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15333300000054

第54章 应急机制建设方面的学习——不断增强应急管理的协调配合功能(8)

3.危机应对中的媒体传播原则

(1)责任性原则

很多社会危机的发生,是与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工作失误分不开的,或者说,有些危机的出现当地政府部门是负有直接责任的。因此,危机发生后,许多危机管理者都试图掩盖真相,逃避责任。一旦被公众发现,反而导致问题的升级。所以,危机出现后,政府坦诚承认自己的失误,虚心接受公众的批评,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挽救和改进措施,取得受害者及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恢复政府公信力是危机管理的首要工作。这里媒体起着关键作用,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政府危机管理者应该明白,新闻媒体的公共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表公众的,真诚、坦率、勇于负责是政府与媒体交流的惟一正确态度,保障社会和公众的知情权是现代媒体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否则,逃避责任、掩盖真相、忽视大众的利益与权力,作为媒体代用品的传闻就会泛滥成灾,只会导致问题升级,甚至带来政府合法性的危机。

(2)时效性原则

坚持时间第一原则,危机最新、最快信息应由政府或政府授权媒体发布,政府危机管理者要争取舆论主动权。为控制危机事态,稳定社会秩序,避免社会恐慌,危机管理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布有关信息,以平息舆论,防止谣言出现,防止媒体为抢独家头条新闻或提高报刊知名度而发表刺激危机局势的新闻消息,激化危机事态。

(3)指导性原则

由于危机信息发布的敏感性,危机管理者必须有效控制新闻传播的导向,对危机信息发布的时序、方式、渠道等给予指导和控制,防止媒体传播不正确、不全面的信息,误导社会民众,或加剧社会恐惧心理,给危机解决增添不必要的障碍。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涉及很强的政治敏锐性,许多问题涉及媒体不可能了解的高层决策,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小失大,或给未来事件解决带来不必要麻烦。

(4)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危机事件处理中的生命,只有真实的信息才能正确引导公众在危机事态中保持理性,不致产生过激反应和行为。反之,如果信息虚假,公开程度越高,造成的误导和伤害作用亦会越大,也越不利于危机的解决。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恢复政府公信力,政府在向媒体披露数据和情况时,必须坚持真实诚信原则,言行一致,不能前后矛盾,不排除其后修正的可能,对于暂时无法确定或明确的事实,也要坦诚对待。突发事件管理者对于确实不宜公开的情况,要向媒体作出说明情况及原因,以争取其理解和支持。

(5)专业性原则

突发事件管理者不可能每个人都全面了解事态发展的最新信息,也不可能都了解媒体应对技巧。为确保危机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危机管理主体一般应设置专门危机新闻发言人,以保证信息的适时更新和危机信息的准确发布。为确保危机发言人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危机发言人必须保持与最高决策层的沟通,其本人应有权参与决策。

(6)良性互动原则

部分突发事件管理者对媒体采取怀疑态度,认为媒体把握不好新闻报道的“度”,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会采取哗众取宠的报道方式,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等;认为他们只会把事情搞糟。在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个别地方政府、行政执法机关对负面信息采取新闻管制的方法不予报道,造成政府管理不到位,信用缺失,无法最低限度地满足公共利益要求,甚至损害公众利益时,将可能导致流言盛行,甚至将直接挑战其执政合法性。由于新闻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工具,有得到危机最新信息的强烈愿望,越是封锁消息,这种愿望越强烈。

正规渠道得不到消息,他们就会诉诸其他渠道,反而增加了报道失实和谣言产生的概率,更加不利于问题解决。危机管理者应尊重媒体舆论监督的权力,采取积极的态度与媒体合作,尽快将事实真相和进展清楚及时呈现给公众,建立和媒体互信互动的良性关系,更有助于危机的解决。

4.危机新闻发布办法与要领

危机发生后,管理者采取什么样的渠道和形式与新闻媒体进行互动沟通,怎样促使媒体作出客观公正的报道,将舆论引入危机解决轨道,是危机传播管理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危机管理者应熟练掌握危机新闻发布的基本要求与实用技巧。一般说来,危机媒体沟通的主要形式有新闻通稿或组织声明、新闻发布会与接受媒体采访等形式。

(1)新闻通稿或组织声明

是指由发生危机的机构自己拟定的,用来宣布危机信息及组织立场、处理政策措施等的新闻稿件。它一般包含对危机事件的调查结果、事件最新进展、组织立场与处理政策以及有关善后处理措施等。新闻通稿或组织声明应经过危机管理高层研究,确定危机处理政策的总体原则,并在征求公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正式渠道提供给相关媒体。新闻通稿应短小精悍、言之有物,同时注意措辞,应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诚恳负责的组织形象。新闻通稿具有信息准确、风格统一、易于控制的特点。新闻通稿可以确保信息真实,有利于组织说明真相,提供背景信息,争取公众信任和支持。

(2)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具有正规隆重、沟通活跃、方式优越的特点,既方便媒体有针对性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又为危机管理者提供了系统、全面向公众发布危机信息的机会。如果危机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而社会关于危机信息明显失真时,组织应该考虑召开新闻发布会。是否召开、如何召开以及要达到何种效果是危机管理者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第一,是否召开新闻发布会。首先要考虑危机的性质、影响是否达到一定程度;其次要考虑危机信息传播是否正常,有无召开的必要;三是分析新闻发布会要达到什么目的,能不能由其他替代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四是组织是否对要发布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明确了态度;五是考虑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机是否成熟。选择好新闻发布会召开的时机很重要。危机管理者只有在危机性质严重、舆论传播失真、需要正式信息以正视听时,才应在充分调查了解了有关信息、确定了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举办新闻发布会。

第二,选择好新闻发布会的时间。新闻发布会有定期发布和临时组织等形式。如果危机事件十分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面较大时,应考虑采用定期,如每半月或每周举办一次的形式,对于重大突发事件或事件出现重大新情况、新进展,就应该及时举办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应避免与社会上重大节庆活动和纪念日冲突,以保证参会人数和宣传效果。在时段上,最好选择上午10点或下午3点。一般的新闻发布会,首先由新闻发言人发布预先准备好的新闻内容,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然后,会留出一定的时间回答记者提问。

有时会安排主要媒体记者的专访。新闻发布会时间确定后,一般应向主要媒体发出书面邀请,说明发布会基本情况,必要时要附参会回执,以便确认记者身份。

第三,新闻发布会的场地安排。新闻发布会的选址要与所发布新闻的性质及总体风格相协调,同时要考虑交通方便、电话、传真、网络等信息传递和通信设施是否完备便利等。会场布置应以庄重大方,体现组织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给记者或来宾留下良好第一印象。要预先做好会前准备工作。

第四,会场服务人员。要严格挑选会场服务人员,注重衣着严谨,男士宜着西装,女士宜着职业套装。服务人员一般应进行专门培训,熟悉会场分布及相关设备使用等,注意举止得体,言语礼貌。其主要工作有安排与会人员签到,引导与会者按指定地点就座,准备必要视听设备,分发宣传品资料,茶水供应等。会场一般还要安排一名摄影师专门拍摄会议影像,供存档或日后宣传之用。

第五,危机发言人。新闻发言人一般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危机发言人是专业负责危机信息发布的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对处理等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危机新闻发言人是组织形象的代表,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发布新闻、接受采访等方式,发布信息、讲解政策、解疑释惑、澄清事实。作为一名危机发言人,既要熟悉相关政治性和政策性要求,了解危机处理应对的相关信息,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尤其是要有较强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

(3)媒体采访

是指组织负责人和危机管理者应对危机的重要方面。政府领导和新闻发言人是媒体要了解信息的最佳对象,值得关注的是,为获得全面、及时、准确的新闻素材,记者中往往会采用一些职业技巧来套取或挖掘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这就要求被访者具有高度的警觉和较强的语言表达技巧,并掌握应对记者的基本技巧。以下列出了应对媒体采访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第一,准备好充足的资料和信息。举行新闻发布会以前,危机发言人要尽可能了解有关危机的所有信息,明确组织对问题的基本态度立场和原则,对记者可能要提问的问题进行预先准备和演练,准备越充分越能轻松应对会场。

第二,拟定好有关原则问题的声明。被采访人应当熟悉自己谈话的主题内容,能游刃有余面对一切问题,要善于把话题引到自己圈定的轨道上。方法是主动提出问题,如“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但目前最重要的是……”“我认为你想问的是……”。

第三,在接受采访时,先用30秒的时间简短明了地阐明重要的立场。由于记者在写稿或录像时一般会将稿件分成三部分,先阐述最重要观点有助于记者理清重点,而编辑在发表新闻时,也会根据时间、版面情况,从后向前删减,首先阐明重要立场有助于保证重要信息的有效传播。

第四,要谈论“事实”而不是想当然的看法。被采访人要表现得坦率、诚实,集中谈论危机事件中正确、真实、确切的方面,而不能擅加预测。

第五,不要采取与媒体对立的立场。尽管媒体报道的消息可能不都是危机管理者想看到的东西,但被访者应尽量为记者采访提供便利,采取实事求是、乐于助人的立场,尽可能提供详细全面信息,尽量为记者采访提供便利,以建立和维护与媒体间良好的关系。

第六,必要时,可提供新闻通稿,发放给记者。采访后提供新闻通稿可以澄清有关事实,克服语言交流易失真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