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奢侈态度
15327500000028

第28章 年度汉字

日本皇室有一项传统,每年年初都以举办新春吟诗会的形式迎接新年。在全木质装修的宫殿内,皇室成员坐在中央围成四方形,不远处则围坐着受邀而来的宾客。每位皇室成员都要当众献诗一首,而且诗作都要以当年由宫中选出的一个汉字为主题,比如2008年的主题就是“月”。由此可见日本人对汉字的独特情感和对汉字意境的充分理解。

不单皇室,日本民间也有类似的活动,但不是在年初,而是在年尾。设在京都的“汉字能力检定协会”,每年年末都要举办“今年の汉字”的评选活动,由公众票选出最能代表这一年日本社会景象的一个汉字,并于当年的12月12日——日本的“汉字日”,在著名的京都清水寺,以住持当众表演书法的形式,公布这一年的“代表汉字”。

这个大大的毛笔字将会在那里展示一整年,它时刻提醒民众,在上一年,社会留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也许是一种情绪,一声感叹,一次释放,或是一项冲击……比如,2004年是“灾”字,该年灾事频繁;2005年则是“爱”字,因为日皇明仁的小女儿在这年下嫁平民,而太子德仁的女儿爱子在这年被讨论可否成为女性天皇(如果太子妃再不生儿子的话);2006年是“命”字,41年阴盛阳衰的日本皇室终于诞生了男丁。

那么2007年呢?竟然是“伪”字!这一年,日本食品界爆出多起造假事件。出问题的还都是标志性的知名品牌。关西的“赤福”糕点迄今已有300年历史;北海道“石屋制菓”出品的“白色恋人”巧克力饼干是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名产,已经成为到访北海道的游客必买的礼品;大阪的“船场吉兆”则是一家跨越西式甜点和高级餐厅的企业集团;至于东京的“不二家”,更是日本糕点界的领导品牌,它的LOGO——圆脸大眼、伸出舌头的“牛奶妹”PEKO,不仅在日本深入人心,也远销到海外(我家楼下的面包房柜台里,就常年摆放着“不二家”的牛奶糖)……

这些在日本社会可以说是如雷贯耳的大品牌,竟然接二连三被发现诸如用过期原料生产食品、以次充好、改动保质期、收回过期产品重新包装销售等一系列极其为人所不齿的行为。甚至东京的麦当劳和星巴克,也发生了售卖过期食品的事件。可见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已经相当的严重和普遍。这在对产品质量要求近乎苛刻的日本,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它们严重冲击了日本民众对本国产品的信赖。所以,用“伪”字作为2007年的“代表汉字”,真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然而,在一向将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也一向自认为已经做到了第一位的日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然被这些一直代表着日本产品形象的大品牌一夕破功,这实在有够讽刺。难怪负责挥毫的清水寺住持,也忍不住对媒体说:“今年选出的这个字让日本人蒙羞,真的很丢脸。”

其实,丢脸的不只是日本人,还有同样以讲求品质著称的德国人。有报道披露,在某工厂的监控录像中发现,德国一家食品公司把已经过期3年的变质发绿的冷冻肉品拿去做香肠。这段画面在电视上播出后,震惊了全世界。我想,之所以被“震惊”,不单是因为这个行为有多恶劣,还因为做出这种龌龊勾当的,居然是举世公认的“品质偏执狂”——德国。这不禁让我们高度怀疑,这个自称品质第一的国家,是否一直是个“伪君子”?

日本自然也是“伪君子”一系。在上述食品卫生事件中,据说有一家回收过期食品再重新包装销售的行为,已经持续了30多年,这次若不是内部员工爆料,还不知要搞到多久。这可真是装到一定境界了。当然,这种事情在中国也是屡见不鲜,但至少我们直接,坦承落后,绝不标榜,更不指责,自己慢慢儿改就是了。相比之下,谁更让人觉得恶心呢?我想应该自有公评吧。

也许有人觉得,此言过于严苛,但请不要忘记,世界是公平的,要当全球品质标杆,要享受这种标杆所带来的高溢价,您就得付点儿代价,这代价就是不能稍有闪失,否则,即便是些微偏差,也无异于彻底倾颓。一向诚实的人突然撒谎,其杀伤力要远大于一直说谎的人。更何况,那还不是一般的“闪失”,那很下三滥呢。

可话又说回来,人类要发展,总不能靠比烂。先甭管别人有多伪,有多装,我们还是多想想自己吧。假如我们自己也有评选“年度汉字”,那么该给2007年的中国一个什么字呢?我想肯定不会是“伪”字,倒不是我们有多“真”,而是当今的中国,“伪”实在是太常见了,一点儿都不稀奇,不会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挑“涨”这个字。2007年,人民币涨、股票涨、房价涨、肉价涨、菜价涨、油价涨、储蓄率涨、企业盈利涨、企业税负涨、原材料价格涨、沿海地区工资涨……所有这些“涨”,最终归结为一点:我们的资产价值在涨,说白了,就是中国人兜里的钞票在涨。

上述这些“涨”是否就导致了我们的竞争力也在涨?这我不能肯定。但有一点确定无疑,那就是中国人的购买力绝对在大涨。对此,各大奢侈品牌的销售数据最具说服力。2007年,全球奢侈品消费的年成长率约为8%,亚洲约为15%,中国大陆呢?问了几个大品牌的中国区市场经理,得到的回答竟是惊人的一致:不低于30%!如果再算上国人在境外的购买,恐怕还远远不止这个数。

说到奢侈品,其核心无非两大要素——高质和高价。别人的质在跌,我们的价在涨,这是否意味着点儿什么呢?是不是说明我们已经有能力承接这两大要素,因而也有份参与奢侈产业呢?或许可以,但要在这两大要素之上再加一项——反省精神。这个,我们有吗?

还是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日本食品界发生那些“伪”事之后的事吧。当事情曝光之后,出事的日本企业,无一例外都是总裁出面,当众鞠躬谢罪,立即停止经营。中国也发生过南京某月饼品牌和上海某牛奶品牌回收过期产品重复使用的事件,可我们既没见到总裁出面道歉,也没听说企业停止经营。

连产品丑闻都无关痛痒,还有什么理由去跻身奢侈品行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