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压力决定动力
15331400000019

第19章 让压力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动力(4)

生活好比一座房子,删繁就简,去掉多余的椅子,生活才会简朴而不失深邃,人生也才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减掉多余的椅子,不让身外之物跻身其间;减去庸俗与卑劣,为纯真与善良让位;减去虚伪与暴戾,让坦诚和高尚入座;减去自私和冷酷,为爱和宽容腾出空间……那么,当忙碌了一天的你坐下时,便多了一份轻松和坦然。

或许你会好奇,减掉了这么多,生活岂不成了一座空房子?那么你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心无旁骛之时,理想和热情便会走进来,生活也因此变得充实;没有了世俗的喧嚣和打扰,生活便会腾出更多的思考空间,供你自由驰骋。减掉了多余的,才剩下最珍贵的,就如那一碗热腾腾的白粥,没有过多的油脂,没有复杂的味道,纵然是淡,却是最暖人心脾的。

泰戈尔有一句话:翅膀上挂着沉甸甸的金钱袋是飞不高远的。同样,生活中有了多余的椅子,不但不会飞翔,恐怕连静坐沉思的乐趣也会消逝。

人在世俗的世界中行走,不可避免地带上一些东西。漫长的行走后,我们发现人生的背囊越来越沉重,形形色色的欲望和世俗观念无限膨胀,压弯了我们的腰,束缚了我们的腿,减缓了我们前进的步伐,他们甚至遮住了我们的双眼,蒙蔽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脚步开始凌乱,迷失在灯火酒绿的花花世界里……

清醒的我们应该放下这个沉重的包裹,生活不应该只有加法,减去人生的累赘,甩掉身上的包袱,轻松上路。减去世俗的欲望,使自己的目光更加远大,奔向成功的路上,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分急躁。那种对成功的渴望,不是世俗中宣扬的急功近利,而是有的放矢。减去世俗的负重,能让我们的脚步更加轻盈,不是世俗中吹嘘的随波逐流,自我放任,而是欲擒故纵的智慧;减去世俗的思想,我们的心灵就经历了一次解脱,一次净化,一次提升,飞向那蔚蓝的天空,尽览人间壮阔的景致。

贝多芬减去了世俗的纷扰,在音乐的王国里尽情地欢快舞蹈;居里夫妇减去了名利的诱惑,在科学的世界里迈出了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减去了官场的束缚,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把自己从囚笼中释放出来,轻松地徜徉在人生边上,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一生都藏在世俗做成的套子中,失去了美好的生活;葛朗台一生为金钱所累,失去了美好的亲情。他们不懂得生命的减法,自愿带上沉重的枷锁,步履蹒跚地行走在人生的泥泞中。

在世事扰攘、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减法”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它启发人们去思考生活的本源、本真意义。的确,生活就像一道数学公式,有加法,亦有减法。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做加法,更需要做好减法,这样生活才会变得简单,我们才会轻装前行,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活品位,享有生活的纯粹高尚,领略生活的无限风光。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金钱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想法会增加生命的负担。为此,若想活得健康、充实、潇洒、轻松、快乐,就要时常演习生活中的减法,舍弃生命中的多余,让生活中的不如意越来越少,在简单中找寻生活的快乐。

在家里,要像一只破袜子那样放松

早期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是累了才休息,而是有规律的休息。就好像在耕耘时,土地是需要轮种、轮耕的。就是要经过这样的程序,足够的时间,让土壤的养分得到恢复。自然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如春生、夏耕、秋收、冬藏。人也一样,不是上紧的发条永不疲倦,只有休息好,养精蓄锐,才能做好工作。不会休息的人就是不会工作的表现。在繁忙的工作过程当中,要做到学会休息,善于休息,这样你的生活才更加多姿多彩,你的人生才会更加轻松。

有很多人可能会感觉到奇怪,休息还有谁不会,难道还要学习?可是实际上确实有许多人为了业绩,为了晋升,为了涨薪,只知道工作,常常加班加点,几天几夜“连轴转”,为的是比别人多干出“一点点”在严重消耗着自身的体力与精力,结果弄得健康状况全线崩溃,甚至最后造成了病魔缠身。你能说这种人会休息吗?

许多名人之所以在工作中做出惊人成绩并非因为他们以牺牲休息为代价,恰恰相反,他们当中许多人因为很重视休息,才赢得了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平日的工作当中,其实,这正是他们成就事业的基础和本钱。

丘吉尔作为一名首相,在任期间,他身上所担负的责任极其重大,工作繁忙可想而知,然而他对于休息却十分重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已经70岁高龄的他日理万机,干起工作来却总是那么精力充沛,情绪高涨。这主要得益于他能注意休息,他有句名言:“能躺着就绝不坐着。”

可见,他的养生观。

有人曾问过他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秘诀,丘吉尔说:“我的秘诀是,当我卸下制服时,也就把责任一起卸下了。在家里,我就像一只破袜子那样放松。”

1908年塔虎脱竞选美国总统,当选举结果进行公布出来的那一天晚上,辛辛那提许多绅士名流在凌晨一时左右拜见塔虎脱,但当他们到了他的寓所,看门人对他们说:“主人现已入睡,在临睡时他曾再三叮咛,无论当选美国总统与否,今晚不再见客。”他虽然身任总统,亦不愿耽误自己的睡眠。美国百货巨子斯伟特对于工作与休闲,也是俱不偏废的。他在每一天的22时准时就寝,绝对不允许别人影响他的睡眠。即使发生严重事故也不例外。有一天晚上,电话铃不断作响,仆人唤醒他说:“电话报告一百货公司失火,事态严重,请指示应付方针。”他不愿起身接听,嘱咐仆人回复说:“有事到明晨7点钟再谈!”这种做法未必可取,然而他对休息的重视程度却至少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有人认为休息与不休息无所谓,即使少休息一点也没什么,殊不知人的精力体力总是有限的,无休止地工作,在短时间内对身体的损害可以不明显,可时间长了,损害可是巨大的。正确的态度是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工作时就会聚精会神地工作,休息时就尽量放松,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保证必要的休息。

对于如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迫使现代人必须学会休息,做到科学的休息。科学研究证实,休息是迅速恢复自身精力与体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常常习惯在累了之后才进行休息,而会休息则是在没有感到累的时候便主动地休息,体内积蓄的代谢废物较少,稍作休息便可将其清除,这也正是主动休息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奥秘所在。

在社会的现实生活中,不主动休息的现象可谓是比比皆是,比如知道自身有病仍然坚持工作,为升学而拼命地复习功课,通宵达旦搓麻将、玩牌,等等。这样将会加速人体器官的衰老进程,导致体质下降甚至疾病缠身。

休息可谓是各式各样。自然,睡眠所占的休息时间最长。人如果不睡觉,生活简直就会变得不可想像。在人的一生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在睡眠时,除了心脏、肺等少数器官在工作外,人体的绝大部分器官、特别是大脑皮层,都处在一种安静的休息之中,经过一段安心的睡眠之后,就可以大大消除身心的疲劳。

当然,我们通常情况下所提倡的主动休息,并不是抛开各种各样的生活乐趣而进行“冬眠”。对于做到主动休息要因人而异,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关键是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劳”与“养”两者适度平衡。休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比如看电视、听音乐、散步。交谈、看报、下棋、睡觉,等等。对于体力劳动者可读书、看报、听音乐;脑力劳动者可散步、做操等等。

总之,如何休息也是需要讲求技法的,如果能够适时、适法的休息,不但会使自己的身体舒适,还可得到愉悦。

经常给自己排排压

现如今,生产力的水平空前发展,许多人也都忙的像一个机器人了。

忙,是现在许多人的共同感受。从早晨一睁眼,紧张忙碌的生活就开始了。人们步履匆匆,总觉得生活充满十万火急的紧急情况。好不容易下班了,但还要把一些未做完的工作带回家去做。而做家务又是一场战斗,忙得腰酸背疼,家务活儿好像还是没做完……

有一天我们偶尔停下来一想:哦,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去电影院了!

也没有去香山爬“鬼见愁”了!上次和朋友一块儿去爬山,多快活呀。那是在三年前,还是五年前?如果提高社会生产率的结果是让每个人都成为机器人而忘记了快乐,那还有何意呢?

我们好像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每天就是在“与时间赛跑”,好像有一支无形的“枪”在抵着我们的后背,命令我们:“立即做好这件事!”“立即做好那件事!”……我们像可怜的马牛,被无穷无尽的事务驱赶着……忙碌首先影响着我们的健康:食欲不振,缺少睡眠,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

我们也淡漠了亲情、友情,我们挤不出时间常回家看看,更谈不上给爸爸捶捶背、帮妈妈洗洗碗……

我们还丢掉了自己的许多爱好和乐趣,例如读书、下棋、散步、体育锻炼……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我们拥有了电脑、手机、因特网、汽车……我们本以为这些东西可以减轻我们的忙碌,谁知它们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忙乱。

手机、寻呼机随时随地能让我们“招之即来”,汽车的擦洗保养成了双休日的重要作业……我们更忙了。我们也更累了。

阿根廷《号角报》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尽管人类的身体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现代人睡眠的时间却越来越短,而且睡眠质量也在下降。白天的时间被延长,首先是因为有了火,后来是电灯,现在则是玩电子游戏、因特网聊天、看电视或繁重的工作。现在人类比20年前的睡眠时间减少了20%。现在的社会已经变成了一种“24小时的社会”,一切都在持续不断地运转。

我们真的必须这样忙碌吗?有些事我们不做或放到明天再做行不行?我们有必要把自己搞得这样紧张吗?

有位女士因为应付不了日常生活的忙碌紧张,来找心理医生。她描述了从起床到上班这段时间要做的一系列事,其中有一件事是整理床铺。

医生建议她试试两周不整理床铺。她当时很吃惊,但还是接受了这一建议。两周后,她笑容满面,轻快地走进医生办公室。她30年来第一次不用整理床铺,结果和没整理过一样。她说:“你猜怎么着,我现在也不把餐具擦得锃亮了。”

明人陆绍珩说,世上的事情是无穷的,你越干事情会越多。而我们的人生是有限的,越能这样找到休闲,生活就越会轻松有趣味。

那位女士学会了选择,她也容许自己不必十全十美。她从忙碌中解放了自己。

陆绍珩还说过:在尘世中奔波忙碌,容易生病,病了,才能卧床享受一下欣赏青山的清福。

难道我们也只有在累病了以后才想起“伏枕看青山”吗?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工作表划掉一部分,给自己留出那些必须留的时间和空间呢?

包括每天定时进餐,充足的睡眠,有时间与家人共处,与友人约会,读书,还有其他的种种爱好。

我们需要给自己要做的一大堆事情排定一个优先顺序,随时自问,什么才是要紧事?这将非常有助于自己把握正确的生活轨迹。否则,你会发现自己很快又忙乱起来,迷失在一堆杂务之中。“什么才是要紧事?”

这样你就会发现你现有的某些选择与你既定的生活目标冲突,你就完全可以把它们从你的工作表中划去。

美国包登公司的总裁养成了每天走过20条街去他办公室的习惯,他才不急匆匆地坐汽车赶时间呢。联合化学公司董事长康诺尔偏爱原地慢跑,一直保持着标准体重。日本岩田屋的中牟田荣藏总经理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带着扫把和畚箕,打扫自家周围300米的道路。他扫了20年的路。他说,这不仅使他身心舒畅,而且和附近的人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总之,要享受现代文明也要快乐,我们不妨也学学这些成功人士,会工作会休闲,给自己卸卸包袱,减减压,这样的话,可能就会生活得更快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