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压力决定动力
15331400000007

第7章 让压力成为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3)

其实,在中国的过去甚至比现世名利争夺更惨烈的时代,中国人也曾经表现出了高人的雅量和君子的度量,这种文明古国似的气度还时常被后世所传扬。中国的大圣人孔子就是个能容忍对手的君子,他作为与道家有着鲜明思想分歧的儒家创始人,竟然放下架子去向那经常批评自己政治思想主张的道家鼻祖李聃请教礼法。孔子的这种大度后来也被儒家传人所继承,所以在中国才有了后世儒家的长达两千年的思想统治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互之间的利益争夺也异常激烈,伴随这种竞争也出现了谋臣之间的权势争夺,虽然如庞涓与孙膑那样朋友成仇敌的事不少,但也流传了鲍叔牙让管仲那样的佳话。鲍叔牙和管仲是政治对手,两人各自扶持着自己的主子,鲍叔牙辅助公子小白,管仲扶助公子纠,本来这两人都和主子一起逃往国外,后来齐国的君主去世,为了帮助自己的主人取得国君之位,管仲曾经几乎射死公子小白。后来公子小白取得了国君之位,公子纠则被公子小白战败杀了头,管仲也被俘虏。但最终是鲍叔牙不计前嫌,在封赏之时保举了管仲为相,两人成为真正的朋友。管仲也不负鲍叔牙所望,帮助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业。如这般英雄爱英雄,惺惺惜惺惺的事例还有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将相和。

看来,在中国本来是有着将对手当作朋友的道德传统的。中国人喜欢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能将冤家变成朋友,这需要何等的宽宏大量呢!但有些人在发展经济时,却忽视了道德和人格的完善,站在人家头上的想尽办法将别人踩在脚下,处于别人脚下的总千方百计要将别人拉下马来。人与人之间仿佛除了利益的争夺之外,就没有了情谊似的。

陈舒恬说得没错:“上帝总是把等重的人放在天平的两边,我们既不能蔑视对手,也不该轻视自己,因为对手是和我们拥有同样生命重量的人”。的确,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真正的对手,需要一个和你共同奋进的对手,我们呼唤这样的对手、也珍惜这样的对手。从相反的意义上说对手是我们的好伙伴、合作者、知音,因为我们为共同的理想而相识、相知,又因为共同目标而进取、竞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次超凡的提升和飞跃。

是对手并不代表就是永远的敌人,相反,如果我们失去了对手,生活就没了意义,就等于天平失去了平衡,而我们自身的力量也失去了凭据,尽管我们和对手互相矛盾对立、却绝不能割裂。

因此,不要把对手当作芒刺,当作和你抢夺奶酪的人,你应该想想,他若没有能力,怎能成为你的对手?他若不给你机会,你怎么有幸成为他的对手?

其实,我们并不应该恨对手,正因为对手才让我们真正了解到我们比对手强在哪儿?弱在哪儿?正因为对手才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才让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反过来,我们与对手只是站在相对的立场上、相互竞争的立场上、也并没什么,由于我们因为一种不良的心理才导致我们痛恨对手,如对手战胜了我们。

人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敌人,世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手,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社会的我们更应该是谋求合作的朋友。将对手当作合作的伙伴,我们这个社会也自然少了一些无谓的纷争,多了一些和谐的氛围。

量力而行,不好高骛远

有一位大师隐居于山林中,平时除了参禅悟道之外,还对武术颇有研究。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窍门。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众人看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量力而行,而不要好高骛远。”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这样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挑水如同武术,武术如同做人。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目标,才能避免许多无谓的挫折。

在当今社会,有的人就像上文中那个打了两满桶水的人一样喜欢急功近利,这种人过于急功近利,往往事与愿违,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人生有许多成长发展的阶段,必须量力而行以做到循序渐进。小孩子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骤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没有一步可以省略。同样,人生的各个层面,小到学钢琴,或是与同事相处;大至个人、家庭、婚姻与社会上的种种,莫不如此。了解了这一原则,才能少受挫折,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自我价值。

道理固然简单明了,但是生活中人未必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贯彻到自己的人生中去。我们知道,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但大多数平凡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梦想成功,才华获得赏识,能力获得肯定,拥有名誉、地位、财富。不过,遗憾的是,真正能做到的人,似乎总是少数。

因为,他们没有量力而行,总是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陷进了好高骛远的泥潭里。

水从高原流下,由西向东,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上。它的游技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彩,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它穿过了湖泊中的层层渔网,也躲过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石隙,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却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高原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动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一个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行了那么远、那么长、那么久。

另一个年轻人却为之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教训应该是深刻的,如果你好高骛远,那就在人生操作上犯了一个大错误。你以为可以不经过程而直奔终点,不从卑俗而直达高雅,舍弃细小而直达广大,跳过近前而直达远方。你心性高傲、目标远大固然不错,但目标好像靶子,必须在你的有效射程之内才有意义。

如果目标太偏离实际,反而无益于你的进步。同时,有了目标,还要为目标付出努力,如果你只空怀大志,而不愿为理想的实现付出辛勤劳动,那“理想”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一文不值的东西。

好高骛远者,首要的失误在于不切合实际,既脱离现实,又脱离自身,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或者以为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为难,或者不屑于周围的一切,终日牢骚满腹,认为这也不合理,那也有失公允。张三不行,李四也不怎么样,惟有自己出类拔萃。不能正视自身,没有自知之明,是好高骛远者的突出特征。你该掂量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少能耐,不要沾沾自喜于过去某方面的那一点点成绩,要知道自己有什么缺陷,不要以己之所长去比人之所短。不要心中惟有自己的高大形象,从不患不知人,惟患人之不已知。一天又一天,一年复一年,总是有一种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脱离了现实便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脱离了自身便只能见到一个无限夸大的变形金刚。没有坚实的基础,只有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只有空空洞洞的胡思乱想,这是形成好高骛远者人生悲剧的前奏。

其次,好高骛远者大都是懒汉,害怕吃苦,惧怕困难,情绪懒散,从精神到行动都游游荡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甚至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吃苦耐劳者,认为那是愚蠢。也打心眼里瞧不起每天围绕在身边的那些小事,不屑于做它,这是形成好高骛远者人生悲剧的根本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