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的气场
15315100000010

第10章 充实自己,修炼你的气场(4)

现在是信息过剩的时代,要想逐一过目、处理所有信息,就得消耗你大部分的能量,无暇顾及工作、家务、爱好等。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就会因过度紧张而导致行为反常。这种信息过剩难以处理的环境被称为“超负荷环境”。

人类善忘,书籍也许是科技方面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把荷马、柏拉图、狄更斯、马尔克斯等人的文字送到我们的书房和床边。自从发明了纸张和印刷术以来,死人也可以说话了,可以向千万人说话。英国哲学家培根在1905年曾说:“如果船的发明被认为十分了不起,因为它把财富货物运到各处。那么我们该如何夸奖书籍的发明呢?书像船一样,在时间的大海里航行,使相距遥远的时代能获得前人的智慧、启迪和发明,书籍是人类大部分知识的记录、催化剂和刺激品。”

那么书籍和信息的区别在那里呢?

“书有长久的价值”。当天的报纸可能会进垃圾桶,而当天买到的书籍却安然地立在我们的书架上。诗人庞德说:“文学是历久弥新的新闻。”书是载运知识的工具,越长久存在就越有价值,而信息传播则靠随时作废而愈益发达。

“书是积累的”。一位作家的新作问世使我们想去读他早期的作品,爱因斯坦的著作诱使我们去读牛顿、伽俐略、哥白尼的书。新知识补充旧知识,新信息代替旧信息,就好像是今天的报纸提醒我们昨天的报纸是如何的荒谬或不完善。

“书有焦点”。书报告我们关于某些事物的具体内容。图书馆是按照书的类型编目的,它有系统性,但报纸和广播则大部分只注意何时,而不注意何事,它们报道昨天以来所发生的任何事情。

“书建立传统”。书是建立文明的砖和瓦。我们在发掘古代名著之际充实了我们自己,然后,我们写出更好的书,传给更多的人,更为深刻,更为长久。

当然,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都需要信息。作为公民、消费者,我们需要信息。我们的科学技术人员更需要它,以求赶上时代而不落伍。

因此,问题不在于信息无用,而是在于信息发展太快了,使我们不知所措。更糟糕的是,信息使人上瘾,我们每天都渴望得到它,因此我们不知不觉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阅读了许多无关紧要的东西。

结果,我们这个时代便出现了一种追赶潮流的人叫“赶上时代的人”。他们知道的东西很多,但却愚昧,甚至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这种人也许知道许多国家元首的私人怪僻,明星的行踪,产油国涨价的威胁,但如果涉及到知识的领域,谈及外交政策、经济、政治,他们却茫然无知。

气场的秘密:

读书的最大好处是,获得未知的知识和技巧、接受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休养。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7.不断“充电”,做一位不败将军

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各种工作所需的知识层次也日益升高。如果你知识底子薄,不愿意付出艰苦再去深造,而且还墨守陈规,等待你的就只能是落伍。

首钢一个工人,他只上了小学四年级,当首钢公司引进了一台台计算机时,他才猛然清醒过来,如果再这么迷糊下去,连工人也当不成了。从此他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业余学校考试前,他天天只睡2~3个小时,当然平均每天还得掉几两肉,他在党政干部基础理论班的入学考试中考了第一。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又学文科,又学理科,公司里的所有考试他都参加,别人说他都快学“疯”了。

某钢厂技术供应处50多岁的老处长也自愿报名上了计算机学习班,他说:“我是被迫而学的”。这个被迫当然是为大势所迫。他管辖的供应处下设11个供应站、近百个仓库,每天需要处理近万张单据,再不学计算机行吗?老处长最苦恼的是,年纪大,脑子笨,上课听不懂,也不敢提问,要是别人都听懂了,自己一个劲问,岂不是耽搁了大家的学习时间吗?所以只有下课多问、多学,再累也不能落下课,迟到、落下课程就要被时代落下了。

在经济特区,人们对时代紧迫的感受更加强烈。在深圳开辟为经济特区之后,由于发展建设快速,劳动力不足,从农村招了大批青年工人,离深圳市区14公里的沙河工业区3年就办起20多个电子企业,那些农村青年从拿锄头到拿电烙铁焊收录机零件,而从前的初、高中生实难胜任,而感到对知识的饥渴。他们生产的多是出口产品,国外机型变化快,所以这里不可能长时间做同一种机型。有些青年下班后,骑车到14公里外的深圳电子大学去上课,电子厂阅览室每晚都坐满了来学习的青工。还有的工人干脆要求停薪3个月,去广州科技培训中心学习。

每逢业校报名,工作人员都要忙得半点休息时间都没有,早上8点开始报名,可学生们6点钟就守在门外了。如果碰上下雨,他们宁可打伞、穿雨衣淋上几个小时。下午两点才办理手续,可他们吃罢中午饭就来缠住你了。到了中午12时,下午5时,根本无法下班,还得继续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报名者。有的单位很重视学习;干脆由工会主席带着各种证件来办集体报名手续。可名额实在有限,这就要靠工作人员的那一张嘴去应付了。但青年们的学习热情很令人感动,使人不忍拒绝。

“老师,让我报名吧,我的英语实在应付不了我的工作啊!”“老师,我做梦都想当一名合格的电工,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吧!”假如我们是老师,我们怎么硬得起心肠把这一群求知欲那么旺盛的青年拒之门外呢?可限额已经超过了数倍。只好对他们说,学校没有那么多教材,可他们宁愿借教材去复印;对他们讲没有那么多座位,有人宁愿带上凳子,甚至站在门口听课。于是,班次一增再增,教室一挤再挤,多满足一个人的要求便减轻他们内心的一份歉疚。

这些事例中都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增强自己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力,就要在知识与能力上永远富有竞争力,要在社会变革中,与时俱进,适应生存环境,取得人生成功,就要时刻具有终身坚持学习的信心。

越来越多的职场中人选择“充电”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适应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潮流,无论“穷忙族”还是“富闲人”,都在积极为自身“充电”。据羊城晚报消息,近年来,广东已有上千名私企老板自费到中央党校学习,学政治,学管理,了解经济形势。去中央党校“充电”的人中,既有上财富榜的亿万富豪李兴浩;也有行业领军人物林欣、卢志基等;还有不少后起之秀。这些学员所掌控的企业四分之一属广东百强私营企业。

众多的人们二次进修,缘于“入世”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人们都深刻认识到要与时俱进,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自身素质。有的私企老板去党校还学上了瘾,如志高空调的李兴浩,据他所说,他头一次去党校学习是上世纪的90年代末,当时同去学习的人还凤毛麟角;可是最近他再次造访,发现那里的“学子”已经摩肩接踵。

“充电”是防止知识、能力“折旧”的最有效的办法。现在,人们不止是忙于专业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而且已经开始盛行对口才、人际沟通、心理状态等体现综合素质的“软充电”。

赵莹莹研究生毕业后,被聘入一家规模较大的贸易公司,经过两年多的拼搏就做上了项目部助理。她一向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了领导的信任,一年后又被提升为了总经理助理。在提升后,她感到工作压力明显增大,按理说她研究生毕业学历已经不低,可是真正工作起来有时还真有些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她一直不忘学习,积极总结工作经验,积极进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工作内容也开始扩大范围,从项目管理拓展到了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她清楚,越高的职位必然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有可能获得晋升。所以在工作中她非常注意积累经验,并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人力资源相关课程。后来,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司的人事主管退休离职,赵莹莹不费吹灰之力就补上了这个“缺”。3年之后,她顺利晋升为人力资源总监。

现今社会的人们,面对这种近于残酷的就业竞争压力,大部分职场中人早已经意识到了参加培训、给自己不断充电的重要性。曾在一家IT公司上班的周全,大学刚毕业就来到现在这家公司工作,现在已经工作四年了,可是作为老员工的他,在这次公司进行人才调整中不但没能被提拔,反而被冷落在一边无人问津了。虽然他的技术并没有过时,但是,他失败的致命原因就是他的技术过于单一。这一点周全自己也意识到了,他也明白,自己的确是应该去“充电”了,自己的技术需要更加完善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很快适应公司的调整。本来IT行业的知识更新就非常快,如果自己追不上,一定会被淘汰的。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文凭的时效性也越来越短,面对不断变换的市场,对于每个人的知识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苛刻。要想适应当今社会的生存法则,要想自己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就要学会积极“充电”,不断“充电”,这样才能提高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成为一位不败将军。

气场的秘密:

进一步再学习,已成为当今职场的一种时尚。在做到真正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薄弱环节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能力,即是我们常说的生活中要不断“充电”。只有做到这样,才会持续保持前进的方法、动力。

8.学会利用人脉资源

职场上,有些人走上了职业危机之路,结果就埋怨自己投错了胎,没有出生在豪门,没有可终身显贵的家庭背景。这种想法实为不该,富豪们的财富也是当初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只要你调整好心态,树立好目标,找对职场的策略,也会成为成功人群中的一份子的。比如善于利用人脉资源就是一条不错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