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纠结 不抱怨 不生气
15314600000051

第51章 不斗气,生气不如争气(1)

俗话说:“佛争一口香,人争一口气”。每个人都希望被人重视、受人尊重、受人欢迎,但有时又难免被人嘲弄、受人侮辱、被人排挤,生活给了我们快乐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伤痛的体验。而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人生。生气不如争气,斗气不如斗志。智者只斗志不斗气,甚至根本不斗,不与人斗,只跟自己斗。

1.要善于和自己较劲

一个优秀的人总善于和自己较劲,永不满足。这种永不满足的性格能够激励你不断取得成功。激励你从弱者变成强者,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失败走向成功。

有一位名叫汤姆的人,毕业后去了纽约,找了一份好工作,又娶了一位好太太,生活非常美满。一次他的大学同学到纽约出差,顺便去看他。他带着同学到大饭店去用餐。他的同学对他说:“都是老同学了,随便找个地方吃点就行了。”他看出来老同学的意思,怕这里消费不起,便说道:“我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到这个地方来对你我都有好处。你只有到这个地方来,才能知道自己的包里钱少,你才能知道什么是有钱人来的地方,你才会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如果你只是去中等饭店,永远也不会有这种想法。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这里的常客。”

这些话有一定的道理,人只有不满足自己的现状,才会产生出动力,去改变自己。如果满足自己已经取得的现状,你就不会有所成就了。

美国某路公司总经理,年轻时是一个三等列车上的工人,周薪只有12美元。有一个老工人对他说:“你不要以为做了列车工人,就觉得了不起。告诉你,你想当车长,还得好几年呢。到那时,你才可以趾高气扬,享受一周100美元的待遇。”没想到这位年轻人满不在乎地说:“你以为我做了车长就满足了吗?我还准备做公司的总经理呢!”正因为这位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最终实现了他的愿望。

社会竞争日趋剧烈,工作情形日益复杂,所以你必须要充分地思考工作,接受充分的工作训练以提高你的技能,来应对公司的变化。如果你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那么,你不仅不能使自己的命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可能会使你在不远的将来无法生存。在当今社会,任何人都不敢满足现,每个人都必须勤奋努力,这样才能适应公司要求,实现工作目的。

不满足于现状,不为眼前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这就是进取心。只有不满足才能继续奋斗,只有不骄傲才能看清方向。做到了这两点,人生的成功就不难实现。只要你留意,你就会发现,每一个成功者都有着勇往直前,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心。可以说,他们没有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大多数人都表示要继续努力。这就是一种进取心,是推动人们进行创造的动力。

不满足的进取心,是你实现目标不可少的要素,它会使你进步,使你受到注意而且会给你带来不断成功的机会。不满足现状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对于一个有进取心的人来说,即使屡遭失败但仍旧十分努力。因为,只有能克服不可思议的障碍及巨大的失望的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不满足是工作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你就能够克服所有的困难,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改变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不满足的品格正是敢于和自己较劲的体现。

2.适当冒险+勇气=成功

世界上没有一件可以完全确定或保证的事。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他们的区别并不在于能力或意见的好坏,而是在于雄心勃勃的决心、适当冒险的个性与采取行动的勇气。

在众多的读者眼里,梁凤仪只是香港一位著名的财经小说作者而已。

其实,对梁凤仪来说,写作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在她的名片上我们会发现:“作家”只是其中的一个“头衔”。年过半百的她居然身兼不下20个社会职务,实在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大忙人。

梁凤仪,在生活中扮演着作家、商人、太太三种不同“角色”,写作只占去她每天很少的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还要协助丈夫管理广告、证券、房地产生意。同时,她还是一个家庭主妇。在如此众多的“俗务”中,很难想像她居然每年还能写两三部小说。那么,那些作品又是怎样写出来的呢?“上天是很公平的,每天给你24小时,给我也24小时,那么我少玩两个小时,少睡两个钟头,写作的时间不就有啦。”原来是从“少玩”和“少睡”中挤出来的。

无论是写作还是经商,梁凤仪都称得上是“功德圆满”,家庭生活也很和睦,夫妻恩爱,儿子孝顺,快乐似乎总是围绕在她的身边。然而,集各种“宠爱”于一身的梁凤仪,同样有着人生的遗憾和情感的创伤。

梁凤仪所有小说的封面题字都出自同一人之手。他就是何文汇——梁凤仪的前夫。

梁凤仪与何文汇初识是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戏剧沙龙中,互生爱慕的两人结束恋爱阶段,步人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何文汇前往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梁凤仪随夫同往。到伦敦后,梁凤仪成为一个纯粹的家庭主妇,每日在家打扫房间、买菜、做饭,过了一段恬静安适、波澜不惊的日子。

时间一长,有雄心的梁凤仪发现了这种平静的家庭生活中隐藏着危机。

当时,梁凤仪受聘于香港佳艺电视台,任编剧及戏剧制作人。制作出了一些受人欢迎的节目。同时,在工作之余,颇有一点雄心的她成立了香港第一家“菲佣介绍公司”。虽说公司没赚很多钱,但在香港却造成很大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引起了新鸿基证券集团董事局的注意。

新鸿基的老板冯景禧是香港华资金融王国的当家人。他亲自向梁凤仪发出邀请,聘请梁凤仪到新鸿基集团任高级职员,主管公关部门及广告部门。从此,梁凤仪正式踏入了香港财经界。她从零开始,勤奋学习,很快便成为冯景禧手下最受重用的几员干将之一。

而就在梁凤仪在财经界大展宏图之际,她的婚姻生活却亮起了红灯。因为何文汇远在美国任教,对为了事业冷落家庭的梁凤仪越来越不满。梁凤仪在伤心和困惑之后,作出了痛苦的抉择,只好离女昏。

“无可奈何花落去”,梁凤仪和何文汇的离婚,理智而坦然。梁凤仪说:“感情的长存与关系的结束可以在互不抵触下处理。既然没有办法,就让我们接吻来分离。”

梁凤仪和何文汇君子式地分手后,至今还保持着君子式的交往。何文汇的书法功底不薄,所以后来梁凤仪成了著名作家之后,她大多数作品的书名题字,都出自何文汇之手。

梁凤仪甚至还把这些题字裱起来,放在镜框里面,挂满了她的工作室。

这种爱情观对女性读者而言,当有一定的裨益,那是智者的风范啊!

“男女从来没有平等过,除非女人不再爱男人,不再需要男人,又除非男人自愿把身边的女人抬高。”梁凤仪如是说,在她的心目中,男人是高大的。

香港联合交易所是由当时的“金银”、“九龙”、“远东”、“香港”四家华资证券交易所合并而成的,成为香港惟一的股票买卖场所。缘于以前梁凤仪在金融方面的业绩,联交所便盛情邀她回港工作。从这以后,她认识了一个人,一个很重要的人,一个再一次改变她的生活、使她重新焕发了青春的人。

这个人就是当时任香港联合交易所董事会副主席、现任中国国务院港事顾问、香港立法局议员、香港永固纸业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黄宜弘先生。

在到联合交易所工作之前,梁凤仪对黄宜弘早有耳闻。

黄先生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有才学和魄力的人。他自幼在美国留学,先后获得了法学和计算机两个博士学位,堪称社会精英。

此后,梁凤仪在工作的同时,对写作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她拿起了笔,一开始,她写散文,在好几家报纸开有专栏。当时《明报》连载她的散文,需要取一个栏目的名称。梁凤仪便去找《明报>;当时的董事长金庸先生。金庸对梁凤仪的到来十分高兴,二话没说,略加沉吟,便在宣纸上写下了:“勤+缘”。

“勤+缘”系列散文在读者中反响极佳,又进一步膨胀了她的雄心。写着写着,梁凤仪觉得不过瘾,便打算写小说了。1989年4月,梁凤仪第一部小说《尽在不言中》横空出世,为她以后的“财经系列小说”开了个好头。此后,梁凤仪开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系统地创作起小说来了。

1990年,梁凤仪写出了《醉红尘》等6部长篇小说。1991年,梁凤仪更上一层楼,一口气出版了《花帜》等一系列作品。当时的香港刮起了一阵不小的“梁旋风”。当时,梁凤仪的财经小说发行量特别大,出她书的出版商都赚了钱。梁凤仪雄心勃勃地想,自己的小说如此受欢迎,如此能创造经济效益,为什么不自办出版社呢?说干就干,她亲任董事长和总经理,香港“勤+缘”出版社成立了。

梁凤仪真是好运连连,她的“勤+缘”出版社在获得了很大的声誉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效益。仅仅在建社的一年半以后,“勤+缘”出版社便收回了“八位数字”的投资,并在两年以后,一跃而成为香港3家营业额最高的出版社之一。

有雄心成大事者的勇气并不是赳赳莽夫,而是大智大勇。他们敢想、敢做、敢拼搏,成功没有理由不属于他们。

3.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有些人心里常这样想:“我现在的生活充满喜悦和满足,往后要怎么做才能维持目前的这种状态呢?”

这些人对现状心满意足,一心一意想要继续维持下去。然而,“想要维持现状”这种观念是采取“守”的态度,终究会演变成消极的态度,而失去以前所拥有的积极、前进的动力,成长便会停顿。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没有什么动力的人,他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当你将一块砖头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你会注意到它不会有任何变化。然而,如果你观察一个珊瑚虫,就会发现珊瑚虫在慢慢地生长变化。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珊瑚虫是活的,砖头是死的。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去上海出差,顺便去看望了他的一个大学同学。他的这个同学毕业后去了上海,找了份好工作,又娶了位好太太,生活得很好。这个同学带他到锦江饭店去用餐。同学虽不缺钱,但也没到可以随便去锦江饭店的份。所以,他对那位同学说:“都是老同学了,随便找个地方吃点算了。”同学看出了他的意思,便说道:“我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到这地方来对你对我都有好处。”他不解地问:“为什么?”同学说:“你只有到这地方来,你才知道自己口袋的钱少,才知道哪里是有钱人来的地方,你才会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如果你总去小吃店就永远也不会有这种想法,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这里的常客。”

这个人的话你是否深有感触,他的话不一定对,但他那种不以现状为目的的生活态度却是值得学习的。

英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曾是伦敦《泰晤士报》的老板莱斯勒夫爵士,在刚进入该报时他不满足于90英镑周薪的待遇,也不满足于人人称羡的《伦敦晚报》,最后当《每日邮报》已为他所有的时候,他还妄想取得《泰晤士报》,不过最后他终于实现了他的目标。

他一直看不起生平无大志的人,他曾对一个服务刚满三个月的助理编辑说:“你满意你现在的职位吗?你满足你现在每周50英镑的周薪吗?”当那位职员踌躇满志,答复已觉得满意的时候,他马上把那人开除了,并很失望地说:“你应了解,我不希望我的手下以每周50英镑的薪金即已满足,而终止他前途的发展。”

平凡的人之所以平凡,就是因为他太容易享受眼前而不求进取,一旦得到舒适安逸的位置,便混吃等死。这样,他一生只会盲目地工作,挣取勉强温饱的薪金,以静待死神的光临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怕因为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所以竭力抑制自己的欲望,推卸自己的责任。

至于追求成功的人,那就绝不相同了,他会尽力寻求不满足的地方,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作为改进的突破口。不文过饰非,不自炫己长,经常反省自己,绝不放纵,也绝不躲闪。

增加欲望,是进步的先决条件,唯有不自我满足的人才能不故步自封,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成功的路。

美国某铁路公司总经理,年轻时在铁路沿线上做三等列车管理制动机的工人,周薪只有12美元。有一位资深的工人对他说:“你不要以为做了管制动机的工人,便趾高气扬,我告诉你,起码要在四五年后,你才会升做车长呢!那时你还得小心翼翼,以免被开除,如此才可安度周薪100美元的一生。”可是他却冷冷地答道:“你以为我做了车长,就满足了吗?我还准备做铁路公司的总经理呢!”

不要只看到眼前。好还要求更好,时时努力超越自己,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人生。做人不创新、不前进、不长大、不发展,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要时刻记着: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4.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养生

现代社会择业竞争如此的激烈,我们要想生存,就要树立起学习终身制的习惯,争取一专多能,多元化发展,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一个人如果掌握多方面的才能,就可以适应任何情况,不管社会怎么变化,都会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现代社会择业中,我们只有树立起学习终身制的观念,争取一专多能,多元化发展,一是为了谋生,适应这个社会,二是为了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