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让你受益一生的88个心理学定律
15214100000032

第32章 构建真正的富足人生(2)

我们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面对那些经常遇到的问题,总会下意识地重复着现成的思考方向和行为模式,以至于产生了思想上的惯性,不由自主地依靠既有的经验,按固定套路去考虑问题,不愿意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更不愿意去创新,去另辟捷径。虽然这种固有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成熟性,能够缩短和简化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顺利和便捷地处理某类事情,但与此同时,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容易使人盲目地遵循特定经验和习惯,放弃一些捷径和更优方案,这就在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妨碍了问题的解决。而且长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去思考问题,不仅容易使人厌烦,还更容易削弱人的创造能力,影响潜能的发挥。

日本日立公司在北海道有一家专门制造电风扇的工厂,由于产品结构单一,销路一直不好,连年亏损。

有一天,该工厂的经理见当地有很多农民靠塑料大棚种植农作物,而每个大棚都需要换气用的风扇,因此就自作主张生产换气扇。

一日,日立的总裁来这里考察,看见如此“不务正业”的现象,就问是怎么回事,该经理很巧妙地回答:这也是电风扇啊!总裁也没太在意。结果若干年过去了,该工厂一跃成为日本唯一一家专营各类工业用风扇的大型厂家。

我们最该关注的不是自己到底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这些工作带来了多少成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绩效。如果沿着一个错误的方向,总是走着从前的老路,那只会白努力。只有找到新的方向和思路,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有一年的市场预测表明,该年的苹果将供大于求,苹果的价格会因此大幅度下跌。这使得众多的苹果经销商暗暗叫苦,他们似乎都已断定自己必将蒙受损失。可是就在大家为即将到来的损失长吁短叹时,聪明的A先生却想出了绝招。按照他的想法:如果在苹果上增加“祝福”的功能,即在苹果上印着表示喜庆与祝福的字样,如“喜”字、“福”字,就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于是,当苹果还长在树上的时候,他就把提前剪好的纸样贴在了苹果朝阳的那面,由于贴了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也就在苹果上留下了痕迹,比如贴的是“寿”字,苹果上就有一个清晰的“寿”字。由于这样领先于人的创意,使得他的苹果在市面上脱颖而出。结果,他理所当然地在该年度的苹果大战中独领风骚,赚了一笔大钱。

转眼到了第二年,他的创意别人也学会了,但仍然是他的苹果卖得最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次他又想了一个更妙的点子,原来,他早已将他的苹果一袋袋装好,袋子里那些有字的苹果总能组成一句甜美的祝福,如“万寿无疆”“幸福美满”“中秋愉快”等。就这样,人们再度慕名而至,纷纷购买他的苹果作为礼品送人。

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前所未见的,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创新,转变思维。

当在生活和工作中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顿时,不能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的努力,而应该换一种方式,另辟蹊径,以便能更灵活,更有效率地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格雷欣法则:分清好钱与坏钱之间的区别

如果有这样的两位面包师:一位做的面包松软香甜,馅料十足;另一位做的面包则干硬、粗糙,缺斤少两,馅料的味道也不好,但价钱却比第一位的低一半,你认为哪一位师傅的面包会大卖呢?

答案并不一定是第一位。原因是什么呢?这就要引出格雷欣法则。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所使用的货币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纸币,而是用金属打造的铸币。铸币与纸币不同的是,它本身就具有价值,即其所采用的金属的价值,而它的面值又与它本身的价值(重量和成色)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便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铸造的时候,不能保证每一个铸币的重量和成色都是相同的;二是在长时间的流通使用中,一定会因磨损而导致铸币的耗损。

这样一来,相同面值的货币,其真实价值就会不同了。也就是说,重量轻、成色差的劣币,其实际价值就会相对低于重量足、成色好的良币。于是,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便会被普遍收藏起来,并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法定面值的劣币就在市场上独当一面了。

16世纪时,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爵士发现了这个现象,并将它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后人也称它为格雷欣法则。它所指明的就是:优秀的并不总能战胜卑劣的,好的也并不一定能打败差的。在现实生活中,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规则也会有失灵的时候。

假设有一个二手车交易市场,里面的车虽然表面上都差不多,但实际的质量却存在很大差别。

卖主对自己车的质量都很清楚,而买主则没办法知道车的真实状况。假设汽车的质量由好到坏分布是比较均匀的,质量最好的可以卖到50万元,那么,买主会愿意出多少钱买一辆他不清楚状况的车呢?一般,大多数人的出价是25万元。那么,卖方会同意成交吗?显然,价值50万元的“好车”的主人是不会将车在这个市场上出售的。由此一来,整个市场便进入了恶性循环,直到买主发现有一半的车退出了市场后,他们就会判断剩下的都是中等质量以下的车了。于是,买主的出价就会降至15万元,而卖主对此的反应是再次将价值高于15万元的车退出市场。由此下去,市场上的“好车”就会越来越少,最终被质量较差的车驱逐出市场。这样一来,也导致了这个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瓦解。

在这里,人们做出的都是“逆向选择”,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同样的情况在人才市场上也大量存在着。应聘者往往比雇主更清楚自身的实力,假设市场上有两个应聘者—“高效者”和“低能者”,两个人都积极地向雇主传递自己实力很强的信息,尤其是“低能者”想尽办法把自己伪装成一个“高效者”。这时候,毕业院校的知名度和教育程度就成为一种较为客观的衡量工具。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会认为那些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要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更有能力,也更聪明。然而实际上,高学历并不能代表着高能力,名牌大学有时候也会出现“低能者”,但是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雇主们只能相信学历和院校所传递的信息了。这样,就把一些“良币”

驱逐出境了。

意大利的一位著名作家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一个人人都在偷窃的国家里,唯一不去偷窃的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被攻击的目标。”仔细想想,不难理解。就像在一群白兔之间突然多出一只灰兔,就会被大家看作异类,驱逐出境。这位博士也正是如此,虽然他很有能力,但因为没能“融入”大家,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才被解雇。我们不禁很遗憾,这么优秀的人才,却偏偏做了格雷欣法则中的“良币”,被淘汰出局。可有些时候现实就是如此,劣未必会败,优也不一定能胜;插队的人总是能捷足先登,排队的人总是最后才被挤上车;不受贿、贪污的人只能受排挤,吃力不讨好,即使不干涉他人想要独善其身也是很困难的。可以说,社会中,违背“优胜劣汰”的例子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