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15333300000032

第32章 应急预案建设方面的学习——不断规范应急管理的预防预控措施(6)

4.突发事件地方应急预案

地方应急预案是下级人民政府根据上级人民政府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而制定的相应应急预案,这些应急预案在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本级人民政府制定,完成之后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其基本构成层次是:

①总体应急预案。省总体应急预案是全省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省政府应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②省专项应急预案。省专项应急预案是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

③省级部门应急预案。省级部门应急预案是省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预案。

④市县应急预案。在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县两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⑤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由有关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省属重点单位的应急预案,报省级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备案。重点单位由有关应急管理部门确定并实施动态管理。

⑥单项活动应急预案。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订,报同级政府审定。

地方应急预案与国家应急预案在基本构成、编制依据、工作原则、组织机构、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规定基本相同,如在组织机构方面,许多省级应急预案的规定基本上是相同的。以省级总体应急预案为例,一般规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领导机构。省政府是全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在省长的领导下,研究决定、部署和推动全省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省政府办公厅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设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职能。

②指挥机构。省级成立的各类应对突发事件的非常设领导小组。委员会、指挥部等机构为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机构。目前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尚未涵盖的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省各相关专项预案的规定,启动预案时自动组成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如果不属于专项预案的范畴,由省长或省政府常务会根据事件性质和工作需要,指定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及成员;或省政府直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应急处置工作。

③工作机构。省政府有关部门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部门。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以及部门职责确定一个应急主管部门和若干参与部门,其构成在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或省专项预案中明确。

④市、县机构。市、县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做好本行政区域各类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

⑤专家组。省政府和各类应急指挥机构及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必要时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对于预警预测,许多地方应急预案的规定不仅与国家应急预案基本相同,相互之间也基本上是相同的。以《四川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例,这一预案对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测规定是:

①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防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旱处置。

②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加强对监测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明确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时限、程序。

③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研究,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作出预测。

④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必须在3小时内报省政府。

⑤根据监测和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⑥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⑦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网络等公共媒体和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对于应急队伍建设,各地方应急预案的规定也基本上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环保、水利、林业、地震、畜牧等应急任务繁重的部门和高危行业、企业(如矿山、危险化学品、林场等)应组建相应的专业或预备应急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应急配合功能。

②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要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救援能力。

③军队、武警、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是处置突发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④积极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建立各类社会化、群众性应急队伍。

5.突发事件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参照政府应急预案,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印发实施。

企事业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十分必要。国务院有关规定指出:企业要建立预案的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企业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相应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企业应急预案是一个系统,由不同的具体应急预案组成。

企业应急预案的构成与政府应急预案不完全相同,它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

①编制目的。

②危险性分析。

③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④预防与预警。

⑤应急响应。

⑥附则。

⑦附件。

企业应急预案的制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这些步骤从共性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明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②搞好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③确定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④明确应急设备与可用设施。

⑤评估评价能力与可用资源。

⑥明确保护措施程序。

⑦做好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⑧明确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⑨搞好培训与演练。

⑩做好应急预案的维护。

企业应急预案预警机制的确认,也有着明显的企业特色:

①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②确定现场24小时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③确定24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以便应急指挥和疏散居民;

④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⑤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⑥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

⑦明确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怎样保证有关人员理解并对应急报警做出反应。

对应急设备的确认,企业应急预案也有许多具体的要求:

①明确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②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

③描述与有关医疗机构的关系,如急救站、医院、救护队等;④描述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

⑤列出可用的个体防护装备;

⑥列出与有关机构签订的互援协议。

对贯彻应急预案来说,应急演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企业的应急演练,国务院的要求是: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工作。

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

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与企业基本相同,都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构成与政府基本一致,主要包括:

①编制目的。

②编制依据。

③适用范围。

④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

⑤防范重点、防范设施及防范措施。

⑥应急响应。

⑦善后处置。

⑧保障措施。

⑨宣传、培训与学习。

⑩附则。

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是:

①学校应急预案要囊括学校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原则上参照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参考样本进行编制。

②预案编制要体现简洁性和实用性特点,按照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的要求进行编写。语言表达要求通俗易懂,开门见山。

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

所谓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就是可能组织承办重大活动的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及政府部门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结合自身实际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重大活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定,按照有关规定,报公安机关批准后实施,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

编制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的意义在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在重大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重大活动应急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安全保卫、防爆、防火、防盗、防投毒、防疫、防交通事故、防群体性事件及其他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按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事故伤亡的程度,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可划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分别表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为一般安全事故,死亡不足3人。三级为较大安全事故,死亡3~9人。二级为重大安全事故,死亡10~29人。一级为特别重大安全事故,死亡30人以上。

编制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当明确,不同的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活动有不同的应急指挥机构,如某市的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就是这样确定的:

成立市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任指挥长,市政府办公室主管副主任、市公安局政委任副指挥长,市政府相关部门主管负责同志为成员。

市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指挥部下设情报信息、事故处置、新闻宣传、政策法规等四个专门工作组。

现场指挥部:事发地乡镇长或主管副乡镇长为现场指挥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现场指挥。

其工作职责是:

①市指挥部。负责对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事故处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决定采取救援、疏散、交通管制等重大措施;负责审定新闻报道意见和宣传报道口径,对市内新闻报道稿件审核把关;市指挥部根据需要可直接参与现场指挥。

②市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市指挥部的协调和保障工作,综合整理情况信息,拟定决策建议,传达指示和命令,协调各专门工作组和有关单位开展工作,检查监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根据市指挥部的授权做好新闻发布的相关工作。

③情报信息组。成员单位有市公安局、武警中队、市旅游局、市商务局,负责搜集节假日期间公园、绿地、大型购物场所、公共复杂场所及大型活动中人员聚集密度、环境复杂状况等安全事故隐患的情报信息,进行预测分析,提出工作建议。

④事故处置组。成员单位有市公安局、武警中队、市交通局、市卫生局,负责研究、拟定现场紧急疏散、救援的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⑤新闻宣传组。成员单位有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负责提出宣传报道意见,拟定报道口径,全面搞好宣传报道工作。

⑥政策法规组。成员单位有市政府法制办、市公安局,负责为处置工作提供法律服务和支持。

⑦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安全事故现场的处置工作,落实市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工作指令。

重大活动极容易引发重大突发事件,因此,政府必须重视预防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事件不幸发生了,也应该按事先确定处置流程,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处置:

①及时确定事故的原因和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应迅速判断事故的原因和严重程度,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同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指挥部。上级人民政府在接到上报信息后,应根据管理权限确定事故级别,提出相应处置建议,并建立或责成下级人民政府建立相应指挥机构。

②制止混乱,及时疏散群众。指挥部迅速发布通告,通报公众紧急危险情况,告知公众保持冷静,及时打开疏散通道,迅速、有序疏散现场群众。

③根据情况实行区域性交通管制,分流无关车辆、行人,确保救援通道畅通。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人员拥挤程度,经指挥部决定,由政府发布命令,实行区域交通管制,防止人员过度拥挤,确保人员疏散和救援通道畅通。

④及时救护、救援。迅速组织力量对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或送往医院救治。

对处于危险境地的人员组织力量全力解救。

⑤维护社会秩序。设置警戒带,划定警戒区域,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⑥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由新闻宣传组提出新闻报道意见,拟定宣传报道口径,协调解决新闻报道中遇到的问题。宣传报道要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本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正确引导舆论。

对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奖励的依据是:

①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②应急处置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③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④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而在重大活动应急处置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惩罚:

①不按照规定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②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真实情况的。

③拒不执行重大活动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