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了不起的中国人
15322200000027

第27章 中国人的弱点(2)

他说:“在中国真正成为能够与日本并驾齐驱的先进工业化国家之前,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尽管中国在全球制成品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但中国的出口品仍然局限在较低一级的产品上。例如,就电视机而言,日本专门生产高清晰度的较尖端的产品,而中国则生产标准模式的产品,后者的价值要比前者低得多。”

他指出,日本从中国加工产品的过程中得到了好处。因为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使用的却是从日本进口的部件,标有“中国制造”的电脑可能采用的是英特尔公司的奔腾芯片、微软公司的处理系统和日本或韩国生产的液晶显示器。他估计,中国出口产品的一半是由外国子公司生产的,其中许多公司是日本公司。

他说:“中国公司在几乎每一个方面都不如海外的同类公司,不论是在资本、人力资源,还是管理方面。结果,中国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指望通过廉价的劳动力来提高出口竞争力。”

日经BP社出版的《日经商务》杂志提出了日本企业“不败给中国的7项原则”,即进一步改革生产工艺与流程、制造产品流行周期较短的产品、增加多技能职工、从世界各地聘请优秀技术人才、不追求过剩的产品性能、重视流通时间及质量、将企业重点从生产转移到研发,呼吁日本企业在新的技术和产品、生产系统、物流系统、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经营改革。

反驳唱衰中国经济论

虽然有部分的不足及缺陷,但是我仍然对中国的科技创新,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保持坚定的信心。

实际上,当前在经济学界是有部分看空或者唱衰中国经济发展的人。这种观点的代表之一是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钟伟博士。在2010年6月“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城市进化新动力与金融资本”上,钟伟博士就发表演说称:“中国最好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如果说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调控依然没有变化,经济将逐渐的滑坡,对未来5年我保持乐观的态度,5~10年中等的态度,未来10年基本上悲观……中国的经济转型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失去速度,一种是失去控制。”

而钟伟博士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由于看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各种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基础之上的。在该论坛上,他指出了一些事实:“中国人口占世界20%,耗用30%的资源,仅仅提供了地球上实际产出的10%。以能耗为例,全球目前每年消耗110亿吨标准煤,中国消耗30亿吨,占全球30%,钢铁中国生产5亿吨钢,美国现在每年生产5000万吨,日本生产6000万吨,中国每年进口铁矿石6亿吨。所以中国目前钢铁产量占全球的40%,中国的化肥每年产量6000万吨,全球一共生产1.6亿吨,所以中国以7%的耕地耗用全球36%的化肥产量。”

而在2010年7月《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0届年会上,钟伟博士再次发表演说,表示“中国经济好日子已经到头了”。他指出,“目前广义货币在中国是66万亿人民币,相当于10亿美元,美联储仅仅是9.8万亿美元”。并就此发出质问:“中国仅仅以美国1/3的实体经济,发钞规模折合成美元就和美国接近,你认为这种发钞的速度能够延续吗?而到2020年左右,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负债规模将超过100万亿,也就是超过GDP的100%!”

针对钟伟博士的这种言论,我认为可以作如下反驳:

在其提出的第一个质问上,显然钟伟博士没有注意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逐渐发生改变。以往的高能耗、高资源消耗模式并不会伴随经济的增长而持续,而是会逐渐转向较低能耗增长,且经济仍会快速增长的阶段。实际上,虽然近几年中国的经济仍然在持续快速增长,但是能源和资源消耗增长的速度却已经在减慢,已经呈现出低能源和资源增长消耗的经济增长的态势。

在其提出的第二个质问上,显然钟伟博士混淆了货币和经济的关系,而将货币当成了经济。实际上,货币并不代表经济。经济的实质是产出以及潜在的产出的能力。就目前我们看到的,中国的各种经济产出仍然在快速增长:各种新型企业层出不穷,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以往不能为中国企业所生产制造的产品正在急速地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突破。而且只要技术一旦获得突破,就会迅速地在其行业内普及开来。

我们在技术进步的道路上,固然遭遇到了一些失败,但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却正在一步步地取得大量成功。比如,中国的高速列车领域,甚至连一向自大的美国人都要学习中国的高速列车技术,并且,还有大量媒体报道称美国希望借重中国的力量发展高速列车系统;以往中国在软件、动漫等领域都还比较弱,而如今大量的软件和动漫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了出来;以往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光伏企业,但是似乎是一夜之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的制造国了;以往我们虽然有一些风电场,但是风电设备却几乎都必须进口,而如今,中国的风电产业已经名列全球前茅了;以往我们汽车技术很弱,而如今我们在汽车领域虽然还算不上多么先进,但至少已经可以和国外的汽车巨头掰一掰手腕了,而且就技术能力而言,更是与过去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以往我们的造船水平很低,而如今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造船国家了,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截至2009年11月初,中国未交付订单总量达5500万修正总吨”,已经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34.7%,也就是说中国正在造出世界上1/3的船舶……其实在各个领域,中国制造以及产品都已经取得而且正在取得更大的制造技术、研发水平、管理水平、营销手段等方面的突破和突出的成就。

除了制造业之外,支持中国内需的服务性行业也在迅速发展。如中国的电影业,近几年已经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每年可以达到近20%以上的市场增长,各种电影制作公司等大量涌现,以至于《好莱坞启示录》作者周黎明甚至说“我预测中国票房将会超过美国”;在被称为是高级服务业的金融行业,原本是中国比较落后的行业,但近些年,中国的银行和证券业等更是全面繁荣,每年都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如此多的各种增长和提高的现实,怎么能够让我们得出“中国经济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的结论呢?

我是中国经济发展坚定的唱多派,因为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十分牢固!

中国人的劣习

虽然我在本书中总是赞颂中国人的勤劳,但我绝非民族主义者。确实,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民众都没有中国人这样勤奋,也没有中国人这样节俭,甚至一切向钱看。但他们更加豁达,更加乐观,生活态度更加积极,他们也有更多的欢笑和歌声。

比如说,虽然非洲很穷很落后,但是普通的非洲民众却有着更多让人尊敬的品格。许多去过非洲的中国人都会感叹当地人的热情和友好。比如,他们总是强调,如果在路上碰到当地人,他们都很懂礼貌,让你的汽车先通过。知道你是外人,会跳起热情洋溢的当地舞蹈欢迎你;在任何一个地方见面,都会很热情地向你打招呼,并且还会非常热情地请你去做客,并拿出家中最好的食品招待你。

如果问路,随便找一个非洲人,他都会仔仔细细地讲给你听,而且经常还会有其他非洲人围拢过来,详细地解说道路,唯恐你找不着,甚至会主动提出送你一程。

许多其他国家的民众生活也更加单纯、更加热诚,而中国人却时时都背负着沉重的心灵重负。中国人甚至比其他国家的国民有更多的担忧和不安全感。

无论是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华人,还是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都有这样一种现象:个人的行为和修养,赶不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可能已经接近第一世界的水平,但是个人的行为举止却可能还停留在第三世界的水平。

实际上,由于部分华人的行为,使得华人在许多国家的声誉都不够好。

让我们看一些实例。非洲银行喀麦隆项目组协调员刘植荣在《商界评论》杂志上撰写的文章《非洲人眼中的中国人》中写道:“在非洲某国,一家中国建筑公司的工人偷吃了一只狗,当地工人知道后集体罢工,表示抗议。还有一家建筑公司,刚来的时候附近水库里有好多野鸭子,这家公司的员工就把这个水库当作养鸭场,天天来抓鸭子吃,没几个月,鸭子就被吃光了,水面上漂满了野鸭毛。中国人在非洲,尤其是那些中方员工较多的建筑公司,所到之处都搞‘三光’政策:猪光、鸡光、野味光。”

在非洲,华人还经常被投诉在飞机上的卫生间吸烟。因此,在非洲乘机,有时候就会在卫生间看到用汉语打印的警告:禁止吸烟。在2009年,就有一名中国旅客因在飞机上吸烟被新西兰警方拘4天后遣返回国。

实际上,我们也总是遇到类似的情况:一群中国人在挤汽车、抢座位、争位置,还有随地乱吐痰等。在国外的一些公共场所,我们也总是可以看到一群中国人在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等。而周围的人无不流露出鄙夷的眼神。在一些伊斯兰国家,中国人习惯性地喝完酒就赤膊或穿背心在马路上到处行走,这被认为是极度侮辱当地人的文化。

可能正因为有这些事情,在一个由法国旅游网站www.Expedia.fr所做的报告中,中国游客被评为世界上最惹人讨厌的游客。关于这点已经有了很多明显的印证。比如由于中国游客持续增加,如今,泰国政府正在一些旅游景点竖立中文告示牌,劝人不要随地吐痰和抛垃圾。这甚至招致了一些中国游客的不满。

这样的例子绝不只一例。实际上,在许多国家,华人的这些行为已经给当地民众产生了很大的恶感。当然,必须说明并不是所有华人都是这样的:走出国门的华人中,既有修养较高的文化人,也有大批劳务输出的群体。相比之下,这批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同时在出国前缺乏城市公共意识的约束。出国之后一时难以适应国外现代化社会的行为准则,难免做出令当地人反感的举动。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罗照辉就曾在一次公开会议上表示:“如果我们能够注意自己的形象,洁身自好,不做违背对方法律和有损国家形象的事,我们就不会轻易被骚扰,别人的警察也不会随意找上门来,我们首先要自己做好。这样使馆进行领事保护时才会有力、有效、有理。”

请看下面这篇发表在2009年9月《环球时报》上的文章《随地撒尿不修边幅海外华人不文明行为常引冲突》,当然,我们也可以再次看到华人已被众所公认的优良品质——勤劳:

“中国人很勤劳、节俭,而且尊老爱幼,但同时中国人外表邋遢和不讲卫生的习惯也最令人反感。”随着最近几年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迅速增加,海外中国人的形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去年(2008年——编者注)一项民意调查这样给中国人的海外形象画了一幅像。近几个月来,对于类似华商众多的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大市场被关闭和阿尔及利亚华人商铺遭砸抢等事件,一些西方媒体归结为“对中国海外扩张的反对”,但多数当地人认为这只是一些中国人“不文明行为的结果”。几位中国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海外华人的形象其实就是中国发展不均衡的缩影,就像在北京同时存在高楼大厦和脏乱差的地方。要想给世界留下中国人文明、素质高的形象,至少还需要几代华人的“刻意为之的努力过程”。

翻开俄罗斯报纸,经常会看到一些外表肮脏、举止不雅的在俄华人的照片。在俄罗斯,中国人以勤劳肯干和报酬低廉深得当地雇主的青睐。《俄罗斯报》曾报道称,相比独联体国家移民,俄罗斯雇主更愿意雇用中国劳工。不过,在许多有关在俄中国人的新闻里,华人勤劳的美德被淹没在俄罗斯记者对他们污染环境等的指责中。不久前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被突然关闭,俄媒体称理由之一就是华人搞得这里环境脏乱差,“市场里的垃圾要用推土机来运”。

离开了切尔基佐沃大市场,一些华商好不容易找到了新的落脚地,但抱怨接踵而来。《环球时报》记者日前从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了解到,莫斯科市政府已经正式通知总商会,称收到大量投诉,指责华商素质低下,把位于市东南名为“莫斯科”的商贸中心“变坏了,变不文明了”。俄《消息报》9月1日刊登了商贸中心附近居民的投诉。一名居民说,早上他曾在阳台上观察,1小时就看见20个中国人在一棵树下撒尿;另一个居民称她一个月都没睡好觉,每晚都听到中国人骂街。俄方称,如果中国人不改变上述状况,将会再次被赶走。不过,路透社日前在报道中援引一名在哈巴罗夫斯克工作的中国人的话说:“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工作,但是如果你雇用一名俄罗斯人,他们干了3天就开始喝酒。”从其他亚洲人的角度来看,华人的恶习恶行,还有比喧哗、吐痰更糟的。《经济学家》杂志就发表过一篇文章,报道许多香港人对待家中菲佣极尽刻薄之能事。

在新加坡,虐待女佣的事件层出不穷。肇事者在面对控诉时,都不忘告诉法官,他们的生活压力大,他们只是一时冲动。他们也许不知道,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报纸在报道他们的“暴行”时,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怨恨和很深的民族耻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