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压力决定动力
15331400000004

第4章 让压力成为振作上进心理的动力(3)

把荣誉当作鞭策,让压力成为动力。2006年12月10日,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在京揭晓。洪战辉以河南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辅导员的身份当选,当选理由是:自强不息,历经艰难勇挑重担、刻苦求学。面对记者的电话采访,洪战辉说,当初当选“感动中国人物”时,他就感到担子很重,现在又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他觉得压力更大了。“我很感谢大家,将更加努力学习,以后多为社会做贡献。”

对于强者,压力从来就不是包袱。这不仅是源于逆境中的不屈,更出于荣誉下的奋起。面对荣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这么说的:“奖赏永远不会成为我工作和斗争所追求的目标。”显得何等的理智!杰出青年洪战辉在荣誉面前倍感压力,愿意“更加努力学习,以后多为社会做贡献”的朴素话语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可谓异曲同工。

人们对于王安石《伤仲永》记载的故事一定耳熟能详,方仲永自幼聪明过人,五岁即能做诗,被誉为神童,其父亲面对“神童”的盛誉,高兴得忘乎所以,整天带了孩子在人们面前炫耀。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多的名人面对荣誉时,往往多了一种自知。培根就说过:“名誉犹如江河,它所漂起的是轻浮之物,而不是确有其实体的分量。”正是这种能够理性地对待社会的赞誉,我们的历史才避免了仲永悲剧的一再上演。而那些已经扬名立万的人物,把不断到来的荣誉看成压力,并把这种压力当成继续前进的动力,无疑上升到了更高一层的境界。把荣誉当作鞭策,把压力变成动力,势必走得越来越远,站得越来越高。

让梦想牵引人生

梦想是什么?是“丑小鸭”心驰神往的“白天鹅”?还是陶渊明牵肠挂肚的“世外桃源”?亦或是郭沫若魂缠梦绕的“天上街市”?

梦想是什么?是冬天里的小草渴望发芽?是春季里的花蕾期待绽放?是秋日里的果实等待饱满?

梦想也是人生的压力,因为你要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精力和汗水。但梦想更是人生的动力,它牵引着你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梦想是沉沉黑夜中永恒的北斗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途;梦想是茫茫大海上执著的罗盘针,导引我们航行的方向。

有个孩子,快8岁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算得一塌糊涂。父亲把墙根下玩打石头的他拽起来,给了他一个书包说,上学去吧。

父母一天到晚想着他能有一个正经营生。有一年秋天,他蘸着黑墨水,在自己家的围墙上画了一个四角的亭子,几棵高树,还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水。邻居说,这孩子画得不赖,将来当个画匠吧。他以为,他将来能当走村串户的画匠了,就有意无意地留心看画匠干活。那年,有一个人给他大舅家画墙围子,也画了一处山水,还题了“桂林山水贾天下”的字,他明知道那个“贾”字错了,但没敢讲出来。

就在他还不能确定是否能当画匠的时候,父母又发现了他的另一个“长处”。有一次他和隔壁春四家的小子,剪下许多猫猫狗狗的纸样,拿着手电钻进鸡窝里“放电影”。在浪费了好几节电池之后,父亲去公社找放映队的人,看能不能给他找下一个营生,哪怕打打杂,抱抱片子什么的都可以。后来公社倒是给了他们村一个名额,不过,不是给了他,而是村支书的儿子。

眼看当画匠无望,又当不成放电影的,父母盘算着该让他回家种地了,并预谋着要为他订下邻村的一个女孩。就在这时候,他竟然又稀里糊涂地考上了县里的高中。父亲一下子发了愁。上吧,非但会误了田地的活,而且还会误了邻村的女孩,更要紧的是,村里边从来没有谁考上过大学,于是坚信自己家的祖坟也不会有这根草。父亲说,别上了。母亲见他支支吾吾的,说,上吧,走一步算一步。

上完高中,他考上了一所三流的专科学校。他的人生如果就这样下去的话,毕业了,回老家教教书,或许一辈子就这样没有波澜地过完。然而,大二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来。那时,学校办着一份自己的报刊,有一个副刊,一个月要出一两期的,他常常见有同学的文章在上面发表。他想,在毕业之前,自己要完成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一定要在校报的副刊上发表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他开始疯狂地写东西,写完后,就拿去让教写作的老师看,稍有得到赞许的,就投给校报编辑部。到后来,老师也不愿给看了,他就埋下头来自己琢磨。他为此看了许多的书,也浏览了不少的报刊。然而,投给校报的许多稿件,都如泥牛入海。

他不想把这些凝着自己心血的文稿扔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向本市的日报社投去几篇,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文字竟然出现在了本市的日报上。再后来,他的名字相继出现在了省内外的报刊上。从此以后,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更加勤奋了,因为他发现,他还有着一项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才能。

这个人就是贾平凹。这是他在一次笔会上讲出来的。讲完后,他颇有感慨地说,这个世界上更多的人是被别人安排着过完一生的,被安排着学哪门技术,被安排着进哪个学校,被安排着在哪个单位上班……却从来没有真正自己为自己安排一件事情去做。人在这时候,最需要有一只凳子,你站上去,才会发现,你还有着许多没有挖掘出来的才能和智慧。而这只凳子,就是突然闯进你心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念头。

最后,他笑着说,没有这个凳子,你永远看不到梦想,更别说拥有它。

要想抬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就要抬高自己的人生眼界,要想抬高自己的人生眼界,就要树立自己的人生梦想。尽管它也是压力,让你付出辛苦和汗水,但这梦想是一把凳子,能铺垫我们的人生高度,这梦想是一把梯子,能成就我们“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处。

让责任占据心灵的高峰

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担负责任、尽到责任,就意味着要付出,要奉献,意味着要为工作负责,要为他人和社会负责。因而责任就是人生最大的压力。但这种压力其实正是人生的动力,人生必须为实现自己的责任而奋斗,责任感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有人问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你是如何长时间保持如此高的工作热情的?”老教师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生涯,他说:“我是一名教师,我感觉身上的责任很重,虽然我一直尽力去工作,但每届学生毕业时,我总感觉有些许遗憾,让我自责。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学校的几年是他们人生关键的一步,我不能因为我的失误而耽误了他们的人生,所以我只有努力!”简单的几句话,透露出了老教师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责任或许是平凡人应做的平凡事,但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毛主席告诉我们,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做任何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而责任就是坚持的动力。孙中山先生视实现民主共和为己任,历经挫折,痴心不改,最终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历史的巨大进步;无数先烈视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义无反顾,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将责任写在内心深处的人,也就有了不惧任何困难,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动力!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还的代价是三十九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

“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责任”常常和大写的人连在一起,似乎只有成绩卓著或身居要职的人才与责任有着相提并论的机会。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与责任无缘。其实,现实中的我们时刻都在面临着责任的考验: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干好本职工作等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能够完成分内的工作,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就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像这位普通的老教师,他或许一生没有教出多少知名的人物,但他“一直尽力去工作”,面对责任的考验,他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遗憾的是在生活中,面临工作的失误,我们总有太多的理由;面对未完成的任务,我们总能找到诸多借口。推卸责任是缺乏勇气的表现。羡慕伟人的不凡,却忽视了伟人的付出;渴望不朽的功业,却没有坚持的勇气。伟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甘于开始的平凡,在这种平凡中兢兢业业、热情忘我地付出,最终成就伟业。

一个负责任的人是勇于担当的人,一个负责任的人是敢于面对自己的人,一个负责任的人是从思想到行为都较为成熟的人。将责任写在灵魂深处吧,你也将会交出一份优秀的人生答卷。

让不屈的斗志架起成功的桥梁

一个真正勇敢的人,越为困境所迫,反而会越加奋勇,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他敢于面对任何困难,蔑视任何厄运,因为贫穷困苦不足以损他毫发,反而增强了他的意志、品格、力量与决心,最后使他成为强者。

压力并不是我们的仇人,而是我们的恩人。因为我们人人都有一种逆反的心理,这种逆反的心理在人体里发展成了反抗的力量。正是苦难与障碍的出现,使得我们体内克服障碍、抵制苦难的力量得以迸发。

这就好像森林里的橡树,经过千万次暴风雨的摧残,不但没有被折断,反而越见挺拔。正像暴风雨吹打橡树一般,人们所承受的种种痛苦、磨难,也在激发人们的才能,锻造人们不屈的斗志。

林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他小的时候,他家的生活就十分拮据,由于父母都没有固定的工作,也就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所以他们一家人的温饱都成了问题。在林肯15岁的时候,由于没有钱交房租,他们一家被房东赶了出来,为了能尽快地筹到房租费,他走出了校门开始四处打工,以便赚点零用钱来贴补家用。

不久,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由于当时给母亲治病欠下了高额的医药费,林肯打算自己做点小买卖,希望能早点还清债。可是,初涉商场的他,并没有赚到钱,由于他不了解市场行情,又缺乏实战经验,最后以亏本告终。他想找份稳定的工作却四处碰壁。最后。他决定再回到校园继续完成学业,却遭到校长的拒绝。

走投无路的林肯向朋友借了一笔钱,又入商场,打算从头开始,但命运又一次捉弄他,在几个月后宣布破产,欠下巨额的债款整整用了17年才还清。

在他20多岁时,曾与一名女子订婚,就在他们准备结婚时,他的未婚妻却因生病去世,看着心爱的人痛苦地离开了自己,他的精神因过度悲伤而导致崩溃,经过住院治疗才得以康复。

林肯在进入政坛之前只是小镇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律师。而后来,林肯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假如林肯面对一系列的挫折和压力萎靡不振,不再前行了,不再奋斗,那么,他就只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律师。要是我们也处在这种绝境,是不是早就放弃了呢?就因为林肯他一生都在面对挫折,但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所以他最终取得了胜利,造就了他人生的辉煌。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看见彩虹”,不停的诅咒、怨天尤人,只会证明自己心胸狭窄和幼稚,与其这样,倒不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感谢挫折和压力,是它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在这个地球上,有许多人因为没有经历苦难的磨炼,激发不出他们体内潜藏的力量,因此,他们的才能永远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只有努力奋进,拥有不屈的斗志,才能帮助人们摆脱危机和困扰,达到成功的境地。

有人说:“许多人的生命之所以伟大,就来自他们所承受的苦难。”所以,最好的才干往往是从烈火中冶炼的,从顽石中磨炼出来的。

在马德里的监狱里,塞万提斯写成了著名的《堂·吉诃德》,那时他生活贫困潦倒,甚至连稿纸也买不起,把小块的皮革当作纸用。有人劝一位富裕的西班牙人资助他,可是,那位富翁却说道:“上帝禁止我去接济他目前的生活,因为只有他现在的贫穷,才会给世界带来富有。”

是的,因为在巨大的苦难而前,一个人才能被点燃发自内心的激情与抗争,我们并不排斥富贵,但是,温柔之中的确容易让人产生思维的惰性,成为精神世界的赤贫。富翁的说法也许的确有其哲理性的一面,因为在那个时代,监狱往往能唤起许多高贵人士心中沉睡的火焰。

《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也是在牢狱之中写成的,《圣游记》也诞生在贝德福德的监狱中。瓦尔德·罗利爵士那著名的《世界历史》,也是在他被关在监狱的13年中写成的。班扬甚至说:“如果可能的话,我宁愿祈祷更多的苦难压力降临到我身上。因为,一个人只要在面临压力时挖掘自己的巨大潜能,就会拥有超凡的智慧。”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好好感激压力,只要是自己能够承担的压力,那么就不妨在一段时间内,让压力来的更加猛烈些吧!因为压力,我们时刻受到提醒和鞭策,让我们不敢稍加有所懈怠,使我们更加自信和坚强起来,完成我们既定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