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各级领导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培训手册
15333300000016

第16章 应对突发事件的日常防范

大家知道,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必须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原则,这就要求预防工作要做在平时,要成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将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是对突发事件最好的应对和处置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和心理培训工作,普查和严查各种安全隐患,监测和监控各种事故风险,坚持信息报告和预警制度,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和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这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础性保证,也是提高政府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常规手段,更是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基本教育方式,同时还是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各种损害的根本途径。

一、加强风险隐患普查与监控工作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认真开展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和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加强地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要组织力量限期治理,特别是对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高危企业,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达不到安全防护距离的,要依法采取停产、停业、搬迁等措施,尽快消除隐患。要加强对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认真做好预警报告和快速处置工作。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要经常开展风险隐患的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工作

要促进各行业和领域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各单位、各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要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充实必要的人员,完善监管手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监察,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依法加大处罚力度;要提高监管效率,对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实施联合执法。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监察机构要把督促风险隐患整改情况作为衡量监管机构履行职责是否到位的重要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各企业、事业单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加强信息管理报告与预警工作

各级政府和各单位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国务院报告,并向有关地方、部门和应急管理机构通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在加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信息报告工作的同时,通过建立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基层信息员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建设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四、加强应急培训和心理教育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要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并加强培训资质管理。积极开展对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内容。加强各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培训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