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高,看得远”,“眼光越高远,视野越开阔”,这一自然之理符合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有的人看问题非常全面,站的角度也非常高,所言所行令人尊崇、仰慕和敬重;而另外有些人则目光如豆,寡见少闻,抱残守缺,夜郎自大,眼界不宽,境界不高。究其原因很简单,就是眼光和视野的局限问题。努力抬高自己的眼光,主动调高看问题的视角,这是更好地和更全面地认识问题和把握问题的前提。而抬高眼光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自始至终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积蓄自己的才气,夯实自己的根基,要自始至终不断扩大知识层面,提高思想水平,加强个人修养。这样才能逐渐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眼光高远之人,视野开阔之人,远见卓识之人。
眼光的高低其实在于心智
一个人眼光的高低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水准,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走向。眼光高的人,一定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契合点位。而眼光低的人,见识浅陋,一叶便可障目,片云便可遮天,其一生只能庸庸碌碌,一事难成。世间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之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就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以漂泊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侯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人眼界的高低,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眼界高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大智慧者,永远不教给我们小技巧,庄子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庄子“逍遥游”里的境界,我们心向往之。但是,这种完整地看待一个事物的眼光,我们真正了然于心了吗?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眼光,你也会抓住从你眼前走过的每一个机遇。
这样的大道理其实在我们生活的一些小事中也有体现。有位父亲问他的两个小孩,要是给咱们一人20万,要做什么?哥哥说他要买辆车到处走走,弟弟说我就要做投资开个饭馆,以后就有饭吃了。哥哥嘲笑弟弟知道吃,弟弟心里也嘲笑哥哥没什么追求只会享乐,饭馆可能是会赚大钱的呀。其实也许他们的想法都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不管做什么事,有了更高远的目标,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就不同了。而这个目标如何,就要看我们是否见多识广,是否想得深远了。20万有很多用处,可大可小,就看怎么处置了。就算是买车出去走走吧,看看外面的世界,说不定就有了新的想法新的活法,人生就从此不同。就算是开个饭馆吧,可能就是一个连锁饮食店的前身。
今天我们经常提到一个很时髦的词,叫做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不可仿效的,是唯一的。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最好的,只有什么是唯一的。一个葫芦如果长得小,可以做瓢,一个树长得小,可以做桌子椅子,它们都是有用的。一个葫芦长到最大,不必破开,可以把它当游泳圈一样浮于江海,它还是有用的。一棵树长到最大,可以为人避风避雨,它是有用的。
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你质询自己的心,问一句:我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我究竟有哪一点是不可替代的呢?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面对纷繁芜杂的环境和世界,有顺境有逆境,面对这些,我们首先应该想如何发展自己?有了更广阔的眼界,才能有大的境界,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自己。
眼光高低决定事业成败
我国历史上,被誉为清代“红顶商人”的胡雪岩曾经有一句至理名言:“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你的眼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生意。”
可以说,这一做事的眼光几乎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点之一。
比尔·盖茨不仅是个电脑天才,也是一个经商的天才,具有与众不同的长远眼光,他用预测未来的精神来指导科研,他的那些有关计算机的预言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
还在大型计算机垄断市场的时候,比尔·盖茨就说出了那句在多年以后让全世界都赞叹不已的名言:“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办公桌上以及每一个家庭都拥有计算机。”比尔·盖茨在开始创业时把自己公司起名为“微软”,即“微电脑软件”之意。盖茨创立这家公司的宗旨是:要为各种各样的微电脑开发软件。到如今,全世界有至少3亿人在使用微软操作系统。
作为公司的领导,比尔·盖茨总能显露出驱散乌云复见天的智慧,他会很好地把握将来的用户,并且能够在大多数人动摇的时候执著地坚持,事实证明,他的许多决策和判断都是对的。开创DOS是一个例证;否定DOS开创“视窗”又是一个例证;“视窗1.0”失败了,做“视窗2.0”,“视窗2.0”失败了,做“视窗3.0”,始终不渝,锲而不舍,这是第三个例证;当“视窗95”大行其道,大发其财的时候,却来开发“视窗NT”,是第四个例证。
比尔·盖茨,这个对时代脉搏把握得十分敏锐的商业奇才,从推出“视窗95”之后,就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最新概念的推销者。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比尔·盖茨有以下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论述:
“你越年轻,适应计算机对你而言就越重要……如果你现在才25岁,而不习惯使用计算机的话,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你几乎都要冒事倍功半的危险了。最起码,要是你能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工具熟练地使用,找工作就会容易些……”
“将来有一天,一个虚拟现实游戏能让你进入一个虚拟酒吧,在那儿与一个不一般的人目光相遇,对方意识到你对他(她)有兴趣,就走过来与你交谈。你滔滔不绝地说话,用你的魅力和机智给这个新朋友留下深深的印象。也许你们两个,当时当地,就决定要一起去巴黎。唿——嘘!你们就在巴黎了,两人一块儿注视看巴黎圣母院的彩色玻璃。‘你有没有在香港坐过星海渡船?’你也许会问你的朋友,以邀请式的口气。唿——嘘!模拟现实当然要比所有曾经有过的电视游戏更吸引人,也更令人上瘾。”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有关信息高速路的那些思想,是比尔·盖茨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的。直到今天,人们完全可以看到,盖茨当初的一些预言已变成了现实,这位电脑天才又一次以他的科学预言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在回顾自我成功的经验时,比尔·盖茨指出,眼光是创造成功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在比尔·盖茨创业所属的那个时代,一些曾经获得过成功的伟大企业家也有过的眼光短浅,例如王安,甚至蓝色巨人IBM的负责人,以及苹果公司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因一时眼光出现失误而使事业遭到了惨重的损失,甚至因此而破产。
在盖茨的青年时代,DEC(数字设备公司)是最红火的计算机公司,公司的创建人肯·奥尔森是一位传奇式的硬件设计师,也是盖茨心目中的英雄。1960年,他推出了第一批“小”计算机,从而创建了小型计算机工业。最早的计算机叫做PDP-1,一个用户可以花上12万美元买一台奥尔森的PDP-1,而不是花几百万美元买IBM的“大铁块”。
它完全没有大机器那样功能强大,可是它的用途广泛。DEC通过提供大量各式各样的计算机,在8年之间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7亿美元的公司。DEC维持了20年时间的高速发展。
但奥尔森的眼光不再长远,他看不出小型桌面计算机的发展前途。
结果,他被排挤出了DEC。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奥尔森还在反复地、公开地把个人计算机看作是一种赶时髦的玩意儿而嗤之以鼻。奥尔森本来是一个眼光远大的人,他极善于看清种种创新手法,然而在做了多年的创新者之后,他错过了他前途中的一次大转折机遇。
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在决策时,从不只顾眼前利益,就事论事,而是善于用辩证思维方法去指导商务活动。
作为一个商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判断经济大势的能力。如果可预见的未来预示经济不景气,守下去只有亏本,那么,是否要暂时结束或是减缩经营的规模,就要做出决定,否则一路拖延下去,可能损失惨重。
如果你认为经济会很快再起,现在只是暂时现象,到时候,那些欠缺远见的都停业转产了,你就可以抢得有利地位,赚取较高的利润。要对未来有一个更准确的预测吗?那就伸展你的眼光吧。
别站在大象脚下,要爬到大象的耳朵边
任何事业都是从小开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可不是那么简单。要知道大树底下是很难长大小树的。除非你的事业是前所未有的新领域。
也就是说,我们最开始的事业是蚂蚁事业。但现实中,蚂蚁事业不乏壮大而成为大象的。
但蚂蚁长成大象,必须有他自己的独特的生存之道。
有眼界的蚂蚁企业,完全可以独创一门生意甚至一个细分行业。
用于知识扩张的资本工具,就像一枚正处在加油阶段的火箭,这枚火箭把我们发射到了财富创造的下一个阶段。
所以,我们看到,江南春把一个个电视屏挂到写字楼电梯口,于是有了分众传媒;梁建章、沈南鹏当年雇了一帮业务员在大街小巷发送会员卡,于是有了携程;顾青把鸭脖子变成休闲食品卖往全国各地,于是有了久久丫。
在财富的体系逐渐扩展到全世界的过程中,无论传统行业、新兴产业还是互联网领域,有非比寻常适应力和创造力的小企业,都将获得大展身手的空间——尽管在传统行业的大象企业看来,那不过是它们势力无暇触及的小缝隙。
尽管只做猫猫狗狗们的生意,美国的宠物日用品连锁企业Petsmart却比我们熟悉的中国概念股网易还值钱——纳斯达克6月16日收市时,它的市值是35亿美元,而网易才25亿美元。
Petsmart在美国有上百家连锁店,它的店铺和网站(www.Petsmart.com)出售各种古灵精怪的宠物日用品。这些宠物日用品的毛利,比人类日用品还高,而且成长速度惊人。
今天,谁还会去嘲笑一个小如蚂蚁的企业,敢挑战大象或怀揣一个成为大象的梦想。明白人不再看热闹,而是学会了埋头做事。他们思考的,不是我能否存在,而是我为何会存在,我将怎样存在。他们不断地探究着企业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之道。
身处那些在成熟行业占据垄断资源和权力的大象企业背后,小蚂蚁逐渐把企业的生存权利和命运握在了自己手中。
把一门不起眼的小生意做大,全球越来越多有头脑的创业者,开始谙熟此道。一切皆有可能。
身躯渺小,是蚂蚁的弱点,但在特定条件下,又是优点,因为小,所以灵活、适应力强。
一只手指碾死蚂蚁轻而易举,但一头大象却很难把它踩死,因为蚂蚁在狭小的夹缝中仍然可以生存。更何况,大象的目光也许都不曾留意过脚下匆匆而过的蚂蚁。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财富体系中,大象和蚂蚁的对比,只存在于特定空间和时间。一个财富体系、产业链条中蚂蚁眼中的大象,在另外一个财富体系、产业链条上大象眼中,可能也只是蚂蚁。在一间杂货铺老板眼中,久久丫是大象;但在久久丫看来,肯德基、麦当劳才够得上这个称号。
事实上,当财富体系的主要原料——知识——已用真正的时间速度前进,空间的疆界被打破,大象不再高不可攀,蚂蚁也可以拥有影响大象行为的力量。
两者的关系,有依附,有协作,也有竞争。只要寻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蚂蚁企业无论生意大小都很快乐,也都有改变世界的机会。
所以小蚂蚁企业部落窝的几个年轻人,在积极帮助博客中国、搜狐博客、新浪等大象们寻找着博客盈利的新思路。
运豪车模的操盘手陈晓辉说,“做蚂蚁不可怕,怕的是你站在了大象的脚下……我们要想方设法爬到大象的耳朵旁边,找到大象的‘死穴’,日子会舒服一些。”
成功者全忠说,成全机构从来没想过要做大象,也没有做大象的基因,就做一只小蚂蚁,很快乐的小蚂蚁,有点人文精神的小蚂蚁。社会发展到今天,很多行业都有比较出色的企业,规模做的都比较大。对于现在创业的人来说怎么才能在这些大象身边存活下去呢?那就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站在大象的脚下,要想方设法爬到大象的耳朵旁边,找到大象的“死穴”,这样我们才能存活下去,甚至打败它。而这一切取决于我们企业家的眼界,有眼界的企业家,完全可以独创一门生意甚至一个细分行业,分众传媒的江南春,携程的梁建章、沈南鹏,还有卖鸭脖子的顾青,都为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