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若有所失:漫步在历史和经济的丛林中
15320600000040

第40章 后记

大部分作者都容易产生一种幻觉。他们会觉得,哈,这是我的一本新书。

作者会觉得,既然是他或她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书稿,一本书的问世,当然要完全归功于己。但如果诚实一点,他或她就会承认,一个人在书中讲述的故事、表达的思想,常常是从别的作者那里“借”来的。思想的生态系统并不像田野一样,阡陌交通、界限分明,而是像一个热带雨林,有时候藤萝缠绕着大树,有时候苔藓和地衣覆盖了枝干。我本想为本书增加一些注释,好让它更“学术”一些,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如果读者有心,肯定能根据我文章里的线索找到进一步阅读的书籍;如果读者想偷懒,何必拿哪些密密麻麻的注释增加他们阅读的难度?对学术人士来说,那些注释很像叼在嘴里的牙签,不过是为了炫耀自己刚吃过肉;但对普通的读者来说,却像吃米饭时候吃到了沙子,不时地硌一下牙。此书并非一本学术著作,作者就擅自免去了繁文缛节,失礼之处,望各位君子包涵。

作者们还不得不承认,编辑对一本书的贡献同样是难以低估的。一个作者要是能找到好的编辑,那真是一件幸事。好的编辑理解你的思想、尊重你的意见、欣赏你的才华,并且会委婉地纠正你的愚蠢。和好的编辑合作,总是一段赏心悦目的乐事,而我已经有了两次这样的快乐经验。我最近的两本书都是蓝狮子帮助出版的。我要借此机会,感谢蓝狮子的王留全和康晓明,以及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曲静。我也要感谢本书的设计师王天义。说句心里话,此书的装帧是我出过的十几本书中自己最满意的一本。

本书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曾发表在《SOHO小报》、《信睿》、《财经》和《国际经济评论》。感谢先在《SOHO小报》、后来创办《信睿》的许洋、李楠,《财经》杂志的何刚、苏琦,以及《国际经济评论》的邵滨鸿、李君伟和崔秀梅。尤其感谢许洋兄,没有他的鼓励和督促,我写不了这么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