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沟通的8堂课
15314900000026

第26章 妈妈的苦口婆心,最终是让孩子自立自强(4)

(3)要善于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

先提出任务,再悄悄创造完成任务的条件。例如,学洗衣服时,可以让他洗污渍较少的。最初要保证孩子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再逐渐增加难度,这样才会增加学习自我服务技能的兴趣,而不至于一下子被难倒或再也不听从指挥。

单纯的改善观念当然还不行,关键要落到实处。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要鼓励或间接指导孩子做简单的事,让他们体会到依靠自己双手取得成功的喜悦。不要总是一味代劳,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也许会经历几次失败,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做得很好。

(4)要肯定和鼓励孩子每个小小的进步。

哪怕孩子独立完成一件微不足道的事,父母也要给予鼓励,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如孩子自己洗脏衣服,尽管洗得不怎么干净,但父母也应该说“会自己洗衣服了,真是个好孩子”之类表扬他的话。同时,不失时机地教孩子怎样洗衣服。多给孩子提供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如在学校组织春游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准备什么食物;过节了,要清理房间,可以跟孩子说:“爸爸妈妈跟你来个比赛,看谁的房间整理得漂亮!”这样,引导孩子自己动手,使他们愿意自己劳动,在劳动中无形提高了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

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孩子刚开始动手时,经常会不小心把事情搞糟,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否则就会损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耐心地把动作解释清楚,并做示范,然后再让他练习。

(5)定下一些规则,全家上下一律遵守。

如果孩子依赖、懒惰成性,鼓励或者模范可能都不起作用,这时可以定下一些规则,例如“不洗澡就不准上床”。如果孩子不听劝告,父母可以不理睬他的抗议。确立规则时不要带有责备的语气,也不要重复唠叨,只要以行动来证实就可以了。也可以求助于医生、老师等具有权威性的人。这些人更能使孩子明白自我服务的重要性。如孩子不肯刷牙,可以直接带他到牙医那里,让他看看病人的痛苦。然后让医生告诉孩子,这些病人就是因为小时候不好好刷牙,现在就要补牙、拔牙,还要打针吃药。在孩子认识到“惨痛”的教训时,再教他们如何保养牙齿、如何养成正确的习惯。

身为父母,在孩子需要帮助才能完成某件事情时,父母不给予帮助,这是父母不尽职;然而,当孩子已具备独立完成这件事的能力时,做父母的就应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它。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摔倒了能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他要如何生存呢?如果一个人离开了父母的呵护,他就生活得一塌糊涂,那他怎样去面对激烈的生活竞争呢?

6.让孩子在实践中独立:“妈妈,我真的可以独立生活吗?”

谈到实践,有一种对比发人深省。在历届的奥数考试中,取得前三名成绩的往往是中国孩子。可以说,中国的孩子在考试面前具有非同一般的天赋。可是若论动手能力,中国孩子却大多无法和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孩子相比。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家长重学习,轻实践;重成绩,轻创造。

其实,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让他们经常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实践证明,动手能力强的孩子,独立能力也很强。

看看你的孩子吧,他的独立性如何?是搏击长空的雄鹰还是温室里的花朵?你是否像那母鸡一样,把孩子带在自己翅膀下?

有时候妈妈会过度保护孩子,使得孩子渐渐失去独立的能力。因此不妨试着放手让孩子去做些事情,不仅能够证明他们的成长,也能够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美国一位教育家罗伯特博士曾提出现代幼儿教育的十大目标,其中第一条便是“独立性”。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儿童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因为今天的幼儿长大后将面对的是:急剧的社会变化,迅猛的科技发展,他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其中任何一个“学会”都离不开主体的“独立性”。因此,妈妈培养孩子具备“独立性”,被视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之一。

地球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依其不同的方式存在。儿童时期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萌发时期。一般健康幼儿在三岁前就有意志萌芽,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意愿,如“我要……”“我自己……”。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除了培养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刷牙、穿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还可以让孩子练习一些复杂内容的活动。如收拾玩具、缝扣子、洗碗筷,摆碗筷、桌椅,到不远的地方买东西等。唯有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作为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自始至终贯彻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的妈妈常常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疼爱备至,常常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而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件事情都有长辈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什么事也不会做,什么事也不愿做。长久如此的话,孩子就会习惯让妈妈帮他做所有的事情。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周围的世界,可是当妈妈一厢情愿地包办代替时,就会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什么事情都应该是妈妈做,不需要自己动手做。让孩子学会做“人”,必须从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开始,从而感知生命存在的意义。

【案例回放】

暑假的一天,妈妈问冬冬有没有什么计划,冬冬说他想参加一个夏令营。

“什么样的夏令营?”

“是学校老师推荐的,为期15天,参加的都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有专门的老师带队。”

听了冬冬的话,妈妈问:“你决定去吗?”

冬冬有些迟疑地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们,不知能否在夏令营中独立生活。”这时,妈妈拉住冬冬的手说:“孩子,我知道你的担心,不过你已经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妈妈希望你通过这次夏令营的锻炼,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妈妈,我真的可以独立生活吗?”冬冬还是不自信地问道。

“相信妈妈,也要相信你自己。”

……

两个星期后,经过这次夏令营的独立训练,冬冬变得成熟了很多,不但能够帮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不少,可以说夏令营活动让他受益匪浅。

【妈妈这样做】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我们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孩子,多给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进而产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性格、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自我责任感,并进一步感悟生命的意义。另外,在教养过程中应积极发现、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才能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从小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要青少年成长为一株迎风而立的大树,而不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小草,所以要在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经过锤炼,学会独立生存!

(1)放手让孩子参与实践。

现在许多孩子的实践能力差,就是因为妈妈太爱孩子了,处处都护着孩子,甚至代办了孩子生活的一切。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妈妈应该对孩子放手,让孩子多参与社会实践,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以免让孩子长大以后无所适从。

(2)多给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

妈妈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适时给孩子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当孩子在动手做某件事的时候,妈妈应耐心地在一旁指导,让孩子细细地体味实践。

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妈妈可以经常让孩子做一些手工,包括画图、剪贴、泥工折纸等,这些手工操作能促进孩子手的协调能力。当孩子在做这些手工的时候,妈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不断激发孩子的兴趣。当发现孩子有不正确的操作时,妈妈应及时予以纠正。

对于孩子来说,做家务也许是最好的实践。妈妈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实践的空间,多给孩子分配一些家务,让孩子锻炼自己,养成生活即实践的品质。比如,妈妈可以让孩子管理日常生活用水量、用电量、家庭日常开支,或参与到家庭事务的决策当中等。

(3)妈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妈妈要明白,孩子的人生之路最终还是要他们自己去走,身为妈妈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只有让他们学会为自己服务才能为他人服务;也要让孩子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的道理。只有离开妈妈的怀抱,才能锻炼出苍鹰的矫健翅膀,翱翔于天空之中。

通过讲名人轶事等方式,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的小手也能做许多大事。要激发孩子自我服务的兴趣,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关注孩子,而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活动自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妈妈不要从中间插手,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过程中不要提出任何建议。要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妈妈与孩子之间可以尝试以朋友方式相处,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们才敢大胆地去尝试。

(4)定下一些规则,全家上下一律遵守。

如果孩子依赖、懒惰成性,鼓励或者模范可能都不起作用,这时可以定下一些规则,例如“不洗澡就不准上床”。如果孩子不听劝告,妈妈可以不理睬他的抗议。确立规则时不要带有责备的语气,也不要重复唠叨,只要以行动来证实就可以了。也可以求助于医生、老师等具有权威性的人。这些人更能使孩子明白自我服务的重要性。如孩子不肯刷牙,可以直接带他到牙医那里,让他看看病人的痛苦。然后让医生告诉孩子,这些病人就是因为小时候不好好刷牙,现在就要补牙、拔牙,还要打针吃药。在孩子认识到“惨痛”的教训时,再教他们如何保养牙齿、如何养成正确的习惯。

身为妈妈,在孩子需要帮助才能完成某件事情时,妈妈不给予帮助,这是妈妈不尽职;然而,当孩子已具备独立完成这件事的能力时,做妈妈的就应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它。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摔倒了能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他要如何生存呢?如果一个人离开了妈妈的呵护,他就生活得一塌糊涂,那他怎样去面对激烈的生活竞争呢?

是妈妈的“溺爱”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与其让孩子长大后因什么都不会而自卑,还不如现在就改变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