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科学育儿百科
15129000000007

第7章 1~2个月:在微笑中成长(1)

对大多数父母而言,第2个月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宝宝的微笑了。如果你注视着宝宝,跟宝宝说话,宝宝很可能会摇动四肢及身体,同时“咯咯、咕咕”地叫出来,仿佛整个身体都在“微笑”似的。宝宝的一切都在慢慢地释放和舒展,让妈妈每一天都有惊喜的新发现。

本月身体发育特点

经过父母又一个月的悉心照料,宝宝长高长胖了一些。虽然宝宝各项身体发育指标都有一定提高,但身体上的变化尚不明显。

身高

这个月的男宝宝平均身高约为57.9厘米,女宝宝约为56.8厘米。宝宝身高增长是比较快的,一个月可长3~4厘米。身高的测量也和体重一样,要标准测量。如果身高增长明显落后于平均值,要及时看医生。

体重

这个月的男宝宝平均体重约为5.5千克,女宝宝约为4.7千克。宝宝体重增长较快,平均可增加1千克。人工喂养的宝宝体重增长更快,可增加1.5千克甚至更高。但体重增加程度存在着显着的个体差异。体重的增长并不是很均衡的,这个月长得慢,下个月也许会出现快速增长。

头围

男宝宝的平均头围约为39.2厘米,女宝宝约为38.1厘米。前半年头围平均增长9厘米,但每个月并不是平均增长。所以,只要头围在逐渐增长,即使某个月增长稍微少了些,也不必着急。

囟门

前囟是没有颅骨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保护,非必要不可触摸宝宝的前囟,更不能用硬的东西磕碰前囟。宝宝的前囟会出现跳动,这是正常的,前囟一般是与颅骨齐平的,如果过于突出或过于凹陷则属于异常。

眼球的转动灵活了

宝宝满月后,视觉集中的现象就会越来越明显,喜欢看熟悉的大人的脸。这时候的宝宝,眼睛变得清澈了,眼球的转动灵活了,哭的时候眼泪也多了,不仅能注视静止的物体,还能追随物体而转移视线,注意物体的时间也逐渐延长。

辨别出声音的方向

宝宝已能辨别出声音的方向,能安静地倾听周围的声音和轻快柔和的音乐,更喜欢听爸爸妈妈说话,并能表现出愉快的表情。当宝宝哭闹时,妈妈如果哄他,即使声音不高,宝宝也会很快地安静下来。

如果宝宝正在吃奶时听到爸爸或妈妈的说话声,便会中断吸吮动作。

宝宝对突如其来的响声和强烈的噪声,会表现出惊恐和不愉快,还可能会因此受到惊吓而啼哭。这个时期的宝宝对爸爸妈妈的声音很敏感,也非常乐于接受。

小嘴会做说话的动作

一个多月的宝宝哪里会有说的能力?是的,宝宝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但这么大的宝宝已经具有表达的意愿。在爸爸妈妈和宝宝说话时,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宝宝的小嘴在做说话的动作,嘴唇微微向上翘,向前伸成“O”形,这就是想模仿爸爸妈妈说话的意愿,爸爸妈妈要想象着宝宝在和你说话,你就像听懂了宝宝的话一样,做出和宝宝对话的反应,这就是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训练。尽量多和宝宝说话,建立语言学习能力。

辨别母亲的奶味

宝宝在胎儿时期嗅觉器官即已成熟,宝宝依靠成熟的嗅觉能力来辨别妈妈的奶味,寻找乳头和妈妈。这个月的宝宝总是面向着妈妈睡觉,这就是嗅觉的作用,宝宝是在闻妈妈的奶香。

生长速度较快

宝宝在这个月的生长速度之快,实在是令人惊奇。满月时,宝宝的体重比出生时平均增加了l千克,身高也平均增长了3~4厘米。有些生长顺利的宝宝,每天的体重增加量超过30克。但这只是平均数值,宝宝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差异。

宝宝会笑了

宝宝一过满月,爸爸妈妈就会发现宝宝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而且会笑了。这时候,每当爸爸妈妈对宝宝说话,对宝宝微笑时,宝宝也会对爸爸妈妈微笑,而且还会手舞足蹈,表现出兴奋的样子。尤其妈妈女性的高音,比爸爸男性的低音更能诱发宝宝的微笑。这就是所谓的“诱发性微笑”,这是宝宝与人交往和表示自己快乐的一种方式,也是宝宝博得人们喜爱,尤其是爸爸妈妈疼爱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对家人有了记忆

进入2个月的宝宝,开始注意周围的人,对于时常与他(她)亲密接触的妈妈或爸爸已经有了记忆,并会从其他人当中认出你来,并表现出欢快的样子,脸上笑着,嘴里叫着,手脚舞着,也乐于让你抱。如果面对的是生人,有的宝宝是不会让抱的,他会用啼哭来表示反抗。

这既是一种社交欲望,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能力。

尽量与宝宝多接触

科学的营养饮食

妈妈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品,以让宝宝吃到充足、质量高的奶水。有些妈妈因个人体质或其他原因,不能为宝宝提供全母乳喂养的,就需要喂宝宝牛奶、奶粉,或其他营养品,以保证宝宝营养的正常供给。

喂奶时间不宜过长

宝宝吃奶的时间不宜过长,从奶汁的成分来看,先吸出的母乳中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随着吸出奶汁的量逐渐增多,母乳中脂肪含量逐渐增高,蛋白质的量逐渐降低。吃奶时间过长,会使脂肪摄入过多,容易引起宝宝腹泻。其次,乳汁已吸空,再含着奶头,吸入的都是空气,容易造成溢乳。一般认为一侧乳房的哺乳时间为10分钟。吸奶最初2分钟,已经可以吃到总乳汁量的50%,最初4分钟,可吃到总乳汁量的80%~90%,最后的5分钟吃到的奶比较少。

掌握牛奶的温度

宝宝的奶粉适宜用50~60℃的温开水冲泡,太热会破坏奶粉的营养成分。喂奶时使奶瓶后部始终略高于前部,使奶水能一直充满奶嘴,以避免宝宝在吃奶时吸入空气。人工喂养的宝宝要在两餐之间适量补充水分。

循序渐进改变喂养方式

有些宝宝是从母乳改喂配方奶粉的,由于配方奶大多味道比母乳重些,宝宝很容易出现拒奶现象,妈妈要循序渐进地让宝宝改变,一点点减少母乳,增加配方奶,便于使宝宝逐渐习惯接受配方奶。如果宝宝不爱喝,可尝试更换另一种配方奶来喂。

了解宝宝的哭闹

哭,是宝宝表达自己需求的一种方式,以吸引父母们对他的重视与满足。有些妈妈一看见宝宝哭,就马上给宝宝喂奶,这会加剧喂养的不规律。

对于2个月的宝宝,不到时间,就是哭也不要给他吃。如果你实在不忍心,可以给宝宝买个安抚奶嘴,因为宝宝并不是真的饿了,那只是小儿的一种口欲,要嘴里含着奶头他就舒服了,就满足了,而并非真的要吃。你也可以带他到户外走走,分散一下注意力,宝宝就会忘记吵了。

补充钙剂视情况而定

为了防止宝宝患佝偻病,应常规补充维生素D。那么,是否也应常规补充钙剂呢?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宝宝每天钙的需要量为400~600毫克,母乳每升含钙约300毫克,牛奶每升约含1250毫克。

因此正常情况下,母乳和牛奶喂养的宝宝都不需要补充钙剂。千万不要把钙剂当成营养品。钙过量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向太阳要维生素D

要经常把宝宝带到户外晒太阳,每天不少于2小时,可上、下午各1次。当阳光较强时,应该去阴凉处,或选择避开上午至下午阳光较强的一段时间,身体照样可以获得紫外线。值得注意的是,日晒时不要把宝宝遮掩的太严实,尽量多露出皮肤,也不能让宝宝在房子里隔着玻璃窗晒太阳,因为紫外线很难透过去。要向妈妈特别提出的是,经阳光照射后,体内合成维生素D的剂量是十分安全的。

热量的摄入要适量

对于宝宝来说,摄入热量的要求大约是成人的2~3倍。这个月的宝宝每日所需的热量是每千克体重100~110千卡,如果每日摄取的热量超过120千卡,就有可能造成肥胖。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周要用体重计测量宝宝的体重,如果每周宝宝的体重增长都超过250克以上,就有可能是摄入热量过多,如果每周宝宝的体重增长低于100克,就有可能是摄入热量不足。人工喂养宝宝可根据每日牛奶量计算热量,母乳喂养宝宝和混合喂养宝宝不能通过乳量来计算每日所摄入的热量。

满足DHA和AA的摄入

DHA和AA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组成部分,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又称“脑黄金”;AA是花生四烯酸,两者都是长链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是宝宝大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构成神经细胞膜、且在神经细胞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结构性”脂肪酸。均衡饮食的母亲母乳中含有丰富的DHA和AA,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但是,由于母乳不足或母亲因故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宝宝就得从其他途径来获得DHA和AA,可以选择含有这两种成分的奶粉,如果奶粉中没有DHA或DHA含量不充足,还可以加入DHA牛奶伴侣,以满足宝宝大脑发育的需要。

DHA和AA并不是摄入越多越好

患上乳腺炎的喂养

过去的妈妈一旦发生乳腺炎,就立刻选择给宝宝断奶。但是经验证明,患了乳突堵塞或者乳腺炎的妈妈,对自己和宝宝所能够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继续哺乳,而且应该更加频繁地哺乳,以缓解症状。

上班族妈妈的母乳喂养

在将上班的前几天,妈妈应根据上班后的作息时间调整、安排好宝宝的哺乳时间。

不足6个月的宝宝只吃乳品,妈妈可在上班前和下班后用母乳喂哺。如果妈妈能在午间休息时间回家喂更好。在上班之前1~2周由家人给宝宝试着喂奶瓶,开始的次数少些,每周1~2次,让他慢慢适应用奶瓶喝奶。4个月以上的宝宝需要添加辅食了,要合理安排喂奶和吸奶时间,应尽量地把喂辅食的时间安排在妈妈上班的时间。妈妈在上班出门前给宝宝喂一次奶或将奶吸出来,后由家人或保姆喂奶。工作期间,即使再忙,你也要保证每3小时吸一次奶。

母乳的存储

挤出来的母乳储存在干净的容器里,如消过毒的塑胶筒、奶瓶、塑胶袋。储存母乳时,每次都要另用一个容器。冷藏母乳与冷冻室的母乳加在一起时,切记新加的要比原来已冷冻的母乳少,否则已冷冻的会被新加入的母乳解冻。不要装得太满或把盖子盖得很紧,以防容器冷冻结冰而胀破。母乳分成小份存储,方便家人或保姆根据宝宝的食量喂食且不浪费,并贴上标签,记上日期。

存储母乳的食用方法

喂食前,冷冻母乳先用冷水或放置在冷藏室慢慢解冻退冰。最好的办法是用奶瓶隔水慢慢加入温水,摇匀后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合适的奶温应和体温相当。已经拿出来的冷冻母乳退冰后不可再冷冻,只可冷藏。一旦加温后若未食用,不可再次冷藏,需要丢弃。不要用微波炉加热或直接在火上加热,因为微波炉加热不均匀,而直接在火上加热、煮沸会破坏母乳的营养成分。

腹泻宝宝的喂养

宝宝腹泻时,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适当减少喂奶量,缩短喂奶时间,延长两次喂奶的间隔时间,就可调整过来。一般来说,3个月以内的宝宝每3小时喂1次,夜间停喂1次;3~5个月的宝宝每3个半小时喂1次,5个月大后的宝宝每4小时喂1次,每次喂奶时间为15~20分钟。在喂奶时间以外,如果宝宝啼哭可以选择喂点白开水,或5%葡萄糖水,也可以减少1~2次母乳的哺喂,以使宝宝的胃肠得到休息。每次喂奶前,妈妈可喝一大碗开水稀释母乳,这样将有利于减轻宝宝的腹泻症状。

湿疹宝宝的喂养

宝宝湿疹是妈妈常常碰到的问题,千万别掉以轻心,以为单纯的皮肤护理就可以应付了。这时,宝宝可能对牛奶过敏,在喂养上更需要特别的关注。对这个阶段的宝宝来说,牛奶蛋白是一种过敏原,这个时候可能需要选择不含牛奶蛋白的特殊配方奶粉,如婴儿配方豆粉来喂养,帮助宝宝缓解湿疹。

湿疹宝宝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母乳喂养可以防止由牛奶喂养而引起异性蛋白敏所致的湿疹。

育儿小百科

精心的日常呵护

父母在宝宝最初的成长过程中,每天最主要的照料内容除了喂奶就是料理宝宝的大小便、睡觉、洗澡、穿衣等,这些事情常常会使父母手忙脚乱。

通过大便判断宝宝的消化

宝宝排便的次数,粪便的性状、颜色、气味与宝宝的年龄、食物的种类及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反映宝宝胃肠功能的一面镜子,父母可以通过观察粪便来调整宝宝的饮食。

大便太臭。蛋白质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刚从母奶换为牛奶时也会有此现象。

多泡沫。糖发酵旺盛,不是毛病。

有凝块奶。宝宝未完全消化会有此现象。

呈绿色。胃肠蠕动太快,不是毛病。

色太淡或淡黄近于白色。黄胆,赶快去看医生。

呈黑色。胃肠道上部分出血,去看医生。

呈红色。胃肠道下部分出血,去看医生。

呈红色水果冻状。可能是肠套叠,应立即送医院。

训练宝宝大小便不宜过早

1个月以上的宝宝,仍然是随意大小便,此时训练大小便还为时太早,没有必要为此投入精力,因为这时的训练是无效的,所以不提倡过早训练宝宝大小便。尽管宝宝不能控制大小便,但和新生儿期相比,这个月的宝宝小便次数应会有所减少。如果使用尿布,不再是每天彩旗飘飘,而且,也比较有规律了,大多数是在醒后排尿。男宝宝可以看到阴茎立起来时,马上接尿,就会成功地把尿接到小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