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眼界决定境界
15331300000028

第28章 眼光越谦卑,做人越尊贵(1)

别人用仰视的目光看你的时候,你对别人来说就会显得很尊贵;相反,如果你用俯视的目光看别人的话,那么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尊贵地位便会旋即倾覆。这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定理,即:你用什么眼光看别人,别人也会用什么眼光看你。你仰视别人,别人也会仰视你;你俯视别人,别人也会俯视你。由这个定理可以得到一个推论,即:眼光越谦卑,做人越尊贵。所谓的眼光谦卑,就是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一些,眼光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别人的优点,用低调的眼光和低调的心态还原自己的身份,还原自己的本色。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些人的眼光只看上,不看下,只看高,不看低。对上趋炎附势极尽巴结之能事,对下养尊处优极尽奢华之气派。这样的人,眼界很俗,境界很低,思想很烂。而只有眼光谦卑做人低调的人,才能赢得上上下下所有人的齐声赞誉和称许,才能使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尊贵。

心态放平和,眼界自然宽

先说一个故事:有一个富人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幸福。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幸福,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这人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什么我一点都不感到幸福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说道:“其实幸福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幸福,只要你心无挂念、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幸福!”这人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幸福又从何而来?于是他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生活幸福的味道。

其实,人只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知足常乐,那他就会时常感受到快乐。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通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相信每个人读后都会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面对压力和竞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脆弱不堪一击,因此学会了退缩,承受不住生活的考验;有的人学会了坚韧,能经得住生活的重担。每当我们面临压力和挑战时,不妨对自己说一声:请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平和是一种心性的修养,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平和是对人生、对社会呈现的一种境界,一种哲学。

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他是否快乐。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为人快乐之本。人有所欲,但这种欲不能左右于人,人的一生就是在得失、输赢之间。但人往往是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疯狂地去追求。已经拥有的东西却不知道去珍惜。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最真切的写照。要知道,不切实际的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无止境地贪求外物,只能使人迷途,使人发狂,使人烦恼此生,使人丢失平和的心。

长期的工作与生活经验,让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应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会让人感到烦恼少了,快乐多了,友谊单纯了许多,生活质量好像也高了,但关键是“平和”二字如何做到?因为其实我们大家都生活在社会这“名利场”中,以往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抱怨、不满、自卑、妒忌等种种情绪或行为都使我们远离了“平和”。

成功的商人之所以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是因为他们以和待人,和气生财;好的官员之所以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是因为他们以和待人,广纳良才;文人之所以人缘滚滚,是因为他们以和待人,广结好友。

我们要拥有平和的心态,就必须以和待人。以和待人,放飞一切真的、善的、美的感受,折射出你我心灵领土的光环,倾听心与心碰撞的声音,追溯到心灵的脚步,你会发现,你的选择没有错误。你以和待人,用善良去感化他人,再冰冷的心也会融化成满腔的热情。也许这世上,有许多事确实让人琢磨不透,有些人的却让人防不胜防,但是我们也不必筑起心灵的高墙,只要我们用真心去理解真心,用真诚去交换真诚,你的心态会越来越好。

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还可以通过交流的方法去释放精神上的压力,可以通过自身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来保持平和心。我们往往被困于一个小层面,当你放眼世界,放眼社会,也许你就会发现面前的问题是那么的渺小,问题变小了,勇气和信心自然就壮大起来。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看自己用何种方法去适时调节自己的心态,特别是压力过重的今天,不要看重名利,随遇而安,让自己有一种清净的心态,可以多看看书,多听听音乐,特别是自己身处乱如麻之时,请放慢脚步,让心绪在宁静中平静下来。

“平和”二字虽简单,但做到的确不易,心胸开阔点,名利淡泊点,让每一天都过得平平淡淡点,快乐会永恒!

不要低看小人物

人生而平等,把人分成高低和贵贱并分而待之的人,其实是浅薄无知之人。因为,所谓的人的高低之分不是与生既定的,而是人生中各种条件和环境的互变而生的结果。人人可高也人人可低,人不谄高,也不鄙低,才符合做人之道。其实,能帮助你的人,未必是地位尊崇、高高在上的人,《红楼梦》中,贾芸不就是靠借“泼皮”倪二的银子,才买了香料去讨好“琏二奶奶”的吗?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有多少机会能接触到那些高官显贵呢?很多时候,能帮你的人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所以千万不要瞧不起小人物。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间律师事务所,成为那里最年轻的一名律师。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处境很不妙:他清楚法律文书写作的全部程序,但却无法写得精彩;他没有实际经验,也不知道怎样和当事人沟通,在这里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事,没人愿意帮助他、指导他……

有一天接近深夜的时候,他还在一个人加班,突然大门的保安没敲门就问了进来,“你怎么还不走啊!快点快点,巡完楼层我还得睡觉呢!”

年轻的律师很生气,“我在加班,你没看到吗?你以为我喜欢这样加班吗?”他越说越激动,竟然把自己的烦心事儿全说了出来,保安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就出去了。过了几天,他乘电梯时遇到了经理,而那个保安也在电梯里。保安看了他一眼,突然转过脸,无所顾忌地对经理说:“怎么搞的,我怎么总碰见这个小伙子在深夜加班呀!你为什么不找个熟手带带他,让他自己瞎琢磨什么用啊!”年轻的律师简直惊呆了,他惊慌地朝经理看去,经理也正看着他。“让我想想!”经理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第二天,经理让他去给一个资深律师当助手,并勉励他好好做,说两年后他就可以独当一面了。他由衷地感谢那个粗野的保安,是他帮了他一个大忙。

保安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他却能仗义执言,帮年轻的律师摆脱了困境,可见一些不起眼的人物在关键时刻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再让我们看看这个故事:杰克·伦敦的童年,贫穷而不幸。14岁那年,他借钱买了一条小船,开始偷捕牡蛎。可是,不久之后就被水上巡逻队抓住,被罚去做劳工。杰克·伦敦找机会逃了出来,从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两年以后,杰克·伦敦随着姐夫一起来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队伍。在淘金者中,他结识了不少朋友。他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么都有,而大多数是美国的劳苦人民,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充满了生存的活力。

杰克·伦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里南的中年人,他来自芝加哥,他的辛酸历史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杰克·伦敦听他的故事经常潸然泪下,而这更加坚定了杰克·伦敦心中的一个目标:写作,写淘金者的生活。

在坎里南的帮助下,杰克·伦敦利用休息的时间看书、学习。1899年,23岁的杰克·伦敦写出了处女作《给猎人》,接着又出版了小说集《狼之子》。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生活为主题的,因此,赢得了广大中下层人士的喜爱。

杰克·伦敦渐渐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他著作的畅销也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刚开始的时候,杰克·伦敦并没有忘记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的淘金工人们,正是他们的生活给了他灵感与素材。他经常去看望他的穷朋友们,一起聊天,一起喝酒,回忆以往的岁月。

但是后来,杰克·伦敦的钱越来越多,他对于钱也越来越看重。他甚至公开声明他只是为了钱才写作。他开始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而且大肆地挥霍。与此同时,他也渐渐地忘记了那些穷朋友们。

有一次,坎里南来芝加哥看望杰克·伦敦,可杰克·伦敦只是忙于应酬各式各样的聚会、酒宴和修建他的别墅,对坎里南不理不睬,一个星期中坎里南只见了他两面。

坎里南头也不回地走了。同时,杰克·伦敦的淘金朋友们也永远地从他的身边离开了。

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写作的源泉,杰克·伦敦的思维日渐枯竭,他再也写不出一部像样的著作了。于是,1916年的某一天,处于精神和金钱危机中的杰克·伦敦在自己的寓所里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一生。

杰克·伦敦成名了,就开始瞧不起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结果使自己陷入无助之中,最后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杰克·伦敦的经历告诉我们:永远不要瞧不起地位卑微的朋友,多结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离开他们,你也许就会一无所有。

地位只是一个人身份、权力的象征,如果你把它看得太重,就会失去许多朋友、帮手。人生路上,你需要各种各样的朋友者帮助你,包括地位卑微的朋友。

把精神的享受看作最高的享受

每逢喜庆的节日,人们习惯上都是相互祝福,当一对恋人走向婚姻殿堂的时候,人们也会祝愿他(她)婚姻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最让人感到幸福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呢?这会因人的眼界不同,答案也不相同。

幸福是人们目的的实现,不幸是人们的目的未能实现。而快乐则是对幸福的感觉,是人们实现了目的所感到的满足;痛苦则是对不幸的感觉,是人们没能实现目的所感到的不满足。因此,幸福与欢乐不同,幸福是行为规则,是道德规范,属于人们的实际行为领域,而快乐是对幸福的感觉,是心理的主观的精神的东西。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获得幸福。不论禁欲主义者,还是快乐主义者,他们都不可能不是在追求幸福;他们都不可能不是在避免不幸。只不过由于他们对幸福的认识、感觉不同,因而似乎一些人在追求幸福,另外一些人在追求不幸罢了。

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做过大量的研究,以期告诉人们应该追求怎样的幸福,避免怎样的不幸。那么,幸福有哪些种类或层次呢?

按照道德的原则,人们活动的目的不外利他与利己两种。所以,人们的幸福也就不外乎两种:一是利他目的的实现,叫做“为他人的幸福”或“集体幸福”;一是利己目的的实现,叫做“为自己的幸福”或“个人幸福”。为他人的幸福符合道德最高标准“纯粹利他”,因而是最高的正当幸福。为自己的幸福,如果用利他的手段达到,便符合道德一般标准“利己与利他统一”,所以是一般的正当幸福;如果用无害于人的手段达到,就符合道德最低标准“不损人”,所以是最低的正当幸福;如果用损人的手段达到,就不符合道德标准,就是不正当的幸福。

集体幸福和个人幸福并非彼此外在、互不相干的两个东西,而是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人活动的不可分割的双重目的,构成一个人全面幸福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因为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的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完善。

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情操高尚的伟人。一位名人说过:“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明白人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因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

如果不以利他和利己而以物质和精神为根据,则幸福又分为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两个层次。物质幸福是物质方面目的的实现。它又分为创造性的与享受性的两种。创造性的物质幸福也就是创造物质财富的目的的实现;享受性的物质幸福也就是消费物质财富的目的的实现。

诚然,物质财富的创造是人们种种活动的目的,但是当一个人使自己的创造物质财富的才能和天赋得到充分的社会利用和发展时,他会感到无限的幸福。这种幸福显然远远高于消费性的物质幸福。

精神幸福是精神方面的目的的实现,也分为创造性和消费性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