候,强强却不干了,坚持要再回到三楼,重来一次。
强强妈知道强强的秩序规则又来了。在强强看来,被抱下楼根本不算下楼。
当强强妈费了好半天劲儿又将强强抱回三楼后,强强的小脸立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而这时楼梯过道的杂物也被收拾利索了。就这样,强强高高兴兴地从三楼的第一个台阶一个接着一个地走了下来……很显然,强强进入了秩序的敏感期,对外在的“顺序”会有自己的要求,坚持每个举动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尽管妈妈认为抱着强强下楼也是可以的,可是在强强看来,这件事情没有完成是不可以出门的。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宝宝,只要事情不合自己心意,都会固执地要求“重来”。比如,上楼梯时不可以妈妈先上去,否则必须退回来,重新来一次;听到门铃响必须由他来开门,如果大人开了,宝宝就会哭着要求大人出去,重新再开一次;睡前一定要先脱袜子,再脱裤子,最后脱上衣,一旦顺序错了便不肯睡,而且还要穿戴好后,重新脱一遍……然而,在大人眼里,却往往认为,是不是宝宝变固执了、不听话了?于是,武断地为宝宝的行为下定义。其实,作为父母,当宝宝感到自己做事情的顺序被打乱而哭闹着要求“重来”时,一定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多去了解一下宝宝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只要你满足了宝宝内心的需求,每个宝宝都会顺利地度过秩序的敏感期,而父母也不会再认为,“重来”这一阶段就是大人最为苦恼的时期。
另外,当父母发现宝宝十分注重秩序,要求凡事都要严格按照顺序来办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宝宝强烈的秩序感,培养他们做事的条理性。比如,吃饭时,父母可以每次都让长辈先坐下,然后再让宝宝入座,一旦宝宝习惯了这种顺序,就能在这个秩序的敏感期内养成“长者先,幼者后”的好习惯。
4.空间敏感期:我在用身体探索空间的秘密
一般来说,空间敏感期从0岁开始,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并呈螺旋状发展。
最早的空间敏感期是这样的:喜欢把一些东西从高处拨拉到地上,然后自我探寻,紧接着再重复回到高处,把东西拨拉到地上的过程,这是宝宝最早的对空间的感受,因为他们发现了这一物体和那一物体是分离的。有了这种感受后,宝宝又会发现:一个空间里边的能抖出来,而空间外边的又能塞进去,所以,他们才会不厌其烦地见了洞洞就会一个劲儿地把东西往里面塞,这种活动在3岁之前的宝宝身上最为频繁。
随着宝宝感知空间能力的发展,他们逐渐对垒高、推倒,再垒高、再推倒这一系列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宝宝最典型的感知空间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宝宝智能发展的关键所在。之后,宝宝对狭小的空间又非常感兴趣,到大衣柜里玩“藏猫猫”、到桌子底下玩耍,都是他们不断重复的活动。
这个期间过去以后,儿童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喜欢上了从高处往下跳跃这种活动,此时的他们不仅仅是在感受空间的大小,而且还在用自己的皮肤、肌肉、身体上的所有东西来感知这个空间,“它到底有多大?有多高?有多远?”当他们发觉自己从这个高度往下跳的时候,心理已经能够承受,他们就会跳下去。而且当他们经过一次次的尝试,发现自己能够把握这一空间高度时,就会再一次去探索更高的空间。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对空间的把握完全取决于他在心灵上能够承受多大的一个空间状态,而正是这一点决定了长大后的宝宝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能力,当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成人往往以爱的名义,包办、代替了宝宝的成长过程。探索世界是人的自然天性,而这一天性能否得到发展则取决于能否得到及时、足够的爱和能够探索的自由。
所以,当宝贝们不停地往下面扔东西时,当宝贝们对下水道盖儿上的洞洞特别感兴趣,不断地找东西往里面塞的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千万不可忽视这一切的背后有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空间的敏感期。要知道,对空间的探索是所有宝宝的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一个突破极限的过程。
不要担心,宝宝在体验空间的奇妙
最初宝宝首先是用口和手来探索世界。当他们开始行走的时候,他们的空间大多了。他们的行为是在体会世界是立体的。宝贝们为什么不停的往下面扔东西?宝贝们为什么对下水道盖的洞洞里特别感兴趣,不断的找东西往里面塞?宝贝们为什么花样下楼梯?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奥秘?这一切的背后有个重要的概念,即空间敏感期。所有的宝宝出生时从子宫摔落到一个大空间中,首先要体验的必须是空间。他要在空间中体验空间,使用自己的身体体验空间,然后透过超越自己的身体,探索这个物质世界的空间,才能够把自我跟现有的物质世界完好地结合在一起。
强强8个月大的时候终于会爬了!他常常无比兴奋地高昂起那张灿烂的小脸,使劲到处爬,搞得自己满头大汗。这让强强妈高兴的同时也有一丝担忧:儿子呀,你的能力提高了,危险也就增大了,一定要小心啊!
空间的敏感期可能给父母造成的危机感比较大。很多妈妈因为害怕,不许宝宝趴在桌子上,不许从窗台上往下跳,不许宝宝钻到一个小地方……实际上很早的时候国际上就有一个“视崖实验”:儿童在玻璃板上爬行,但凡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个在视觉上表现出低洼的部分都不会爬过去。这证明儿童对环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卫意识的。我们可以跟在宝宝几米以外保护他,而不要没完没了地唠叨,不要设置那么多的限制,不要在宝宝刚有点不平衡的时候就把手支上去扶住。妈妈需要有承受危险的心理力量,不要把这种危险“说”给宝宝,这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危机感,破坏儿童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丧失了探索世界的机会。
父母不要担心,宝宝对空间有判断力,一个在自由中长大的宝宝,会做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事情。要有耐心,放慢自己走路的节奏,在旁边等待宝宝,观察宝宝,配合宝宝的节奏。一般情况下不要抱他,不要打扰他自己的探索过程。他是在通过攀爬感知空间。
一天下午,强强妈带强强到楼下玩。玩了一会儿,只见他冲着石阶外一片茂密的植物迅速爬了过去。已经接近石阶边缘了,他丝毫也没减速,这时强强妈突然反应过来——石阶外的地面比石阶矮很多,植物的高度却与石阶相近,儿子不可能知道那是一个大陷阱!说时迟那时快,儿子左手已重重按到了叶子上,整个人头朝下栽了下去,叶子一阵晃动,儿子不见了!只剩一双粉红色的小脚在石阶边上挂着。强强妈冲到石阶边,手忙脚乱地捉着那双小脚把儿子捞了上来。
宝贝儿子的身体没有受伤。更奇怪的是他居然没哭,出乎意料,在强强眼神里强强妈看到了迷惑!
强强妈把他轻轻放下,他又迅速向石阶边爬去,但在离石阶30厘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伏下身子,慢慢爬到边缘,极小心地伸出手去按叶子,又退回来,又向前爬,按了按叶子,然后转身往回爬。
看着他一左一右扭动的小屁股,强强妈心里无比欣慰。
还有一天,强强妈带强强到花园玩。强强仔细抠着石板上的一个孔和小石子,强强妈走到不远处的小草坡上等他。玩了一会儿,强强就哼哼叽叽地爬过来找妈妈了。爬到小石路与草地的交界处时突然停了下来,然后一左一右来回爬,就是不肯向前。强强妈心里疑惑:怎么突然不肯向前了呢?强强妈走近才发现,原来他面前有几棵杂草,高度刚刚够到他的脸。他就是被这几棵歪歪斜斜的杂草给挡住了。
强强隔着草,要强强妈伸手抱他。强强妈伸出手,轻轻地说:“强强,爬过来。”强强妈伸直胳膊,手离草只有20公分,轻声说:“强强,爬过来!”
强强双眼一闭一头撞了过来,趴在妈妈怀里一顿痛哭!
打那儿以后,强强不仅再也不怕杂草,而且在10个月的时候,就能跨越草地周围35公分高、35公分厚的灌木隔离带了。
宝宝在通过自己的行为感知空间,感知空间是立体的,他还在用他的眼睛、皮肤、他的肌肉、他身体所有的东西来感知这个空间有多大、多高、多远。通过玩游戏,构建宝宝空间智能。所以,很多宝宝会和强强一样,喜欢在草地上爬来爬去,爬过山坡、爬进旁边的小水池,在草丛里迷失自己。宝宝是在全方位使用他所有的感觉系统去感知空间、探索空间。聪明的父母应该鼓励宝宝这这样的行为。
码好再推倒:智商是这样折腾出来的
一般来说,当宝宝发现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是分离的时候,他就喜欢把手中所能拿到的物体都扔出去,以此来体验“物与物分离”这一重大发现给他带来的快感,而这恰恰是宝宝最早对空间感知的一种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宝宝也逐步建构起自己的空间智能,对自己的能力也会愈发欣赏。
多数宝宝在1岁左右就能把积木垒得高高的,而且也会“潇洒”地把辛勤的劳动成果一下子推倒。到了3岁左右,垒高,更成了宝宝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不仅仅是积木,有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会被他们搬到一起,垒起来,然后推倒、垒高、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