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让你受益一生的88个心理学定律
15214100000029

第29章 高效能人是怎样炼成的(1)

职场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这里有每个人终生的必修课。有的人可以顺利毕业,有的人成绩平平,有的人则迟迟毕不了业。职场有其潜规则,如果你对这些潜规则一无所知,是很难从这所大学毕业的。本章为读者揭示的这些心理法则,可以很好地帮助职场人士了解职场潜规则,这也是每位职场人士的制胜之道。

职业倦怠:要清楚你在为自己工作

在上班族中间存在着一个怪现象,很多人过一个周末就过“懒了”,到了周一该上班的时间,仍旧懒洋洋的,提不起一点精神来,毫无工作的激情可言。这样一来,工作效率更是无从谈起。倘若休个长假,这样的情况就会更加严重。例如,春节长假过后,很多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调节过来,让自己进入到工作状态。

以上这种现象,归结到心理学上就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上班恐惧症,就是由于对上班的目的认识不够清晰。

上班恐惧症是职场心理学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它主要表现为上班前不想去上班,或者是上班的第一天无法安定下来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总是感到心中焦躁不安,无法集中精力。

李志健在一家外企工作,他日常的工作就是到全国各地开发客户。公司每个季度都会给他们制订销售任务,因此,要想在公司里有晋升的机会,完成任务是首要的条件。

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得到更多的酬劳,李志健平时总是东奔西走,这样一来,他就总感觉自己缺乏睡眠。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在酒桌上说道:“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推掉一切应酬,好好地睡上几天几夜。”

这一愿望,终于在春节七天长假的时候有望实现。李志健打定主意,在这七天的时间里他拒绝任何应酬,要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补充睡眠。于是,整个春节期间,他关掉了自己的一切通信工具,只是提前通过电子邮件转达了自己的祝福和心愿。

一觉醒来,李志健发现已是年初一的下午,可是他仍然觉得自己的双眼睁不开,于是没过几分钟他又昏沉沉地睡着了。醒来时,已是夜幕降临,于是起床美美地饱餐了团圆饭。吃完饭,陪家人看了一会电视。可是还不到22点,李志健又发现自己浑身无力,于是又钻进了被窝。第二天,他仍旧是睡到了自然醒。

春节过后,李志健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似乎一年的疲劳也在这几天统统被消解掉了。

李志健想,春节一过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可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上班的前一天,他仍旧感到自己四肢疲乏,关节酸痛,精神似乎也不太好,就好像还没有做好预热工作的运动员,觉得马上比赛未免太仓促。结果到了上班的时间,李志健仍旧是昏昏沉沉的,打不起丝毫的精神来。

李志健的情况,就是职场心理学中的上班恐惧症。主要是由于平时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人们会形成一种应急机制,身体会相应地建立与之匹配的运作模式,而假期则把原来已经形成的模式打破。长假过后,身体的运作模式仍处于休息状态。因此,当“肉体”重新回到工作中的紧急状态时,“精神”却还在休息状态,以至于精神状态无法马上进入战备的状态。一旦发现自己有“上班恐惧症”的迹象,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其周期一般为3~5天。给自己的身心几天缓冲的时间,就会慢慢地适应过来。

上班恐惧症是造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只要大家懂得适当调控,仍旧可以避免。

除此之外,在工作中无法准确地为自己定位,是造成职业倦怠的另一主要因素。一些刚刚走出校园、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总是认为,“老板给我多少薪金,我就会做多少工作”,一旦发现自己的薪金跟自己的付出不吻合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了剥削。存在这种心理的年轻人,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在为谁工作。要知道,薪金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但工作的意义,并不完全是为了薪金,一个人的技能总是在工作中得到检验和大幅度的提高,一个人的交际能力更是在工作中才能得到提高,还有无比珍贵的工作经验,以及良好品格的建立等,无一不与工作有关。

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今天的事情只为自己而做,今天的工作也只为自己而做。工作,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维持生计。一份可以激发自己斗志的工作,跟一份无法调动自己积极性的工作,对一个人有着非常不同的影响。但世界上并不存在对于你来说一无是处的一份工作。一份工作,只要你投入,你坚持,就会有回报。因此,你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以及对待工作的方式,而不是工作本身。

瀑布心理效应:管好自己的嘴巴

瀑布心理效应,指的是信息发出者的心理比较平静,但引起了接受信息的人的心里不平静,导致其态度、行为发生变化。这种心理现象像极了大自然中的瀑布。瀑布从高山飞流直下,其源头并没有那么汹涌,而是非常平静,只有当瀑布遇到某一峡谷时方会一泻千里。

瀑布心理效应提醒我们,交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分寸,千万不要信口开河。

很多话,或许是自己不经意间地流露,但传到对方的耳朵里,却发生了变化。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因此,交际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给自己的嘴巴安排一个“哨兵”,否则情况就会很糟糕,甚至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史记》中记载着一个这样的故事,平原君赵胜的邻居中有一个瘸子。一天,平原君的小妾正站在临街的阁楼上,此时恰巧瘸子一瘸一拐地到井台去打水。平原君的小妾正闲来无事,看到井台上打水的瘸子觉得非常好笑,于是就大声讥笑了一番。

小妾的话大大地伤害了瘸子的自尊心,他感到自己简直就是受了奇耻大辱。于是他找到平原君,并要求平原君杀了这个小妾,以示他尊重士子而鄙夷女色。

平原君闻讯犹豫不决,瘸子见状后说道:“士可杀不可辱。我不过是有些残疾,就遭受你的小妾无端的讽刺、讥笑,倘若您不为我做主,士子们就会认为你重色而轻士,从而就会离你而去。”

平原君恍然醒悟,毅然下令处死了那个说话没有分寸的小妾,而且亲自向瘸子道歉。

平原君的小妾正是因为说话没有分寸而招来了杀身之祸。古往今来,由于一言不慎而引来杀身之祸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在社交场合,注意说话的分寸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为了顺利地展开自己的社交圈,让自己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就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轻易地触犯别人,要避免由于自己一句不当的闲话而引起强烈的瀑布心理效应。古话说:“言多必失。”在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为了不冒犯到别人,千万不要妄下雌雄,一定要掌握说话的分寸和注意谈话的禁忌。

你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句不经意的话,明明你不是这个意思,对方却听出了这个意思。这样一来,误会产生了,而且是越描越黑,搞得你有口难辩,因此只好是听之任之。倘若对方是你非常熟知的朋友,他或许过段时间就会谅解你的无心之过,但如果对方是你的上级、客户或是同事,那么你不经意间的一句无意的话,就很有可能让自己损失一笔生意,甚至丢掉一份工作,还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一位新员工在中午午休的时间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张经理。张经理今年40岁,但看起来比较老相。他非常介意别人提及他的年龄,因此办公室的员工们从不在他面前谈论年龄的问题。

新员工初来乍到,为了跟领导套近乎,于是夸张经理看起来很年轻。张经理听后,饶有兴趣地问道:“那你看我今年有多大?”

新员工胸有成竹地说:“您也就刚50岁吧。”张经理尴尬地笑了笑,一旁的同事们表情怪怪地摇了摇头。“那我猜的年龄跟您的实际年龄差几岁?”“10岁。”同事们回答说。“啊?您看起来真的很年轻,说您60岁了我还真不相信。”新员工兴奋地说道。

张经理拂袖而去,同事们面面相觑。不多久,这名新员工就被开除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该员工一句看似无足轻重的话,却击中了张经理的软肋。无论该员工说出这句话时心理是多么的平静,但是他的话却引起了张经理心理上的轩然大波。于是,开除他也就没那么大惊小怪了。

为了避免自己的一句闲话引起别人强烈的瀑布心理效应,在谈话之前,一定要处处小心,步步留神,在没有了解对方的性格、习惯、禁忌前,千万不要信口雌雄。那些容易引起对方误会、反感的话题,一定要非常谨慎。

交流的初衷,是为了让对方了解自己,而非制造误会。说话不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社交能力,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涵养。会说话的人,总是能为自己赢得好人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为自己铺出一条康庄大道。

青蛙效应:身在职场,不进则退

青蛙效应,指的是把一只青蛙直接扔进开水里,它会因感受到开水烫灼的巨大痛苦而奋力一跳,从而跃出水面,获得重生的机会。而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青蛙由于已经慢慢适应了惬意的水温,而变得麻木起来。于是,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它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最终,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青蛙效应,讲的正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无论是青蛙,还是其他的生物,都对舒适有着过低的免疫力。因此,人们经常说“温室里的玫瑰更容易死亡”。过于舒适的环境,不是安乐的温床,而是导致衰亡的险滩。

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中有着大约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是凶残的野狼。有了野狼的追杀,鹿就必须不停地奔跑。为了这些鹿的安全,美国总统曾在1906年颁布法令,进行一场除狼行动。

直至1930年,累计枪杀了野狼六千多只,野狼在这里一度绝迹。于是,鹿开始在这里无忧无患地休养生息。不久,鹿的数量就惊人地由原先仅有的四千多头增长到十万余头。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开始出现大批量的鹿死亡,直至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鹿的数量骤然下降到8000头,且病弱者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