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李禾正在看电视,妈妈走过来对她说:“禾禾,待会要有客人来,你把桌子上的玩具收拾好吧。”李禾很不乐意,继续看电视,并没有理会妈妈的话。过了几分钟,客人来到了家里,这时候妈妈当着客人的面说:“我们家禾禾可能干了,自己的事情总会自己做,自己玩的玩具也会自觉得收拾起来呢。”客人连连夸奖禾禾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只见禾禾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走到桌子旁边,把桌子上的玩具收拾起来了。妈妈发现,从那以后,禾禾玩过玩具后,总会自觉地把玩具收拾起来,再也没让妈妈提醒过。面对孩子的“屡教不改”,妈妈一定不要企图用唠叨的方式把孩子的坏习惯改掉,而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帮孩子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妈妈这样做】
妈妈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一些管理、指教,在对孩子有要求时,妈妈要尽量用简洁的、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指导,让孩子真正明白妈妈的意思,并允许孩子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然后再去做。只是在实行的时候妈妈要多多注意方法。
(1)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状态会不同程度地有所暴露。妈妈这时就要善于把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与他在谈话中的外部表现联系起来,细心观察孩子的神情、言语、注意力和习惯动作的变化等,从而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
(2)学会交流。
当孩子怠惰、不专心读书,妈妈说教无效时,不妨停止语言的劝诫,改为行动,施以适当的处分,让他反省自己的过失。妈妈看到孩子有悔意就不要再过多加以指责。有过亲身教训后,孩子会改进的,妈妈还是少唠叨为妙。因为唠叨不是教育孩子,多半是妈妈为自己的辛劳找平衡。孩子稍大一些,就会看不起经常唠叨的妈妈,这是做妈妈的失败,也是许多妈妈的悲哀。其实,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对孩子的毛病、缺点,找适当的时机,认真而亲切地指出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应当怎样做才好。
(3)不要事事叮嘱。
可以说,妈妈对孩子讲的话虽然多,但有许多话都没有讲到点子上。事无巨细,都反复强调叮嘱,搞得家庭上下不得安宁,大人为孩子不听话而气愤,孩子在繁杂的环境里静不下心来学习。所以,妈妈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一些管理、指教,在对孩子有要求时,妈妈要尽量用简洁的、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指导,让孩子真正明白妈妈的意思,并允许孩子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然后再去做。
(4)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是心理和行为的不成熟个体,妈妈必须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培养。但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是,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总是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所以聪明的妈妈从不会在孩子耳边唠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放手让孩子去做。如果没有做好,也会耐心地帮他分析原因,鼓励他不要灰心,尽力而为。
3.用“身教”力量指导孩子:“妈妈,你怎么闯红灯啊?”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国的孩子智商高,在各类知识性考试中往往是出类拔萃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中国孩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却远远比不上很多外国的孩子,这是一种整体的差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分低能”现象,此种现象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所讲的“鱼”其实就是一种结果,而“渔”却是一种方法,是“捕鱼”的技术。古人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如果妈妈只给孩子“鱼”,孩子虽然能够满足一时的需要,却无法满足一世的需要,而教会孩子“捕鱼”的本领才是妈妈的明智之举。
因此,妈妈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授之以“渔”,而非“鱼”,要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让孩子终身受用。这就像是妈妈给了孩子通往成功的阶梯,孩子只要顺着梯子往前走就行了;相反,孩子就会在人生中走很多冤枉路,而且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地。
教孩子学会“捕鱼”,我们不能狭隘地把它理解为教孩子掌握学习方法,而要拓展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快速、全面地发展。所以,妈妈们在面对孩子生活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千万不要只顾着一味的去批评孩子,更要用自己“身教”的力量去指导孩子,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可是,着急的妈妈总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看到孩子学习成绩退步了,生活上的一些琐碎事情处理的不好,就会忍不住发火动怒。这样看来,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要想改掉追随自己那么长时间的坏毛病都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下就可以纠正过来的。所以,心急的妈妈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定要“淡定”下来,切记盲目发火。
我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这就要求妈妈要帮助孩子改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孩子将来走入社会做好准备。有位知名教育家也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是掌握在孩子的妈妈手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而家庭教育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教育好孩子,妈妈任重而道远。
生活中,妈妈习惯于把教育过程省略为对孩子的说教,而忽视了孩子模仿的天性。妈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些妈妈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自己却不孝敬公婆,这会让孩子感到妈妈光说不练,是个空洞的说教主义者。妈妈不能忽视其本身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知道一个明确指导孩子的实际行动,效果要比一千次的叮咛强得多。
【案例回放】
妈妈从市场上买回来一个菠萝,7岁的亚楠平时只吃过剥好皮的菠萝,从未接触过这样完整的菠萝。因此她被菠萝深深地吸引了,她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
妈妈告诉亚楠:“这是菠萝啊,就是你平时最爱吃的酸酸的、黄色的菠萝。”亚楠准备拿起菠萝一探究竟,可是亚楠的手刚碰到菠萝,就赶紧缩了回去,她对妈妈说:“妈妈,菠萝的皮很刺手,那它怎么吃啊?”
妈妈正想告诉亚楠,可是妈妈转念一想不能就这么简单地告诉亚楠,应该让她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才有利于亚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妈妈告诉亚楠:“妈妈也不知道呢,亚楠去问问《百科全书》吧,然后亚楠再告诉妈妈怎样吃菠萝好吗?”
于是亚楠去翻了一下《百科全书》,过了一会,亚楠跑过来,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知道了。要用刀子把菠萝皮削掉,然后还要用盐水泡一下,这样才好吃。”妈妈很高兴地对亚楠说:“对,亚楠真聪明,可帮了妈妈一个大忙呢,等会儿我们就可以吃到酸甜的菠萝啦。”
如果孩子问什么,妈妈就不假思索的告诉孩子答案,长此以往孩子的大脑就会产生惰性,自己遇到事情也就懒得去动脑思考。亚楠的妈妈用这种方式,使亚楠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妈妈们也要像亚楠的妈妈学习,要从有益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指导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的益处将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罗欢的妈妈平时经常叮嘱罗欢,过马路时要注意,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罗欢也很听妈妈的话,有时候上学都快要迟到了,很着急,但遇到红灯时,一想到妈妈的话,就会耐心等待下去。
有一次,妈妈带着罗欢去公园玩。玩了一天,母子俩都很累,于是坐公交车回家。下了公交车,要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才能到小区,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正赶上红灯。但是妈妈看到路上车辆不多,行人寥寥,便拉着罗欢冲过马路。“妈妈,你怎么闯红灯啊?”罗欢冷不丁地问道。“哦,现在路上又没多少车辆,妈妈带着你呢,没事。要是你自己,你就不能闯红灯了,知道吗?”妈妈如是回答。“恩,知道了。”虽然嘴上答应着妈妈,可是罗欢心里却想着以后车不多的时候,他也要闯红灯,这样还能节省一点儿时间呢。
后来,罗欢就经常闯红灯,有一次正赶上有辆车急转弯,结果罗欢看到车后躲闪不及,被车撞到了,住了一个多月的院才恢复健康。
罗欢的妈妈教育孩子时只停留在了“言传”上,她认为只要不断地向孩子灌输生活常识,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就是教育孩子的全部内容了。但是,从罗欢最后的结果中我们能看出,妈妈教育孩子,不能光说不做,实际行动胜过说教。
【妈妈这样做】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总是千百遍的叮嘱孩子要怎样怎样,但是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妈妈也会越过原则。妈妈以为自己这样做有自己的理由,对孩子也不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其实不然,孩子和妈妈的关系是最为亲近的,而且孩子年龄尚小很多事情根本是不经过思考的,妈妈这样做了,那自然他也会跟着做。如此一来,妈妈苦口婆心的教导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所以,妈妈在生活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身教“去感染孩子,这样会比妈妈叮嘱一百遍的结果要强的多。
(1)“上梁正”,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妈妈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应在生活中做好孩子的榜样。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妈妈只有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熏陶孩子,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妈妈或许能从中得到启发:小螃蟹的妈妈对小螃蟹说:“你们不要横着走,那样太难看,以后要向前走。”小螃蟹说:“我们横着走是跟着妈妈学的,你要是向前走,我们也会向前走。”可见螃蟹妈妈日常的举动已经在小螃蟹心里播下了“横着走”的种子,小螃蟹以后也会像妈妈那样横着走的。
(2)教育孩子,妈妈要言行一致
虽然很多妈妈都知道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但是纵观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妈妈教育孩子更多的还是只重言传,甚至是言行不一。妈妈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言行的一致,不能嘴上说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这对孩子的影响很不好,会轻易地失去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孩子幼小的心灵就像一张张白纸,妈妈想要在这些白纸上画出最美丽的画面,就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时时处处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父母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一番成绩来;要求孩子在思想品德上和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家长自己首先要与邻居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等等。
4.别把你的不诚实“传染”给孩子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妈妈把孩子的诚实给忽略了,甚至因为某些个人私利而责怪孩子的诚实,无形中自己就教会了孩子撒谎。妈妈这样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无所适从,对做人的原则产生疑惑,最终养成撒谎的坏习惯,甚至造成心灵扭曲。
每一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欺骗自己,不要对妈妈有丝毫隐瞒,但是他们往往在孩子面前撒谎,甚至“教唆”孩子去欺骗别人、隐瞒真相。如此一来,孩子最终学会了撒谎。
因此,每个妈妈都应该明白,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远比占一点小便宜重要得多。对于孩子的诚实,妈妈应该给予赏识和赞扬,用赏识留住孩子的纯洁和诚实,培养孩子诚实正直的优秀品质。
相信每个妈妈都曾经一再对孩子说过这些话:“记住,小孩子一定要诚实,不能说谎,妈妈最讨厌孩子说谎。”“要诚实,不说谎”,可以说是每个妈妈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亦是做一个好孩子最基本的条件。
那到底什么是说谎呢?说谎是作弊与欺骗在言语方面的表现。这种欺骗与作弊无论对人对己,都危害很大。
大而言之,直接的或间接的有害于国家民族。比如那些贪官污吏来说吧,就是一种惯于说谎的典型人物。
小而言之,也足以使个人人格破产。第一是损失自尊心,一个人是不能没有自尊心的——人失去自尊心,不看重自己,则自暴自弃,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第二是丧失信用、得不到别人的同情与帮助。从前不是有过一个“牧羊人与狼”的故事吗?当牧羊人第一次说谎,在山岗上大喊“狼来了”的时候,别人听了,连忙跑来替他赶狼,可是他却怡然自得,以为愚弄了别人一次。哪里知道这样一次说谎,竟播下了失信的种子,当真的狼来了,他惊慌失措大喊“狼来了”的时候,人家以为他又在撒谎,不来救他了,而他竟至被狼咬死。
林肯说:“你能欺骗少数的人,你不能欺骗大多数的人;你能欺骗人于一时,你不能欺骗人于永恒。”这句话多么中肯啊。
由此看来,如果妈妈仅仅只是为了一时的私利,而让孩子染上了不诚实的坏习惯,那教育孩子的时候,妈妈又怎能挺直腰板呢?
【案例回放】
案例一
邻居家的自来水哗哗地流着,妈妈正在洗衣服,文文站在水池旁。“妈妈,水表里面的小针不走了!”文文大声对妈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