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科学育儿百科
15129000000024

第24章 7~8个月:宝宝在爬行中“探险”(2)

接种麻疹疫苗

目前国家规定,8个月的宝宝都应接种麻疹疫苗。这是因为在宝宝8个月时,由母亲传递给宝宝的麻疹抗体逐渐消失,而使宝宝对麻疹的抵抗力下降。这时必须采取人工的方法,即注射麻疹疫苗,在宝宝体内经过一次轻微的麻疹病毒感染,从而在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对麻疹有了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一般可持续3~4年。

接种麻疹疫苗后,宝宝的反应很轻,仅少数的宝宝在接种后6~10天可能有发热,但体温不会超过38.5℃,持续2天即消退。宝宝的精神、食欲均不受影响。

避免他人随意亲吻宝宝

节日里走亲访友,好客、热情的客人可能会亲吻宝宝、抱宝宝,这样会增加感染病菌、损伤脊椎的机会。由于宝宝年幼,免疫力和抗病力都很低,很可能会传染上亲吻者正在患的感冒等疾病。

而且在亲吻宝宝时,成人很可能把自己口腔里携带的病菌、病毒,尤其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病菌传染给宝宝,使宝宝染上结核、脑膜炎、感冒等传染病。

此外,经常亲吻宝宝的嘴,还会使宝宝口水增多,影响消化功能。因此,父母在走亲访友时要注意,应尽量减少他人亲吻宝宝。

玫瑰疹的预防与治疗

在这个月,爸爸妈妈要掌握判定玫瑰疹的症状、病因、治疗及预防的方法和处理措施。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玫瑰疹症状

2岁以内宝宝突然高热无皮疹,而热退时皮疹出现,可以诊断为玫瑰疹。玫瑰疹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幼儿,冬季多见。潜伏期为10~15天。无前期症状而突发高热,体温高达39~40℃。经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皮肤出现淡红色粟粒大小斑丘疹、散落分布,少数皮疹融合成斑片。经过24小时皮疹出齐,再经过1~2天皮疹消退,不留痕迹。

通常多见于颈项、躯干上部,面及四肢。除高热、食欲欠佳外,少数患儿发热期可能有倦怠、恶心、颈淋巴结肿大及惊厥等症状。

玫瑰疹病因

幼儿玫瑰疹绝大多数为人类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也有人认为由柯萨奇病毒B5引起,但缺少确切证据。发病初1~2天白细胞增多,但后期白细胞减少,尤其中性多核粒细胞很低,而淋巴细胞增加,可高达70%~90%,热退后,在几天内白细胞数恢复正常。

玫瑰疹的防治方法

这些皮疹多数由病毒引起的,可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玫瑰疹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帮宝宝补充水分及退热即可,一般红疹出现后发热现象即会慢慢消退,宝宝大量流汗时,父母应给宝宝勤换内衣及尿片,并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宝宝出现抽筋或前囟门膨出,应及时就医治疗。

许多感染性疾病也会引发宝宝发烧和出疹子,因此必须由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育儿小百科

不可忽视宝宝的痤疮

痤疮,又称“青春痘”“粉刺”,宝宝面部皮肤极娇嫩,如果护理不周,皮疹感染化脓、破溃,愈后会形成一个个疤痕疙瘩,或成为凹陷的小坑,影响宝宝的容貌,甚至造成终身遗憾,医学上称为婴儿痤疮。因此,宝宝脸上长有粉刺时,妈妈不可掉以轻心。

宝宝长痤疮的原因

宝宝出生后七八个月,就容易长痤疮了。如果宝宝在未出生前从母体内获得雄性激素过多,出生后就会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而宝宝的面部又是皮脂腺发达的部位,分泌过多的皮脂会淤积在毛囊内,致使皮肤隆起一个个小丘疹,一般在面颊及额部长有十几或几十颗。因皮脂排出受阻,它与毛囊壁脱落的细胞及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堆积在毛囊口而成为黄白小点,遇空气氧化后可变黑,成为黑头粉刺。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乘机大量繁殖,会引起炎症。

防止挤捏,适当治疗

当父母发现宝宝面部长有座疮时,千万不可用手去挤捏。可外用硫黄制剂,以促使皮脂分泌畅通。出现炎性脓疮时,搽点氯洁霉素痤疮水液,可减少脂酸形成,减少炎症。如果感染严重,应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注意宝宝皮肤卫生及饮食

每天要给宝宝用温水洗脸,并需擦点婴儿香皂,轻轻搓洗后冲净,再用洁净柔软的干毛巾吸干宝宝脸上的水。然后挤点乳汁涂在宝宝脸上以滋润皮肤。多让宝宝喝白开水,不给宝宝喂糖水或其他饮料,注意宝宝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智能开发与训练

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对宝宝进行能力培养与训练的难度也逐步增加了,但是现在正是开发宝宝能力的好时机,爸爸妈妈要努力了。

蹦跳锻炼腿部力量

这个月的宝宝能够扶着栏杆站起来了,为了锻炼宝宝的腿部力量,可以训练宝宝先扶着栏杆或者家具站立,每天可以训练数次,但每次训练的时间不要过长,控制在5~10分钟为宜。

同时,为了锻炼宝宝腿和膝盖的力量,妈妈可以把双手放在宝宝腋下,帮助宝宝站直且有节奏地蹦跳,常做这种运动可以尽快使宝宝站立起来。

提脚移步训练

当宝宝的腿部有了力量之后,就可以对宝宝进行提脚移步训练了。所谓提脚移步训练,就是训练宝宝从双脚无意识地乱蹦,发展成将脚有目的地提起,并向前、向后或向左、向右移步,为宝宝将来学习走路做好准备。

让宝宝学会被动移步。训练时,妈妈或爸爸站在床前,两手扶在宝宝的腋下,先让宝宝站稳,然后再教宝宝把一只脚提起并向前移步,另一脚随后跟上。学会向前移步后再学习向左边或右边移步。

让宝宝学会主动迈步。当宝宝的被动移步训练顺利过关并且已经学会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脚步后,还要对宝宝进行一段时间的巩固训练。当到宝宝的双腿基本可以支撑身体重量之后,妈妈或爸爸就可面对宝宝站立,两手握住宝宝的前臂或手腕,帮助宝宝左右脚轮流向前迈步了。

带宝宝到户外开阔眼界

爸爸妈妈要利用一切条件扩大宝宝的视野,开阔宝宝的眼界,使宝宝的视觉和听觉更加发达,进一步增进宝宝认知事物的能力。户外活动时间可控制在每日2~3小时,在上午10点左右,下午的4点左右出去比较好。也可以在阳台上让宝宝观察周围事物,只要天气晴朗就应多带宝宝出去玩,街上的行人、车辆,公园里的花草、树木,都会使宝宝感到好奇。还应尽量多让宝宝到大自然中去,让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自然景观给宝宝以良好的感官刺激。

锻炼宝宝语言能力

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已经开始理解语言,要帮助宝宝逐渐建立起语言与动作的联系。教宝宝每种能力时,都要使用正确的语言。如客人走了,要教宝宝说再见,并教宝宝做出再见的动作。如果外公外婆给宝宝送东西来了,要教宝宝说谢谢,并教宝宝做出谢谢的动作。这不但提升了宝宝的语言能力,还使宝宝学习到与人的交往能力。

建立与人交往的信心

教宝宝认识人。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可以使宝宝认识更多的人,可以让宝宝试着理解人与称谓的关系。每当有人进来时,都要让宝宝猜一猜这是谁,宝宝肯定不会猜,也不会用语言表达,这不要紧。比如,当外公外婆到来时,妈妈要对宝宝说:“宝宝,你看谁来了?”“是宝宝的外公外婆。”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就会知道他的外公外婆就是他妈妈的父母。这样可以逐渐建立起宝宝与人交往的信心。

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

宝宝现在已经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语气,也会看父母的表情了,开始有了独立活动的意愿。在这个时候,父母要巧妙地让宝宝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吃的,也要有不能满足他要求的时候。这是开始训练宝宝心理承受能力,使他学会分辨是非的开端。当父母告诉宝宝这样不行,这个不能放到嘴里时,要同时用动作表现出来,如摇摇头、摆摆手、表现出很严肃的表情。以此来训练宝宝的心里承受能力。

造隧道游戏

培养宝宝的空间感。要帮助宝宝满足爬行的愿望,可以帮助宝宝造一条有趣的隧道。除了能鼓励宝宝爬行以外,还可以给宝宝机会了解“里面”与“外面”的不同。找个比宝宝还大的坚固箱子,除去折片,或将两端的折片都往里折。将宝宝放在靠近“隧道”一端的地板上,然后你坐在另一端,鼓励宝宝穿过隧道到你那边去。如果宝宝不懂得怎么做的话,就亲自爬进箱子引导宝宝爬到另一端。等宝宝熟练了穿隧道的技巧后,趁宝宝还在里面时从另一端进入,告诉宝宝你在“里面”。等你爬出来后,告诉宝宝你在隧道“外面”了。

拉锯游戏

这个游戏锻炼宝宝的颈背肌和腹肌。游戏时,妈妈和宝宝要相对而坐,妈妈双手握住宝宝手腕,让其前俯后仰玩拉大锯的游戏,边拉妈妈边念:“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你来,你就去,你陪姥姥看大戏。”这个儿歌游戏每天可玩l~2次,每次3~5分钟即可。

让宝宝逐渐理解,父母在告诉他这个事情是不能做的,是错误的含义。

育儿小百科

拉绳取物游戏

培养宝宝的判断能力。用五条彩色的绳子分别系在5个彩环上,大人把环放在远端,把绳子放在靠近宝宝的近端,先看宝宝用什么办法取到彩环。如果宝宝曾经见过大人拉绳子能取到彩环,他就会模仿着大人的样子拉绳子取到另外的彩环,如果宝宝从未见过绳子有什么作用,他就会用身体爬过去直接取彩环。另一些宝宝在看到用小绳牵着的球和小动物时,会先牵一下小绳,看到被拉的东西动一下,就知道可以拉绳取到玩具而不必自己爬过去拿了。

分玩具游戏

学会与人分享。在桌上放三个宝宝认识的玩具,爸爸妈妈各坐在桌子的一边。爸爸妈妈轮流发出命令让宝宝把桌子上的玩具交给大人。大人手边也放上两三个玩具,因为有时宝宝舍不得把手里的东西给别人,大人拿出一个同他交换,他就会愿意把玩具给别人。如果能拿到正确的玩具正确地交给要交的人,就会使宝宝觉得自己学会做事了,同时也更加愿意把玩具交给别人,不再自己“独霸”。

认照片游戏

培养认知能力。先让宝宝认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三人照,会指认后,再认有爷爷和奶奶的照片。

在相册中,学认爸爸妈妈单人的生活照片,也看到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认识自己。单人或双人的照片看熟之后,再让宝宝在全家福的照片中找出认识的人。父母让宝宝在照片上先依次找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和姥爷,再找曾经来过家里并同宝宝玩过的亲属。

本月宝宝智能发育测试

爸爸妈妈对照下面的测试标准,检验一下你的宝宝是否通过测试了呢?

大动作

会自己坐起、躺下。让宝宝仰卧,鼓励其坐起再躺下,如果宝宝能自己从仰卧位变俯卧位,再变成坐位,并会自己躺下,则表明宝宝达到8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用一条腿支撑体重想走。让宝宝靠栏边站立,爸爸妈妈在前面用玩具逗引,如果宝宝抬起一只脚,用一条腿支持体重想走,则表明宝宝达到8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精细动作

用两块积木在手中对击。让宝宝一手拿一块积木,大人示范将积木对击,能把两手合到中间,用一只手中的方积木,明确击打另一只手中的方积木2次以上,则表明宝宝达到8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认知能力

会认新物品。说出宝宝周围熟悉的物品或五官,鼓励其用手指出物品或身体部位,当宝宝在听名称后能指出相应的物品或身体部位,表明宝宝达到8个月智能发育标准。

言语交流

懂得语意并能模仿动作或声音。和宝宝做游戏时,鼓励他模仿大人的动作或声音,如碰碰头、点头说“谢谢”或发出咳嗽,弄舌等声音。如果宝宝会模仿这些动作或声音,则表明宝宝达到8个月智能发育标准。