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科学育儿百科
15129000000009

第9章 1~2个月:在微笑中成长(3)

应对宝宝便秘的方法

宝宝便秘后,排便困难的宝宝排便时会因肛门疼痛而哭闹不安,多日便秘的宝宝还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好、腹胀等症状,希望引起父母的重视。幼儿是肠道发育的关键时期,便秘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防治婴幼儿便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训练宝宝定时排便

一般从3个月左右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宝宝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使其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定时产生便意,避免宝宝出现便秘。

科学喂养,正确添加辅食宝宝在接受新的食品时,容易出现便秘,因此,父母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一定要遵循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的原则。以婴儿营养米粉为例,对于3~4个月的宝宝来说,刚开始时喂1~2汤匙即可,2周以后再增加至4~5匙。另外冲调米粉时还要注意米粉和水的比例,避免宝宝大便干燥。此外,对4~5个月的宝宝来说,适当喂哺蔬菜泥及果泥等含纤维素的食物,可防止便秘。

便秘的治疗

对便秘的宝宝应注意因果同治。发现宝宝便秘可每天早晨空腹服用适量蜂蜜,用右手掌心自宝宝右下腹向上绕脐顺时针轻轻按摩十余次,以达到蠕肠通便之作用,如果便秘严重,需及早带宝宝看医生,排除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狭窄等疾病情况。

疝气的防治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宝宝出生后不久,便在腹股沟部位发现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1~2岁才发生的。

疝气的危害

小儿腹股沟疝气首先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疝气的症状

疝气可能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运动、解便后,在腹股沟处会有一鼓起块状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有可能在卧床休息或睡觉后自行消失。严重者会腹痛、恶心、呕吐、厌食或哭闹不安。若发现宝宝无故反复哭闹,要检查一下有无疝气的发生。发现疝气后,要尽早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

治疗要趁早

不排除极少数小儿疝气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疝气就会不再出现,如果宝宝活动量增加,在腹压增大的情况下,疝气还有可能复发。有极少数宝宝,有自愈的可能,但宝宝患上疝气还是需要及时治疗的。手术是小儿疝气最好的治疗方法。一般皆以全身麻醉,采高位结扎的方法,手术安全且时间不长。若有疝气发生,宜早日治疗,以免疝气囊之内容物发生箝闭,增加手术的困难,从而造成生命的危险。

小儿疝气发生率一般为1%~4%,早产儿则会更高。男婴的发病率是女婴的14倍左右。

育儿小百科

防治蚊虫叮咬的方法

蚊虫叮咬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蚊虫叮咬有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对宝宝的危害尤其大,因此预防蚊虫叮咬十分重要。

室内室外防蚊虫

给宝宝选择适当的蚊帐,不要因怕麻烦而放弃使用蚊帐。要为家中安上纱门纱窗,并做到随手关好门窗。由于二氧化碳、体温、汗味是十分敏感的诱蚊剂。所以,一定要常给宝宝及时擦干汗液,注意勤给宝宝洗澡、换衣。出行时应尽量穿长裤长袜,浅颜色衣服,可以在外出前全身涂抹适量驱蚊用品,对驱赶蚊子有较好的效果;不要在河边、湖边、溪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停留较长时间,这些地方在夏天会有较多的蚊子;尽量避免在草丛中穿行。注意室内环境卫生,特别是死角处,要经常打扫,减少蚊虫滋生。

蚊虫叮咬后的处理

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应即时作出如下处理。

止痒。一般性的虫咬皮炎的处理主要是止痒,可外涂虫咬水、复方炉甘石洗剂,也可用市售的止痒外涂药物。宝宝一旦被蚊虫叮咬后,应立即擦上治疗蚊虫叮咬的药水。

防抓挠。父母要监督宝宝洗手,剪短指甲,谨防宝宝抓挠被叮咬处,以防止继发感染。

防感染。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因抓挠等原因而发生局部感染、红肿,还会出现脓性分泌物,这时可遵医嘱给宝宝内服抗生素消炎,同时及时清洗被叮咬的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等。

送医治疗。对于症状较重或有继发感染的宝宝,如果出现了发烧、意识不清等严重症状时,就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智能开发与训练

2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感受到父母深切的爱意了,与前一个月比起来,宝宝醒着的时间长了许多,做父母的可以在这段时间让你的宝宝快乐地玩耍和学习。

模仿宝宝的表情

父母可以去刻意模仿宝宝的动作与表情,他同样会因此而兴奋不已。反过来,假如父母做了一些夸张的动作,宝宝也能学得惟妙惟肖。宝宝通过模仿大人的表情,慢慢了解不同的心情是用不同的表情表现出来的。他们像大人一样微笑时,觉得自己很高兴。他们在模仿大人的各种表情时,大人的脸部表情不仅反映着自己的情绪,而且确确实实对宝宝有一定的影响。婴儿期的宝宝就拥有了这类感知能力。

父母是宝宝的直接模仿对象,宝宝经常密切的观察和模仿自己的父母,以他们的行为举止为榜样,所以父母要把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慢慢地传达给宝宝。

重复宝宝的发音

这个时期的宝宝是个观察者,他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并把眼光落在这个事物上。当他看到父母用舌头、嘴唇发出声音时,会模仿他们自发地发出一些无意识的单词,如“呀、啊、呜”等。对于宝宝咿呀学语发出的呢喃声,父母要尽可能地去模仿。因为这样的回应会使宝宝很兴奋,就像拿到了一个新玩具一样。为了得到应答,宝宝会更积极的学发声。模仿时,父母与宝宝面对面,仔细倾听并重复宝宝发出的声音,将他发出的声音立刻转换成字,如将“啊”变成妈妈,每发一次重复音节就停顿一下,给宝宝模仿的机会。

带给宝宝欢乐的音乐

第2个月宝宝的听觉进一步增强,而且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果每天在宝宝情绪好的时候,放一些轻音乐,可以增添宝宝的欢乐情绪,使宝宝的大脑活动增强,促进其智能的发育。这个月的宝宝是很少挑剔音乐的。不论你选择的是主流音乐、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宝宝都会喜欢。不过,用不了多久,宝宝听音乐的表情会很快让你明白哪些是他最喜爱的。你也可以利用音乐盒,尤其是有视觉吸引力的音乐盒更好。还可以使用音乐玩具,尤其是集视觉、听觉和运动于一身的玩具更好。由于宝宝毕竟还小,对不同分贝的声音辨别能力还很差,所以你要随时注意宝宝对音乐的反应,不要给宝宝播放很复杂或变化较大的音乐,不要离宝宝太近,也不要太响,以免刺激宝宝引起惊吓。如果某种音乐使宝宝显得烦躁甚至惊吓,就应把音乐关掉。

锻炼眼睛的灵活性

2个月的宝宝,视觉能力会进一步增强,两眼的肌肉已能协调运动,而且能够很容易地追随移动的物体。锻炼时,妈妈可以拿着玩具沿水平或上下方向慢慢移动,也可以前后转动,鼓励宝宝用视觉追踪移动的物体,或者抱着宝宝观看鱼缸里游动的鱼或窗外的景物。妈妈爸爸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移动头部,让宝宝的眼睛追随妈妈爸爸的脸庞,使宝宝眼睛的灵活性随时得到锻炼。如果宝宝经常自己一个人躺在一边没人理睬,对宝宝的要求也不主动理解,没有哄逗,将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不仅宝宝的表情会显得呆板,而且宝宝的反应也会相对迟钝。

抓握能力的训练

手的动作是小肌肉群的活动。2个月的宝宝能拿住放在他手里的东西,3个月时,当手触到玩具时,偶尔能抓住。此时,大人可用带响声、色彩鲜艳的玩具,如摇铃、响圈儿等,训练宝宝的抓握动作。开始可将玩具放在宝宝手中让他握住,逐步地再用玩具的声音和色彩逗引他注意,同时触碰他的手,吸引他去抓握,每天可做多次练习,通过手的动作来发展宝宝最初的感知、认识事物的能力。记住,让宝宝的手做抓握练习时,摇晃的幅度不要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意外。

和宝宝玩手套游戏

手套游戏有助于促进宝宝的视觉与触觉发育。把煮过的橡皮手套擦干,在每个手指和手掌中都塞满剪碎的泡沫塑料,把塞鼓了的手套吊在宝宝能看到之处,父母帮助宝宝的手去摸吊起的手套。宝宝很喜欢手,父母的手能满足宝宝各种需要,通过父母的手,宝宝也会想方设法地去摸橡皮手套并接近它,但宝宝还不能很顺利地摸到它。这时父母可以拿手套的任一个手指去碰宝宝的手心,让他能紧紧握住其中一个手指。妈妈可再把棉线织的手套洗净,用泡沫塑料塞鼓,把橡皮手套换下来,让宝宝握到用棉线织的手套,使宝宝感受到粗糙的棉线与细滑的橡皮完全不同的手感。

玩具与游戏的作用

本月宝宝智能发育测试

这个月智能开发的要点,就是刺激宝宝的感觉器官。那么成效如何呢?

大动作

注视自己的手。宝宝仰卧时,在手臂能自由活动的前提下,若宝宝能注视眼前自己的手5秒以上,表明宝宝达到2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精细动作

把小手放进嘴里。让宝宝仰卧,让手臂能自由活动,如果宝宝能主动将手放进嘴里,表明宝宝达到2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认知能力

追视玩具超过90°。让宝宝仰卧,在距宝宝视线20厘米处摇动一红线球,然后慢慢将球由一侧经过中央移向另一侧。若宝宝眼或头随红球转动大于90°,表明宝宝达到2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言语交流

会发单个韵母。面对宝宝,用丰富的表情和亲切的语言逗引他,如果宝宝会发出a、o、e等音,表明宝宝达到2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情绪与社会行为

笑出声音。用玩具或语言逗引宝宝,但不要接触其身体。如果宝宝能发出“咯咯”的笑声,表明宝宝达到2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天真快乐的反应。让宝宝处于仰卧状态,家长站在宝宝面前,不要逗引宝宝,观察他的表现。如果宝宝见人能自动微笑、发声或挥手蹬脚、表现出快乐的表情,则表明宝宝达到2个月智能发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