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鬼谷子·三十六计:一本书读懂兵书三绝
15227000000040

第40章 三十六计(9)

【评析】

敌人的势力强大,将帅明智有谋略,对这样的敌人,我们不能抗衡,只得暂时向它屈服、应付它。向敌人屈服、侍奉或讨好强敌的方法有三种。最下策是割让土地,就像战国时六国向秦国所做的那样,这只能扩大敌人的势力。下策是用金钱珠宝、绫罗绸缎去讨好敌人,就像宋朝对辽、金纳岁币一样,这样做必然会增加敌人的财富。只有用美人计,才可以消磨敌军将帅的意志,使他的体质日渐虚弱,并可以增加下属对他的怨恨情绪。

例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便进献美女西施和贵重珠宝,以取悦夫差,让他贪图享受,丧失警惕,后来越国终于灭掉吴国,转败为胜。其实,美人计的用法多种多样,有时候所谓的“美人”也许并不存在,而只是存在于口头之上。刘邦手下陈平就特别善于使用美人计。汉高祖刘邦建国初年讨伐匈奴,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陈平献计,让人带着金银财宝秘密到匈奴单于的王后阏氏处,对她说:“汉朝有姿色倾国倾城的美女,刘邦现在被围困,没有办法,为了摆脱困境,打算把他献给单于。现在已经派人去京城迎娶,单于见了这个貌美无双的美女,必然十分宠爱。这样,单于就会慢慢疏远你,你就不会得到宠幸。不如趁着美女还没有到来,你想办法让刘邦逃脱,这样美女也就不用送过来了,你的地位也就保住了。”阏氏听后果然很害怕,就劝说单于解除围困,放了刘邦军队一马。在这个战例中,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美女存在。

还有一个关于汉代谋士陈平的例子。在楚汉荥阳之战时,刘邦在荥阳城中,项羽军队把荥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刘邦的军队都没有粮食吃了,可以说是危在旦夕。陈平就让城内两千多女子穿上军装,在晚上让她们从东门出去,楚军以为是刘邦的军队,就四面合击;同时,刘邦手下的将军纪信装扮成刘邦模样,乘坐汉王车驾,驰赴楚营,说是粮食没有了,要投降项羽。楚军信以为真,都跑到城东门围观。刘邦趁此机会率领数十人从西门成功逃跑。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虚者虚之[1],疑中生疑;刚柔之际[2],奇而复奇。

【注释】

[1]虚者虚之: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我方空虚的实际情况,第二个“虚”为动词,使……空虚,让……空虚。虚者虚之,即我方本来就空虚,那就让这种空虚的情况表现得更加空虚。

[2]刚柔之际:语出《周易·解卦》。意思是在敌刚我柔、敌众我寡这一力量对比悬殊的关键时刻。

【译文】

我方势力本来就已经空虚,不足以对抗敌人;但是在敌人面前更要显得空虚。这样,就会使得本来就生疑的敌人更加怀疑我方有埋伏。在这种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关键时刻,就会使得本来就变幻莫测、翻云覆雨的战场情况更加奇象环生。

【按语】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诸葛而后,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焕死,河西汹惧。以张守珪为瓜州刺史,领余众,方复筑州城。版干裁立,敌又暴至。略无守御之具。城中相顾失色,莫有斗志。守珪曰:“彼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敌疑城中有备,不敢攻而退。又如齐祖珽为北徐州刺史,至州,会有陈寇百姓多反。珽不关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坐街巷,禁断行人。鸡犬不乱鸣吠。贼无所见闻,不测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设警备。珽复令大叫,鼓噪聒天,贼大惊,登时走散。

【评析】

在我方没有足够能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方城内空虚,这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便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用兵必须虚虚实实,本来空虚就表现得更加空虚,这样人们就怀疑实际上不空虚;本来我方实力强盛,就把这种强盛显扬出来,敌人反而觉得这种强盛并不真实。兵法上的虚实变换,没有固定的模式。虚中有虚,自从诸葛亮运用之后,就代不乏人。公元727年,唐玄宗时,吐蕃人攻陷了瓜州,当时的守将王君焕战死,当地人民大受震动,惊慌失措。张守珪代王君焕为刺史,率领残兵作继续斗争。正当他率领民众修复上次被吐蕃攻毁的城墙时,敌人又来进攻。这时城墙刚刚开始修,根本不能发挥作用。城中将士和百姓都面面相觑、大惊失色,斗志全消。张守珪说:“现在敌众我寡,上次战役的创伤还没有平复,不能够以弓箭和滚木雷石和他们相对抗,因此,我们应当用权谋战胜敌人。”于是他下令在城头上摆下筵席,与众将士一起喝酒作乐,大家都表现出很欢乐的样子。吐蕃人看到这种情况,以为城内已经设下伏兵,就不敢攻打,自行撤退。公元573年,南北朝时期,北齐的祖珽担任南徐州刺史,他刚到任所,就遇上南朝的陈国大举入侵,当地老百姓也趁此机会造反。祖珽下令打开城门,不让士兵不到城头上去,而是在城内街巷中静静坐着。街上不允许有人来回走动,鸡犬等动物也不出声。整座城静悄悄,南朝军队听不到一丝声息,见不到任何迹象,就认为人都逃走了,只剩下一座空城,就不再戒备。这时祖珽让手下士兵大声呐喊,士卒的呐喊声和锣鼓声震天响。南朝军队大吃一惊,立刻纷纷逃散。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疑中之疑[1]。比之自内,不自失也[2]。

【注释】

[1]疑中之疑:第一个“疑”指敌人的疑心、怀疑,第二个“疑”指我方故布疑阵。疑中之疑,在敌人疑心的战局中再设另一个疑阵。

[2]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周易·比卦》,意指因为敌人内部有援助我方的,在敌方有我方之内应,所以取得胜利几乎是万无一失。

【译文】

在敌人起疑心的战局里,顺势再设下一个疑阵,并把自己的内应安排到敌人那里,这样我军外攻有在敌方的内应帮忙,就会取得胜利。

【按语】

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田单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如周瑜利用曹操间谍,以间其将,亦疑中之疑之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