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让你受益一生的88个心理学定律
15214100000006

第6章 摆脱负面症结,做自己的主人(3)

据心理学家分析宋阳属于高功能型自闭症患者,通过培养,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自闭症患者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其家庭成员都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并及时地给予他们帮助。

当他们长大,离开学校的时候,仍不能放松对他们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和成年的自闭症患者开发智力,是急需推进的社会工作。

焦虑症:是什么让你不快乐

刘楠和丈夫结婚有一年了。丈夫平时因为工作需要应酬比较多,经常半夜带着酒气回家,因此她总担心丈夫会出轨。后来,她发现丈夫与单位的一位女同事交往频繁,便大吵大嚷,丈夫再三向她解释,她仍疑虑重重。之后,她还请了一位私家侦探,调查丈夫的行踪。虽然并没有发现丈夫有越轨行为,但她仍然不放心,整日胡思乱想,心神不宁,后来渐至失眠、头晕、注意力分散,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她自己也非常苦恼,明知道是自己疑心太重,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有时甚至彻夜不眠,对丈夫也很苛刻,经常乱发脾气,无理取闹,要求丈夫百依百顺,否则就大吵大闹。无法忍受自己的刘楠最后走进了心理诊所,希望能够通过治疗摆脱困扰。

经过细心观察,心理医生认为刘楠意识清晰,但在整个叙述过程中她眉头紧锁,搓手顿足,语言重复唆,并伴随着一定的妄想,不能保持心态平和,最后甚至声泪俱下,反复讲着自己的烦躁心理,害怕丈夫做对不起自己的事。根据刘楠以上的情况和其在生活中的表现,心理医生初步诊断其患有轻度焦虑症。

偶尔的焦虑是很正常的,这并不等于焦虑症。就像是一位职员上班还有十几分钟就迟到了,现在路上还堵着车,而恰好昨天单位领导刚刚强调了要严整考勤纪律,这时候他焦躁、着急、坐立不安,属于正常的现象,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如果一个人平白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原因就焦急、紧张和恐惧,并且总是感觉将要有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自己却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这种情况就可以称之为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人们对焦虑症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对引起焦虑症的原因做了大量研究,但直到现在,确切的病因仍未明了。后来,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发表的观点认为:焦虑症是由于内心过度不平衡的冲突造成的,冲突的来源是自我不能在本我(指欲望和本能)和超我(指良心和道德)之间保持良好平衡的结果,原因是自我太弱而道德标准要求又过高,不能适当地压抑来自本我的本能冲动,于是以焦虑的形式显现出来。此外,童年的一些心理体验被长期压抑在潜意识中,一旦受特殊际遇激发出来,就成了意识中的焦虑。

那么,焦虑症能治好吗?这也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关于这点,心理医生给人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治疗焦虑症。首先要乐天知命,不攀比,不嫉妒,知足常乐。其次是要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不可大喜大悲,要心宽豁达,凡事想得开,使自己的主观思想能够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其实轻微焦虑症,完全可以依靠个人的努力来消除。当开始焦虑时,要意识到这是自己的焦虑心理在作怪,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理由或客观情况的不如意来掩饰它的存在。

焦虑症在各个国家都十分常见,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焦虑症的发病年龄大多在16~40岁,20岁左右发病率较高,老人及儿童也常有焦虑症发生。我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焦虑症患病率为1.48%。

可以说,焦虑症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周围,挥散不去,使我们无所防备,甚至习以为常。

同时,它又像寄生虫,不断地吞噬着我们的健康和快乐。它用悲观、抑郁、恐惧和怀疑来过滤掉我们生活中所有的温馨时刻,把一切幸福从我们身边剥离。

恋物癖:难以抵挡的尴尬诱惑

重庆某大学的女生宿舍连续发生失窃案,丢失的全都是女生的内衣、内裤之类的小件衣物。保卫部门于是布置人员蹲点潜伏,终于抓获了偷窃者——某系一个大一的男生。在该生的柜子和抽屉里还找出几十件女生的内衣、内裤。据他交代,他一看见女性的内衣、内裤就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忍不住想拿来抚弄、摸玩,从中得到满足和快感,有时还一边抚玩一边手淫。学校在给予该生批评教育后,还请了心理学家对该生进行诊断治疗。

心理医生了解到,该生自幼性格孤僻、拘谨,自尊心极强且比较敏感。父母是农民,没有对他进行过性教育。据该生所说,中学时上体育课,有些女同学会以“不方便”或“不舒服”为由而不上体育课,有些懂一点的男生说是因为“例假”或“月经”来了。他觉得很神秘也很好奇,隐约觉得与女生的某种秘密有关。后来,一次他路过女生宿舍时,看到路旁晒着的女生内衣、内裤,心里突然产生了要弄个明白的冲动,于是顺手取走一条三角裤,回到家里偷偷观察,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从那以后他在好几个地方偷过女生的内衣、内裤。每次偷窃和摸弄女性衣物都给他带来无法比拟的满足感。事后他也曾后悔、自责过,知道这种行为不光彩,也知道偷盗是违法的,他甚至在日记里狠狠地骂了自己一通。但冲动一来,又无法控制了。到了大学之后,他的行为也没中断过,直至被抓住。

心理医生在分析了基本情况之后,确认该男生为恋物癖患者。恋物癖是一种因对社会适应不良而造成的变态人格。上例中这名学生的行为特点是以异性穿戴、使用过的衣物、用品为满足性欲的对象,通过接触这些物品来引起性兴奋和性满足。恋物癖者几乎仅见于男性,他们对直接接触女性身体的、带有特殊气味的或给人以特殊触觉的物品,如女性内衣、内裤、文胸、丝袜、头发等尤为嗜好。他们为了满足自己不正常的心理及习性,不惜以非法手段盗取这些物品。恋物癖患者平时大都比较内向、不好说话、拘谨,但品行良好,无其他劣迹或流氓行为,在学习和工作中往往还是成绩优秀者。尽管偷窃女性物品这种行为会扰乱社会治安,可能给他们带来法律的制裁和声名狼藉的危险,但他们仍然难以克制自己的行为,甚至屡次被抓获后仍故态复萌,因而内心经常处于矛盾、自责、痛苦、忧郁、自卑和孤独之中。

关于恋物癖的产生原因,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一种习惯的结果。大部分患者的病因都与性经历和环境影响有关,如果最初性兴奋出现时偶然接触到某种物品,此后又经过几次反复接触,便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甚至有时只有一次深刻的印象便可造成心理上的“依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青春期。曾有一个案例就是有一男青年在地上躺着,一位风韵十足的少妇将一只脚放在他身上,这一偶然的动作竟激发起他的性欲,后来此男子成了一个终身的恋足癖者。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中学阶段,男女接触较少,这样便使他们将自身的性冲动向一些异性特有的象征物发泄。

起初或许他们只是偶然得到异性的物品引起了性兴奋,时日一久便成为一种习惯。三是由性心理发育异常所导致的。该症患者一般都具有性心理异常的特点,他们在潜意识中多有对自己生殖器的担忧,害怕被阉割,从而促使某些人去寻找更安全、更容易获得的性行为对象,或形成把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及饰物当作性器官的认识,以缓解内心的不安。四是缺乏一定的性知识。好奇和意识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是形成恋物癖的原因。

恋物癖患者一定要有矫正自己异常行为的决心和信心,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难以启齿而自卑、逃避。要加强道德修养,主动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少接触易引起性冲动的物品,少看带有色情内容的影视节目。恋物癖患者一般没有反社会、不合作、攻击他人或偏执等严重的人格异常,大多都是愿意接受治疗的。因此,患者的家人、朋友、老师都应该耐心疏导和教育他们,让他们重新认识性,学习性知识,了解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反应,认识恋物癖行为对社会、对自身所造成的危害,教导他们如何建立正常的两性间的关系。如果能与一个理解、体贴他的女性确立正常的恋爱关系,这对矫治患者的恋物癖会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