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让婚姻喘口气
15314200000020

第20章 搞好“双边”关系(1)

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生活圈的融合。你妈他爸,你弟他姐,你朋他友,稍有不慎,一种不愉之波,侵袭着二人的温馨世界,波击着二人情感。

1.婆媳要互“容”

婆婆能够放下自己的架子,接受媳妇的“教育”;媳妇也能认真地听一听婆婆的建议。相互教育,共同完善,这样婆媳关系才能更好。

美国心理学家朱蒂丝·巴威克在《过渡时期》中写道:一个人越是信任这种关系,他就全觉得在这种关系中改变自己是一件可以应付裕如的事。

婆媳关系,首先应该是一种信任的关系。而这种信任也应该是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前提下,即对对方的生活习性看得非常透彻。婆婆和媳妇都能做到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良本性。

婆婆能够放下自己的架子,接受媳妇的“教育”;媳妇也能认真地听一听婆婆的建议。相互教育,共同完善,这样婆媳关系才能更好。

婆婆和媳妇,如果想很好地生活在一起,就要依赖于双方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还要互相信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互爱之心。这就要求婆媳在家中能做到以下点:

(1)与对方成为朋友

不论婆婆还是媳妇,当其中一个人想要和对方有着平等关系的时候,朋友的意义便产生了。婆媳之间若像朋友一样,互相信任,互相照顾,彼此都愿意听对方说话,并善于发现对方的优良品质。这样婆媳关系便会好起来。

要做到婆媳如朋友,最难的就是婆婆,她首先要做到礼贤下士,不要以婆婆的高位自居,这样才有可能使媳妇放下内心戒备。所以,那些在生活中经常指责和嘲笑媳妇的婆婆,一定要知道这是导致婆媳不和的致命因素。

(2)双方都把注意力放在生存中的要事上

在生活中,很多婆媳吵架,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芝麻小事,也有的是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蝇头小利。实际上,她们中都也不愿意接受对方对自己一些琐事的责难。

婆媳之间不应该挑剔这些无足轻重的事,而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善意和责任感的事物上。婆婆不要总盯着媳妇饭桌上的吃相,媳妇也不要总觉得婆婆唠叨。

一位很成功的媳妇说:看电视时,我很喜欢看经典电影和电视剧,而婆婆却并不喜欢看。她却在电视节目开始的时候,老早就坐在电视前看起国内一些不负责的人拍的电影电视片,而且看得津津有味。每当我被这些噪音弄得要发狂的时候,我就想起婆婆在很多方面是那么通情达理,对我都很好。既然她想看这些片子,就让她看吧。这样一想,我的心情就平静下来。

(3)劝说要温和

婆媳关系相处得好,是一点一滴得来的;相处得糟糕,也是一点一滴形成的。所以婆婆和媳妇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说话要尽量做到温和,并考虑到对方的接受能力。

(4)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婆媳无论哪一方,都要相信将心比心的说法。当你要求别人对你好时,你自己首先要对人家好。“你不打人,人家也不打你。”正是这个道理。作为婆婆,要培养媳妇的善心和勤俭,自己就要首先证明自己具有善心和勤俭。

(5)不要害怕和拒绝改变自己

社会在不断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电在不断地改变:所以不论婆婆或媳妇,都不要害怕自己为对方做的某些改变,不要认为这些改变是做出了牺牲,其实这只不过是你对生活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也证明你自己是适应生活的。

在家庭中,婆婆和媳妇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真正在心里信任对方,诚心诚意帮助对方,为了很好地生存,为了家庭的和睦气氛,双方都精诚合作。

2.亲戚远来香,婆媳宜早分家

婆媳分开住,使彼此之间能够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使双方都会格外尊重。

罗曼·罗兰说:一朝别离,爱人身上的魔力就加强了,我们心中则记得爱人身上最宝贵的部分。

他在这里说的是夫妻关系,意思就是说如果夫妻二人天天缠绕在一起,双方都会因过分熟悉而生厌倦,但一经离别,使双方之间有了身体和心理上的距离,情爱之火便又熊熊燃起。

夫妻关系如此,婆媳之间的关系亦然。因为婆婆和媳妇与夫与妻之间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双方都没有血缘关系。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靠的都是类似友谊的亲情。

所以,若想在婆媳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就要在新娘过门以后,婆媳关系正相处很好的情况下,马上分家另住,使婆婆与媳妇之间出现一定的距离。“亲戚远来香”,这是使婆婆媳妇保持彼此好感的一种最好办法。

婆媳分开住,使彼此之间能够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使双方对对方都会格外尊重。另外,分开以后,婆婆一般很少会因为家庭琐事,去用自己自以为是的经验去干涉媳妇的内政。

如果媳妇在与婆婆一起住时很好,或者婆婆对儿媳妇很温和很尊重,那么分开住以后,双方会因为经常不见面而互相挂念。一旦见面,双方都会非常热情,将很多好听的话说给对方听,却极力避免语无伦次。

没有分家另住的婆媳就不同了,她们刚刚住在一起的时候,能够互相谦让。两个人抢着做家务。时间一长,便“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双方因太接近、太熟悉而把对方都看得仔仔细细。双方说话都不再经过大脑考虑,而是什么露骨的话事过来就说,这样自然产生出腻味和丑陋来。

在生活中,婆婆总有一种娶个媳妇端汤送水、洗衣做饭,把自己替出来,并能侍候自己的心理。媳妇在娘家时娇生惯养,当然不愿意屈居人下。何况现代女性多数都有一种“各有一片屋顶,各享自己天空”的愿望,当然不会心甘情愿和婆婆住在一起,何况还要做“丫环”。

婆媳同住在一起,还可能在身体以及环境上造成互相看轻的心态,因为同住一起,婆媳二人每天都有大部分时间面对着对方不雅的一面,所以,对对方的好感会因此减少。

现在,婆媳分开住,已经是当代家庭的必然走向。即使是那些家中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只有老父老母的家庭,父母有生活能力的情况下,也要分开居住。这样家庭中才会有良好的婆媳关系。

3.异性之花更灿烂

一个活生生的人,对生活的兴趣不可能只局限在十几平方米的家庭里,因为这个幸福的内涵再丰富,也包容不下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能看到一张面孔,只能了解一种思想,那他最终不是要成为一个愚人了么?

男人有男人的苦恼,女人有女人的烦心事,而在夫妻双方看来,这种苦恼可能是多余的,甚至可能是不能容忍的。不被理解的思想和情绪,在夫妻之外有时都可找到理解的空间。有些话,她可能不便对你直说,而需要转一个弯子让别人转给你。你既找到了的她的心病,又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男人与女人都需要异性朋友。到底男人和女人,谁更需要交往与友谊?

关于这个问题,就现有的研究材料而言,可以肯定地认为:男人和女人都需要交往与友谊。女人们要求的朋友是忠诚的、可信赖的,支持感情的源泉是可靠的;男人要求的朋友,则是亲切的、协作的,能够控制自己,无论同性还是异性。

某校某班学生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一片嬉笑吵闹,杯盘狼藉,“惨不忍睹”。第二次,男女合席,男生彬彬有礼,你谦我让,大有君子风度;女生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韵。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所谓“异性效应”。

在生活中,人们不仅要结交同性朋友,还要结交异性朋友,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性格变得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比较深刻丰富,意志比较坚毅刚强,风度比较优雅大方,自制力也比较强;而在同性朋友的圈子里,人的气质、性格、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就受到局限。

当然,结交异性朋友不仅是应该的,也是我们内心的一种需要,有一位男士吐露了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心理。

与有知识、有修养的女士交往,我感到很快活。我平日沉默寡言,但一旦与这种女士在一起时,有说不完的话,有些正在酝酿的、埋藏心底的苦闷、羞于启齿的梦想,常会在交谈投机时,情不自禁透露给她们。我发现异性之间的沟通比同性之间要容易得多。

但已婚男子与女士接触,即使不存在任何暧昧的成分,也是要冒风险的。纵然你对旁人的指指点点视而不见,对外面的风言风语充耳不闻,老婆的嫉妒和管制你却不能不介意。

女性也喜欢交往几个异性朋友。一位颇有成就的女编辑说:与男性交朋友,对自己事业成功有许多好处。自己有什么困难总喜欢找异性朋友诉说,每次都能得到恰当的关怀与真诚的建议。男性朋友思路比较开阔,对女朋友没有嫉妒心。

每当我有所成就时,兴高采烈地祝贺的往往是男朋友们,他们最能由衷地分享我成功的喜悦。

这就是前面提到“异性效应”,即男女两性相处,很少有冲突,而且能密切合作,形成温馨、和谐的氛围。

在知觉方面,女性的触觉、痛觉更敏感,在听觉上也优于男性。而男性对视觉更敏感,难怪他们对异性的外貌那么在意。国外的研究表明:女性偏重于形象思维,男性侧重于抽象思维,他们在判断问题时有较强的逻辑性,能够客观地理解事物本质。

在社会生活中,男子的社会角色更倾向于理智、现实和进取精神,他们遇事有主见、善决断,也较豁达,但往往很粗心,对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细节不在意。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更注重具体的事务,她们观察细致,能注意到事情的细枝末节,与男性相比她们有依赖性,显得有些胆小怕事,但她们更具同情心,由于感情丰富,所以更能体贴、关心他人。

人们常说,一个好女人是一所好学校,其实,一个好的异性朋友何止是一所学校,还是一个好的心理诊所,一个加油站。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很多同事,都和她交往甚深,友谊甚笃,也有几位迷恋她,但居里夫人总是很恰当地处理友情与爱情之间的关系,惟独约里奥·居里成为她钟情的终生爱人。那几位没有得到居里夫人芳心的同事不但衷心地为他们祝福,而且为居里夫人对他们的坦诚相待而感到宽慰。在事业上,他们一如既往地彼此支持、讨论。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也有他们的功劳。夏衍在回忆录中曾说到,他有许多知心朋友、莫逆之交,其中包括白杨、秦怡、张瑞芳、杨沫这些著名的女演员、女作家,从她们身上,他得到很多在同性朋友中无法得到的财富。

的确,异性友谊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纯洁的异性友谊是人类美好心灵的闪光和陶冶,它像一支神奇的彩笔,能将人生描绘得更加美丽和多彩。“无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都不能替代无比亲密的友谊。”

普希金的诗句难道不适用于异性朋友的结交吗?

同性的友谊很容易被认可,异性的友谊却布满荆棘。异性朋友要忍受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飞短流长,承担一定的心理重负。

我们在结交异性朋友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距离意识。友谊与爱情是相通的。异性间的友谊再向前发展就会变成爱情,所以,从友谊到爱情只差半步。那么,男女间不想成为恋人时,如何使友谊恒温呢?这就得有一定的距离意识,即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同时还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

一般说来,没有适当的气氛和理由即与陌生的异性交往,是不礼貌的。所谓适当的气氛,是指男女交往应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结合起来,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使之“理由化”,自然而坦率地进行交往。同时,这种正常的交往,最好在公开场合进行,即通过集体活动进行。单独交往,尤其避开人们监督的交往,是不适合的。所谓相对的空间,是指男女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不要冒犯各自的“私人空间圈”。

美国人类学教授爱德·霍尔对人的空间做了研究,他认为,一定的距离表明一定的关系。一般说,相隔十几英寸是密谈、调情或亲密的私人谈话的距离。在这样的近距离,人们不仅仅靠言词,还要靠体肤的接触、气味和体热的传递来交流感情和信息。谁都能感觉到对方的呼吸有多快以及对方皮肤色泽和肌理的变化等。

霍尔认为,1.5—2.5英尺的距离是“个人距离”,即“私人空间距离”,妻子可以舒适地待在她丈夫的“私人空间圈”内,如果别的女人试图这样做,她就会感到极不舒服。

霍尔的研究还认为,4—7英尺是近的“社交距离”,在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般以这样的距离站着进行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