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只有失败的父母 没有平庸的孩子
15316800000023

第23章 学习成绩--有孩子的一半,也有父母的一半(3)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使他思想开阔,很快接受新事物,并增强他的学习甚至各方面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至理名言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引导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应该得到家长格外的重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玉如,书中自有黄金屋”。每一位父母都应牢记这两句古训,让自己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让孩子成为“外语专家”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外语已成为人们走向成功的必备工具。如果不懂外语,我们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

在台湾,有一个天才儿童,他在六岁时就能讲七国语言。家住新竹的李嵩声,除了中文母语外,还能讲英、西、德、俄、法、日语6种语言,虽然不是非常精通,但对一个6岁小孩而言,已是难能可贵。李嵩声的父亲李念祖说:“儿子有语言的天分,但绝不是天才;而是掌握了学习的机会与方法。”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个孩子是如何学会七国语言的呢?而这也正是李念祖引以为豪的地方。

孩子一岁半时,李念祖被派往哥斯达黎加工作,他带着妻子与孩子举家赴任。为了教育小孩,在当地聘请了保姆边陪他玩,边学习西班牙语。2岁时,李嵩声就能与当地同年龄的小孩一样讲流利的西班牙语了。

李念祖与妻子则负责教中、英文。2岁半时,李嵩声被送进美籍儿童的幼稚园,3岁半再进入当地美国私立小学试读。这时候,他的英语与西班牙语已同样流利,这两种语言可随时交替使用。

4岁时,李念祖又帮儿子请了日文家教。3个月后开始学习德文,6个月后又请了俄文家教,9个月后学法文。平均3个月,李念祖让儿子多学一种语言,采用渐进式的语言教学,从中去启发儿子的语言潜能。

“为什么那么小就让孩子学多种语言,孩子吸收得了吗?”李念祖常被问到这一问题,他说:“我们太小看孩子的潜能了。事实上,愈早学习语言,愈容易学会,而且,孩子年龄太小,如若让其玩电脑,则有百害而无一利,运动容易受到伤害,但学习语言就不一样了,只要学习方法正确,任何小孩都可以学会多种语言。”李篙声随着父亲在哥斯达黎加住了3年半,这期间他学会了英、西、法、德、俄、日6国语言,也跟各国老师相处得很融洽。在5岁生日时,李念祖帮他举行一个生日Party,邀请所有教过他的外籍老师为他庆祝。李嵩声发挥他的语言天分,以各种不同的语言跟不同的教师交谈,让所有的外籍教师惊诧不已。

婴幼儿期,具体来说3~8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过了十一二岁,学外语的难度就骤增了许多,因此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期就应重视外语的学习。

当今社会,父母都知道外语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外语水平呢?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营造讲外语的环境

父母对孩子讲外语应该和他讲汉语一样,使孩子身临其境,在具体的场合、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所听到的任何语言,但不是为了教育而刻意去讲外语。这样能够容易使孩子的外语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概念联系,使这种记忆生根。这是生活外语,而不是学校外语、课本外语。孩子只有可能对这种生活外语感兴趣。

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讲恰当的汉语和外语

孩子的语言和心理的发展,自他出世就已开始。孩子从哭、喊、笑、叫,呀呀学语发展到发音的组合,单词句“单报式”语言,最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不应操之过急,要求过高。对孩子讲外语只能略为超过孩子所能接受的水平。例如,当孩子还无法理解数字的意义时,就不要过多地对他讲具体的数字;当孩子还不能判断形状时就不要过早地对孩子讲有关物体的形状。

在孩子接触世界的时候对他讲外语,让他在自然环境中听到更多的外语单词和句子。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外语听力在发展,这时父母可以用外语讲叙述性的故事,讲流水账式的生活故事。故事的内容可以是当天或前一天他所经历的事。这样的故事让孩子和他的经历联系起来好懂一些。现在有许多关于少儿学外语的书籍,可作为教材,在孩子感兴趣的时候运用它。

鼓励孩子多说外语

由于身处国内,所以汉语环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孩子一般说来,汉语口语比外语口语先发展。尽管一个父母一直对孩子说外语,他也可能会用汉语和你对话,这造成外语和汉语双语教育特有的外汉对话现象,你用外语问,孩子只能用汉语答。这种情况下,要想方设法鼓励孩子开口讲外语。例如孩子要看电视,要去公园,要吃水果,可要求他用外语申述自己的请求。如若孩子不会,就教他说,然后让其多加练习。需要强调的是,孩子一旦开口说外语,父母就要马上表扬他,当他能说出一个标准的外语句子时,更要对其大加赞扬。孩子会说简单的外语后,要多和他做外语对话游戏。比如顾客买东西游戏,你扮营业员他扮顾客,然后他扮营业员,你扮顾客。比如医生病人游戏,警察叔叔和问路人游戏,在打扑克时帮助孩子掌握数字的外语表达法。总之,要想方设法让孩子说,如若不说,外语则难有大成。

巩固学习成果,让孩子过好阅读关

现在的外语书越来越多,从简单的读物到原版小说都不难找到。孩子学会阅读后经常有东西可读,外语就可以转化为一种生活技能,可以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如果有可能,可以让孩子去上一个外语班,让孩子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学外语、讲外语,这样孩子的兴趣会保持得久,相互促进。

外语和汉语一样,也是一门语言,父母要想让孩子学好外语,就应从小抓起,而且要经常练习外文对话。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成为“外语专家”。

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人类的幸福有一半以上来自想象力,不会想象的人很难拥有幸福。贝鲁泰斯曾经说过:“想象是人生的肉,若没有想象,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记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群五六岁的孩子正在围着地球仪热烈讨论。这时,有位两三岁左右的小孩也挤上前来说:“让我看看,这是’世界‘吗?”

“是的。”旁边的孩子回答说。

“现在我明白了。我叔叔已经绕地球环行了三次!”他并非不知道这是一个模型,因为他知道世界很大。他一定是在无意中听到了一些谈话,逐渐形成了这一观念。

“请问,”他接着说,“纽约在哪里?”

在那些五六岁的孩子中,有位孩子热情地指给了他。

“荷兰在哪里?”他接着问,又有一位比他大些的孩子指给他看。

“呵,这就是海洋了!”3岁的孩子兴奋地恍然大悟。

听到这儿,这些大些的孩子全部产生了好奇,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地球仪与他们所处的地球家园的关系。

于是,这个两三岁的小孩兴致勃勃地讲述他的“见识”:

“我爸爸一年要去美国两次,他要在纽约逗留一段时间。他从家出发以后,妈妈告诉我:’爸爸现在在海上。‘好多天她都这么说。又过几天妈妈说:’爸爸现在已到纽约了。‘过了几天,妈妈又说:’爸爸又到海上了。‘最后,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妈妈说:’现在爸爸快回到荷兰了,我们到阿姆斯特丹去接他。”’

这个儿童听了很多关于美国的情况,因此,当听到别人把它和地球仪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立即驻足观看,他的表情似乎在说:“我发现世界了,我发现美国了。”

这位两三岁大的小孩之所以能够把我们生存的这个莫大世界(叔叔和爸爸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往返一次的世界)和这个小小的地球仪联系起来,凭借的一定是他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牧师就特别注意保护小卡尔的想象力。

有一天,卡尔·威特的一位老朋友来家做客,他看见小卡尔正在用蓝颜色认真地画着一个大大的、圆圆的东西。

朋友问小卡尔:“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呀?”

小卡尔回答:“大苹果。”

朋友又问,“可是,你为什么要用蓝色呢?”

小卡尔回答:“我想应该用蓝色。”

朋友对卡尔·威特说:“老朋友,你应该教教孩子,他想把苹果画成蓝色,你该告诉他这是不对的。”

老卡尔竟对朋友的“忠告”不以为然,接着就反问这位朋友:“为什么一定要告诉他该用红色呢?我认为他画得很好,说不定他以后真的会栽培出蓝色的苹果呢。至于现在的苹果的颜色,他吃苹果的时候自然会明白的。”

父母千万不要认为还不到三岁的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其它的什么也不重要,毕竟孩子还太小了。其实,1岁半到2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尖峰时刻。语言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有效载体。

麦克的父母都是研究语言发展的,小麦克只有两岁多,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他的父母在他玩玩具或其他游戏时都鼓励他,最初很简单:“你在玩什么呀?”“为什么你把公主拿起来啊?”等等。在麦克回答之后,父母又根据他回答的思路,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个接一个问题的答案就逐渐演变成一个故事。等他稍微大一点,他就自己说,只有当他编不下去的时候,父母才会提示几句经过一年的训练,小麦克在语言和想象能力方面得到很大的锻炼,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孩子喜欢听故事,几乎成为一种天性。很多美国家长从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给他们讲故事。他们是很小,但他们完全能听懂。发现说话前的小孩就对故事书有选择性,他们会挑出他们喜欢的书让父母念,而且甚至会模仿书里描述的动作。等他们会说话了,他们会不断地恳求父母,即使是同一个故事,也会不厌其烦地听很多遍,并且经常还会在父母的讲述过程中查漏补缺,有时甚至添油加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父母应及时进行鼓励,赞扬孩子。即使孩子的补充并不正确合理,父母也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往往会根据神话或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去扮演骑士或英雄,或者模仿小鸟飞翔,父母千万不要去阻止或嘲笑他们,因为这正是孩子想象力的表现。此时,如果父母能够夸奖孩子或对孩子的表现表示感兴趣,一定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不少研究表明,不少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表现出成人化的思维倾向,失去了以往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当孩子还没来得及对美好的世界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时,想象的翅膀没张开,就开始脱落了。这样的孩子,将来非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画家,而且也难以成为出色的法官、建筑师、科学家尽管有人认为后者用不着想象,但事实是:想象对于任何人都是必要的。

想象力这份心理资源,是每个孩子天生都拥有的。父母和社会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把他们从小受到扼制受到禁锢的想象力之门打开。使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到把自己的想象力之门打开之后所感受到的乐趣和收益。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点滴培养。

孩子的头脑里还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孩子的想象力就丰富,他们也不想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那些循规蹈矩的父母干任何事都很现实,缺乏想象力。许多父母认为,凭自己几十年的经验足以应付。这就丧失了自己的想象力,同时无知地将这条束缚想象力的枷锁套在孩子身上。其实,他们只是固执地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去想问题、做事情,对孩子的想象、创造的萌芽熟视无睹,意识不到保护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其实,从孩子出生起,外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父母要做的是不断向孩子提供新的新鲜事物,引导他们认识新鲜事物。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不要小看父母每一次和孩子游戏的作用。每一次家长和孩子游戏,或讲故事,都是一次“教育”的机会。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身为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爱玩游戏的天性,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

所有父母都知道,孩子的记忆力越好,学习效率就越高,当然成绩也相当优秀。一个人的记忆力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而得到提高。

杨晓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了学好英语单词,几乎花费了一大半学习时间。但是,他的英语成绩依然没有得到提高。

星期天上午,父亲带着杨晓来到一位朋友家中。这位朋友是一所大学英语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

父子俩说明来意,那位朋友问杨晓:“记单词是不是很困难?”

杨晓说:“对呀,英语学习就是单词这一关不好过。要是单词这一道难关过了,我的英语成绩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朋友问:“你一天能够记多少个单词?”

杨晓回答说:“一般可以背诵50个。”

朋友又问:“50个单词都能够记住而不忘记吗?”

杨晓真诚地说:“怎么可能,隔上一段时间,差不多都要忘记。”

朋友接着又问:“你记单词有什么诀窍吗?”

杨晓惊讶地看着爸爸的朋友,说:“单词就是一个一个地背诵,看一个单词由哪几个字母组成就可以了,哪有什么诀窍啊?”

朋友说:“我明白了,你记单词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难怪英语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这种死记硬背就等于囫囵吞枣,吃下去的东西没有经过消化,隔上一段时间就全部忘记了。”

作为父母,如果孩子的记忆力较差,如何帮他们提高呢?让我们听听专家的高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