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言可畏”、“三人成虎”,这些成语说的都是人言的力量。人言是非常可怕的,人们在处世时如何对待人言,也是大有艺术与分寸之奥妙的。这里所说的“人言”是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对自己的舆论。人人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有个好名声,有道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众口皆碑,万事可成。”舆论可以把人捧起来,也可以把人推下去,甚至可以把人淹没在污泥浊水之中。所以,这世上没有人不重视人言,不重视自己的社会舆论。要知道,舆论既有公道的一面,又有不公道的一面。对待人言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既不要被人言所左右,慎待人言,尽力用自己的言行疏导人言,又要轻蔑人言,不要被人言淹死。还是那句话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人嘴两张皮,好赖随他去!
一、听到关于你的闲言怎么办
闲言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闲话”。闲言在词典中解释为:①与正事无关的话。②不满意的话。人们平时所关注的“闲言”当然是社会上有关于自己的闲话。这种闲话别看与正事无关,无伤大雅,但话头话尾之间,却对你的为人处事和言行举止颇有微辞。这就对你很有不利之处。所以,社会上出现的某些关于你的闲言切不可置若罔闻,等闲视之。
具体来说,闲言有如下两大特点。
一是休闲性,即休息时或无事可做时与人闲聊,以此增加生活情趣,缓解心理压力。有人也把闲聊叫做“侃大山”、“唠嗑”、“聊天”、“扯淡”、“乱嚼舌头”、“摆龙门阵”,如果某人因闲聊惹出了是非和麻烦,老百姓就会说“那是吃饱撑的”,意思是因胡吹乱侃而得罪了人或惹出了事端。这种人真是“吃的是自己家的饭,聊的是别人家的天。”
二是随意性,即闲扯的话题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不带有处心积虑的褒贬指向,通常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嘴巴没遮拦,信口开河,随兴所至,开始聊的是张家长,后面接下来的可能便是李家短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闲言”是很忌讳的,“闲言”二字常常跟“碎语”结合在一起,这就充分说明了闲言所具有的随意性和令人讨嫌的特点。
所以,世人对此也多有告诫,有道是“宁可扯玄的,不可扯闲的”。玄话是不着边际或让人听不懂的话。听话的人不懂,也至多是不懂而已,总不会牵扯到其他的人或事。但闲话就不同了,涉及到某人的长短和某事的是非,或迟或早传扬开去,可能就会产生对某人或某事不利的后果。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有关于自己的闲言碎语呢!
(1)事前规避法
与其四处去封别人的嘴,莫若先封住自己的嘴。别人之所以会拿你当作说闲话的材料,也许是因为你在为人处事或举止言谈上确有不检点之处。想一想,你在别人面前可曾评论过别人的是非,可曾说过别人的闲话?你在社会上可曾有过有损于他人尊严或有损于自己品格的行为?如果你说过和做过,就说明你在说话和处事上有失过分寸,如果你寄希望于让别人原谅你的过失,你就太天真了。要知道,社会上的人并不都是你的朋友,也并不都是你的亲戚,你凭什么指望别人不说你的闲话呢?人说隔墙尚且有耳,有风定然起浪,更何况,社会上还有些人捕风又能捉影,吹毛尚可求疵,鸡蛋里也要挑骨头,你若不把握分寸,不检点自己的言行,怎么会封住别人的嘴而不说你闲话呢?所以,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自己。
(2)事后疏导法
当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关于你的闲话,你该怎么办呢?这要从两个方面分别来看。
一是闲话所言确有其事。这种情况完全是由于你自己言行不检点而造成的。不管别人带着恶意或者善意,你都应该平心静气地面对。如果问题大,很严重,关系到你做人的品德,一旦承认便不可能得到人们的谅解,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编造出一种导致你言行失当或犯错误的特殊理由,在闲话所及之处作冤枉状、叹悔状、自责状,仿佛自己也是一个受害者似的,以争取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比如某君与其上司的夫人通奸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捉住,受到处罚。这事传扬出去,某君的人格自然会大打折扣,但他事后还得捏着鼻子去上班。单位里的人自然有了谈资,茶余饭后指指点点,比比划划,令某君抬不起头来。那么,面对这些确有其事的闲话该怎么办呢?某君对他身边的人解释说:“咳,别提我有多倒霉了!那天实在是我昏了头,多喝了几杯酒……”其实,此君那天根本没喝酒,他不过是用酒遮羞,但用酒遮羞也并非没有效果。“酒后失德”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这样一解释,闲话里就掺进了酒精,多少会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当然,如果有些闲话仅仅是别人猜中的,并没有明确的根据,你也可以干脆不承认。倘若问题属实,但并不严重,也不妨承认错误,在别人面前自我批评或自我嘲笑,不但可以得到别人的谅解,还可以给人留下你这人特别坦诚的印象。
当然,疏导闲话还有一个小小的技巧,就是你所作的解释要尽可能找一个对你没有偏见、而且特别喜欢到处传话的人去说。因为好传话的人会很快把你解释的话传扬开去,他(她)一个人知道了,整个单位的人也就全知道了。
二是闲话所言未有其事。这是别人对你的妄言妄语。这类闲话是怎么产生的呢?第一,缘于对你的误解。你的所言所行引起了别人的误解,别人在对你察言观行时理解偏差有误,于是以讹传讹,有悖于你本意的闲话便产生了。第二,中途变味。即开始说的闲话都是你的本意,而传至中途,面目全非,话变味了。这两种情况都是未有其事的闲话,对这类闲话要明确否定其中的误解点和变味处,向别人分析误解和变味的原因,以争得别人的认同,从而避免此类闲言继续传播。
二、听到关于你的传言怎么办
传言是人们在社会上口耳相传的各种小道消息。所以传言也叫“传闻”,或“诽闻”,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质。某某人的各种隐秘之事,政府或某些企事业单位未公开发布或被猜疑的可能发生的事情或消息,都可能成为传言的内容。这是传言所具有的不确实性。另外,传言还具有传播时间短、速度快的特点。所谓“满城风雨”一般是指传言的速度之快和散布之广。
那么,传言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是内部泄密。有些传言所传之事是真实的,但一时还不宜公之于众。而内部有些嘴巴不严的人或有意或无意地透露出来,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便形成了“传言”。
二是猜疑推测。某件事情正在筹划和酝酿之中,人们议论纷纷,当某些略有权威的人也加入到议论的话题中,有些人就会把权威者的猜测之辞当成事情的定论,这样传扬开去,也就形成了关于某一事件的传言。
三是捕风捉影。一般说来,大多数传言被人渲染得有鼻子有眼,很像是真的。因为传言总是与某些人关于某一事件的口风有关系。
而一些好事者善于联想,于是听风即雨,把一些可能会出现的东西说得有根有叶,另外一些人则以讹传讹,传得多了,也就三人成虎了。
四是恶意制造。社会上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制造一些关于某人或关于某事的传闻,以便把一个人搞臭或把一件事搞砸,他们利用舆论的力量和舆论所导致的心理效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传言的生成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误假作真,认虚为实,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一般而言,人们最为关注的是那些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的传言,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这一类传言呢?
(1)辨明虚实
所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传言有真有假。有的传言只能蒙蔽一般群众,有一定文化和知识的人一听即明虚实,然后向传言者说清道理,或一笑置之。也有的传言很有来头,真伪莫辨。这种情况,当然应该认真对待。一般而言,判断传言的虚实,先要看看这传言是从什么人嘴里说出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传言者知识层次很低或者平时说话就不着边际,人云亦云,这样的传言就更不可轻信;倘若传言者有一定的知识和身份,他们一般是不会乱说话的,他们若认为某传言可能是真实的,那么,其可信度就不可小觑了。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传言的发源地或相关人印证一下,否则就不要把可信度提高到100%。
(2)辨明意图
大多数传言都有一定的意图。如果传者心怀不善或对某人某事明显构成危害,则此类传言便更不可轻信了。即使有一些真的东西,也可能被搀了水分,扬了沙子,添了枝叶。如果这类传言是针对自己或针对朋友的,就一定要正本清源,排污净水,并对制造传言者示以利害,对传播传言者晓以大义,挑明是非,促其醒悟。
(3)静观默察
不管是对哪一类传言,都不要轻易地加入到传播的行列,而应该采取静观默察的态度。静,是冷静,不管是对自己有利的传言,还是有害的传言,都要冷静地对待;察,是观察,调查。如果传言与自己无关,只等着看看结论真假就可以了,若与自己关系重大,就应悄悄地调查一下,一方面要通过调查明辨真伪,另一方面是通过调查,找到传言发源地,以便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扼制不利于自己名声和事业发展的传言。
三、听到关于你的流言怎么办
流言是纯粹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这种话不管是针对别人还是针对自己,都是别有用心的不善之辞。人们把这一类话也叫做“流言蜚语”或“飞短流长”。
流言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因瞧不起而生流言。某人与你在一起相处,对你的人品、才能、资历或家庭出身等瞧不起。认为你不如他高明,不如他更有能力,但他又抓不到你具体的纰漏和毛病,于是在背后议论你时,便毫无根据地大加贬斥,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而那些不认识你或不熟悉你的听众便把这些贬损之辞传扬出去,于是便在社会上形成了关于你的流言。
二是因看不惯而生流言。有些与你学习、工作和生活在一起的人看不惯你的言行或习惯,认为你与他们格格不入,但又说不出你究竟哪儿错了,在背后议论和评价你时,虽然没有具体的根据,却一律是贬损之言。或者对你的某句话、某件事故意曲解,四处散布,于是对你不利的流言便产生了。
三是因攀不上而生流言。有些人对你的才能等各方面很服气,也想与你拉关系套近乎,但又自觉低人一等,攀不上你,此后他们便不再把你划定在他们的交际圈和势力范围之内,这样一来,他们便不指望用到你了。与其说你的好话让你爬上去,不如索性说你的坏话让你掉下来,这样也好为他们人际圈中的人倒出竞争的机会,于是,当别人问到你这个人怎么样时,他们便会说:“不怎么样,牛气十足,自以为是,差极了!”其实呢,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毫无根据的,但这样的话流传出去,却给不熟悉你的人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坏印象,所以,这样的流言显然是对你不利的。
四是因关系不睦而生流言。某人与你关系不睦,究其原因,未必是你的错,但对方却以己为是,以人为非,总认为是你不好,是你对不起他。加之这样的人心胸未必宽宏,芝麻大的小事本来不值得一提却也耿耿于怀,于是便四处说你的坏话,挑拨你的关系,有事添醋,无事生非,直到把你在社会上的名声搞臭而后快。
流言的杀伤力是非常可怕的,当你不幸陷入流言的漩涡之中,面对他人的猜疑、亲人的误解、恶意的攻击时,应该怎样自保呢?
首先,做好心理准备,不能被流言中伤了,你就慌了手脚。只有自己光明磊落,功过是非任由他人评说。要做到冷静而坚定,坚持自己的方向,他人一时的误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乱的方寸。当你坚持己见并真的做出成绩时,流言自然会不攻而破。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随时保持这种心态,自然不会惊慌失措。
其次,当你听到流言时,不要再加以传播,要在心理上轻视它。
对付流言不能意气用事,有时候你的辩驳只是会越描越黑,流言不但不会消退,反而会愈演愈烈。因此,抵制流言也需要讲求技巧。以下,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杜绝流言的方法。
(1)不予理睬、沉默以对
做埋头于沙中的鸵鸟其实也是一个好方法。流言并不会空穴来风,它有对象、目的,如果你怒发冲冠,拍案而起,就等于自己对号入座,让流言有了主人,流言不仅消止不了,反倒令人觉得你的辩驳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所以不要忙着为自己辩白,彻底地忽视流言,让它像打在棉花上的拳头,劲道消失于无形,这不是比硬碰硬聪明吗?保持冷静、伺机以待,流言的制造者就会失去对手。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做一个生活上的强者,勇于面对流言,并以此为动力,让自己活得更好。对风言风语,没有必要计较,也计较不过来。如你的事业取得成功,生活幸福美满时,流言自然无法再伤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