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15333300000006

第6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一定要坚持原则,这是提高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前提。突发事件的种类繁多,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往往是由一系列不同的阶段组成的,而且突发事件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因而,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时要因时、因势利导,千万不可因循惯例、墨守成规。但从总体上来看,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依然蕴涵着一些普通性、规律性的原则。

一、准确定性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者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准确定性,及时准确判断事件的性质,以便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目标,并依次作出正确的应对决策。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布什对其性质判断迅速而准确,从而赢得了反恐战争的主动权。

二、生命第一原则

处置突发事件要想赢得人心,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必须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突发事件构成人员伤亡和生产、生活设施、基础建设、服务等各方面财产的破坏、损失,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打破了正常的组织界限,使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转受到了严重妨碍,安全和救助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但是,危机管理的目标往往不止一个。在突发事件爆发及隔离阶段,当我们要确立救援工作的优先次序时,必须牢固树立“生命第一”的原则,始终把突发危机事件对人的影响放在优先次序选择的首位加以考虑。这也符合突发危机状态下公民权的维护和保障的原则。

三、把握主要矛盾原则

任何突发事件都蕴藏着很多矛盾,其中必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的焦点就是事件的关键点。因此,领导者应把应对工作放在抓住关键部位上,因为抓住关键,整个事件的解决就有了主动权。对于关键问题的解决,必须集中优势人员去攻克难关。认准制约整个事件的根本矛盾,从而找到整个事件的“总闸门”。

对于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关键是要控制火头和水源;对于社会政治类突发事件,必须全力控制和解决首要人物。

四、重视信息传播原则

这是一个信息传播迅捷的时代,封锁信息往往是徒劳的,而且会让谣言、错误的信息和观点占领传播媒介的阵地,在公众中制造混乱。所以,在突发事件出现以后,为了求得公众的准确了解、深入理解、全面谅解,必须向广大公众传播有关准确信息,从而通过信息控制舆论导向。

五、机动权变原则

领导者作为行为主体,一定要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而不断作出适当的调整。突发事件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处理这类事件的过程要机动权变,要把处置突发事件的决策权最大限度地放到现场,使在现场的领导者根据千变万化的情况,进行随机决策。机动权变的原则还要求领导者在处置突发事件时要留有余地,比如,在领导出场、力量调度、语言表述方面,不要一下子就达到极点,再无协调的余地。

六、协调作战原则

突发事件的复杂性、综合性和艰巨性,要求处置手段必须突出一个“合”字。任何一起突发事件都会涉及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层面,如交通、通信、消防、搜救、食品、物资支持、医疗服务以及军队、武装警察官兵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只有在领导者的统一指挥下,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才能高屋建瓴、准确全面把握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症结,及时形成和贯彻科学的决策,迅速控制事件的发展。

七、科学处置原则

科学处置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其中,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资源短缺和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泥石流、雪崩、暴风雪、飓风、龙卷风、洪水和火山爆发等。对于这种突发事件,在处置中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技术性,多征求特定技术领域内专家的意见,千万不能盲目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