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百事通
15204300000022

第22章 清清爽爽——科学坐月子(15)

产后颈背酸痛

有的产妇在哺乳后,常感到颈背有些酸痛,随着喂奶时间的延长,症状愈加明显,此谓哺乳性颈背酸痛症。因此,产妇要及时纠正自己哺乳时的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哺乳;在给宝宝喂奶的过程中,可以间断性地做头往后仰、颈向左右转动的动作;夜间不要长时间单侧睡觉和哺乳,以减少颈背肌肉、韧带的紧张与疲劳。

平时注意适当地锻炼或活动。同时要加强营养,必要时可进行自我按摩,以改善颈背部血液循环。另外,还要注意颈背部的保暖,夏天避免电风扇的风直接吹头颈部。

产后腰酸背痛的原因

引起新妈妈产后腰酸背痛的原因是,怀孕后期身体为了平衡骨盆腔中宝宝的重量,上半身就会往后仰,腰椎与形成骨盆腔后壁的髂骨之间的角度,就变得越来越大,脊椎四周肌肉拉力方向也跟着改变所致。

此外,产后缺钙、体重暴增、喂奶及睡眠姿势不当、劳累过度也容易引起腰背疼,新妈妈要多加注意。

产后腰酸背痛的护理

让腰背肌肉得到适当的休息,是缓解产后腰酸背痛最好的复原方法。因为肌肉在疼痛时会释放出一种疼痛物质继续刺激四周的组织,引起血管及肌肉的收缩,造成新的疼痛,若得不到好的照顾就会恶性循环,一直疼痛下去。

所以,新妈妈不要过早久站和久坐,更不要过早劳动和负重,而应尽可能地多利用时间平躺,以使脊椎四周支撑身体直立的肌肉减少负担。如果长期腰酸背痛无法缓解,可采用推拿、理疗等方法治疗。

此外,新妈妈平时可多做以下小动作,用以防治腰酸背痛:

仰卧,平躺在床上,双膝弯曲,靠向自己胸部,用双手抱住双膝,慢慢地用力,尽量地贴近自己胸部,维持此姿两秒钟,再恢复平躺。

正坐在椅子上,双腿分开,双手放松置于两膝间,身体向前弯曲并摸到地板,然后立即恢复端坐姿式,要注意,恢复坐姿要快,往下弯腰动作要慢慢地来。

很多产后腰痛的病人都有一个习惯:睡软床。产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妈妈要尽量睡硬板床,可以在床上加一个不超过10厘米厚的薄垫子。

专家点拨

产后骨盆痛

分娩可导致骨盆的损伤,引起骨盆痛。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骨盆损伤:

耻骨联合分离

自然分娩后,耻骨联合分离是产科最常见的骨盆损伤,耻骨联合分离多表现为耻骨联合部持续疼痛、按压痛,走路时两侧髋关节活动,使分离的两侧耻骨上下活动,产生剪切力,引起疼痛加重。

防治方法是:产后以侧卧和仰卧位置相交替,也可用宽布带缠绕骨盆部以减轻疼痛,促进愈合。症状较重的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帆布兜带悬吊或骨盆夹板,一般休息一个半月后,症状就会消失。产后6~8周若有持续症状,应尽早就医治疗。

耻骨软骨炎

耻骨联合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引起无菌性炎症,多表现为阴阜区不红不肿,但觉得疼痛,疼痛时向大腿内侧放射,站立行走、髋关节内旋时疼痛加重。

在治疗上应多注意休息,必要时服些消炎止痛的药物,如阿斯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等温和性药物。此外,新妈妈在坐卧时,应避免对不适处产生压力的姿势,尽量采取舒适的体位。另外,在睡眠时,要采取侧卧位,并勤翻身。

尾骨受伤

主要症状是骶尾部疼痛,仰卧、坐位时疼痛更加明显。排便时粪块压迫,也可引起疼痛加重,新妈妈往往怕解大便,造成便秘。

对于这种情况,新妈妈在仰卧和坐卧时应在疼痛部位垫一个气圈,或改为侧卧位,坐狭长的凳子,使这个部位落空,均可减轻症状。注意适当多饮水,服些润滑通便的药物,如麻仁丸、液状石蜡之类,2~3周症状即可消失。

产后盆腔静脉曲张

盆腔静脉曲张是指盆腔内长期淤血,血管壁弹性消失,血流不畅,静脉怒张弯曲的一种病变。由于盆腔淤血,可引起下腹疼痛,恶露多,白带增多,并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出现痔疮等。

造成盆腔淤血的原因很多,如产后久蹲、久站、久坐,长期便秘,休息不当,盆腔血管复旧不良等,但最主要的是由于妊娠期子宫长大,压迫盆腔血管,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淤血。

防治该病的方法,除外界和人为因素外,应做好产后调养,加强腹肌、盆底肌肉和下肢肌肉的锻炼。还要注意卧床休息,并随时变换体位,避免过度劳累,保证排便正常。

经医生确诊为盆腔淤血后,可经常按摩腹部,用手在下腹部画圈按摩,同时在尾骶部进行上下反复按摩。每日2次,每次10~15遍。

产后静脉栓塞

新妈妈产后不久,容易发生静脉栓塞病,而且以下肢发生静脉栓塞最为常见,还可发生于口腔静脉、肠系膜静脉、肾静脉、卵巢静脉及肺静脉等。深静脉栓塞是围产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应引起警惕。

产后第一周是栓塞的多发期,及早注意预防静脉栓塞为上策。

产后新妈妈应尽早下床活动,并进行适量运动;防止或及时纠正便秘;有咳嗽或气喘时应积极治愈,以减轻静脉压力。

此外,每天晨起后,先做一些活动脚趾头的运动,然后动动脚并抵住床边压压,再左右移动;条件允许时可把双腿抬起放在桌子上;久站时要注意不时地调整姿势,让身体的重心轮流地放在两条腿上;睡眠时特别是夜间,用枕头将脚垫得略高一些,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顺畅回流,减轻静脉曲张。

产后四肢肿痛

当人体内的水分失去了代谢功能的“帮助”,就会产生堆积、泛滥的现象,造成脸部、头部、四肢或全身的水肿现象。传统观念认为产后水肿是因产后退水不够彻底,或是吃了含盐分的食物所致,所以严禁新妈妈喝水。西医主张不必严格限水,但食物要清淡,不可太咸,同时食用补品要适当,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而发生水肿。

产后手脚关节痛的原因

新妈妈在分娩后,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其结果会导致关节囊及其附近的韧带出现张力下降而引起关节松弛,加上分娩时消耗大量的体力,耗伤气血,使筋脉失养。此时若从事过多家务劳动,或接触冷水,或抱宝宝时间过长,都可能会使关节、肌腱、韧带负担过重,引起手脚关节痛。此外,因机体钙质缺乏也会导致大腿抽筋及手脚麻木疼痛。

产后手脚关节痛的防治

因受凉引起者,可局部热敷或理疗(超短波、光疗、离子透入等)。局部热敷方法:将小毛巾放在热水中浸湿拧干,放在所需要热敷的部位,然后盖上干毛巾或棉垫,以保持热度。敷布的温度以不感觉烫、能耐受为宜。

因机体钙质缺乏者,可适当补充钙剂,并注意每天摄入富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及海产品等。

此外,也可按压穴位治疗,手臂麻木者取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按压,手法应由轻到重,患者有电麻传导感,并向手指尖放射为有效;脚腿麻木可取足三里、三阴交位,每穴按压3~5分钟。

要知道哦

为避免和减轻产后各种疼痛,新妈妈应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并适当运动,还要注意身体保暖和饮食的营养均衡。

产后用药要慎重

乳腺是药物的排泄器官之一,多数药物在乳汁中的含量极微,对宝宝的影响不大。但也有部分药物在乳汁中的含量足以影响宝宝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用药应有所禁忌。

哺乳期常用药物的分类

几乎所有给哺乳期妈妈的药都会有一部分从乳汁中排出。因此,药物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从乳汁中排出的量可能对宝宝有害。

第二类:从乳汁中排出的量虽多,但尚不知是否有害。

第三类: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药物只有少量从乳汁中排泄,不足以造成伤害。

因此在选用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第三类药,慎用第二类药,少用或不用第一类药。

哺乳期用药的基本原则

哺乳期的新妈妈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如果因病情不得不使用,可用疗效好而毒性较小的药物代替,用药时间越短越好。

服用药物时,为了减少宝宝的药物吸收量,新妈妈可在哺乳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至少要隔4小时,以便更多的药物排出新妈妈体外,使乳汁中的药物浓度降至最低。

除少数药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过新妈妈用药量的1%~2%,这个剂量不会损害宝宝的身体,对于服用安全的药,不应该中断哺乳。

如果新妈妈患急性病需用药,并且不能用毒性小的药物代替时,要暂停哺乳,并且定时挤尽或吸出乳汁以防回奶,等新妈妈的病好了,停药后再给宝宝喂奶。

新妈妈使用西药禁忌清单

新妈妈在分娩后生病用药要十分慎重。大多数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乳汁,或使乳汁量减少,或使宝宝中毒,影响宝宝健康。部分西药会损害宝宝的肝功能、抑制骨髓功能、抑制呼吸等。哺乳期新妈妈使用下列药物可能会对宝宝产生不利影响。

抗生素:青霉素可引起宝宝过敏,四环素可影响宝宝的骨骼与牙齿生长,红霉素易造成宝宝肝损害,氯霉素可损伤宝宝骨髓的造血机能,这些药物应禁用。

磺胺类:多数可致宝宝发生溶血性贫血及黄疸,特别是对月子里的宝宝影响明显,应禁用。

解痉药:如阿托品,可减少乳汁的分泌,并可引起宝宝发热、烦躁、瞳孔散大等,应禁用。

吗啡类:对宝宝,特别是新生儿产生明显的呼吸中枢抑制作用,应禁用。其他如可卡因、美沙酮等镇痛药也要慎用。

镇静及催眠药:安定的直接作用与蓄积性,可使宝宝,尤其是新生儿产生昏睡甚至黄疸等;氯丙嗪也具有使宝宝昏睡的不良作用,应禁用或慎用。其他如鲁米那、阿米托、安宁等。

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等,可引起宝宝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导致宝宝的嗜睡、皮肤“出血点”等,应禁用。

激素类:口服避孕药可减少乳汁分泌,并可引起男婴乳房增大,女婴阴道上皮增生,故哺乳期女性应采用其他方法避孕。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也易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应慎用。

其他:氨茶碱可增加宝宝呼吸道的分泌功能,雷公藤制剂可引起宝宝呕吐、腹泻等,应尽量避免使用。

新妈妈使用中药禁忌清单

新妈妈产后服用某些中药,可以达到补正祛淤的作用,但是,如果新妈妈一切正常,最好不要用中药,需吃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活血中药

在生完宝宝的一周之内,最好不要用活血作用强的药物。因为在分娩过程中,内、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损伤,服用活血作用强的药物,有可能影响受损血管的自行愈合,造成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

可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柔和的活血药,利于子宫收缩,帮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当归、益母草等都是很好的柔和的补血活血药。

补益中药

新妈妈伤口没有愈合前,不宜服用太过补益作用的中药,如人参。人参含有多种对人体产生广泛兴奋作用的成分,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动,可能影响受损血管的自行愈合,导致流血不止甚至大出血。刚刚经历分娩的新妈妈,体力消耗很大,非常需要卧床休息,如果此时食用人参,反而因兴奋难以安睡,影响伤口的愈合与精力的恢复。

温热中药

一些温性药物,可以益气养血、健脾暖胃、祛散风寒,很适宜新妈妈服用。但太过热性的药物,可助内热,而使新妈妈出汗增加,出现口舌生疮、大便秘结或痔疮等症状。而且内热可通过乳汁影响到宝宝,使宝宝内热加重。温热类中药有附子、肉苁蓉、肉桂、干姜等。

要知道哦

太过滋腻的药物,如熟地黄,会影响新妈妈的脾胃功能;过于寒凉泻下的药物,如大黄、牛黄、芒硝、番泻叶等,不利于身体虚弱的新妈妈,因此,新妈妈也应避开此类中药。

产后锻炼、恢复与健美

产后适度运动,健康好心情

正确的产后运动,不仅可帮新妈妈远离各种分娩后遗症,还能减脂塑身,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

产后运动好处多

怀孕和生产使女性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如骨盆腔底部肌肉松弛、关节和韧带伤害等,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早期运动对于恶露的排出、子宫恢复都非常有利,对身材恢复以及缓解产后肌肉和骨骼的酸痛也很有效果。

此外,产后运动还能使新妈妈的气血流通、五脏六腑功能旺盛,并可以缓解压力及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产后运动的注意事顼

产后适时适度运动,有利于身体早日康复,但运动前后,应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于饭前或饭后1小时内运动;

穿宽松或弹性好的衣裤,且运动前应排空尿液;

注意空气流通,所有运动配合深呼吸,缓慢进行以增加耐力;

运动次数由少渐多,不要太勉强或过累;

运动后出汗,要及时补充水分;

若有恶露增多或疼痛增加,一定要暂停,等恢复正常后再开始。

顺产后第1天即可适当运动

自然分娩后的新妈妈6~12个小时就能起床做轻微活动,可以做下面这些简单的运动,有利于产后早日恢复。

屈伸手指

从大拇指开始,依次握起,再从小指依次展开。两手展开、握起,再展开、握起,反复进行。

深呼吸

用鼻子缓缓地深吸一口气,再从口中慢慢地吐出来。

转肩运动

屈臂,手指触肩,肘部向外侧翻转。返回后,再向相反方向转动。

背、腕伸展运动

两手在前,握住,向前水平伸展;手仍向前伸展,背部用力后拽。两肘紧贴耳朵,两手掌压紧,坚持5秒,放松;两手在前相握,手掌相对,同样向前伸展,握掌,坚持5秒,放松。

脚部运动

脚掌相对,脚尖向内侧弯曲,再向外翻。

两脚并拢,脚尖前伸。紧绷大腿肌肉,向后弯脚踝。呼吸2次后,撤回用在脚上的力。

两脚并拢,右脚尖前伸,左脚踝后弯,左右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