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15333300000003

第3章 突发事件概述(2)

2.隐蔽性

不管是人为的、有目的的突发事件,还是非人为的突发事件,都是极为复杂的矛盾运动的特殊产物,都具有难以预知的隐蔽性特征,一般人看不见,看不准,说不清,不可预测。人为的突发事件因为带有不可告人和不敢告人的目的,往往策划周密,组织精密,伪装严密,难以识破;非人为的突发事件也大都潜伏于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的常规管理习惯和思维习惯之中,不会轻易被人的感官所预知。正因为这种不可被轻易洞察的隐蔽性,才使得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如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恐怖分子策划十分周密,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直到事件发生之后,很多人对事件的起因和策划过程还是一头雾水。

3.复杂性

突发事件的出现一般都出乎人们的正常思维习惯之外,不在生活常理之中,其起因十分复杂,有的是自然性因素,有的是政策性因素,有的是经济性因素,有的是社会性因素,有的是领导者的行为因素,甚至是这几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很难加以区分。有些突发事件还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或“裂变反应”,起因仅仅是一个因素,但很快会蔓延,导致很多方面的问题发生,甚至失控,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变成了难以驾驭的复杂问题。比如2010年舟曲泥石流自然灾害,起因很复杂,第一有地质地貌原因: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第二可能有汶川地震原因:舟曲是“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第三有气象原因:该地区此前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进而形成地质灾害。

4.危害性

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必然会不同程度地给国家造成政治、经济上的破坏,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对社会正常秩序和核心价值体系带来严重危害和威胁。因为由一种稳定状态变为另一种不稳定状态,必然会改变原有的进程和秩序而带来损失,而由不稳定再到新的稳定,肯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付出、浪费和牺牲,其中有些损失是难以弥补的。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有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这种损害性不仅体现在人员的伤亡、组织的消失、财产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上,而且还体现在突发事件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所造成的破坏性冲击,进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

比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受灾国家多达13个(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马来西亚、缅甸、塞舌尔、索马里、坦桑尼亚、肯尼亚、孟加拉国);死亡近30万人;受伤51万人;沦为灾民者200多万人;造成经济损失数额逾50亿美元。巨大的损失不仅影响了当地民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且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其危害性是难以用简单的数字估价的。

5.紧急性

紧急性是指突发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极端重要,关系到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安危,需紧急采取特别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随着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变,它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越来越大。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越快,应对决策越准确,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小。国际著名危机管理理论权威专家罗森塔尔(prof.Uriel Rosenthal)认为,突发事件是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结构产生的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紧急性决策的事件。因其事关安危,破坏性强,问题极端严重,在处理时间上具有不可怠慢的紧迫性。突发事件大都事出偶然,发展迅速,在出现之初既已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迅速控制事态发展,有效缓解事态升级,全力防止损失扩大,因而必须在第一时间迅即作出决定。即使相关信息不充分、资源十分有限的条件下,也要快速果断作出决策,千万不可反应迟钝,贻误战机。比如2004年吉林市中百商厦“2.15”火灾。由于商场空间大,空气对流快,可燃物多,火势蔓延非常迅猛。受困的100多人竟没有任何人及时报警,导致救援时机延误。直到半小时后一位路人发现商场冒烟,才报了火警。4分钟后,消防人员带5台消防车赶到现场。此时整个大楼已被浓烟笼罩,虽然后来到场的消防车多达60台,并有1100多名干警抵达现场进行抢险,但由于错过了最佳救援时机,致使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可见,应对突发事件具有紧急性的特点,一旦错过最佳救援时机,就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6.连锁性

突发事件的发生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单独、孤立的事件,而往往是有其十分复杂的深层次原因,包括自然的原因或社会的原因。突发事件出现后,也常常同其他事物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使一个小的突发事件成为引发一个大的社会危机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以致产生一系列连锁性的负面效应,这是在应对突发事件之初就应该引以为戒的。比如1996年在湖南常德发生的三株口服液事件,原本属于个案事件,即退休船工陈伯顺服用8瓶三株口服液后,发生体征变化,送医院经救治无效身亡。家属认为三株口服液是老人治病身亡的罪魁祸首,于是诉诸法律,致使三株公司一审败诉。

本来一起民事官司或输或赢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偏偏三株公司名声大,有记者把这个“人命官司”捅到了媒体,以“8瓶三株喝死一老汉”、“谁来终结三株”等醒目标题进行报道,三株有质量问题,喝三株不安全等传闻广为流传,这对以质量和信誉支撑的保健品公司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审判后第二个月,三株口服液销售额直线下降,从上年同月2亿元下降到几百万元,至第二年15万人的营销大军,13万人整体下岗,官司给三株造成经济损失高达40亿元,200多家子公司关闭。尽管在1999年3月25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推翻了原判,但最终却挽救不了三株口服液淡出市场的厄运。常德老人喝三株口服液后,发病身亡,按说不应该会把一个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三株帝国”推向灭亡,但事件不断向前推进,法院判决或许也不至于宣判一个公司破产倒闭,媒体曝光,或许也无意于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公司被舆论淹死,但这一切连锁事件却把一个好端端的公司推向了死胡同,从此淡出市场,回天乏力,这个教训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三株公司在最初“事起于忽微”之时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息事宁人策略,那么今天的三株将会成为怎样的商业帝国,就很难预测了。再如1994年—1995年发生于墨西哥的金融危机,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突然宣布本国货币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将被提高至15%,此举很快触发市场信心危机,致使人们纷纷抛售比索,至1995年初,比索贬值30%,随后股市也应声下跌,而且比索的贬值又引起了输入的通货膨胀,为了稳定货币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宣布大幅度提高利率,结果导致国内需求减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人口剧增,引发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所以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一定要考虑到与之相关的连锁效应。

7.群体性

大多数突发事件都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群体性事件,涉及多人或在较大人群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即便是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也同样涉及公共利益和群体活动,也同样对社会公共秩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所以,处理突发事件必须考虑到在群众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问题。群体性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事件本身的群体性,即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或结果涉及到多数人的利益,可能有多数人是事件的发起人或有多数人成为事件的受害者;二是事件影响的群体性,即事件本身可能起因于某一个人,最初或许仅仅是来自社会的个案事件,但事件的影响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而也由此产生了群体性;三是事件应对的群体性,即应对事件的人数多,调动的力量大,社会影响坏,从而也使事件具有了群体性意义。比如2008年6月发生于贵州瓮安的突发事件。事件的起因比较简单:一些人对瓮安三中一名17岁女学生李树芬的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到瓮安县政府、县公安局、围堵政府部门,直至实施打、砸、烧,烧毁和砸坏办公房屋160多间,烧毁车54辆,导致150多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瓮安事件直接挑战的是政府的合法性,关系到社会稳定,影响极坏。本来一个人溺水身亡,家属为了查明真相,按正当程序办事就行了。但想不到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包括各种传言、猜疑皆不胫而走,引起了公众的不满,以至后来在县公安局大楼门前及周边集聚群众上万人,由最初无序的游行演变成冲击政府部门的群体性事件。瓮安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许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是群众的合理诉求与不合理或不合法表达方式的结合。政府对于社会矛盾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乱,而应该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意识,防止社会矛盾发生质变。同时,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政府更戒以武力进行打压,而应该实行亲民、爱民政策,坚决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千方百计地把社会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8.公共性

突发事件的公共性首先体现在突发事件涉及公共利益,即对公共财产、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产生影响(通常是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上。其次,突发事件的公共性还体现在调动、支配和整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信息等公共资源和力量上,这不仅意味着行政系统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同时意味着政府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合作与沟通,在高度信息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现代社会里尤其如此。最后,突发事件的公共性还体现在公共权力的多方介入上。没有公共权力的介入,应对突发事件很难形成组织规模效应,很难创造高效率、高秩序的奇迹。比如2008年发生在雪域高原的“3.14”拉萨骚乱。

当年的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街道实施打砸抢烧等违法行为,烧毁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等公共部门,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生活秩序、生产秩序遭受严重破坏,对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事件发生后,西藏自治区迅速组织公安、武警和其他有关力量,扑灭了着火点,救治受伤人员,加强了对学校、医院、银行和政府机关的安全保卫,最后使事件很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见,事件中被破坏的大多是公共财产、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应对和处置的力量也大多来自于公共资源、公共力量和公共权力。

所以,公共性也是大多数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特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