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15321600000001

第1章 序

春天的一个夜晚,在海峡西岸的海滨,听人讲石狮的故事。远远近近,灯火无数。30年,不说中国的崛起和东方的奇迹,似乎也无须倏然回首,一切都近在眼前,不禁有一种亲切的冲动。

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石狮是有特殊意义的。它的出现,它的探索,它曲折的发展历程,都是无与伦比的,充满了时代的悲剧与喜剧。每次走在闽南的这片土地上,人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扑面而来的热浪和独特的气息。一条条街道,一个个市场,破旧、热闹、繁华、现代——还有,迎面走来而又擦肩而过的无数人,那飘过的似懂非懂的闽南乡音。你无法忘记那些脸庞,那些身影,沉着、坚毅而自信,历经沧桑却依然年轻,生气勃勃。

是的,石狮有来自中原的记忆,有南方古老民族的血脉,这里是大陆历史上民族和族群迁移的终点,也是跨海开拓奋斗创业的起点。这是文化,也是生命与精神之光的延续。无论在哪里,石狮人的打拼,华胞们的创业,大陆与海洋,农耕、贸易与工业,正是这些不同特质文化的千百次撞击与交融,终于铸就了闽南所特有的魂魄。

过去的30年,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在中国的市场经济进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昨天还是今天,他们都始终处于市场经济的“台风眼”中,是世界经济潮流的冲浪者,他们身上聚焦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所有优秀品质,特别勇敢、自信、坚韧、奋进——这就是为什么石狮能百折不挠迎难而上,而有些地方至今仍在徘徊的根本原因。

今天的中国,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上:经济正在崛起,文化有待复兴,也就是说,只有以文化复兴为先导和助推力,未来的民族和国家,才能在全球化的21世纪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正摆在所有国人的面前,每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都责无旁贷。

《中国狮》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回忆录或创业史。它站在国家的视野,用全新的角度,审视和重走改革开放30年石狮的“路径”,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基因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讲述了石狮人特有的人文精神,令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通过本书的梳理,我们可以进行一次闽南人文精神的发现之旅。

未来国与国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和引领。从这个意义上说,闽南文化复兴的大戏才刚刚开始,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闽南文化亟待更多的人去研究与传扬。

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海西战略的春雷阵阵,闽南文化独有的价值正在两岸文化统一的大背景下凸显出来。实际上,一旦闽南这方水土遭遇这样的命题,就已经担负了某种意义上的“国家使命”。

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既是责任,更是使命。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释放闽南文化的价值与能量,确立闽南在中国地理版图中的文化坐标,为福建乃至整个中国的真正崛起助一臂之力,可谓时不我待,舍我其谁——这可能是另一本《中国狮》了。

值得欣慰的是,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节点上,石狮人为我们准备好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中国狮》这本书不仅讲述了一座小城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通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开掘出闽南文化的精神力量所在。我们可以把《中国狮》这本书,看做是探索石狮以及闽南未来的一次尝试。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从社会、文化、经济的角度进一步做多方位的研究,我们相信,随着各种思想的不断深入与碰撞,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之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将会再一次呈现出来。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一场民众基于自由的改革。”因此,“中国狮”不单是对一座城市和民众的简单的形象概括,也并不是一时兴起的创意。“中国狮”其实就是中国的老百姓。东方睡狮觉醒的过程,就是中国百姓觉醒的过程,中国狮的力量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朱幼棣

国务院研究室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