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肯定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赏识,而赏识则是一门教育艺术,当然了作为教育而言的话,赏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他人的努力,而不是聪明。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了一世的命运。因为聪明与漂亮都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后天的、应该给予肯定的。
在人生的旅程中,聪明的人,常常在最后变笨了,而笨的人,却常常在最后变聪明了。遇到寒冷酷热,聪明的人逃开了;笨的人亲身尝试,却意外的在寒冷酷热中成长。笨的人逐渐认识到: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努力。
聪明毕竟是一种个人资源,从大人到孩子,人们都会为自己拥有这一资源而自信和自豪。所以,孩子都愿意别人夸他聪明,甚至很多孩子为了得到“聪明”的头衔,常常在同伴面前装作不怎么努力的样子,但是回到家里却拼命的学习,从而保证好的成绩。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都形成一种错觉,以为聪明一学就会,样样都会,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成绩,所以争相效尤,导致很多孩子都不努力学习。
所以,妈妈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肯定他们的努力!
无数事实证明,最终取得成绩的人,往往是那些非常努力和勤奋的人。天资聪慧固然有益于成功,但如果缺少努力,就会像我国古代的神童方仲永一样,最终一事无成。对于妈妈而言,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比一味赞扬他们的聪明更重要。
许多发明家、科学家和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来自不懈的奋斗。那些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考上了名牌学校、在运动会上拿到了名次、在文艺演出中获得奖项、在国际比赛中拿了金牌、在某一领域产生了重大发明……的人,也都是付出了持续的努力、坚持几年甚至一二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例如,科学家庄纳思·思克正是通过200次的试验,才制出了小儿麻痹症的疫苗。当有人问他如何看待前面200次失败时,他说:“在我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过200次的失败。在我的家庭里,我们从来不认为自己做过的任何事情是失败的。我们所关心的是,我们通过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学到了什么知识。如果没有前面200次的经验,就不会得到第201次的成功。”
上述事例表明,人的天分是需要的,但没有人只凭天分获得了成功。有了天分,孩子则需要用勤奋把它变为才能。当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时,不要把这个成绩归功于孩子的先天优势,而是把关注点集中在孩子的后天努力上。应该告诉他:“成绩真不错,这都是你努力学习的结果!”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了一件事情的时候,妈妈应该这样赏识和赞扬他:“真是个努力的好孩子!”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进步时,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作为妈妈,都应该说:“孩子,你比以前进步多了,继续努力,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有人在对微软亚洲研究院最优秀的科学家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80%是来自中国中小城镇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读书是进入大城市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正是这种比大城市的孩子更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欲望,驱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读书。让他们今天可以闯入首都北京,在中关村希格玛大厦世界一流企业的研究机构中拥有自己的位置。
【案例回放】
蒙蒙学做事时,总是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为此,父母非常苦恼。蒙蒙上小学了,当父母认为他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蒙蒙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一张数学测验的试卷,上面被老师画满了红色的勾勾。
“这是你的卷子吗?”妈妈吃惊地问。
“当然是我的。上面有我的名字啊!”蒙蒙自豪地说。
“蒙蒙真不错,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妈妈问。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有许多地方听不懂。下课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时,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蒙蒙高兴地对妈妈说。
听了蒙蒙的话,妈妈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好学和努力。
【妈妈这样做】
如果一个人只是“想要”卓越,“想要”达到目标,而不是“一定要”卓越,“一定要”达到目标,那他十有八九还是无法卓越,无法达到目标。“想要”和“一定要”是有本质区别的。只是“想要”的人,他今天想一下,一个星期想一下,一个月想一下,一年想一下,这样他就不会去行动。即使行动,也不是持续的行动,或者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这样的人是难以卓越、难以取得成功的。而“一定要”的人,则是时时想、天天想、年年想,想尽一切办法。他们每日甚至每时都在努力,都在做与实现愿望有关的事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他们都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战胜困难、解决问题。
“一定要”成功的人经常让自己处于一种背水一战、不成功不行、没有退路的状态下。这时,他们的潜力往往就会被激发出来,就可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天才出于勤奋”,如果没有勤奋,再聪明的天分,再好的学习条件,也不可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做妈妈的,一定要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让美好的理想化作日复一日的具体行动,并在行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目标。
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呢?
(1)对孩子循循善诱。
孩子的意志和毅力总是不如成人,为了让孩子养成勤奋的习惯,父母不妨采用循循善诱的办法——就是有步骤地引导孩子去学习。循循善诱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注意培养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基本功,比如一定的知识面;二是要注意适时教育,引导孩子勤奋学习要抓住孩子有学习欲望的时候;三是要注意适量,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不能越过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围;四是父母态度要平和,引导孩子勤奋学习应该怀有一种平常心,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2)对孩子的要求要根据孩子的表现而提升。
孩子总是比较容易满足于当前的成绩,在取得成绩后容易不思进取。这时候,父母应该及时根据孩子的表现而提出高一点的要求,让孩子永远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3)通过劳动促使孩子勤奋。
勤奋不仅表现在学习,更表现在工作和劳动上。当孩子走上社会后,他的勤奋就直接表现在工作中。因此,父母要有从小就通过劳动来培养孩子勤奋工作的好习惯。
首先,父母要树立勤奋工作的榜样,许多时候,父母会做一些艰辛的工作,例如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地从事体力劳动,做一些又脏又累的活等。如果父母咬紧牙关,认真地去做这些事,孩子也会学到父母的这种勤奋。
其次,父母可以在家庭中设立劳动付费项目,比如拖地1角、收拾自己的房间5角、洗碗1元等。同时,告诉孩子要零花钱就得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挣,如果孩子想要更多的零花钱,他就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干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懂得,只有努力干活才可以有收获,懒惰的人是什么也得不到的。这样,等孩子长大后,他就能够勤奋地工作了。
(4)用立志激励孩子勤奋。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如果孩子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他就能够用这个志向去激励自己勤奋,从而实现自己的志向。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志向,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志向,然后指导孩子树立志向,并向着志向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