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只有失败的父母 没有平庸的孩子
15316800000017

第17章 玉不琢,不成器--帮孩子改掉毛病和缺点(4)

孩子的“暴力”倾向是一种严重现象,如父母不加以纠正,孩子长大后,这种“暴力”程度可能升级,发展到更加严重的地步,其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孩子有了“暴力”倾向,父母可参加以下方法,帮助孩子改掉这种恶习。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到,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家长骂人,孩子也会这样做,孩子们是不会接受大人可以这样做而他们却绝对禁止这样做的。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总是怒气冲天,也就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不良情绪。

注意对孩子的称谓

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因此父母不要用“野小子”或“小坏蛋”这样的词称呼孩子。那样的称呼有可能使孩子真的向“暴力”方向发展,或者使孩子相信自己真是个“小坏蛋”。

不要过度反应

严肃地告诉孩子没有人会喜欢他的脏话,骂人对他没有好处。无论是威胁孩子还是对他的话发笑,都会使小孩子觉得讲那些他们甚至还不理解的脏话是一种游戏。

消除震动效应

当孩子说了一句脏话时,不要叫喊、尖叫或显出受惊的样子。如果你把这些词当作禁果,可能会更使孩子感到好奇,更激发孩子使用它的冲动。

向孩子解释脏话的意思

孩子有时经常说的脏话,往往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父母应该对孩子讲明白这些脏话是什么意思,以及用那些话去骂别人是不正确的。有些词本身并不坏,但在特定场合用它们就成为不能接受的脏话了,父母要告诉孩子某些话讲的时候应该分清场合。

模拟表演

四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懂事了,父母就可以一起做情景表演,教给孩子正确的反应。告诉孩子,别的孩子骂他时就告诉孩子用“健康”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比如,可以说:“如果你再骂我,我就不和你玩了。”

表扬恰当的言谈

告诉孩子你对他讲道理的做法很高兴。有时孩子也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时父母要给孩子以表扬。例如,小辉对李斌的行为感到特别不满,但他没有打人,而是这样对李斌说:“李斌,把玩具还给我,我很生你的气,要不我就告诉大人。”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很满意孩子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采取一些必要的惩罚措施

如果孩子屡教不改,父母可以对其进行惩罚,如罚孩子站着。这时应该让孩子认识到,只要他打人了,就要被罚站。另外,还要上孩子明白打架、骂人是必须付出代价的。例如,每骂一次人就减少零花钱。孩子打架一次让他把“我保证再不打人”这句话或者一份检查抄上几十遍。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掉下来。纠正孩子的“暴力”倾向,最根本的还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克己、宽人、真诚、友爱的榜样。

变“顶嘴”为“探讨”

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生命会给家庭带来无穷的欢乐与希望,全家人自然也会对他备加宠爱,有求必应,必时甚至孩子无理的要求也答应了。随着孩子的增长,孩子更难管教了,越来越多的时候和自己有了不同的看法。更难以让家长容忍的是:孩子居然敢和父母顶嘴,这令许多家长大为恼火。

孙莉是个优秀的女孩子,一直是父母心中的骄傲。可是随着孙莉的长大,与父母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看法。青春期孩子“早恋”已成司空见惯之事,当父母看到有关“早恋”的报道与节目时,都会对宝贝女儿敲一下警钟。一次孙莉反驳父母说:“你们对’早恋‘二字那样敏感,是不是你们就是从’早恋‘过来的?”

父母对女儿的顶嘴感到非常意外,随之而来的便是愤怒和无奈。

为人父母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不听话真气人,孩子顶嘴更气人。遇到孩子顶嘴,用有的父母的话说,简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是真的没有办法吗?不是的。因为父母们所用的方法在解决孩子顶嘴问题上没有奏效,所以说没有办法。没有奏效不等于没有办法。为什么父母们不说自己没有找到好办法教育孩子,却把问题都推到孩子身上?这就是父母们感到生气和没有办法的愿意所在。

许多父母,特别是那些缺乏耐性的父母,十分反感孩子顶嘴。他们认为,孩子顶嘴就是不听大人的教导,就是向父母提出挑战,往往十分恼火,除了对孩子呵斥外,有的还会痛打孩子一顿。其实,父母没有必要对顶嘴的孩子大动肝火,因为孩子顶嘴还有些积极的意义。

比如外婆来了,外孙女就要陪外婆看电视。晚上9点多时,做母亲的会说:“快去睡觉,都差不多10点钟了!”外婆说:“我难得来一次,今晚又是星期六,就让她多看一会儿电视吧!”但妈妈仍不同意,女儿只好不情愿地去了卧室。这时,母亲又说:“好女孩要听妈的话,脸色不要这么难看!”女儿听到这话,马上回了一句:“妈妈,人人都要听妈妈的话吗?”母亲说:“那当然!”女儿笑了:“那你怎么不听妈妈的话?外婆叫我多看会儿,你偏不让我看!”

实际上,孩子顶嘴,说明孩子有个性、有主见、有活力、勇敢等,否则,孩子对父母的“不合理”要求只会忍气吞声。孩子的顶嘴,是他们对大人“不合理”要求的公开抗争,也是一种心理宣泄,这样的孩子不会有畏缩心理、压抑心理及懦弱、保守、逆来顺受的性格。顶嘴能使他们保持心理的平衡,能起到保护身心健康的作用。

父母如果换一种角度来思考,就会感到孩子“顶嘴”不是一件令人生气之事,而是一件高兴的事。孩子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将所想的表达出来,这些都证实了孩子长大了。难道家长希望孩子永远长不大,拉着父母的衣角或者紧跟在爸爸妈妈的屁股后面吗?当然不是,所以说,这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身为父母,与自己的孩子较劲,其实是一件愚蠢的事情。父母应该明白“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希望孩子静下心来,听一听自己的意见,反之,作为父母,难道不应该听一听孩子的意见吗?所以,父母面对顶嘴的孩子,要保持风度、保持冷静,千万不要轻易发火动怒,以免加剧双方的抵触情绪,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要耐心听孩子把心中的观点讲出来。家长应该明白,不可能有不发生冲突的教育。冲突,就是观点、兴趣、愿望、认识的争论,冲突,就是重新考虑某种事情,冲突总是与革新联系着的。因此,家长在与孩子的冲突中,不可以压制孩子的观点看法,要让孩子感到家长是重视、尊重自己的意见的。

如果孩子的“顶嘴”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无论父母提起哪种话题,他(她)都要故意用顶撞甚至挖苦、讽刺的语气来加以反驳;那么,做父母的就要重视起来,采用引导的方法将这种“顶嘴”变为“探讨”。具体做法如下:

控制自己的情绪

父母应该减少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所以在孩子特别激动而顶嘴的时候,不妨给孩子来一个冷处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当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可以理智的控制自己了,孩子的激动心情也有所缓和了,这时候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如果孩子的想法有一定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些事如条件允许不妨让孩子去按自己的想法谈谈。若是孩子的看法有偏差,也应该尊重孩子,耐心听完孩子的意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

发扬家庭民主

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不存在什么等级制度,那种一言堂或家长专政,早应该被废除了,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意识和自主精神。家长和孩子如果以朋友相称,许多父母便会惊奇的发现,以朋友的身份说的一句话往往能胜过十句以家长身份说的话。

用看待他人的目光看待孩子

家长应该便仔细想一想,自己可以容忍朋友,甚至是一个陌生人的不同意见,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孩子有不同的看法呢?有了这种想法,父母就可以逐渐将这种“顶嘴”现象,引入“探讨问题”的轨道上来。

父母应该接受这个现实: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屈从的时代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说服的时代。因此,每一位父亲或母亲都应该以一分为二的眼光对待孩子的“顶嘴”,用说服、引导的方法将其变为家长和孩子的正常交流。

别让孩子吞下早恋的苦果

据调查表明,近年来早恋有年龄下降的趋势。青春期孩子的早恋问题是家庭教育的难点,当孩子陷入早恋的沼泽时,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千万别让孩子吞下早恋的苦果。

一位母亲来到儿童教育咨询中心,向专家道出了自己的苦恼:她的女儿子早恋了,自己想不出正确的处理办法,希望能够得到教育专家的帮助。

这位母亲说:“我女儿今年才13岁,在一所小学上六年级。从前,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5名,可是自从和一位同班男生交上’朋友‘之后,成绩一落千丈,有两门功课竟然不及格。她开始喜欢漂亮的衣服,每天都要洒香水,甚至还要描眼影、涂口红。跟我在一起的时候,无论吃饭还是逛街,她总是谈论和那位男生在一起的’美妙‘时光。

“我曾经多次劝她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和那位同学断绝’恋爱关系‘。女儿不仅不听,而且还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要和他一起远走高飞,永远离开这个家,我恨这个家!!!‘看着三个大大的惊叹号,我自己首先惊呆了。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位母亲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许多父母所要面对或即将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从生理角度还是从心里角度来看,孩子们主要是由于对“性”不了解,因而对异性充满神秘感、好奇心,经不起第一次的感情动荡和心理波动,而导致了早恋。

张某是市重点中学初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过,最近上课老是走神,精神恍惚,沉默寡言。老师发现后找他谈话,他躲躲闪闪,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其实,他自己心里清楚得很,这是因为他与初二的一名女生早恋、并且发生了关系。

一天晚上睡觉时,张某下体有一种白色液体流了出来,平生以来,他从没有过那种飘飘欲仙的快乐。从那以后,张某看到漂亮的女孩子,总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过去从未体验过的性冲动。在这种冲动的驱使下,他千方百计接近那位心仪已久的女同学。女同学经不住他的甜言蜜语,两人关系迅速升温。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两人偷吃了禁果。

不久,女孩的父母知道了女儿的事,找到学校将张某打了一顿。在父母的强迫下,女孩转到另一所学校。张某也因为违法校纪校规而被开除了。

张某本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由于步入青春期后,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且未能及时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帮助,致使这颗“明星”最终陨落了。

早恋不是成熟的恋爱,而且会妨碍青少年的主要任务——学习,因此不宜提倡。那么,家长应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早恋”问题呢?可参考以下方法: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许多孩子的早恋与生活单调、没有目标有关,所以充实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寻找生活的真正意义,就可以转移孩子对“早恋”的注意力。

一位父亲发现儿子谈恋爱,不仅没有斥责,反而比过去更关心儿子了。知道儿子喜欢语文,便鼓励他参加年级朗诵组,还指导儿子写日记。于是,儿子的作文频频出现在班组的墙报上,还被选上班干部。1年后,儿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三,被评为“优秀学习标兵”。学习、集体娱乐活动成了儿子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当初对异性的爱慕心理逐渐淡化、消失了。

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本来就不应该回避“性”问题。由于影视娱乐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孩子发育快,心智也更早熟,他们的性观念、性态度已不同于上一代的传统想法。对于性方面的问题,父母不要等到孩子产生了浓厚的“性”趣,甚至早恋之后,再向孩子进行教育。

父母平时可以利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来谈性,不一定需要刻意安排。比如在下列情况下,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对“性”的认识:

孩子小时候,父母可以利用共浴的时间,自然地和孩子谈起性器官发育,以及如何清洁卫生的问题。

利用观察动、植物的机会,解释生物如何由传递花粉及交配来繁衍生命,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新闻报道有关两性相处、青少年怀孕或强暴事件时,父母可以听听孩子的看法,甚至和孩子一起观看讨论两性关系的节目。

不可将异性友谊和早恋混为一谈

在某重点中学进行的“如何看待异性朋友的友情”的问卷调查中,有50%的人赞同与异性朋友交往。面对同样问题,只有4.3%的父母赞成自己的孩子交异性朋友,反对自己的孩子与异性朋友交往的父母竞达92.7%。

有些父母一提到异性朋友就想到早恋,一想到早恋,便想起性过错和性犯罪,于是谈“恋”色变,恨不得把男女同学们隔离开,老死不相往来。虽然父母们对此战战兢兢,但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起到丝毫的正面影响。一位重点中学高二的女生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大人们总是对这个话题如此敏感,我怀疑他们就是早恋过来的。”

如果您的孩子早恋,请告诉他:“恋爱不是喜欢一个男孩(女孩)就与他(她)在一起。恋爱是一种责任,你现在年纪小,还不能承担这样重大的责任。况且,你们的性格特征还没有完全形成,现在喜欢他(她),说不定将来会讨厌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