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喝茶聊天经济学
15325800000014

第14章 利率与财富(2)

很多地方,公务员上下班都有车接送的,这是很多打工一族无法比。这些打工一族不仅要从每个月工资支付一笔交通费,同时还要承受拥挤公交车痛苦的代价。他们工作时间通常比公务员要长,同时要面临被老板拖欠工资、随时失业的风险等。工作有稳定性,这就减少后顾之忧,从而增加了精神上的享受。这些年,报考公务员如何火爆,这就说明了公务员的收入偏高了。

其实,我所说的收入指的是“净收入”,也就是扣减了成本的“净收入”。因此,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说:“工资单上印出来的,不过是收入的部分而已。”体制内身份带来很多隐性收入,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前一些日子,我去打听车贷的事情。对方告诉我,如果是公务员或者教师,只要工作证就可以办理车贷,否则就要提供其他资料,比如房产证或者收入证明。就连娶老婆方面,公务员身份都有比较优势。

人们通常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使工资低也乐意做。这就说明,工资只是收入部分,工作本身的乐趣也是一种收入。真正的收入是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一种货币形式。我朋友说过,要是让他当北大教授,即使零工资也没关系。他的解释就是,只要有这个头衔就可以给他带来各种收入。

很多读者都把收入等同工资起来,认为高收入一定是高工资,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理解。如果当县长没有工资,就不见得没有人愿意当,甚至负工资都有人要当。县长配有专车、司机和秘书,仅仅这几项服务价值就是普通人工资的好几倍,甚至10倍以上。

媒体报道农民工的工资比大学生的工资还要高,很多人看了心里就不平衡。他们很不服气,就发出凭什么农民工的工资比大学生的工资还要高的论调。其实,农民工虽然工资可以比大学生高,但是实际收入却比大学生低。很多农民工所干的活都是非常辛苦,都是大学生不愿意干的,既然很多人都不愿干,所以劳动力价格自然上涨。要是考虑到付出的代价,农民工获得的“净收入”就并不高了。

费雪在《利息理论》上说道:“外部事件只有成为精神感受的内部的手段时,才算是有意义的。”因此,真正收入并不是我们获得多少货币,而是这些货币买到的享受来支付。换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你赚多少钱并不是你的收入,而是你用这些钱去享受了,这才是你的真正收入。

鼓励生产才是经济增长之本

“刺激消费”似乎要成了正确的词语,给人感觉就是,只要老百姓拿钱出来消费,经济就有复苏的希望。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大家都储蓄,都少消费,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无法卖出去。东西卖不出去,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因此,消费就是帮助企业创造利润,工人有了工作,大家的日子才好过。

刺激消费论似乎很有道理,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很多荒谬的地方。要明白一点,生产本质就是为了满足消费,所有生产都是围绕着消费而展开的。消费是一种目的,而不是手段。人类欲望是无限的,都是希望自己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要实现这种高消费,就必须保证有丰富的消费品。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水平高低,而不是消费水平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低。

人类的生产活动就是为了消费。俗话说,辛苦工作就是为了三餐。设想鲁滨逊在荒岛上,要不要对他进行刺激消费?要解决饥饿问题,就需要生产粮食。因此,他所有消费都需要通过生产方式满足。鲁滨逊用自己的双手建立了房屋,篱笆,做衣服、器具等生活必需品。他把野生的动物圈养起来,种植了许多农作物。鲁滨逊这种自给自足生产方式,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去生产,出现生产过剩的机会很低。

要是没有出现物物交换,就是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生产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我需要什么,就去生产什么。要提高消费水平,就必须提高生产水平。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刺激消费。他对鸡蛋产生需求,要是他一天能够生产一只鸡蛋,只能消费一只鸡蛋。如果想每天能够消费两只鸡蛋,就必须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一天能够生产两只鸡蛋。人们之所以能够积极从事生产,本质就是人类消费欲望是无限的。这种消费欲望就鼓励人类的生产,将创造更多财富。经济增长将意味着人类物质生活提高,这就必须依赖生产力水平提高。鲁滨逊的世界里,消费者信号可以很好传达到生产者那里,信息基本上是对称的。如果他没有消费玉米的偏好,就不会生产玉米。要是生产出玉米来,没有进行消费的话,效用就等于零,完全是一种浪费。除非他个人消费偏好突然发生了,否则很难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

当然,自给自足生产方式不会走得远。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必须要实现专业化分工。亚当·斯密分析了分工带来的三大好处:“劳动者技巧和熟练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免除更换工作造成的时间损失;使人的注意力倾注在单一事物上,更易在工作方法的专业化方面有所突破,更有利于发明创造。”要实现专业分工,就必须解决交换问题。鲁滨逊社会里,无法实现交换,就不会出现专业化分工。

专业化分工可以增进劳动生产力。如果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程度是极高的,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极高的程度,这就是亚当·斯密的观点。专业化生产程度越高,市场包含着信息就越多。专业化分工程度越高,消费者要给生产者表达的信息就越困难。因此,促进专业化分工就必须要降低市场的交易费用。一个经济发达体,交易费用占GDP比例是很高的。交易费用只要有所降低,专业化分工就会向前走一步。很多人都以为,传统社会里的交易费用很低,随着专业化分工越来越高。实际上,这种理解完全是错误的。传统社会里很多交易费用并不是很低,而是高得无穷大,所以就无法发生交换。

自给自足生产方式,没有物品的交换,自然就不会产生这些交易费用。专业化生产,产品要实现价值,就必须产生两项费用,一是生产费用,二是交易费用。如果产品生产出来,但是没有实现成功交换,就无法实现真正价值。产品从生产者转到消费者那里,这个费用高于生产费用,都是很正常的。很多商品,零售价格比批发价格高出好几倍,甚至超过10倍都有。可以看出,成功把产品从生产者转到消费者那里的困难程度,比生产本身更加要难。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会对生产出来的东西无法卖出去有一定的理解。

生产出来的东西无法卖出去,并不是大家都储蓄、少消费造成的。实际上,造成东西无法卖出去,一是生产决策错误,市场对传呼机不再有需求了,要是继续进行生产,必然导致卖不出去。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流通存在困难,有人想买苹果却买不到,有人想卖苹果却卖不出。要是两者信息能够流通,那么想买苹果的人就可以从想卖苹果的人那里获得交换,从而解决生产出来的东西无法卖出去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