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德修养读本
15333800000022

第22章 官风带动世风,官意引领民意——官德是社会公民道德的风向标(1)

官德高度不但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整体道德面貌,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道德水平。官德不彰,世风日下,从中可以参悟到官风与民风、官意与民意、官德与民德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谓“上行下效”说的就是官风对民风所起的特殊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我国是官主导的社会,社会道德缺失,责任在谁?责任在官!民德沦落之患,即便不是官德传染的结果,也是官员们失教、失查、失职的结果。有道是“政治清明,世风纯正”,而清明的政治必由清明的官员来建树,由高尚的官德来支撑。官德化育民德,官风带动世风,官意引领民德。

1.以德治国当先正官德官风

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在新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体系的形成与整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垂范和引领作用。

官德优劣对身边部属和整个社会都具有明显的示范导向作用,不但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党风、政风甚至民风向积极或消极方面转化,而且也影响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一个国家的政权稳定。

由于官员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手中握有权力,是党的形象代言人,是群众行动的引路人,其官德修养不但是个人立身的根本,而且也是党的党性、党风的直接载体,也是感召他人、影响大众的主要力量。官德有问题,权力就有了问题,权力有了问题,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管理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知道,以德治国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建设。新的道德体系和道德规范的建设,必然要求在各行各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领导干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自身特殊的职业道德观。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在新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体系的形成与整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垂范和引领作用。

我们应该明确,领导干部道德水平是衡量社会道德风尚的主要指标。

干部道德是各级干部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其在工作实践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应当养成的道德品质和德行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忠心爱国、以民为本、立身惟正、举贤任能、廉洁勤政等,都是古代优秀官德的具体体现。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一个社会官德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民众的祸福。

因此,中国古代官德中的优秀内容,可以作为今天加强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借鉴。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干部道德作为干部的一种内在的修养特性,贯穿于其工作、思想、作风、行为和习惯等各方面。它是党和人民对干部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这种要求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表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办事,公正无私;敬业尽职,忠诚积极;实事求是,力戒浮夸;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尊重上级,爱护下级;遵纪守法,率先垂范;廉洁清正,艰苦奋斗;接受监督,自我省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等。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组织、管理、控制和服务的地位,其影响力必然超出其个体的范围,干部的道德风貌和道德形象扩散和辐射到全社会,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调节产生重要作用。官德兴,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因此,干部道德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全社会各行各业的道德状况和社会风尚。所谓“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生动说明风气是自上而下形成的。官德的高下之所以从来都是衡量社会道德风尚的主要指标,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原因即在于此。

我们更应该明确,领导干部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在德治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的代表,通过人民赋予的权力具体地管理国家事务。正是由于领导干部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的行为和形象都会对社会产生广泛的示范作用。权力和非权力因素影响都会对社会群体起作用。所以,社会公众对领导干部有着较高的期望值,社会舆论也往往对领导干部的形象格外关注。在德治的过程中,领导干部的形象突出体现在对社会群体的多重作用上。

(1)示范和导向作用

良好的领导干部形象,始终是一面旗帜,是一种榜样,是一种力量,它不仅可以唤起良知,更可以指路导航;不仅可以使人们明辨是非,更可以引导人们学习楷模,树立崭新风尚。在20世纪60年代,领导干部的榜样——焦裕禄,曾抱病带领兰考人民斗风沙、战盐碱、栽泡桐、夺丰收,为兰考人民奉献了一生。焦裕禄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财富,几十年来一直引导着兰考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焦裕禄的这种模范形象和崇高品质成为兰考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共同学习的榜样。

(2)号召和鼓舞作用

由作风正派的领导干部任职的党政组织对社会风尚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特殊的号召作用和鼓舞作用。只有党风正,才有民风正;只有领导正,才有民众正。许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社会风尚和公民道德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都与那里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率先垂范有着必然的联系。三明市、张家港市、济南交警等事例都是很好的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愿是趋向进步的。只要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群众才能深受鼓舞并一呼百应,社会风尚和公民道德建设就会事半功倍。

(3)榜样和激励作用

品德高尚的领导干部先进典型对社会风尚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特殊的榜样作用和激励作用。一个好的典型特别是好的领导干部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座灯塔,可以影响一个地方一个行业,甚至全国的干部群众。如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这样的先进典型,他们对全国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影响和促进,进而对全国社会风尚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特殊的榜样作用和激励作用是其他因素不能比拟和替代的。良好的领导干部形象,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崇高思想境界的反映。这种形象是镜子,能照出人们的缺点;这种形象又是“良药”,能医治心灵的疾病;这种形象更是目标,能成为人们积极奋进的动力。模范团长李国安长年奔波在沙漠戈壁,为人民群众打水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放弃小家为大家,至今还战斗在打井第一线,被人民群众敬称为“水神”。这种形象,激人奋进、激励斗志、激发干劲,使人们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4)警示和启迪作用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着良好的群体形象。但也不能不看到少数领导干部的消极形象。一些领导干部,因贪污受贿被处理,从反面教育了干部,警示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把握自我。这种反面教材,教育作用是深刻的,是有针对性的,可以给人们警示和启迪。消极形象作为教训,成为我们领导干部队伍防微杜渐的良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惩治作风腐败、官德沦丧者,如查办成克杰案、胡长清案、李嘉廷案、陈希同与王宝森案、陈良宇案、厦门走私案等一大批大案要案,这些都起到了惩一儆百的作用,起到了教育干部群众的作用。由于这些典型案例的影响较大,关注的人多,因而其对社会风尚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特殊警示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5)凝聚和裂变作用

干部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人格的升华,具有人格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的聚合,这种聚合力一旦爆发,必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成为调动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强大动力。

一个良好的社会,犹如一个健康的肌体,良性循环是使其充满活力的标志之一。如果出现了某些恶性循环的征兆,那必然是在某些部件、某些环节上出了毛病与故障,必须及时加以治疗与矫正。领导干部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在促成、巩固这种良性循环,抑制、杜绝那种恶性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6)带头和促进作用

领导作风建设的具体工作对社会风尚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特殊的引领和促进作用。领导作风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重要工作,既要领导带头,又要群众参与;既要破又要立;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既要惩戒又要教育。所有的工作都与社会风尚和公民道德建设密不可分。由于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具有强有力的刚性机制,因而其对社会风尚和公民道德建设所起的特殊引领和促进作用是其他工作所不可替代的。

2.官德沦丧,则民风难淳

领导者是社会的焦点,万众瞩目,如果其身不正、言行不一、品质败坏、作风恶劣,那就会对社会风尚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

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官员道德一直居于特殊地位。千百年来,中国的官员都被作为学问好道德佳的典型,在社会道德架构中,官员道德也一直处于风向标的位置。官员道德水准,直接体现了社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了社会道德水准。“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孟子这句话,形象表明了官员道德对于社会道德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近年来,官员“失德”的案例频频爆出,嚣张狂傲、无视民众、弄虚作假、谋求特权、私生活不检点……不断刺痛公众神经,也折射出对加强“官德”建设的紧迫性。

从“搀扶老人大讨论”、“小悦悦事件”,到“公务员殴打辱骂父母”,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一场全民性的“道德”大讨论,人们痛斥这些违背道德良知的事件,但这些事件也不得不让我们反躬自问。

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人认为,社会诚信体系的缺损,始自官德缺损。正如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孙春晨所言,官德败坏是社会道德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官员的行为对老百姓有示范效应,官德败坏对老百姓的社会信任感冲击很大。他们会觉得,社会管理者和精英都不讲道德,凭什么要求我们讲道德?”

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吏为师”的道德心理习惯,官德不彰,民风难淳,官员的道德高度往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高度。

前段时间,因为“小悦悦事件”而引发的道德忧思弥漫全国。有人发出呼吁,国人道德建设亟待引起重视。这表明,当前道德滑坡现象及人们对于道德滑坡的焦灼,是不争的事实。

当我们今天感慨社会道德滑坡时,隐藏其后的是少数官员道德的滑坡。可以说,少数官员道德的滑坡带动了社会道德的下滑,且加剧了社会的道德不自信。因此,在我们呼吁挽救社会道德时,更应该把提高官员道德放在第一位。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者对社会风尚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自身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领导干部的作风对于社会风尚具有特殊影响力。

好官德带动好世风,坏官德带来坏习俗。领导者是社会的焦点,万众瞩目,如果其身不正、言行不一、品质败坏、作风恶劣,那就会对社会风尚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

(1)发散性辐射破坏作用

在社会风尚和公民道德建设中,人们既作为建设主体,同时又是被作用的客体,都在以各种各样的行为和方式作用于社会的精神文明,起着促进或破坏作用。这种着力方式不同于物质生产,其着力对象具有不固定性和延伸性,着力方式与受力方式都具有非可视性。社会上发生的各种重要事件,每时每刻都在用看不见的“辐射线”对人们施加影响。由于领导干部当中发生的作风败坏、官德沦丧等问题涉及社会分配格局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因而最为人们所关注。每一起领导作风败坏、官德沦丧事件都是一处强“辐射源”,直接发散性作用于“射线”能达到的地方和人们。一般地说,人们对这种“辐射”不仅不会主动设置防护屏障,而且还会主动接受“辐射”,从而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精神面貌等。这种特殊的破坏作用是极为严重的。如果某个地方的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裙带关系、帮派体系、买官卖官等,那就肯定会对那个地方所有正派的、廉洁的、实干的、进取的干部群众产生负面的强“辐射”,损害人们的上进心和事业心,阻碍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腐蚀公民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毒害社会风尚。

(2)连锁性带动破坏作用

领导作风败坏、官德沦丧总是与权力和地位紧密相连的,重大的事件则一般与高的权力和地位相联系。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领导,这是一句俗语,同时也是客观规律。领导做得好,可以一级带动一级。领导如果作风败坏、官德沦丧,也同样会起连锁性带动破坏作用。这种带动破坏作用不同于物理学上的机械链条带动,它具有无形性、连锁性和多向性,其链条传动的着力点将散布到达大面积的一般群众之中。严重的领导作风败坏、官德沦丧现象更会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风尚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质和核心部分产生强烈的连锁性带动破坏作用。如果某地领导干部挥霍奢侈、铺张浪费成风,那个地方就肯定会上梁不正下梁歪,一级腐蚀一级,一直影响到普通群众,损害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损害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